免费试用
登 录
400 008 9039
首 页
产品与服务
监测平台
专业人工服务
移动APP
核心优势
数据全-响应快
高智能-信息准
用户多-口碑好
自主先进技术
优质合作伙伴
经典案例
政务类
企业类
舆情报告
舆情-深度剖析
行业-舆情百科
社会-热点全览
关于优讯
优讯简介
优讯新闻
联系我们
舆情报告
多维度全视角舆情分析报告,全面掌握社情民意,助力领导科学决策
免费试用
汇总阅读:
"
社会热点分析
"相关文章都在这儿了
丰巢收费风波始末:为“5毛”惹众怒,遭多地业主封巢
2020-05-12
3526
4月27日,丰巢快递柜宣布推出会员制,将于4月30日对超时快递收取保管费,免费保管12小时,超出后每12小时收费5毛。经常收快递的用户可以办会员卡,5元/月或12元/季。此举遭到多地一些小区的抵制,如上海、杭州等地的小区暂停使用快递柜。关于丰巢收费的话题也被讨论不断。网络截图话题#多个小区丰巢遭业主封巢#登上新浪热搜。截止5月12日9:30,该话题阅读2亿,讨论1.4万+。微博截图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优讯,10余年专注舆情监测,可申请免费试用)监测数据显示,4月30至5月12日9:30 关于丰巢收费的相关讨论已达5W+。5月7日,随着杭州一小区业主宣布暂停使用丰巢,获得一众网友支持,进一步推动快递柜收费讨论热潮,丰巢收费事件再次发酵,舆情迅速升温。截止5月12日,热度依然不减。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舆情走势5月9日,@丰巢智能柜 官方微博发微博说明推出会员制原因,意在鼓励用户尽快取出快递。微博截图5月10日,上海首家因丰巢超时收费而停用的小区中环花苑致函丰巢,信中驳斥了丰巢所说的“进驻小区每年支付高昂进场费”一事,给丰巢算了一笔账,已经投入使用的丰巢柜每天的利润率为240%甚至更多。信结尾也提出了诉求:1. 在快递柜上张贴醒目提示,请快递员必须先行联系客户同意下方可投入丰巢柜;2. 免费时长延长到24小时;若上述两点不能满足,将无限期停止使用丰巢快递柜。该致函有理有据,获众多网友点赞。微博截图5月12日,@澎湃新闻发布微博称杭州停用丰巢小区向丰巢发函:三日内解决快递柜违法收费问题。不过截止12日1时,该邮件未发送成功,“系统显示'被对方服务器退回'”。微博截图网友评论微博截图舆情小平从网友评论看,大家对丰巢收费不满主要有3点,一是作为商品购买者已经支付过快递费,且快递员将快递放在快递箱多数情况未经本人同意;二是快递箱已经向快递员收取过费用,又向接收快递者收费,属于双向收费;三是丰巢规定12小时就算超时,不合理。事实上,部分用户之所以对此次丰巢超时收费制度提出反对意见,是因为他们认为快递柜暂时更多的是承担服务快递企业的角色,比如说快递员利用快递柜,可以很大程度上地增加快递收发的数量,这有利于快递公司,但要用户付费,显然会导致用户的不满。按照《邮政法》规定,快递必须按照名址投递,快递员未经同意将包裹投放快递柜,对于用户不仅没有享受便利,反而还要支付费用,所以无法接受。丰巢对超时包裹收费,追求盈利无可厚非。但小区公共空间有限、快递柜尚未形成充分市场竞争,用户选择权在哪里。用户反感的不是收费,而是这种挟市场优势逼迫用户进行“二选一”选择,在没有替代情况下涨价收割。是以用户为中心还是以利润为中心,考验经营者的价值追求和智慧方法,也决定企业的立身口碑和长远前景。——人民日报评论信息来源: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系统、新浪微博、人民日报评论等
舆情监测
社会热点分析
丰巢收费事件
查看详情→
发布并贩卖虐猫视频大学生被校方退学,勒令退学是最好的惩罚方式吗?
2020-04-16
5209
近日,山东理工大学大四某范姓大学生拍虐猫视频引发网络广泛关注,舆论声讨一片。在猫还存活的情况下,当事人用剥皮、掏肠、火烧、电击等残忍的方式将猫虐待致死,并拍摄虐猫视频后在网络上贩卖,两个月内虐死80多只流浪猫,此事引发网友强烈谴责。4月15日,@山东理工大学 官方微博发布公告“依据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对范源庆予以退学。”微博截图截止4月16日15:00,该条微博评论转发已达10W+,80W+网友点赞。范某虐猫事件在网上发酵之时,当事人4月9日在其个人微博发布致歉书:我诚心接受网友的谴责和学校的批评教育,也愿意承担由此不良行为所带来的一切后果。今后,我将做一个爱惜动物的人,来弥补自己犯下的错误。恳请大家相信我,给我一次改过的机会。微博截图该条微博截止4月16日15:30,评论已达46W+。从网友评论看,该篇致歉说明并未获得网友谅解,不少网友表示其并非真心悔过,舆情进一步发酵。对于4月15日,理工大学发布关于范某的勒令退学公告。通过梳理网络舆情观点发现,网友主要有如下观点:1、支持学校,并拍手称快,表示就应该退学;2、害怕范某就这样进入社会产生报复心理,以后做出更偏激行为;3、呼吁国家出台相关法律,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4、会进一步通过正规的渠道提起法律诉讼;5、勒令退学是否是最好的惩罚和教育方式有待商榷。网友评论-微博截图舆情小评优讯舆情分析师认为,范某虐猫,侵害动物生命,手段残忍,遭至大家一致谴责,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山东理工学院按照本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勒令其退学,得到了大部分网友的支持。同时,也有人表示这种处理方式有点简单粗暴。令其退学固然使他受到了惩罚,但是否能使他痛定思痛,真心悔改吗?不少网友就担心,就进入社会的范某,可能会对更多的动物或人造成更大伤害。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如何避免类似事情再次发生,需要学校、父母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社会热点分析
舆情深度分析
虐猫
查看详情→
网络舆情热点分析:鲍毓明案牵出网络送养黑产链
2020-04-14
8434
4月13日,法制周末发布《记者暗访网络送养:中介建群牵线,已出生孩子10万起价》一文,随后众多媒体转发,引发网友热烈讨论。该文就近日上市公司高管鲍某明涉嫌性侵养女事件,牵出的存在多年的民间送养、非法收养现象等进行了记者暗访,将网络送养黑链这一乱象详实呈现在公众面前。记者在知乎APP上以“送养”为关键词进行搜索,随即找到多条“送养小孩”信息。记者调查发现,在他们栖身的网络世界,送养者、中介、收养者已然形成了一根衔接紧密的链条。在一名网友推荐下,记者得以进入一个名为“爱心救助站二”的QQ群。记者向其中一名管理员询问:“请问是合法领养吗?”对方的回答是:“合法去福利院,别在这里找。我们不犯法,也不合法。”随即,记者被移出了群聊。之后,记者又以咨询领养为名联系上一位“中介”群主。对方表示,自己的资源很多,不光有领养群,还有“假结婚给孩子上户口”群等。据这位群主介绍,送养者不仅仅是一些未婚妈妈,还有生“二胎三胎的”。此外,被送养的孩子男女都有。记者还被告知,就她经手的送养和收养而言,已出生的孩子比待产的“价格低”,但至少也要“十万起”。随着该文的广泛传播,#网络送养黑产链#很快成为微博热议话题,截止4月14日11:30,阅读已达3.9亿,讨论5.3万。微博截图从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系统监测数据显示,#送养##收养##知乎##鲍毓明#等为该事件高频关键词,可看出,除送养事件本身外,为送养提供内容发布和交流的平台也引发大家热议,其中知乎尤为受人关注。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关键词云网友评论微博截图舆情小评鲍某某涉嫌性侵一案,目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已派出联合督导组赴山东,对该案办理工作进行督导,相信定会查个水落石出。而因此案牵出的网络送养黑产链,也亟需进行严查。正如网友所说:第一,以送养名义买卖婴幼儿情况并不少见。第二,背后必有性侵或其他伤害案件。网络收养背后是一系列犯罪行为。彻查“网络收养”乱象,对那些披着合法外衣、实为买卖儿童的不法分子,以及网站、论坛、聊天群,必须以雷霆之势“荡涤污垢”,还网络空间以风清气朗。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性别与法律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邓丽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被私自收养的儿童身处原生家庭、国家监护与收养机制的罅隙之间,面临极大的风险和危险。她呼吁,一方面要在个案中及时充分地去救助受害人、惩治侵害人,另一方面要在制度上深刻省思,更加有效率地疏导私自收养,增进国家和社会对收养事件的监督、干预和对收养家庭的支持、服务。
社会热点分析
鲍毓明
网络送养
查看详情→
网络舆情热点分析:海底捞悄悄涨价,报复性消费还没来,报复性涨价先到?
2020-04-05
6125
4月5日,有网友在微博发布消息称,海底捞恢复堂食之后涨价了,表示最近两个人就吃了344元,而在疫情以前算上折扣,两个人消费不到200元。新京报记者也从门店侧面证实了这一消息。4月5日晚间,海底捞相关负责人回应,涨价是受疫情及成本上涨影响,但整体菜品价格调整控制在6%,各城市实行差异化定价。微博截图对于海底捞涨价,网友关注度颇高,微博话题#海底捞复工后涨价约6%#,截止4月7日11:00,话题阅读已达2.7亿,讨论2.1万。微博截图从关键词云看,#海底捞##复工##涨价##西贝##成本#等为高频关键词,除涉事主体海底捞外,另一餐饮品牌西贝也被多次提及。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系统-关键词云网友评论舆情小评从网友评论看,海底捞此次涨价引发了不少争议。多数网友表示,工资没涨,消费涨了,吃不起了。也有网友表示理解:复工后各种成本都在涨,再加上疫情受到巨大损失,涨价能理解。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复工复产也在稳步进行,餐饮行业开始开门迎客。对多数消费者来说,在家隔离1、2个月后首次消费,物价涨跌也变得格外敏感。除海底捞外,近日,西贝莜面村也被眼尖的网友发现涨价了。“本来以为海底捞涨价涨得有点多,转眼看了下西贝的外卖菜单,土豆条炖牛肉80了,酸菜封缸肉80多。”那餐饮行业是否会普遍涨价呢?据北京商报,一位餐饮业内人士判断,“只要疫情没有完全被控制,防疫工作还要继续,餐饮消费不能完全放开,会有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遇到这类问题,参与涨价的企业也很有可能会越来越多。”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从海底捞涨价也看到了餐饮行业的发展趋势,头部企业趁势而为进行涨价,在消费端,涨价对消费者有一定情感因素的影响。朱丹同时表示,疫情对中国的餐饮行业来说是一个分化器,也是淘汰洗牌的加速器,头部企业依托自身的综合实力、抗风险能力、品牌力等红利拥有涨价的话语权、定价权。但更多的中小型企业可能是进行促销活动,所以分化的趋势将非常明显。
社会热点分析
海底捞
涨价
查看详情→
舆情分析案例:复工包车1名务工人员因汉坦病毒病亡
2020-03-26
2866
导读 近日,“复工包车1名务工人员病亡”一事引发社会关注。陕西宁陕县人民政府网站援引宁陕县卫生健康局情况说明称,死者田某某汉坦病毒(出血热)核酸检测为阳性,同乘其他人员的核酸检测正在采集送样。 一、舆情脉络 3月23日22时19分 陕西宁陕县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关于“途经京昆高速宁陕服务区复工包车1名务工人员病亡事件”的情况说明》。通报指出:据陕西宁陕卫健局消息:2020年3月23日凌晨4时许,山东荣成鲁阳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租赁山东威海市龙威客运有限公司大巴车(牌号:鲁K00149,共有2名司机、1名医务人员、30名务工人员),于云南省临沧市孟定镇接务工人员返回山东务工,途经宁陕县时,随车医务人员发现田某某出现不适,拨打120求助电话。当地120急救中心随即赶到,从高速路服务区将田某某等4人接至该县医院急诊科,对田某某进行救治,对2名发热人员和1名陪同人员按照新冠肺炎救治规范流程进行检查。同时,对同车其他29人全部落实就地医学观察措施。 3月23日7时许 患者田某某救治无效死亡。经安康市疾控中心对死者及2名发热人员和1名陪同人员首次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死者田某某汉坦病毒(出血热)核酸检测为阳性,同乘其他人员的核酸检测正在采集送样。目前,宁陕县已向山东、云南相关市县发出了通报。3月23日23时起,@西部热点网、@西部网、澎湃新闻、中青看点等媒体随即跟进报道,舆情关注度逐步上升。 3月24日7时起 @红星新闻、@界面新闻、@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官微纷纷转发,相关新闻开始从微博、客户端向新闻、短视频等载体上扩散传播。舆情热度于8时达到峰值。 3月24日 陕县卫健局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表示,目前首次核酸检测结果显示,涉事大巴车中,除田某外,其余同车人员新冠病毒及汉坦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目前两名发热病人及一名陪同人员正在宁陕县人民医院隔离观察,其余人员被安排在集中隔离点。 3月24日12时43分 临沧市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临沧市外出务工人员途中病亡的情况通报》。通报表示,临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事件调查处置工作,主要领导及时进行安排部署并作出批示,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调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和6个工作组,负责统筹事件调查处置工作,派出了工作专班赶赴陕西省宁陕县做好相关处置工作。云南省卫生健康委立即派出专家组赶赴临沧指导开展工作。临沧市积极与陕西省宁陕县对接联系,商请宁陕县全力救治发热人员,第一时间通报同车人员采样检测结果,做好同行其他人员的心理疏导和监测工作。同时,迅速进行疾病监测排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安抚、稳定家属情绪,对村民开展疏导,消除群众恐慌心理。 3月25日 舆情关注度明显下降。 微博成话题讨论的主要场域,舆情热度呈先增后减趋势 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中心(优讯,10余年专注舆情监测,可申请免费试用)监测数据显示,在监测周期2020年3月23日22时至2020年3月25日9时,共监测到相关舆情信息1804条,其中客户端新闻135篇,微博信息1187条,微信文章214篇、网络新闻230篇、论坛帖文17条、视频16条、报刊新闻3篇、外媒2条。由此可见,该舆情事件的主要传播渠道为微博,占比达65%。在微博平台上,形成多项热点标签话题。#复工包车务工人员在京昆高速病亡#、#复工包车病亡人员系出血热#、#山东复工包车1名务工人员病亡#、#包车复工人员途中病亡#、#复工包车上1名务工人员病亡#等话题总阅读量达386万。 整体信息报道量波动明显,监测周期内出现两个峰值点,3月24日0时出现第一个次峰值,原创量为38条,转发量为155条;第二个峰值点则出现在3月24日8时,相关新闻原创量为209条,转发量为84条。8时之后,舆情热度平稳降温。 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舆情来源 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舆情传播趋势 汉坦病毒、出血热成舆论关注热词 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关键词云 根据优讯舆情热词云统计显示,“出血热”“汉坦病毒”“人员”“核酸”等与该事件相关的关键词热度最高;“务工人员”“检测”“流行性”等关键词在媒体报道中出现频次相对较高,说明社会舆论对于汉坦病毒的宿主、临床表现、病死率、易感人群、防治措施等情况的高度关注。 主流媒体客观报道,传导理性之声;自媒体报道标题有误惹争议 针对此次事件,澎湃新闻、中国青年网、中国网、北青网、凤凰网等媒体积极传播。从报道内容来看,除报道“复工包车1务工人员病亡”最新情况外,在监测周期后期,主流媒体开始将报道重点向汉坦病毒防治知识普及方面转移。综合来看,媒体报道角度较为客观。报道角度主要集中在“复工包车一人病亡,医学观察同车29人”、“复工包车上一务工者出血热病亡,同车人新冠核酸首检均为阴性”、“复工包车1名务工人员病亡,确诊为汉坦病毒(出血热)”、“途经陕西复工包车1名务工人员病亡 官方:汉坦病毒检测为阳性”、“山东复工包车上一务工者病亡:新冠检测阴性 出血热检测阳性”、“宁陕县就‘复工包车1名务工人员病亡事件’做出情况说明:死者汉坦病毒检测为阳性”、“云南返回山东复工包车 途经陕西时一务工人员病亡”、“陕西宁陕在复工大巴上发现有人员携带汉坦病毒”等方面。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自媒体在报道该事件时出现新闻标题概括事实不准的情况。例如,“陕西复工包车1名务工人员病亡,流行性出血热这么可怕?”、“陕西复工包车1名务工人员病亡!官方回应来了……”等标题直接使用“陕西复工包车”的做法引发舆论争议,媒体专业性遭到严重质疑。 网民情绪前后对比明显,理性声音占上风 综合全网1万余条网民观点分析发现,舆情发酵前期,由于民众对于汉坦病毒的病理缺乏了解,因此恐慌情绪较为突出。“太可怕,又是传染病”、“一定要隔离,严查严管”、“不会是鼠疫吧,好恐怖”的评论占比较大;随着报道的深入,民间舆论场中的理性声音渐增。“大家不要再传谣了”、“可防可控”、“早就有疫苗了”等声音开始占据主流。在诸多评论中,对于部分媒体报道中使用“陕西复工包车”的操作,有部分网民质疑媒体“客观”、“严谨”何在? 以下是部分网民观点摘选: @小木ymamu:汉坦病毒出血热有过局部发生,这个有疫苗的,而且传播性没那么强,大家别恐慌。 @别跟我抢荔枝这个昵称:这个汉坦病毒1995年在智利发现首例病人,传染性并不高,目前人类已有疫苗。其实国家大了,每年我们都会有一些病毒出现,但是都遏制住了,非典过后打造的疾控预警系统一直在正常有效的运作,所以初期武汉面对数据量小传染性还不明确的新冠出于惯性选择了低调处理。#病亡务工人员汉坦病毒检测为阳性# @w-11o:陕西复工包车?您是新闻工作者能不能严谨点,这是云南人去山东 途经陕西 途经的意思你应该懂吧?你这样说大家都以为是我们陕西了。还有能不能说清楚这个病已经有疫苗了,不要引起恐慌。 舆情点评 从舆情应对来看,陕西宁陕县及时详细的情况通报,获得了诸多权威媒体的转发报道,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有效遏制了谣言的扩散和恐慌情绪的蔓延。从舆情传播来看,此次舆情事件在话题上存在一定的争议性。舆论争议主要聚焦媒体报道的严谨性和专业性上。这启示了媒体在报道类似事件时,需注重标题严谨,避免公众产生误读;此外,由于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尽管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是疫情暴发导致的舆论不安和焦虑情绪犹存,故而,媒体报道前则需考虑此类因素,在报道的同时,同步做好病毒防治知识科普工作。 舆情延伸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传染病处2018年12月26日在中国疾控中心官网对于该病刊发了详细介绍: 流行性出血热,国际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是一种经鼠传播、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临床上以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严重的急性传染病。这种病起病急,进展快,若救治不及时可引起死亡,尤其是姬鼠所携带的汉滩病毒感染,住院病人病死率可高达10%以上。人感染汉坦病毒后潜伏期通常为7-14天,也偶见短至4天或长至2个月者。典型临床表现具有三大主征,即发热、出血和肾损害。患者起病急,早期有发冷,发热等症状,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可有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和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酒醉貌;可出现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有点状或片状出血。典型病例病程经过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 在我国,流行的致病性汉坦病毒主要为黑线姬鼠所携带的汉滩型病毒和褐家鼠所携带的首尔型病毒。此外,还在多种鼠和蝙蝠中发现其他型汉坦病毒,但尚未发现可以导致人类疾病。 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低,加热及常用含氯消毒剂等可灭活病毒,可用于环境和物品的消毒处理。发病呈现春季和秋冬季两个发病高峰,秋冬季高峰(10月份到下一年1月份)远高于春季高峰(4-6月份)。除青海外,其它省份均有病例报告,东北三省、山东、陕西、河北、湖北等省发病较高。 作者:优讯舆情分析师-何铖铖
社会热点分析
舆情分析
查看详情→
疫情舆情热点分析:隐瞒意大利行程,郑州首例境外确诊者致24人隔离
2020-03-12
3700
3月11日,郑州市委宣传部官方微博“郑州发布”通报,郑州市确诊首例1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该男子刻意隐瞒境外行程,目前已被当地警方立案侦查。涉事男子所在单位的办公大楼工作人员称,大楼已紧急封闭,楼内办公员工被通知居家观察,禁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微博截图 官方公布的病例路径显示,3月1日,郭某鹏在北京搭乘航班飞往阿联酋阿布扎比,随后转机前往意大利米兰;3月7日,郭某鹏抵达北京首都机场,后转乘高铁到达郑州,郭某鹏在机场、高铁、地铁的体温检测结果为正常。 3月8日至9日,郭某鹏乘坐地铁、公交上下班。3月10日,大数据比对发现郭某鹏有境外旅居史,公安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赶至郭某鹏居住地,120救护车将其转运至集中隔离点。同日,郭某鹏因发热转运至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3月11日,郭某鹏确诊新冠肺炎。 据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系统数据监测显示:3月12日,#郑州境外回国确诊患者母亲致歉#话题截止12日14:30,阅读2.5亿,讨论2.1万。患者母亲称:儿子回来时没症状,没想到要给社区报备,之后一直在上班,后来儿子出现感冒症状,就在家给他熬药,吃药就退烧了。这次给邻居等人造成很大影响,对不起大家。 微博截图 网友评论 微博截图 舆情小评 3月12日,中国新增确诊病例25例,其中境外输入6例。中国境内疫情得到较好控制,而境外多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呈爆发式增长,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11日说,新冠肺炎疫情从特征上可称为大流行。现阶段,谨防境外输入成为中国疫情防控的关键。 全国各地也将严防“境外疫情输入”作为工作重点,郑州郭某鹏隐瞒意大利旅行史,违反了《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二十一号通告》,故意隐瞒出境史,未严格落实“隔离观察”措施,未严格落实“如实申报”措施,期间多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入办公场所,对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传播危险,其行为已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条之规定,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故意隐瞒旅行史的行为不仅加大了个人健康风险,更是极大增加了周围人被感染风险。 优讯舆情分析师建议,目前,我国输入性新冠肺炎病例呈上升趋势,建议境外人员进入国内后,一定要如实上报行程信息,积极配合防疫措施。这是对自己,更是对他人负责。
社会热点分析
网络舆情分析
查看详情→
疫情舆情监测:韩国疫情告急!首尔飞青岛机票狂飙600%
2020-02-25
2490
据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中心监测显示:近日,韩国疫情爆发引起全球关注,据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本部25日通报,截至当地时间当天上午9时,韩国较前一天下午4时新增60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达893例,累计死亡8人。 图片来源:丁香医生 由于山东青岛距离韩国较近,随着韩国疫情告急,网传从2月24日开始,不少韩国人火速“撤离”到青岛,首尔飞青岛的机票也蹭蹭上涨,且一票难求。 有网友就晒出,从首尔仁川机场直飞青岛流亭机场的机票所剩无几,价格近3500元/张。而该航段机票平时约在400至800元。以500元计算,机票涨幅高达600%。 网络截图 据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中心(优讯,10余年专注舆情监测,可申请免费试用)监测数据显示,2月24日00:00至2月25日16:00,关于韩国人飞青岛避疫情的相关讨论近3W。 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舆情走势 其中微博为主要话题讨论平台,微博数据量占了全量数据的91.98%。 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媒体分布 不少网友担心反向输入病例,从而导致全国战疫成果最后功亏一篑。对此,2月24日下午,山东青岛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第32次工作例会,会议强调,要在全面做好社区防控的同时,严防境外人员输入,强化风险评估和口岸检疫,严格落实来青人员体温检测和居家隔离等措施,主动做好外籍人士沟通解释和服务保障工作,坚决防止疫情输入扩散。 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关键词云 微博话题 #青岛严防境外疫情输入扩散#登上微博热搜,截止25日16:00,阅读1.9亿,讨论1.6万。 微博截图 网友评论 舆情小评 优讯舆情分析师认为:为应对这次疫情,我国已停工停学一个多月,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现阶段已取得初步成效,此时,大量韩国人集中进入中国境内,肯定会对当地疫情防控工作造成影响,由此造成的疫情反向输入,是中国不能承受的。 好在青岛开始管控入境人员,青岛市自2月24日开始,对所有入境人员,除需要隔离或留观的外,均由居住地所在区市派车接回,对在境内有居所的,居家隔离观察14天;对商务旅游等短期居住的,安排在指定宾馆住居、活动。 正如不少网友表示的,现在仍需加大力度做好疫情检查和预防的工作,否则所有人一个多月的付出,很容易开回倒车。 数据来源: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微博等
社会热点分析
网络舆情监测
查看详情→
高速收费员职业假笑走红网络
2019-07-24
3438
导读近日,因为一段视频,“职业假笑”迅速上了热门话题榜。视频的主角是宁波一高速公路收费站的收费员,因为在向驾驶员递出票据时露出了机械式的微笑,被车主拍上网,并引发了热烈讨论。据悉,收费站所长对外回应,该收费员认为其在努力微笑,未曾想网上出现嘲讽的声音,其认为所拍视频侵犯了个人肖像权,已报警处理。网络截图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7月23日下午1点已有相关信息10782条,其中微博9293条,占比86.19%。#宁波高速收费员职业假笑#、#收费站所长回应收费员假笑#、#收费员职业假笑现场#、#高速收费员职业假笑#等微博话题轮番登上微博实时热搜榜,仅#收费员职业假笑走红后报警#这个话题就获得4.6亿阅读,2.3万讨论。媒体观点一段六秒的短视频在微博迅速走红的同时也引发主流媒体关注报道。有媒体认为调侃需适度,不要为一时娱乐伤害他人。也有媒体认为相关部门需要从“假笑”反思“微笑服务”。观点一:对“职业假笑”多一点尊重和宽容川报观察:如今,我们对服务业、对办事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微笑服务”成为硬性标配。但服务人员也是人,每天要“笑”成千上万次,脸部肌肉僵硬是正常的。在面部已经僵硬的情况下,依然要挤出微笑的收费员,是真正的敬业,不管这个微笑自然不自然,被服务者都应该报以理解。网友在这个笑容上“吹毛求疵”,伤害了太多坚守在岗位上的人,无视了他们的付出。观点二:从“职业假笑”反思“微笑服务”南宁日报:长期以来,“微笑服务”被很多行业所标榜,所追求,乃至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也成为用人单位考核员工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于是,我们经常看到“露出八颗牙”的微笑标准,一些行业劳动者咬着筷子练习微笑的场景。作为服务对象,看到服务者向自己展露微笑,当然是令人愉悦的,但是正如网友所说,当一名高速公路收费员一天几百上千次对着陌生人微笑,他们如何还能笑得出来,即便笑得出来,又有多少是发自内心?二三里:我们不提倡“假笑”,甚至建议取消对收费员必须微笑服务的所谓“标准化”规范。因为,硬挤出来的面部僵硬的“假笑”,比哭还难看。广大群众愿意看到的是发自肺腑的温馨微笑,那才会像“冬天里的一把火”一样温暖心窝!网友观点从网民观点倾向来看,36%的网民对“职业假笑”表示理解,理解重要原因是,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历。25%的网民认为态度认真和服务到位更为重要;14%的网民认为努力工作的人都值得被尊重;12%的网民点赞收费员的服务,认为假笑比板着脸好;13%的网民支持收费员报警,未经他人同意私拍视频侵犯隐私;对于“假笑”行为表示理解;(36%)@木子MUZI09101112:好多基层员工的确不容易,冻死迎风站,晒死不遮阳。没有礼拜一和星期日之分,更没有节假日一说,每天面对的是几百上千名客户,笑的脸部肌肉酸痛。都是谋生,将心比心,真是应该体谅他们的苦衷。认为态度认真和服务到位更为重要(25%)@琪比猫猫:不强求微笑服务,只要态度和善就好啦@Aifei08376:收费员职业假笑,有时很很吓人人的,我觉得不要强制,能微笑自然好,不能的就正常工作就好…认为努力工作的人都值得被尊重;(14%)@鞠JU:努力的样子就很美!@火页鸟菌:给他点赞,认真工作,棒棒哒,有些网友吃撑着了@马祥芳-:努力微笑点赞@东东上学去:没毛病,努力工作的样子点赞收费员的服务,认为假笑比板着脸好。(12%)@静待一朵昙花开:假笑怎么了,至少人家愿意对你笑。不服气你来笑一整天试试?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支持收费员报警,未经他人同意私拍视频侵犯隐私;(13%)@碧海潮生波:发布视频的人应该被处罚@唱浮沉cfc:不管真笑假笑,那是人家工作,是对你的礼貌和尊重!拍视频还给发出来的人,你的礼貌和尊重在哪里?@茶叶末子HAN:报警报的好,没经过人家同意就随便往网上贴也该治治了,人家的生活不是你的笑料,影响了人家的生活,连领导都得出来回应,是不是有点缺德,人家又没犯什么事。舆情分析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沟通的工具,而微笑则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是沟通的开端,是人际交往的魔力开关,只要你轻轻一笑,就胜过万语千言。有人曾说“态度决定高度”,我们的工作态度也就直接决定了我们的工作质量。作为高速收费员,微笑服务也代表着他们的工作态度。但是近些年来,关于高速收费员的微笑服务视频多次走红网络。此次事件中的“宁波收费员”并不是第一个靠“职业微笑”受到大家关注的,去年一段宁杭高速公司溧马高速将军大道收费站员工邓川的微笑服务视频也曾在网络热传,转身、抬手都带着“机械舞”的喜感。该视频曝光之后引发众多网民的转发评论。在类似事件中,面对他的“职业假笑”,有人理解,有人嘲讽。网民理解收费员的敬业。但是网民嘲讽的却不是具体的某位收费员,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嘲讽“职业假笑”背后考核制度。高速收费站“微笑服务”初衷很好,但微笑服务的实际效果,往往与设计初衷相去甚远。此次事件成为社会热点新闻值得高速运营管理部门再次重新审视“微笑服务”在实践中的不足之处。
企业舆情
社会热点分析
舆情分析报告
查看详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热门推荐
武汉大学“职工子女逼停学生”事件:舆情风波背后的特权质疑
理性观察 | 湖北“妈妈岗”争议背后:女性就业支持与公平边界
6月13日全网络舆情简报:一架波音787客机印度坠毁
从协和“4+4”到天价耳环:互联网时代的公平焦虑与舆论监督
黄杨钿甜高价耳环风波舆情分析
婚姻新规舆情聚焦:户口本退出的公众反响与社会思潮
重庆三峡学院“天价采购”:75万与299元背后制度漏洞待深挖
舆情透视:河南干部违规聚餐致一人死亡
5月15日全网络舆情简报:娃哈哈称已终止和今麦郎代工合作
河北省三河市强换商户招牌事件舆情启示
“炫富”扣分?券商如何完善声誉管理机制:从新规看长期发展路径
“3·15”蜜雪冰城:舆论场割裂之谜
海底捞“锅底小便”事件舆情分析
重庆燃气收费异常屡禁不止舆情分析
“红”动全球:外国网民涌入小红书现象的舆情洞察与多维应对
你可能还关注:
社会热点舆情
网络舆情热点
舆情监测
全网络舆情简报
网络舆情
舆情监控
社会热点
网络热点
网络舆情监测
企业舆情
舆情分析
舆情分析报告
舆情应对
社会热点分析
校园舆情
舆情深度剖析
舆情简报
热点舆情分析
舆情处置
教育舆情
微信客服
点击咨询
移动APP-优讯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