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 深度分析

重庆燃气收费异常屡禁不止舆情分析

2025-02-20 | 优讯舆情 365 舆情监测 舆情分析报告 舆情应对 舆情分析 舆情处置 舆情监控 网络热点 社会热点舆情 舆情深度剖析

一、事件概述

在2023年末至2024年初期间,重庆市进行了大规模的智能燃气表更换工作。然而,在新表更换后不久,市民普遍反映燃气费用出现“异常”上涨,舆论普遍质疑新安装的智能表计量不准确,并指出燃气公司在抄表过程中存在错误操作。这一情况引发了公众的强烈不满,市民纷纷要求停止智能表的更换工作,甚至呼吁拆除已安装的新表,同时对重庆燃气公司提出了乱收费的投诉。

几经舆论拉锯后,政府部门介入并展开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联合调查组确认重庆燃气公司在多个环节存在问题,包括错误的抄表操作、违规的估算抄表方式、燃气计费周期混乱、价格政策执行不到位、换表工作组织无序、人力资源严重不足以及内部监督管理缺失等。基于这些调查结果,重庆燃气公司在2024年4月20日宣布解除车德臣的总经理职务,同时他也被免去了公司董事及董事长的职位。

在2024年4月29日发布的公告中,联合调查组承诺将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改,并表示将彻底解决“多计多收”的问题,整治计量收费不规范和不透明的现象。同时,调查组还表示将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全面提升燃气服务质量,增强员工的服务能力,确保客户的利益得到切实保障。

然而,这些看似诚恳的道歉和保障客户利益的承诺最终未能落到实处。

自2025年1月起,重庆市民再次反映燃气收费“异常”。

对此,重庆市场监管局和市经济信息委再次组建调查组进行调查,督促企业受理办结投诉7198件,入户核查用户1073户,分析数据2.4亿条。最终的调查结论与2024年的情况基本一致,显示出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经查,自2024年4月查处重庆燃气集团多计多收燃气费问题以来,该企业未深刻汲取教训,落实整改责任不到位,整改工作流于形式、推进不力。目前,仍然存在抄表周期混乱、违规估抄、错抄、抄表力量配备不足等问题,由此责令重庆燃气集团立即整改,拟处罚金共计810万元。

2月16日晚间,重庆燃气发布了关于燃气收费问题的调查及整改情况公告,表示诚恳接受调查处理意见,并向广大用户深表歉意。同时,对于通报中提出的问题,上级单位高度重视,已派出整改督导专班,将对相关责任人和责任部门进行严肃追责。

这是重庆燃气第二次为此问题道歉并被调查,也是重庆燃气一年时间内第二次被罚。

 

二、舆情分布

1.舆情走势


2.媒体分布


3.舆论热词


 

三、观点分析

1.媒体方面

人民网:时隔两天,重庆人民终于等到了道歉。与上次“致以最诚挚的歉意”相比,此次则“致以深深的歉意”。应该说,企业“损害了群众利益,造成了不良影响”,公开道歉是最基本的企业伦理,也是获得宽宥、重塑形象的必由之途。但是,不要每次都在事后以道歉收场。如果浮于表面,只求蒙混过关,道歉就是苍白而廉价的。如果缺乏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决心,止于刮骨疗伤、应对舆论,道歉就是文字游戏。结局只有一个,仍然损害群众利益。

真正的道歉是落实在行动中。具体而言,就像此前相关部门所通报的,必须“深入开展内部调查”“整改工作全面彻底落实”。

公众的信任容不得透支,群众的利益不容一再伤害。惟有认真汲取教训,真正做到“以用户为中心”,才不会一错再错。否则,任何的轻佻之举都是错上加错,蚕食群众朴实的善念,瓦解公众对企业的基本信赖。

供气、供水、供电等都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燃气关乎人间烟火,关乎民生之重,希望相关企业始终牢记“民生是最大的政治”,绝不能罔顾这一政治要求,绝不能重蹈覆辙,绝不能伤害群众利益。

光明网:平心而论,对于规模巨大的企业来说,涉及环节流程众多,难免碰上“大企业病”,在短时间内实现流程最优化或许面临一定的难度。但是考虑到企业的性质——一家保障基本民生的国有企业,那么类似的解释显得说服力不足。煤气事关千家万户的柴米油盐,这本身就当拿出十二分的心力予以全力保障。但涉事企业却是一错再错,往轻了说这是“管理不善”,往重了说这何尝不是“眼中没有民众”?接下来的整顿更应当深入骨髓,毕竟如今的任务已经不只是“改掉问题”,还有“挽回形象”,以及“经得起审视”。但愿经历这一场风波,人们可以看到一个纪律肃然的企业,也能用上清清楚楚、分毫不差的燃气。

中国日报网:重庆燃气集团已两度公开致歉,但正如舆论质疑:“道歉不应成为危机公关的终点”。企业需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重构服务标准和监管流程,将“每方气都经得起检验”落到实处。民生企业更应明白,群众耐心经不起反复消磨,唯有将“民生是最大政治”转化为切实行动,才能真正重获公众信任。重庆燃气问题也给各地提了一个醒,如果放任燃气乱象点燃火星,势必带来严重后果。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才能避免类似事件蔓延。

极目新闻:重庆燃气表示诚恳接受调查处理意见,深刻反思,并向广大用户致以深深的歉意,并表示将尽快全面完成整改工作,将对相关责任人和责任部门进行严肃追责问责。既然公开承诺,就应该说到做到,不能做表面功夫。如果整改不落实,那么道歉就毫无意义。而且,如果整改工作总是被监管部门推着走,还想蒙混过关,可能会吃大亏的。

2.网民方面

部分网民分析重庆燃气屡次不改的原因,如认为其后台强硬等。

吃面还是打尖:势力好大,后台真硬啊

中华剑龙2017:资本强大呗

部分网民不认可重庆燃气一味道歉的做法,质疑官方回应避重就轻。

晴朗的午后在很早很早的以前:道歉有用要警察干嘛。

绛红深耕:若重庆燃气公司的管理不好,请您让位,我来给您做示范,好不好?

七月么么绿:信不信,他们今年还是继续乱搞

撒哈688:按揭还不了,每个月准时道歉可以吗

天才中年少女:不是他道歉的问题,重庆燃气避重就轻了,根本问题没提出来解决

大蜀__:避重就轻,实际原因不说,还会重犯允悲

一挽解清愁:没有道歉解决不了的事,如果有那就道歉两次

heliangsyz:不提气表转得快这个反应最多的问题?

吴勍2:反正是能赚钱,只要道个歉下次还继续

西蜀小小生:我相信他们还是会一如既往的乱搞!

意义的喵喵嘻:表越转越快,道歉完事

部分网民吐槽重庆燃气违规操作,以及要求退款等。

靓仔是我还是我:退钱退钱

改个微博昵称怎么那么费劲:主要是表走得太快

七月瑶歌:以前两个月一缴,现在一个月一缴结果快赶上两个月的费用。

阳光-小葵花:不要道歉,把多收的钱赔给业主就行了

昆达尼里:道不道歉不需要,只需要退钱

李小狸-要瘦成一道闪电:原来两个月用70块钱的气费,现在一个月80多

林深不可用:退费吗?

你烦不烦-o-:我爸妈自己住,燃气费12月交300多,1月又交接近300,明抢

坚韧的玫瑰7:重庆老百姓燃气费都快用不起了

陈麦兜1:用户自己申报或者气表加连WiFi模块,一下子可以省好多抄表员的成本

用户7376350252:退钱!

善懿者不言懿:刚刚一查,果然这两个月费用又创新高,换表后缴费翻了倍

欣__爸: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初刻_拍案惊奇:创收了

Destiny2327:我们不要道歉,我们要我们的钱回来

zr雨欣:燃气抄表的人,有时候两三个月来一次,有的时候半年来一次。也不知道半年没抄表的那段时间每个月扣款他都是怎么扣的。

素荷09323:成都也查查吧,家里还是这些人气也是原来那么用,但是用气量却是原来的二倍。

西蜀小小生:我家2个人,一个月要给100多的气费…请问我家到底在做什么?平常简单的炒个菜和洗澡而已。请问我用的是什么气?特殊管道供气吗?

想吃胖乎乎的小草莓:光道歉不退费吗?我们燃气费比之前贵了一倍。

部分网民谈及其他公司。

闪亮的日子_li:成都燃气公司也是如此

Josh_展:柳州燃气也关注一下

筱菮:成都燃气一样的啊,市长热线都打了,也没用

Hello不Kitty大王:不止重庆,全国都得查一查,因为我家平时洗碗开个热水走的也是那么快!

nuonuo杭州:杭州的燃气,家里设备没换过,人口没变过,烧饭次数还变少了,因为两个小孩都上学了,基本就晚上一餐的情况下,怎么从每个月60多变,每个月120多的

 

​四、舆情分析

重庆燃气乱收费事件在2023年底至2024年初首次爆发后,虽然政府介入调查并公布了整改措施,但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2025年初,类似问题再次出现,导致舆论对重庆燃气的信任度进一步下降。此次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诸多媒体参与报道,聚焦事件进展以及发表评论等,如人民网、光明网、中国日报网等主流媒体纷纷对事件予以点评,质疑重庆燃气的整改诚意和执行力。而在当下生活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舆论对燃气费用“异常”上涨感到强烈不满,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上的热度居高不下,舆论普遍要求严惩责任方并彻底解决问题。

舆论承压,重庆燃气必须深刻反思,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试图通过敷衍了事来逃避责任。尽管舆论热度可能会在一定时期内呈降温态势,但互联网“记忆”会深藏诸多舆情风险,任何细小的负面舆情事件都可能重新触发公众关注,导致舆论反弹,并再次将重庆燃气推向风口浪尖。因此,重庆燃气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挽回公众信任并防止类似问题重演。如深入调查问题根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公开整改进展,确保整改过程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对燃气公司的日常监管,建立长效监督机制,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引入更先进的智能计量技术,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同时,优化收费系统,避免计费周期混乱等问题;加强员工培训,提升服务意识和专业能力,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解决用户投诉和疑问。建立补偿机制,退还多收费用,挽回公众信任等。

免费申请试用 为满足更多用户对舆情监测的需求,轻松实现信息收集,快速便捷的图表制作、 分享,让更多用户体验到优讯全媒体
舆情监测平台强大而专业的个性化定制功能,现可申请开通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体验。

名额有限,申请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