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试用
登 录
400 008 9039
首 页
产品与服务
监测平台
专业人工服务
移动APP
核心优势
数据全-响应快
高智能-信息准
用户多-口碑好
自主先进技术
优质合作伙伴
经典案例
政务类
企业类
舆情报告
舆情-深度剖析
行业-舆情百科
社会-热点全览
关于优讯
优讯简介
优讯新闻
联系我们
舆情报告
多维度全视角舆情分析报告,全面掌握社情民意,助力领导科学决策
免费试用
汇总阅读:
"
舆情报告
"相关文章都在这儿了
城管撕春联引争议,与文明创建相辅相成还是背道而驰?
2023-02-23
1952
一、舆情概述2月10日,江苏徐州男子反映龙固镇综合执法人员在253省道撕除沿街商铺上的春联,引发热议。2月11日,从事自媒体的贾先生在网络上关注到沛县城管撕春联的相关内容,便给沛县城管局致电询问情况,据沛县城管局工作人员介绍,是为了迎接文明城市创建大检查,如果觉得不合理,可以打12345投诉。随后贾先生把视频编辑后发给媒体,该事件迅速登上热搜,当日晚间,爆料者称有三名操着徐州口音的人敲他家的门,其姐发消息告知自己躲一躲,“有人要抓你”。据爆料者母亲介绍,三名外地人身穿便装,徐州口音,后经了解,来人是沛县的,但身份和到枣庄的意图不得而知;2月13日,有自媒体发帖称,爆料此事的自媒体人疑似遭遇“被跨省敲门”,当日晚间,记者联系到爆料者,对方表示网传内容属实。2月14日上午,记者致电沛县公安局,多名工作人员表示不知此事,随后记者多次拨打沛县宣传部电话,均提示忙音,据知情人士透漏,目前三名“外地人”已经离开,他们的目的是降低热度,让他协助删帖,没有恶意。当日晚间,沛县人民政府官方公众号“沛县发布”公布了“关于群众反映我县龙固镇在环境整治中撕春联一事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将事件起因始末、相关责任人处罚、事后反思等内容全部公之于众,还原了事件真相。至此,舆论传播趋于缓和,该事件已经逐渐平息。二、传播分析(一)演化过程分析从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获悉,事件曝光以后,引发网友广泛关注,于11日形成首次舆情波峰,主要为当日沛县城管局工作人员回复网民电话质询被曝光以及“跨省敲门”事件吸引网民关注导致,“这应该是文明城市创建吧”“你觉得不合理的话,可以打12345进行投诉一下”,不恰当的回复将沛县城管局推至舆论风口浪尖,也成为网传爆料人“被跨省敲门”的导火索。15日,随着沛县官方公众号“沛县发布”公布事件通报,媒体和网民关注事件处置结果,网络形成二次舆情波峰。 微博形成#沛县城管被曝沿街挨家挨户撕春联#(阅读量9073.2万 讨论次数8333次)、#城管撕春联爆料者称被跨省敲门#(阅读量3217.1万 讨论次数6789次)、#徐州沛县城管撕春联爆料者被跨省敲门#(阅读量1189.8万 讨论次数7074次)、#官方通报沛县城管撕春联#(阅读量6688.4万 讨论次数2407次)、#江苏沛县通报城管撕春联一事#(阅读量2374.7万 讨论次数776次)、#城管局回应城管沿街挨家挨户撕春联#(阅读量1205.6万 讨论次数2022次)等话题,总阅读量超2.4亿次,讨论次数超2.7万次。(二)传播渠道分析从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获悉,截止到2月20日,网络关于“城管撕春联”事件的相关信息共计16284条,其中电视8条,报刊56条,网络2914条,微博9064条,论坛52条,微信1460条,客户端2467条,广播5条,视频157条,外媒1条,小视频100条。分析发现,排名前三的传播渠道为微博端、网络端、客户端,占比分别为56%,32%,15%,其中微博由媒体和个人账号发布;网络端由媒体网站和自媒体发布;客户端由媒体客户端和自媒体号发布,传播范围广,力度强。三、舆论观点本次事件传播中传统主流媒体积极参与报道,引导舆论朝正向发展。中国青年报发布文章《城管撕春联 撕掉了什么》,认为这种做法,本质上是撕掉了公权力应有的端正和克制。对于这种不守边界、违背公序良俗的做法,有关部门有必要及时整治、严肃处理,切实保障民众的合法权益,向执法者“过度伸手”的行为坚决说“不”。经济观察报发布文章《人心是衡量城市文明的最好标尺》,认为这些做法之所以招致反感,是因为手段过于生硬,且功夫只聚焦于表面。另外,贴在自家店面门口的春联要不要撕除,何时撕除,应该当事人决定,城管擅自撕除就是越权。为了创建文明城市而僭越了权力的边界,是一种舍本逐末。农民日报发布文章《从“撕春联”看面子与里子》,认为中国人“好面儿”,过年贴的春联也是一家的面子。哪家春联写得更好更有趣?哪家春联字写得漂亮?都会引起小范围的讨论。在沿街商铺或是村里,倘若有某户贴了大春联,路人也会说一句“排场”,反之,谁家气派的大门上若是贴了副小春联,看起来难免有些不协调,显得“失了面子”。而薄薄一副春联,也饱含着传统文化习俗的里子。辞旧迎新,家家贴春联,寄托着大家对新年的美好期盼。中国妇女报发布新闻壹段评,认为市容管理是城市治理的艺术,也是一个技术活、法律活,各地市容整治应当有着明确的标准,对私搭乱建、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要及时整治,但也要多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考虑,不可任性执法、过度执法。希望各地行政执法部门都能够恪守边界,治理时多些包容和人情味,保护好城市的烟火气。中国艺术报发布文章《容不下春联,何谈城市文明创建》,认为一座现代文明城市的形象不一定要靠城市表面的端庄和整洁来体现,而撕毁的春联和“福”字、禁绝街巷的“烟火气”更不能成为评价一座城市是否具备现代文明的标准。一座城市的精神文明风貌和现代文化气质,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恰恰仰赖这座城市千百年来所遗留下来的宝贵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光明网评论员:《城管挨家挨户撕春联,“撕”的也是营商环境》,认为,究竟该怎么营造文明城市,又该怎么呵护市场主体、打造营商环境,这还需要一地管理者深思熟虑。最起码,需要从尊重民众的情感、讲究基本的规则开始。南方日报发布文章《整治市容不必拿春联“开刀”》,认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往小了说,春联也是商户的私有财产,不可肆意侵犯;往大了说,如此大费周章,伤害的是城市的整体形象——这何尝不是一种更应该尽心维护的“市容”?清理春联只是表象,此类闹剧频频出现的背后,是个别人的好恶使然,还是面子工程、形式主义在作祟?背后的根源值得深挖。南方都市报发布文章《城管擅撕商户春联,不止是工作简单化问题》,认为最被认为避重就轻的,没有在通报中提及。既然沛县方面在通报中就城管的行为道歉,说明已意识到错在行为本身,不在曝光者,那至少应该说明一下深夜跨省敲门之事。城管沿街撕春联,看似小事却引发了舆论极大争议,恰恰是因为类似的不合理且涉嫌不合法的问题已经出现太多次了。合法合规合乎程序,应该说是执法人员的底线了,这个底线绝对不能丢。红星新闻发布评论文章《爆料撕春联被“跨省敲门”?为何老想着“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认为沛县和枣庄,一个在江苏,一个在山东,连夜“跨省敲门”,明显不是“降低热度”,而属于一种不必要的“过激”反应。这种做法的背后,还是一种“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的思维在作祟,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思想认识偏差”?网民则围绕文明创建、城管、跨省敲门、责任人处罚等方面展开讨论。认为这种不文明的方式与创建文明城市相悖 认为这是面子工程,文明创建已经变味 认为城管太闲 不干实事 怀疑跨省敲门的真实性 认为应该通报或处理 认为处罚太轻 应该开除责任人公职 四、分析研判今年春节以来,甘肃、江苏、安徽等多地出现城管上街清理商户和住户春联的现象,引起舆论广泛关注。央视《新闻周刊》栏目对该行为进行批评,称这种吃力不讨好的行为越界了。江苏沛县政府针对“撕春联事件”发布调查通报,对公众关注的问题及过失行为进行了说明。称对撕掉部分未经商户同意的破损春联存在工作简单化的问题,且事前事后均未通过适当方式向商户说明情况。对城管局值班人员张某在未了解清楚是由原委的情况下,推诿应答“这应该是文明城市创建吧”“你觉得不合理的话,可以拨打12345进行投诉一下”的行为进行了批评点名,同时对在该事件中暴漏出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对相关责任人给与通报批评。事件发生以后,沛县政府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反映出政府部门在舆情发生后,积极处置应对的态度,对缓和舆论压力起到一定作用,满足了公众了解真相的需求,有利于重塑政府形象,提高公信力。然而对于“媒体报道三名大汉深夜跨省敲门致使爆料者被迫逃往外地面临压力”却只字未提,真相是否如媒体所言,截止到目前沛县政府未给出补充说明,这样一来就给公众猜疑和网络谣言留下了空间,网络上充斥着“跨省敲门是真的么”“跨省敲门怎么处理”“跨省半夜敲门吓跑人问题更严重”“是真的就勇于认错,是假的就严肃辟谣,避讳不谈只会恶化舆情”等言论,不利于形成良好舆论氛围,对政府打造“和谐为民”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事件虽已经告一段落,但背后折射出的现象值得反思,一是特殊时间节点往往易引发敏感舆情且关注度高,如本次“撕春联事件”就爆发在传统节日春节期间,由此牵扯到文明创建和传统文化的关联给舆论留下广阔讨论空间;二是公共机构等相关部门引发的舆情,由于被更多人关注,更容易被快速传播,媒体推波助澜以及网民爆料,加剧了舆情发酵升温。如本次事件中的执法机构城管局,在“撕春联事件”中作为直接执行人,被媒体评价行为“越界”,被网友评价行为过于“粗暴”“野蛮”,登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舆论开始展开对城管行为的讨伐,“用着最野蛮的行为迎接文明检查,真是讽刺”“表面工作,也不征求群众意见新年贴得好好的非得撕了”等言论不断出现。期间,网民爆料的城管局工作人员电话回复内容推动舆情迎来小高峰,“深夜跨省敲门”则将舆情推向了顶点,不合理的应答以及跨省敲门事件促使舆情不断升温发酵。三是传统媒体由于权威性强,引导舆论朝正向发展。事件发生以后,央视、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光明网、经济观察报、中国妇女报、农民日报等媒体发表评论和文章给与回应,对网络舆论形成有效冲击,权威媒体的及时介入引导,使舆论走向更加明确和可控; 四是政府等相关部门在面对重大舆情,处置时既要因势利导公布事件过程及真相,也要善择时机进行谣言澄清,合理合规解答公众质疑问题,打造良好舆论氛围,树立正面形象。面对“撕春联事件”,沛县政府发布调查通报,回应了公众部分诉求,但“敲门事件”迟迟未作回复,仍是谜团,给舆论留下猜疑空间。
舆情监测
社会热点分析
社会热点
舆情报告
社会热点舆情
查看详情→
高铁设置儿童车厢舆情事件分析
2022-09-08
1875
一、 舆情概述 9月3日,安徽省属事业单位水利厅面试真题“儿童在高铁上吵闹,有人说设立儿童车厢,你怎么看”?将“高铁设置儿童车厢”话题再次引入到大众视野,能成为公务员面试题,可见该话题影响深远。 8月,恰逢暑假期间,全国因高铁孩子吵闹引发的舆情事件发生多起,8月14日,北京某高铁孩子吵闹不停,一名女乘客劝说,遭到一家三代人怒怼;由该事件产生的话题#高铁乘客被熊孩子一家三代辱骂#阅读2898万次,讨论6800次;8月18日,廊坊高铁一女生坐高铁其座位被旁边的熊孩子“占领”且不停和家人打闹,家长熟视无睹,由该事件产生的话题#真的建议高铁出个带孩子车厢#,阅读6.6亿次,讨论4.8万次……矛盾引爆点无一例外都是孩子的吵闹行为影响到高铁乘车环境,引发乘客不满,涉事乘客或网友将相关视频上传到网上后,引发网友、媒体和相关部门关于高铁设置儿童车厢的关注。 二、 传播情况(一)演化过程分析 从优讯舆情监测平台新闻热度走势图来看,8月“高铁设置儿童车厢”话题引发多次舆情波峰,其中8月23日达到热度顶峰,主要由于人民政协报、工人日报、光明日报、北京青年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等主流媒体对该话题相继报道,引发公众关注,其中工人日报《设车厢治不了儿童吵闹的病》、北京青年报《高铁设“儿童车厢”并非治本良方》两篇文章引发媒体多次跟进转载。 (二)传播渠道分析 从优讯舆情监测平台获悉,关于“高铁设置儿童车厢”的相关信息共有1363条,其中电视16条,报刊19条,网络204条,微博826条,论坛10条,微信149条,客户端105条,广播6条,视频17条,外媒2条,小视频19条,由于该话题涉及到公众出行利益且覆盖面较大,从传统主流媒体电视和报刊到商业门户网站、微博、微信以及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均有报道或跟进转载。目前由此带动产生的微博话题#网友建议高铁设儿童车厢#阅读473.6万次,讨论119次;#设车厢治不了儿童吵闹的病#阅读251万次,讨论123次;#高铁设儿童车厢并非治本良方#阅读118.6万次,讨论96次;#高铁设儿童车厢避免吵闹可行吗#阅读65.3万次,讨论39次;#设置儿童车厢有必要吗#阅读37.7万次,讨论43次;#两小孩高铁奔跑打闹8小时家长不管#阅读28.3万次,讨论27次。 三、 舆论观点 从传播内容来看,舆论发声主要集中在传统主流媒体和微博,其他门户网站、微信、客户端等则主要以转发主流媒体文章为主。传统主流媒体以评论和客观报道的形式,从可行性、社会化、经济学层面分析了高铁设置儿童车厢将面临的问题和产生的影响,某种程度上具有引导和借鉴意义。微博则更多反应民众的真实需求、态度和看法,观点较为分化,支持和质疑儿童车厢的声音具有参考性;权威声音和民众呼声一起带动整个舆论场循环。 工人日报《设车厢治不了儿童吵闹的病》文章指出,因个别孩子吵闹,就要增设“儿童车厢”,未免有些“一杆子打翻一船人”;北京青年报《高铁设“儿童车厢”并非治本良方》文章指出,治理“熊孩子”吵闹少不了家长、公众和铁路部门的多方合力;中国之声《高铁设“儿童车厢”避免吵闹,可行吗?》指出,设置专用车厢不存在技术障碍,但需采取统一定价的方式;红网《高铁有必要设置“儿童车厢”吗?》指出,设置“儿童车厢”对于铁路部门来说,不存在什么技术难题。但设置“儿童车厢”并不能彻底解决儿童吵闹的问题,就是高铁上有“儿童车厢”了,那地铁、飞机、长途大巴、公交汽车怎么办? 网友支持方认为保持高铁环境应该设立儿童车厢,不支持方则认为设立儿童车厢会存在歧视现象,甚至会造成资源浪费,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该行为主要跟家长素质有关。 四、舆情点评 涉及跟民生相关的热点话题常会引起轩然大波,从早几年的“静音车厢”到如今的“儿童车厢”,反映出公众对乘坐高铁环境舒服度要求的提高。随着居民出行条件改善,类似舆情出现在大众视野是必然现象,从长远看可能衍生到其他交通工具领域。 从另一种角度看,公民自身素质影响社会良好运转。拿该类事件来说,如果家长有意识不过度纵容溺爱孩子且注重其他乘客感受,合理引导教育很大程度上会减轻或者避免孩子的吵闹行为,从而缓和与乘客之间的矛盾,避免舆论战。作为公众,参与社会活动过程中有责任和义务提高自身素质。
网络舆情热点
舆情分析报告
网络舆情监测
舆情报告
网络舆情分析
社会热点舆情
查看详情→
老年人退休再就业舆情事件分析
2022-08-30
2076
一、舆情概述 8月24日,中国老年人才网正式上线,网站为老年人再就业搭建平台、提供渠道,激发了网友对老年人再就业的讨论。当日,#中国老年人才网拓宽老年人再就业渠道#、#如何看待老年人退休再就业#、#退休后竟然还能再就业# 相关话题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通过话题可以发现,网友的关注焦点集中在老年人退休后是否有必要再就业、能否再就业以及如何体面养老这些现实问题上。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积极面对老龄化带来的各种挑战,不断完善养老相关建设,相关议题也多次在两会提及,今年人大代表提出的“老年人退休再就业”,一经提出就引发关注,所以该话题再度登上热搜榜,不具有偶然性,更不足为奇,意味着我国开始启动老年人退休再就业行动。 二、传播情况分析(一)演化过程分析 从优讯舆情监测平台新闻热度走势图来看,8月1日到8月30日,“老年人退休再就业”屡次引发舆情波峰,可见公众对该话题关注度之高。8月1日,新华社发布《基本养老金上调4% 各地多措并举保障按时足额发放》文章,推动网友关注,舆情在8月2日达到首次波峰,8月20日开始,关注度持续走高,直至到8月25日,舆情热度达到顶峰,源于中国老年人才网正式上线,新华社、光明日报、北京青年报、新京报、央视网、中国新闻网等媒体跟进报道转载以及网友对该话热议,之后一直保持较高热度。 (二)传播渠道分析 通过优讯舆情监测平台获悉,关于“老年人退休再就业”的相关信息共有9449条,其中电视15条,报刊240条,网络2910条,微博1137条,论坛66条,博客1条,微信3658条,客户端1288条,广播23条,视频30条,外媒36条,小视频45条。由于该话题涉及到社会公共利益,传统权威媒体、商业门户网站以及新媒体均做了报道或转载。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该事件相关话题主要在微信和网络端传播,其中微信集中在养老、社会保障、法律、人事等类型的传播账号,网络集中在商业门户以及市级区级等网站,其次为客户端和微博,客户端以整合式、转载式新闻呈现我国老龄化趋势以及老年人退休再就业等问题,微博则以碎片化、短平快的方式呈现信息,展现出强大的话题制作能力和互动传播能力,目前#中国老年人才网拓宽老年人再就业渠道#阅读次数38.7万次,#退休后竟然还能再就业#阅读次数531.6万次,#如何看待老年人退休再就业#阅读次数636.2万次,整体来看,相关话题传播路径较广,辐射至整个全媒体,传播和影响力度较大。 三、舆论观点 此次传播过程中,主流媒体报道起了宣传和引导作用,尤其新华社、央视、光明日报、北京青年报、新京报等权威传统媒体的刊发报道,显示出对该事件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新华社发表《我国老年人才信息服务平台启动建设》文章,表明中国老年人才网旨在为老年人再就业拓宽渠道、搭建平台,加快老年人才集聚,打造老龄人力智库,推动老龄人力资源开发,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光明日报》发布《尊重老年人退休后重返职场的选择》评论,表明老年人才网的出现,是服务于有工作诉求的老年人,与国家强制退休并不冲突。从这一角度出发,老年信息服务平台搭建,是社会适老化改造的一部分,将有利于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让老年人退休生活能够更加多样多彩;《北京青年报》发表《鼓励老年再就业与解决青年就业难并不矛盾》文章,表明老年人就业不会挤占年轻人就业机会,不存在与年轻人“抢饭碗”之说。 从网友语言中可看出,部分公众对老年人退休再就业持赞成态度,认为此举可让老年人老有所为,但也有部分公众持怀疑态度,认为没必要再去工作甚至会与青年就业产生矛盾,应该享受生活,随着主流媒体陆续发文报道,公众对与青年就业产生冲突的焦虑情绪开始缓解,对于老年人再就业也有了重新认识,点赞、评论、转发等行为扩大了信息传播和影响力,目前#鼓励老年再就业与解决青年就业难并不矛盾#话题阅读次数已达309.5万次,评论1809次。 四、舆情研判 老年人退休再就业舆情发生后,各方观点充斥舆论场。中国老年人才网上线的当天和第二天,新华社、光明日报、央视、北京青年报、新京报等传统媒体先后发布相关报道,由于此类媒体公信力和权威性更强且在重大事件回应上具有优势,因而起到很好的宣传引导作用,提升公众对老年人退休再就业的认知,致使舆论没有走向偏激,倾向以中正缓和为主。 从此次事件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涉及与社会民生相关的政策事项出台时,官方媒体做好议程设置很有必要,及时为网络舆情事情定义,定性,发出权威声音,一方面可抚平公众焦虑情绪,一方面能够促进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社会民生问题解决,否则舆论极有可能陷入被动局面。拿“老年人退休再就业”话题来说,权威媒体发声一来可以缓解公众对老年人再就业与青年人就业产生矛盾的焦虑情绪,二来也可引起相关部门关注,促进解决老年人实际养老问题。 民生类话题经久不衰,只要事件没有定论,话题就会不断迭代,舆情就有可能再次发酵,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将养老问题提上日程,“老年人退休再就业”相关信息依然可能成为公众街头巷尾热议话题。
舆情分析报告
舆情分析
网络舆情监测
舆情报告
社会热点舆情
查看详情→
唐山烧烤店打人舆情分析报告
2022-06-21
12059
一、舆情简述 2022年6月10日凌晨2点40分许,唐山市某烧烤店发生一起寻衅滋事、暴力殴打他人案件。现场监控显示打人者手段凶狠,肆无忌惮,令人胆战心惊。视频一经曝光立刻引发了众怒。 6月10日17时50分,唐山市公安局路北分局官微发布通报称,该案为一起寻衅滋事、暴力殴打他人案件,已锁定嫌疑人,正在实施抓捕。 6月10日晚,唐山市委书记、市疫情防控工作总指挥部总指挥武卫东主持召开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总指挥部会议暨重点工作调度会议。会议强调,彻底铲除黑恶势力这一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社会毒瘤,对烧烤店发生的寻衅滋事、暴力殴打他人恶劣事件,要从严从快依法严惩 同时要举一反三在全市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回头看”。 6月10日23时26分,路北公安分局官微通报称,主要犯罪嫌疑人陈某志及刘某被抓获,二人已被刑事拘留,其他犯罪嫌疑人正在抓捕中。两名受伤女子在医院治疗,伤情稳定;另两名女子伤势较轻未住院。 6月10日晚,多个明星相继发布微博,为唐山打人事件女子发声。 6月11日5时15分,路北公安分局官微通报称,6月11日凌晨,又抓获李某瑞等三名涉案人员。唐山市公安部门已组织警力赴外省对其他四名外省籍涉案人员进行抓捕。 6月11日上午,唐山市涉黑涉恶举报中心一名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表示,正在进一步核查嫌疑人前科劣迹,公检法对此事正全力推进。 6月11日11时23分,路北公安分局官微通报称,唐山公安组成抓捕组赶赴江苏,在江苏警方的支持配合下,于当日上午将陈某亮、马某齐等三名涉案人员在某检查站抓获。另一名涉案人员正在全力抓捕中。 6月11日14时26分,路北公安分局官微通报称,当日下午,在江苏警方的协助下,最后一名涉案人员沈某俊被抓获。目前,受伤女子伤情稳定。 6月11日晚,唐山市召开的会议强调,针对烧烤店恶意伤人事件,要从严从快依法严惩,深入开展扫黑除恶“回头看”专项行动,保持依法严厉打击高压态势,持续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还伤者公道、还市民安宁、还社会稳定。 6月11日22时59分,河北省廊坊市公安局广阳分局发布通报称:根据省公安厅指定管辖,上述案件由廊坊市公安局广阳分局侦查办理。12日11时02分,广阳分局逮捕陈继志等9名犯罪嫌疑人。 6月12日,唐山市召开会议决定从即日起开展为期半个月的夏季社会治安整治“雷霆风暴”专项行动,把打击锋芒对准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犯罪活动,出重拳,用重典,惩恶务尽,绝不手软,以雷霆万钧之势尽锐出战、决战决胜。 6月15日晚,唐山市委书记武卫东就夏季社会治安整治“雷霆风暴”专项行动到市公安局调研检查。他强调,要认真核查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做到清仓见底。 6月17日,唐山市召开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总指挥部会议暨重点工作调度会议。会议指出,要扎实做好社会治安治理工作,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发现违法犯罪线索立即报告,确保做到不漏一人一案。 6月21日,河北警方通报唐山打人事件侦办进展和被打女孩最新情况,唐山公安局路北分局局长等被查。 二、舆情传播分析 根据优讯舆情信息监测平台,截至2022年6月21日15时,唐山烧烤店女性被欧事件相关舆情信息1950756条。6月11日,相关舆情在全网引发关注,达到监测期内峰值。 根据优讯舆情信息监测平台,本次舆情传播主要分布在新浪微博平台,相关舆情声量为1812569条,占比92.92%;网络平台相关舆情声量为58300条,占比2.99%;其他平台舆情声量分布依次为微信、客户端、视频等。 其中,新浪微博平台形成多个微博话题,累计阅读量超400亿,讨论量超1500万。 根据优讯舆情信息监测平台,全网涉相关舆情情感倾向极为负面,负面信息占比57.85%。 三、舆论反馈1►媒体方面 社会舆论对于此次发生在唐山的烧烤店暴力打人事件高度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新闻、正义网、@中国妇女报、@法治日报、中青报客户端、光明日报客户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中国新闻网、“工人日报”微信公众号等主流媒体先后发布文章。 1)媒体指责此次暴力打人事件,要求严惩人民日报客户端:唐山烧烤店打人案件引发高度关注,如此令人发指的暴行,实在让人愤怒,大家纷纷表达对施暴者的谴责和声讨,对被害者的关心与同情,在此次事件中,网友正义发声让暴行曝光,加速了事件的处理。我们再次呼吁,回应社会关切,必须尽快查明真相,对施暴者依法严惩。目前9名嫌犯被逮捕,围绕案件背后,网上有不少说法,当务之急是查明真相。一些传言如果属实,必须依法查处,无论涉及什么人,都要一查到底;一些不实的说法,如果查明不属实,也应及时向社会公开,用事实说话,避免造成误解,更要避免伤及无辜。目前,我们看到当地对此表明了积极态度,特别指定事发地之外的公安机关进行侦办,我们期待有关案情能早日查清,施暴者能受到法律的严惩。央视新闻客户端:黑恶势力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社会毒瘤,如果不彻底铲除,就会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对滋扰伤害人民群众平安生活的黑恶势力不可姑息。扫黑除恶必须持之以恒、彻彻底底,不能存在盲区、留有死角!只有以最快速度将所有的嫌疑人缉拿归案,依法严惩不贷,才能给受害者和公众一个公平正义的交代!@中国妇女报:如此猖狂,置法律于何地?如此暴力,恐怕不止女性缺少安全感,普通居民都会感到自危!唐山警方通报多名男子骚扰殴打女生,几名涉事者均难逃法网,终究会为自己的恶行付出代价。安全感来自于对一个个具体案件的及时处置,希望当地司法机构持续发力,让敢于以身试法者受到严惩,让包括女性在内的广大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对社会安全度有着更强的信赖感。澎湃新闻:在公众的印象中,这样的恶性事件,在近些年是非常罕见的。这些人既然敢挑战大众的观感和心理底线,那就必须快抓、严查、重处。从法律角度来看,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以及其他寻衅滋事行为,属于扰乱公共秩序,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将予以拘留和相应的罚款;如果是构成刑事犯罪的,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红星新闻:近年来,国家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这个“恶”那个“霸”都被一一打掉,增添了人民的安全感,也提振了民众对生活的安心。因此,对那些破坏人民安全感的暴力行为,必须零容忍。观照舆情,可知此事已经极大激起了公众愤慨。如果不严惩不法分子,如果这些狂徒逍遥法外,公众的安全感将大打折扣。从无数网友的呼吁和谴责看,公众的正义感也迸发了出来,严惩狂徒是人心所向,是给法律一个交代,也是给受害者一个交代,还是给公众一个交代。@法治日报 微博:法治社会,岂容如此目无法纪、蛮横猖狂?随意骚扰殴打女性,谁给的胆量和底气?从法律后果上来讲,无论是治安管理处罚法还是刑法,都对随意殴打他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作出了明确的处罚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更要承担刑责。无论何时何事何因,任何人都不该突破法律底线,践踏他人尊严,破坏社会和谐与公正。正如警方通报所说,警方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违法犯罪人员。暴力与法治社会绝不“兼容”,社会戾气必须依法制止,施暴者必须受到法律严惩!光明时评:围殴女性、种地道歉、铁丝锁门,这三起于一个多月内发生在唐山的社会事件,都是社会治理的失效,都隐喻着“法”的威信在一个地域间的流失,彼此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逻辑链条。法治建构之慢之难,法治破坏之快之容易,当给疫情下更多执法者、司法者、公共政策制定者以警钟之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治标更要治本。要坚持对各类违法犯罪零容忍,露头就打,积极构建全方位、立体化防控体系。把守护群众、关心群众放在心上,落实在每时每刻,不能等出了问题才去关注和解决。中国新闻网 微博:需要注意的是,扫黑除恶从来都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以雷霆之势解决“现象”层面上的问题固然见效,但铲除黑恶势力绝不能仅是“一阵风”,更要对长期存在的问题深挖细掘。揪出黑恶势力“保护伞”,铲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才能彻底清除涉黑涉恶毒瘤,才能保障社会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希望唐山在这场全民“云监督”的“雷霆风暴”行动中,能够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工人日报” 微信:关于此事件的调查还在进行中。希望相关执法、司法机构能继续从快从严查办此案。唯有让施暴者为恶行付出代价,让受害者获得抚慰与公道,让公众得到公正的说法和结论,法治的安全网才能结牢,人们对安定和谐社会环境的信心才能得以维护和提升。 2)媒体关注网络舆论的失焦问题人民日报客户端评论文章认为,在案件网络讨论中,大家一致谴责暴力,但也有少数人将愤怒迁移到了事发现场其他人身上,甚至出现了一些极端言论,这是不对的。这种指斥,符合事实真相吗?从视频看,当时店内多人有上前制止行为,至于紧急报警的,更是不乏其人。狂徒以身试法,必将受到法律严惩。斥责恶行,向暴力说不,这是人之常情,但不能只凭推测勾连无限放大,认错主体、模糊主题。无视现场其他人员的上前制止、报警,一味将他们当成批评靶子,对他们“网暴”更是搞错了对象。@钧正平微博: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舆论讨论似乎已经被情绪裹挟、放弃思考,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将事件的讨论演变成一场没有终点的骂战,开始无差别地相互攻击,这并不是我们所期待的。如何建设社会,建设一个怎么样的社会,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与权利。一次社会事件的发生,应该是推动我们社会进步的契机,而不是激化矛盾的引信。我们的情绪价值,应该去往更有意义的地方。@中国新闻网微博:近日,唐山烧烤店打人案件引起公愤。但是,却有极个别言论指责受害女性态度太冲,质疑她们“为什么要反抗”。这种要求“完美受害者”的论调,暗含着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充满冷血和自以为是。受到骚扰,任何人本就有反抗的权利。受害者并没有错,她们只是无端遭受了令人发指的暴行,应该受到谴责和惩罚的是施暴者。因此,绝不能让对受害者的无端臆测和指责模糊事情的焦点,更不能让这种极个别的言论对受害者造成二次伤害! 3)媒体希望政府部门披露受伤女孩状况@每日经济新闻微博:唐山打人事件已经过去多日,可是到现在还是没有任何关于受伤女孩的进一步消息,也没有看到任何关于其他三个女孩的消息,她们的情况究竟如何?这一直是公众与舆论关注的焦点,人们期盼四位女子中的伤者能够得到有效治疗,有关伤情能公之于众,期待女子从当事者的角度还原事件始末,推动案情调查及后续处理。@胡锡进:鉴于当前的舆情,我也主张唐山市有关部门应当帮助舆论了解四名被打女子的信息,如果她们自己愿意配合的话。一旦四名女子自己不愿面对舆论,希望淡出当前的事态,唐山市也应将相关情况向舆论解释清楚。 2►明星发声金星发声:“这绝不是寻衅滋事那么简单,完全是属于恶意伤人了!打人手段残忍,社会影响恶劣;“寻衅滋事”四个字不能成为流氓恶霸的庇护伞!”杨迪发声:我一直坚信善恶终有报,骨子里的恶一定会受到它应有的报应!人世间遇到真恶时,真的很难保护自己。我希望每一位民众遇到真恶时都能采取手段,团结起来保护他人和自己。等待法律的制裁,一定严惩!”成龙发声:向暴力说不,男人不可以打女人,一群人不可以欺负一个人。罗翔谈“唐山烧烤店打人案”:没有愤怒就没有正义。 3►网民方面针对本次舆情网民主要以宣泄情绪为主,一是对犯罪行为表示“愤恨”“恐慌”,要求严惩犯罪分子;一是表示唐山黑恶势力猖獗,质疑唐山“官黑一家”;一是担忧女性安全,探讨女性如何保护自己;一是针对事件其他个体网暴的讨论;一是呼吁政府部门公开受害女性真实状况;一是对警方通报中“轻伤”认定表示质疑。 四、分析研判 纵观本次舆情事件,自媒体成为本次舆情传播主要阵地,传播效果呈现出多元化。由于本次舆情事件率先由自媒体报告发酵,网民自发围绕自媒体平台进行扩散讨论,加之官方通报多以官微发布,进一步增加了网民对自媒体平台的聚集与讨论。传播效果方面,一方面自媒体承担了爆料、信息挖掘、官方通报的责任,推动该事件形成关注度;一方面舆情事件中的视频画面,对网民感官形成强烈刺激,引发公众情绪宣泄;一方面在缺乏官方通报事实前提下,网络谣言、网暴、蹭热点事件等乱象层出不穷,甚至部分自媒体挖掘地方公检法部门领导干部信息,并进一步解读,种种网络舆情信息混杂,导致舆论失焦,甚至漫延至其他正面舆情事件中,造成不良影响。而随着21日河北警方通报唐山打人事件侦办进展和被打女孩最新情况,舆论情绪得到明显的好转,但关于“轻伤”的认定仍被舆论质疑。 结合本次舆情事件,对政府部门舆情工作作出总结。一是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发布通报回应舆论关注,满足舆论对事件进展及受害人状况诉求,有效缓解舆论情绪。一是注重信息发布空窗期的议程设置,由于本次舆情事件涉及唐山、廊坊警方等多地上下级部门,在警方发布涉案人员被抓捕和公布案件进展前,存在舆论空窗期,唐山政府需主动拥抱媒体,避免采用“封、堵”舆情处置措施进一步刺激舆论情绪,可联合媒体设置议程,一方面传递出政府部门举措以及决心,疏解舆论情绪,一方面使官方声音占据主流,挤压不当言论传播空间,形成有利舆论场。 作者: 张国良 优讯舆情分析师
舆情监测
网络舆情热点
社会热点分析
舆情分析报告
舆情报告
社会热点舆情
查看详情→
燕志华:不可低估这一轮疫情的国际意义和治理价值
2021-09-01
2526
作者:燕志华 博士 优讯舆情智库专家/舆情和声誉管理顾问8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指出我国本轮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此前,卫健委曾指出,南京禄口机场疫情仅次于武汉疫情。但是从这一轮疫情防控的后果看,其国内外意义已然超过了武汉的那一轮疫情。从现在的视角看,中国在去年成功控制住了武汉那一波疫情之后,当年的意义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成果,是以抗疫成功的事实重置了世界新闻议题,成为一个重大的外宣成果,并因此在西方再次激起了两种社会制度孰优孰劣的争议。在疫情刚在全球引爆的时候,我们在《病毒可能一举击中了西方社会的治理“死穴”》一文中提出,西方社会视自由流动为生命,而人类对抗病毒这种古老物种挑战的法宝,需要严防死守,这一点恰恰击中了注重人身自由和资本流动的西方社会的软肋。今天看来,这种观点经得起现实考验。第二个成果,我们是从一个软实力的角度总结的,那就是口罩事实上成为中国软实力和东方文化的代表,它冲破了西方社会壁垒森严的意识形态屏障,成功“打”入美国的社会日常,意味着一种文化博弈的最终胜出。它本身构成了一个文化事件和文化现象。在美国疫情爆发之初,主流社会严重抗拒佩戴口罩,甚至上升到价值观的高度,但随着有识之士的倡导,以及中国无可争议的抗疫成功,戴口罩不再是个问题,而成为抗疫常识。戴口罩不是中国的首创,但它是中国防控的重要手段,并因为中国是疫情防控的优等生和美国的对手,口罩因此成为中美对抗的焦点。这种糅合了意识形态战争、文化战争、科学战争、外交战争的口罩战,最后以“东风压倒西风”而结束。这本身是一个重大的外宣成果和文化成果,但是遗憾的是,更多人并未认识到这一点。口罩从外形上看,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佳形象承载者:两条象征东西方的纽带,中间是一块共同体。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口罩做出更大的外宣的文章。今年,中国迎来了第二波的疫情。自7月20日南京禄口机场多名工作人员确诊感染以来,本轮疫情一度蔓延至全国十多个省份,近50个城市。直到今天,在卫健委宣传此轮疫情渐趋尾声的时候,扬州依然围城深锁,但是这一轮疫情控制成功的全球意义和治理意义,正在慢慢显现,在我们看来,这个意义是超过去年武汉那一轮疫情的。我们可以从以下两点来认识这一轮疫情的更为重要的意义:01 -在西方社会面对德尔塔病毒基本躺平的时候,中国再次选择了迎难而上并且“二次胜出”,中国优势地位已获确认2020年初的疫情在全世界的爆发,是人类社会和病毒的一场猝不及防的“遭遇战”。中西方采用了大相径庭的抗疫模式。中国虽然率先取得了抗疫的胜利,但是在西方社会看来,这种依赖制度优势的做法,并不具有可持续性,他们寄望于集体免疫、疫苗防线、自然选择等方式扛过疫情。事实上,虽然西方社会生命损失严重,但是由于社会和政府之间清晰的契约环境,政府并未因此受到责难,整体并未发生社会危机。但是中国政府是无限责任政府,独立承担庇护国民生命安全的重大责任。不同的模式背后是不同的治理理念。今年以来,德尔塔病毒在一些国家弥漫,这种变异的新冠毒株几乎就是一个全新的病毒,不光传染性更强,而且专家认为以往的防控手段、疫苗等也将大大失效。应对新冠病毒已经捉襟见肘的西方国家,在面对新一轮德尔塔病毒来袭的时候,很多选择了就地躺平,加上西方对疫苗寄望过重,听凭国民听天由命、自求多福。所以我们看到了西方社会出现了动辄数万、十数万人聚集的大规模音乐会,令人咂舌。他们中的一些国家也开始改变一些策略,如有的国家将工作重点转为关注危重症,有的制定“与新冠病毒共存”的新标准等。德尔塔病毒对于中国大门的冲击,从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小范围点状突破,最后终于在南京禄口机场得以破围,蔓延开来。过去几周,各大受到波及的城市再次进行了紧急防控,得益于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公共卫生体系,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广泛使用,此轮疫情目前再次临近尾声。这波疫情使得中国社会再次承压,去年的防控模式再受检验,也促进了大数据应用的更快落地,并促使“一城一策”的精准防控策略出台。中国这次抗击德尔塔病毒的再次成功,无疑令西方有所震动。在中国国家卫健委23日未报告有本土新增病例的这天,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说,“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控制住德尔塔疫情爆发的国家”。而此前,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院长柯林斯8月8日接受采访时承认,美国在遏制新冠病例激增问题上失败了,并且“正在付出可怕的代价”。德尔塔病毒疫情再次成为划分中西疫情防控和社会治理意识的分水岭,中西不同的抗疫理念和结果,导致的后果也将是两极分化的,或者导致中西对立思维的再次强化,或者成为中国最好的国际传播和国际公关的利器。中国两次抗疫成功,尤其是遏制住这一轮来势汹汹的德尔塔病毒,让中国在西方社会认知中的优势地位得以确认。02 -在美国阿富汗大溃败之际,中国的抗疫成功有利于占据道义制高点,或将促进填补影响力空白就在中国抗疫成功的时候,正值一场世界性大事件的爆发,至今余波未平,那就是美国放弃中亚据点,大规模撤离阿富汗。过去几周,就在世人的众目睽睽之下,美国在阿富汗的仓促大撤退,酿成了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并成为西方世界眼里的美国影响力大溃败的标志性事件。我们知道,在社交媒体时代,图文和视频营造的传播上的大溃败,会成为网民集体心理和认知上的大溃败,一旦这种心理认知被广泛接受,那它就会成为事实上的大溃败,因为负面的集体心理会促成真实事件的到来或者更快到来。即便事实并未成真,但是在“后真相”认知的影响下,网民也倾向于认为这将是大势所趋,无可避免。正如世界媒体争相报道的那样,这将是美国自1975年西贡大撤退以来的第二次战略大撤退,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其中一个后果,就是美国在地缘政治、价值观、地区平衡等方面留下了影响力空白。中国的抵抗德尔塔病毒的战役,也引发了举世关注。虽然抗疫的模式,依照西方的标志,可能代价巨大,但是无疑中国看起来能够承受这样的代价,并且显示了某种富于担当的勇气和实力。在世人的心目中,这种国家实力的一消一涨,构成了国家实力跷跷板效应。伴随着美国的全球影响力的收缩,是美国对于中国的关注日重。一个显而易见的猜疑是,美国从阿富汗撤退,正是为了集中精力对付一个日益强大和充满挑战的中国。中国正在成为新闻发布会、媒体提问和各种咨文中的常客。可以想象,中国也将出现于好莱坞的影视中,这方面可以参考冷战期间苏联被塑造成各种强大但不堪的孔武形象。这种关注和指责,客观效果上也被视作是一种和强大对手的直接对话,后果就是将中国拉进一个世界级的“合影框”,更为凸显中国的存在感和影响力。我们不能认为中美在某些方面影响力的此消彼长,必然代表了美国留下的影响力真空,将由中国来填补。但是这种跷跷板效应,和中美事实上的激烈竞争关系,必将给世人带来新的想象空间。
网络舆情热点
舆情报告
查看详情→
“阿里女员工被侵害事件”舆情分析专报
2021-08-13
9639
8月7日晚,有阿里巴巴认证员工匿名在脉脉平台曝光,称领导要求女员工陪客户喝酒,将其灌醉并实施了猥亵和性侵。随即事件冲上热搜,引发舆论高度关注,阿里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8月8日,据@济南槐荫公安消息,目前正在积极调查取证。警方调查侦办结果,将及时向社会通报。阿里巴巴9日凌晨在内网发布阶段性内部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辞退涉事男员工,永不录用,两高管也引咎辞职。伴随舆论发酵,“酒桌文化”、“职场潜规则”、“企业文化”等成为公众关注焦点。 网络截图 一、事件梳理 8月7日 脉脉平台一名“阿里巴巴员工”认证用户发帖称,有女员工被部门领导带到KTV陪客户喝酒并在酒局上被灌酒;同时,女员工实名举报称当夜该领导多次进入其酒店房间涉嫌性侵,多次向企业管理层求援维权无果,前往食堂发传单维权并有视频佐证。 网络截图 8月7日 23:28 阿里巴巴对媒体回应称:决不容忍,全力配合警方,涉嫌员工已停职接受警方调查。 8月8日 08:32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CEO张勇8月8日凌晨在阿里内网发帖,用震惊、气愤、羞愧,表达对阿里一员工涉嫌侵犯女同事事件的感受。他同时表示,必须调查清楚,给全体阿里同学和全社会一个交代。 网络截图 8月8日 11:34 济南华联超市回应阿里女员工被侵害:涉嫌员工现已停职正在接受警方调查。 网络截图 8月8日 11:58 @济南槐荫公安通报,济南市公安局槐荫区分局对“阿里女员工被侵害”警情,目前正在积极调查取证。警方调查侦办结果,将及时向社会通报。 网络截图 8月8日 14:02 随着“阿里女员工被侵害”一事引起热议,微博上流传出多张“阿里破冰文化”的低俗聊天截图。对此,阿里方面称,“阿里破冰文化”的截图是一则2018年的谣言,当时阿里巴巴已经辟谣,图中所涉人士并非阿里巴巴员工,也非阿里巴巴内部培训。 8月8日 14:15 阿里女员工称被灌酒猥亵,济南华联当事人回应侵害阿里女员工:只是普通饭局,没有过分动作。 8月8日 16:44 阿里巴巴合伙人王帅回应女员工被侵害:中间自己失职,阿里不是如此。 8月8日 21:43 Aliren help Aliren发布《6000名阿里人关于807事件的联合倡议》:公司治理存在系统性漏洞,缺失女性员工权益保护机制。 8月9日 06:35 阿里巴巴公布处理决定:阿里业务总裁和HRG引咎辞职,阿里涉侵犯男员工被辞退永不录用。 8月9日 09:33 济南华联大酒店回应阿里性侵事件:济南华联大酒店称阿里女员工未入住,也不会给陌生人开房卡。 8月9日 12:46 有社交平台传出,阿里巴巴涉侵犯男员工王成文(曲一)曾到字节跳动面试,并通过一面。字节回应:属实,核查后已终止。 8月9日 18:01 杭州妇联回应阿里巴巴女员工遭侵害:正研究相关举措。 微博截图 8月9日 18:31 济南华联超市回应阿里员工被侵害事件:涉事员工被辞退。 网络截图 8月9日 19:46 人民日报评阿里女员工被侵害事件:越是扩张发展,企业文化越需“实质校准”。 8月10日 07:28 央广网评女员工陪酒遭侵犯事件:为何让女员工陪酒?丑陋的职场文化当止矣! 8月10日 08:05 “阿里女员工称被侵害”事发饭店回应:警方已来调查取证,包厢内无监控。 8月10日 13:43 据事发当日值班店员回忆,该女子在包间已处于醉酒状态,“包间只有一位女士,他们七八个人喝了四五瓶白酒”。 8月10日 17:34 阿里女员工醉酒饭店店员发声:同行男性对女子有“碰胸”动作。 8月10日 18:56 @紧急呼叫核实到,“阿里女员工自述遭侵害事件”的涉事酒店为亚朵轻居济南西客站店。 8月11日 13:47 亚朵酒店称警方认可其操作未违规。警方:官方未认可,会核实。 8月11日 15:11 亚朵酒店就“阿里女员工事件”再次发布声明称,酒店前台是在得到该女士确认情况下,按同住手续给该男士办理的房卡。 8月12日 14:04 漩涡视频联系到济南市公安局,济南民生警务热线工作人员表示,此事已立案,正在侦查中。 二、舆情传播走势 (一)舆情走势 图片 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舆情热点走势图 据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系统显示,自8月7日“阿里女员工被侵害”一事曝光后,事件逐渐发酵,舆情信息量逐渐攀升。8月8日,#张勇阿里内网回应女员工被侵害#、#济南华联超市回应阿里女员工被侵害#、#阿里回应破冰文化传言#、#6000名阿里人关于807事件的联合倡议#等多个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网民对此展开热议,促使舆情信息达到监测期峰值。 (二)媒体分布 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媒体类别分布图 优讯据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系统显示,2021年8月7日0时至8月12日15时,共监测到“阿里女员工被侵害”信息共计285989条。微博是相关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信息量占比达89.46%;网络的信息量排在第二位,占比为4.26%;客户端的信息量排在第三位,占比为2.85%;微信的信息量排在第四位,占比为2.62%;其他平台的信息量较少,占比均不足1%。 三、官方舆情应对反馈 (一)阿里巴巴方回应 8月7日晚,“阿里女员工被侵害”一事引发舆论热议,该事件内网爆料原文在互联网中广泛传播,网民多对公司领导不作为、畸形“酒文化”、阿里的价值观、女性员工权益保障缺失等表示愤怒情绪,对该女员工维权行为表示支持,希望有关部门尽早公布事件真相,严惩犯罪者等。针对此事阿里巴巴做出回应表示“决不容忍,全力配合警方,涉嫌员工已停职接受警方调查”。随后,微博上流传出多张“阿里破冰文化”的低俗聊天截图。对此阿里方面展开辟谣,但大部分网民仍表示不相信阿里,认为阿里避重就轻,并建议阿里方报警彻查才能真实打击传言。 8月9日,阿里巴巴公布处理决定,表示“业务总裁和HRG引咎辞职,涉嫌男员工被辞退,永不录用”。对此网民讽刺受舆论影响阿里“处理速度快”,认为通告中“过度亲密行为”用词存在淡化事件的倾向,表示通告中称呼花名措辞不正式,态度不严谨。 此外,该事件发酵过程中,阿里高管也发帖作出回应。其中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CEO张勇8月8日凌晨在阿里内网发帖,用震惊、气愤、羞愧,表达对阿里一员工涉嫌侵犯女同事事件的感受。8月8日下午阿里巴巴合伙人王帅回应称中间自己失职,阿里不是如此。对此大部分网民留言吐槽阿里高管对此事反应速度慢,表示畸形“酒桌文化”应当反思。 8月8日晚,Aliren help Aliren发布《6000名阿里人关于807事件的联合倡议》在网上发布。其中,倡议中的一些内容如杜绝破冰、杜绝丑陋的酒桌文化等引发网友共鸣,但也有不少网民并不买账,认为这是阿里的公关手段,称“伤害了再弥补,开始干什么去了”。 (二)涉事客户方回应 事件曝光不久,济南华联超市、渔家灯火饭店、亚朵轻居酒店相继发声,对员工处理决定、事发当天如包厢监控、酒店房卡等事件细节做出回应。网民对此发表不同观点,其中不少网民表示愤怒,认为阿里领导冷漠不作为事后包庇、表示应严惩相关涉事人员;还有部分网民建议成立调查组对此事深入调查;也有网民认为饭店店员勇敢发声值得称赞;此外还有网民对“涉事饭店称包厢内无监控”、“亚朵称阿里女员工确认后开房卡”表示质疑,如“包间没监控,酒店全部没有?一路上都没有?办房卡有没有记录?进出人房间有没有记录?”“女方同意的话直接开房门不就好了,费劲办房卡干啥”等。 (三)济南公安、杭州妇联回应 8月8日,@济南槐荫公安发微博对“阿里女员工被侵害”进行通报,网民对此发表看法,观点主要集中在期待调查结果、希望严惩凶手方面,也有部分网民认为警方通报慢、建议类似案情通报少用被动语态,如改为“阿里男性高层侵害女性员工”等。 8月9日,杭州妇联回应阿里巴巴女员工遭侵害称“正研究相关举措”。对此网民表示全国治理“酒桌文化”应该提上日程;希望该案例有助于形成司法举措;也有部分网民发表负面看法,如“妇联马后炮事后诸葛亮”“平日里不见人,这时候蹭热点”等。 四、媒体观点 8月9日,@人民日报评论发微博称:近日,“某企业女员工被侵害”一事持续引发关注。舆情焦点往往是关切重点,相关探讨指向了一个共同命题,那就是企业管理如何更好、企业文化如何更健康。越是扩张发展的企业,隐含的风险度越高,越需要强化价值观引导;越是专注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抗风险能力越强,越能保持价值观的有效稳定。碰到危机,与其“震惊,气愤,羞愧”,不如省思、查漏、行动,给企业来一次“制度升级”,更给企业文化来一次“实质校准”。 8月9日,@中国新闻网发微博称:“阿里女员工被灌酒侵犯”事件中,畸形的“陪酒文化”被公众痛批“恶臭”。在病态和扭曲的酒桌环境下,酒异化为权力彰显的介质,变成一种服从性测试、一种诚意测试。作为弱势一方的员工,为了避免遭遇职场霸凌和孤立,只能无奈从命。丑陋的“陪酒文化”一日不根除,类似事件恐怕仍会不断发生。所以,全社会应该行动起来,应该坚决向丑陋的“陪酒文化”说不。 8月9日,@北京晚报发微博称:由于事件尚未真相大白,该名上司是否涉嫌犯罪,有待济南警方给出具有公信力的调查结论。但就已经披露的事发经过,“丑陋的陪酒文化”确实难辞其咎,需要反思;与此同时,更要旗帜鲜明反对的,是陪酒文化背后涉及的职场霸凌心态以及强行灌酒、借酒猥亵等欺侮手段,谁也不能借着“酒劲”做见不得人的事,不能让“陪酒文化”遮蔽了酒桌上种种突破法律红线的行为。 8月10日,@央广网发微博称:立志长远的企业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要致力于实现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企业前途和员工成长的双赢。对于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和员工保护不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真正健康的企业文化本身就包含着对员工的尊重和保护。构建呵护企业员工权益的健康企业文化,一方面需要企业内部从制度层完善员工利益有效保护机制;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及时出台保护企业员工利益的立法督查执法机制,依法划出企业不能逾越的红线,在全社会筑牢依法保护企业员工合法权益的道德底线和良心共识。 8月10日,中纪委官网刊文“评‘阿里女员工被侵害’:铲除潜规则滋长的土壤”称,“阿里女员工被侵害”,违反法律的行为要严惩,深层次的霸凌文化、酒桌文化等潜规则问题同样要铲除。破除潜规则,关键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祛除权力滥用,弘扬新风正气、压倒歪风邪气。同时,完善制度规矩,减少空白点和模糊地带,不断压缩各种潜规则的生存空间。 五、舆情总结 近日,“阿里女员工被侵害”一事在社交平台中引起舆论广泛关注和热议。事件发酵同时有不少媒体和网民复盘阿里“抢月饼事件”、“蒋凡事件”,对比如今阿里的区别对待,更加引发公众质疑和强烈不满。该事件爆出后,阿里方虽不断发声,但公关痕迹明显,并未为挽回公众多少好感。 优讯舆情分析师认为:从该事件来看,舆论大多对酒桌文化和职场权利进行探讨,大多网民认为现如今的“酒文化”逐渐“变了味”,“酒文化”被思想不正之人利用后就变成了违法犯罪的手段。这时不仅需要员工自身站出反抗,企业也应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进行自上而下的整顿。除此之外,企业内部文化及价值观的病态发展也应得到关注,所有企业都应以此事件为例,深思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如何进一步高质量升级。 目前该案件已立案正在调查中,期待真相早日水落石出。
企业舆情
网络舆情热点
社会热点分析
舆情分析报告
舆情应对
舆情报告
查看详情→
河南济源市委书记掌掴下属事件舆情观察:一记耳光曝出连环问题
2021-01-28
9559
来源:民主与法制网 作者:马付才连日来,一则实名举报河南省济源市委书记张战伟掌掴市政府秘书长的网帖引发了广泛关注。该事件事发于2020年11月11日,2021年1月16日晚被实名举报者上传到微博,1月21日张战伟被免去济源市委书记职务。舆情出现后在5天时间内一直高位行走,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媒体接连发声。市委书记当众掌掴下属“一记耳光”,舆论热议的背后,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群众对干部耍官威、搞特权现象的深恶痛绝。舆情综述1月16日晚,一篇题为《市委书记掌掴政府秘书长——实名公开举报河南济源市委书记张战伟》的帖文开始在微博流传。发帖人“济源市尚娟”自称是济源市政府秘书长翟伟栋的妻子。帖文指出,2020年11月11日早晨,翟伟栋与其他市领导在机关某食堂角落里吃早餐时,被张战伟公开掌掴。2020年11月12日,即“掌掴”事件发生次日,济源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张战伟调研示范区管委会办公室党组工作。张战伟强调,任何时候都要心怀对党的敬畏之心,“始终做到忠诚于组织,与党工委暨市委同心同德、同频共振,决不允许目无组织、自以为是、自行其是、阳奉阴违或当政治上的‘两面人’伪忠诚。”他还说,要“做政治上合格的党组织,做政治上成熟的党员干部”。作为示范区管委会办公室党组书记的翟伟栋并未出席——尚娟在举报信中称:“掌掴”事件令翟伟栋诱发心脏病,因此当天他请假在家。2016年,张战伟刚从河南省纪委调到济源市担任市委书记一职,曾被评价为工作务实,为人谦虚、平易近人。他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是一个有责任意识、为民意识的人。此事引发公众广泛关注后,2021年1月21日,河南济源市委书记张战伟被免去职务,接替他的是河南原扶贫办主任史秉锐。舆情观察01舆情连续多日高位行走2021年1月16日晚19点20分,济源市委书记张战伟当众掌掴市政府秘书长被微博用户“@济源市尚娟”的微博实名举报后,1月17日,该舆情信息开始在网络逐渐流传。1月18日,虽然“@济源市尚娟”的微博已将举报信删除,但多家媒体开始跟进采访报道,伴随着济源市、河南省纪委监委等部门认为该事件是治安事件,建议先到派出所报案的态度,该舆情事件持续发酵,“市委书记掌掴秘书长”话题舆情热度呈现逐渐走高趋势。从该舆情传播渠道上来看,“市委书记掌掴秘书长”话题的传播渠道,主要在微博、微信、客户端。截至1月22日,该事件相关的话题有“#河南深入调查济源市委书记被举报#”“#新华社评市委书记掌掴市政府秘书长#”“#央视评一记耳光打碎官德#”“#曾掌掴秘书长的济源市委书记被免职#”“#央视主播谈市委书记掌掴政府秘书长#”等及相关衍生话题,其综合阅读量超过15亿次。济源市委书记掌掴市政府秘书长事件在全网的信息量截至1月23日有接近20万篇,在百度七日热点排行榜单(1月17日至1月23日)中,“新华社评市委书记掌掴干部”仍然位于榜单排名第七名,搜索指数为589327,其舆情热度多日在高位行走,仅次于“郑爽代孕事件”。市委书记当众掌掴市政府秘书长在河南省两会前曝出,时机耐人寻味。而市委书记当众掌掴市政府秘书长仅仅是官僚主义作风严重的问题吗?因此,众多网友在等待事件真相的同时,各类猜测类的网文也纷纷出现,例如,指向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领导关系不睦才是“本因”的网文,多篇“分析性”文章一推出就形成“10+”的阅读量。多数网友对该事件高度关注的同时,也并没有“让新闻再飞一会儿”的耐心。而当地政府在面对新闻采访“不方便回应”“犹抱琵琶半遮面”暧昧的态度,更让多数网友产生“权力之下无真相”的质疑,在内心产生蹊跷的同时,更加关注新闻事件的走向。02碎片信息刷屏极易伤害政府公信力该舆情事件在1月16日晚间出现后,1月17日,上游新闻记者率先采访,得到的回应均称,翟伟栋目前在正常工作,不方便回应此事,一切以宣传部门的通报为准。1月18日上午,《楚天都市报》《第一财经》随后报道,河南省纪委监委热线工作人员电话答复称:“市委书记‘掌掴’市政府秘书长,属于治安类案件。”紧接着,《新京报》报道,济源市委主要负责人对于掌掴一事回应称,网曝帖文与实际情况稍有不符。在此阶段,涉事地方和当事人透露出的碎片信息,让事情在舆论中的印象变得更为复杂且模糊,而接受舆情的公众急切从媒体报道中获取更多真实的信息。在此背景下,社交媒体对这一舆情的传播中出现了各种猜测类的文章,因此出现了舆论失焦现象。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自媒体平台纷纷涌现,微博、微信公号、微视频、抖音和客户端也先后出现,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内容的生成,使得公众的话语权得到提升。在一些公共事件中,公众充分行使自己的话语权,舆论得以迅速形成,公众的声音过于强大,会带动舆情的走势。在张战伟当众掌掴翟伟栋舆情事件中,当地政府面对记者采访态度暧昧的回避,多方表述不一,极易对政府的公信力造成伤害。直到1月19日上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刊文《河南回应“市委书记掌掴政府秘书长”:正在深入调查》,标志着事件正式成为了全国性舆情。03接连被举报的产生共生舆情因当众掌掴下属事件,全市仅有70万人口的济源市备受全国舆论关注。在公众正对耍官威、耍特权的市委书记深恶痛绝的时刻,1月18日下午,河南省济源市检察院干警李安林同样实名举报张战伟:“张战伟涉嫌违法提拔涉嫌违法犯罪人杜中联,后者在一起强拆过程中将被害人李平贵致死。”来自封面新闻报道称,1月18日16时50分,在天涯社区的百姓声音板块,一网帖名为《实名举报济源市委书记张战伟违法提拔涉嫌犯罪人动用公权强行逼罪》,发帖者自称为河南省济源市检察院干警李安林。实名举报帖再度将张战伟作为其实名举报的对象,此帖迅速引起广泛关注。在互联网带来的联通和搜索关联度日益加强的今天,大型舆情事件产生共生舆情的风险也在加剧。由于“济源”知名度并不高,不是一个认知度极高的地方,因此在搜索“济源市委书记掌掴市政府秘书长事件”相关内容时,“济源”成为高频的搜索关键词之一。而在“济源”搜索结果的推动下,地区同期负面话题也会被舆论再次关注。与此同时,同期又出现“实名举报济源市委书记张战伟包庇济源市纪委牛明刚、秦利亚等人滥用职权酿出人命一事”的网络舆情。李安林对记者称,他以前曾多次举报,但一直杳无音信,这次举报不是“蹭热度”,但迅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网络舆论场中,每逢公共事件发生,都会有一大群人自发地聚集起来围观、讨论。这种现象被戏称为“吃瓜现象”。再考虑到地方负面新闻的集中出现,一方面提醒济源当地在市委书记掌掴市政府秘书长事件中仍需要给予更大的努力;另一方面,地方形象受到冲击后的修复工作,也应及时提上议程。04舆情处置火上加油为何舆情接连多日一直高位行走?与该舆情一波三折酿成的舆情风波,将该舆情不断推高有极大关联。微博用户“@济源市尚娟”发博文后不久,原文被删除,微博账号所有信息被清空,唯一留存下来的信息是一条“济源市尚娟”的微博简介,写着“一名正直的党员”。对此,翟伟栋回应称:“(网帖)是我妻子发的,我不知道,都叫她全部删除了,删除干净。”已经形成全国都在关注的舆情事件,然后将博文主动删除,自然会引来各种猜测。紧接着在1月19日下午,网络流传出一张公司内部文件,文件宣布停止尚小娟党内外所有职务,停职期间所有工资、补助暂停发放。有网民猜测,尚小娟与实名举报的“济源市尚娟”疑似为同一人,并就此发出连环追问:任职济源焦化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的尚小娟,与此前的爆料人尚娟是否为同一人?如果两个新闻当事人是同一人,那这份公司“处理意见”是何时作出的?如果是同一人,济源焦化集团为何要对举报人作出处理?1月19日晚些时候,豫港焦化就网传图片发表严正声明:尚小娟,女,现任我公司工会主席。网传“关于对公司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尚小娟同志的处理意见”文件截图,系不实信息,特声明。此时,处于风暴眼中的济源市,豫港焦化的连番操作将舆情再次推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此,第一财经和上游新闻报道称:“豫港焦化内部还曾专门开会,要求员工不得讨论、传播此事。”“2017年4月28日,豫港焦化机械化氨水澄清槽爆炸动火作业时发生一起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时任济源市委书记张战伟还曾做出批示,要求企业做好善后工作,查清事故原因,严肃问责。要举一反三,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对此,多篇网文对豫港焦化处置舆情称:不怕猪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重大舆情的背后,无一不带有强烈的社会情绪。因此,在处置舆情的“危机”时期,如何精准研判事件“痛点”和“拐点”,如何在合适的时候给出合理的建议,避免舆情“翘尾”反噬前期处置成果,不仅是对社会管理者舆情素养的综合检验,也考验着地方政府部门的网络执政能力。舆情点评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原发地,是全国文明城市。张战伟在济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时强调:要注重文明习惯养成,强化严管重罚,建立健全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机制,让文明之花开遍济源。然而,在要求别人“文明”的同时,自己的所作所为与“文明”大相径庭。对此,央视网《掌掴下属的市委书记想当“山大王”?》指出:对弱者施暴、泄愤,这种权力的快感,谈不上什么领导能力和水平。这大大拉低了领导的素质底线,严重损害了公职人员的形象,社会影响极坏。如果对这种错误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恐怕会产生崇拜权力、恃强凌弱的示范效应。说一套,做一套,官威太大的张战伟,不但损坏了济源的对外形象,也严重损害党的权威和形象。(新闻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等)
舆情分析
政府舆情
舆情报告
市委书记掌掴下属
舆情观察
查看详情→
2020年第4季度十大热点事件舆情分析简报汇总
2021-01-19
8699
大连理工研究生深夜留遗书后身亡、乳山一公务员向单位饮水机“投毒”、抚顺虐童事件、蛋壳公寓爆雷……2020年第4季度,有不少事件引发了舆论热议。为帮助大家更好了解2020年第4季度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影响及传播规律,优讯挑选了舆论关注度高的具有代表性的十大舆情事件进行简要分析,供大家参考。01-大连理工研究生身亡:下辈子想做一只猫舆情概述10月13日凌晨,网友@红烧土豆叶 在微博发布疑似遗书,称自己为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硕士三年级学生,因课题实验长期受挫可能面临延期毕业的压力,选择在实验室结束生命,希望下辈子做一只猫。该事件引发网友关注。研究生自杀事件再次进入舆论视野,关于研究生压力、心理健康、毕业就业等成为该事件热议话题。舆情简析此次#大连研究生实验室身亡#事件中,逝者生前略带幽默讲述自己读研期间经历过的迷茫、压力与无奈,最后选择轻生的告别信引发网友强烈共情。截止10月16日11:00时,该微博评论已达23万+,其中评论“我朋友有家猫咖,二楼阳台左边门没关,家里有哥哥姐姐四五位,脾气都很好,你记得来。”被点赞30万+。点击查看该事件舆情简报全文:大连理工研究生身亡舆情简报:告别信曝光,网友暖心留言越看越难过02-“男子烫死怀孕母猫舆情概述10月20日中午,@封面新闻 在新浪微博发布视频报道称:19日晚,山西太原,有网友爆料,一男子用开水浇一只怀孕母猫,被人劝阻后称“猫偷吃了火腿”。目击者苏女士称,几名好心人将猫送至附近宠物医院。经检查母猫腹中的4只小猫已全部死亡。母猫全身被烫伤,目前仍在救治中。同日,在新浪微博形成话题#男子开水浇烫怀孕母猫#阅读量超1.4亿次,讨论量超2万条。舆情简析从涉事男子原所属公司的处理结果来看,绝大多数网民表示认同,由于法律的空白,仍有部分网民认为开除男子缺乏“依据”。在处理舆情危机时,无法做到令所有人满意,但最大限度降低负面舆情对自身的影响,争取提前结束该舆情的发酵与传播,应是首要目标。点击查看该事件舆情简报全文:“男子烫死怀孕母猫”事件舆情简报03-乳山一公务员向单位饮水机“投毒”舆情概述10月下旬,网传山东乳山市统计局一名在职公务员因对干部任用不满意,网购刺激母猪发情用的激素,自2017年8月开始,通过针管注射进统计局日常喝的大桶水里,致统计局多人身体健康受影响。针对此事,乳山市公安局回应潇湘晨报记者,确有此事,正在调查,案件定性处理完会发布通报。一起荒诞的投毒事件 ,在官方证实“确有此事”后,引发网友广泛关注。舆情简析该事件26日经@潇湘晨报 报道引发网友广泛关注后,@乳山发布 2个小时左右即进行了官方回应,做到了“第一时间”发声,不过遗憾的是,由于官方披露的信息并未满足舆论的信息需求,仅说明“但有关表述与查实情况确实有较大出入,存在明显夸大和编造成分”,却未详细说明夸大和编造部分,从而未能较好给舆情降温。点击查看该事件舆情简报全文:乳山一公务员向单位饮水机“投毒”事件舆情分析简报04-抚顺虐童事件舆情概述10月下旬,辽宁抚顺6岁女童童童曝出遭生母及生母男友虐待差点致命,让人痛心不已,引发广泛关注。目前,童童生母陈某威及其男友刘某彦已被刑拘,检察机关以涉嫌故意伤害罪、虐待罪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已予以立案。舆情简析自抚顺虐童事件曝出,受虐女童就牵动着无数网友的心,来自社会各界的聚焦声音,除了关切,还有对事件后续的关注,以及从快从严惩处施虐者的声音。对于如何让抚顺女童悲剧不再重演,不少专家建议强制报告、虐童入刑。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就加入了强制报告:国家机关、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疑似受到侵害或者面临其他危险情形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关部门报告。未履行报告义务造成严重后果的,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点击查看该事件舆情简报全文:抚顺虐童事件舆情简报:如何让悲剧不再重演?05-某公司允许员工自愿降薪舆情概述11月初,知乎上一则截图引发网友热议,截图对话显示:“今年公司效益良好,利润有较大增长。公司决定,允许员工自愿申请每月降低待遇的10%”。据红星新闻核实,该公司为广州多益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还曾要求员工向老板发感谢红包。舆情简析从网友评论看,作为“打工人”,评论一边倒地对该事件持负面看法。其实,大家也不是完全不赞成“自愿降薪”,如果是公司经营确实出现困难,需要员工和企业共度难关,在公司和员工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做薪资调整还是可以的。而从聊天截图中可看出,多益网络在“公司收益良好,利润有较大增长”的情况下,让员工选择“自愿降薪”。这样不仅不合理,甚至可能违反《劳动法》。至于试图通过这种“自愿”来测试员工忠诚度,只能让员工对公司“表面服从”,实则影响公司团结,不能真正做到公司和员工上下一心。点击查看该事件舆情简报全文:“允许员工自愿降薪引争议”事件舆情简报:自愿降薪能证明“忠诚度”?06-豆瓣评分2.6!新版鹿鼎记遭口碑崩塌舆情概述11月15日晚,倍受期待的新《鹿鼎记》在央视八套首播。该剧开播即引发热议,迅速陷入口碑风波。舆情简析从网友评论看,演技过猛、配乐滥用、剧情不仅尴尬且进行得过快等为大家主要吐槽点。如张一山的演技,面目表情和肢体动作太过夸张,神情一会儿一个样,加上肢体动作频繁更换,就给人一种猴子的感觉,电视应该叫《猴鼎记》!点击查看该事件舆情简报全文:豆瓣评分2.6!新版鹿鼎记遭口碑崩塌,网友:这不是“猴鼎记”?07-蛋壳公寓爆雷舆情概述11月,作为管理房间“40万+”、累计服务用户“100万+”的上市公寓管理企业,蛋壳公寓不断爆出讨债风波和维权事件,热搜不断,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舆情简析蛋壳公寓的经营风险早有苗头,2017年至今,蛋壳公寓亏损额共计达63亿元。长租公寓因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亏损”的现象早已成为业内共识。每日经济新闻评论所说,“只有做好资金监管,让租客的钱真正用在支付房租上,才能防止“蛋壳”们割韭菜。”点击查看该事件舆情简报全文:蛋壳公寓爆雷舆情简报:蛋壳套牢的年轻人如何自救08-甜野少年丁真网络爆红舆情概述11月11日,藏族男孩丁真被摄影师胡波拍下,因丁真帅气纯真的脸庞、黝黑的肤色、清澈的眼眸及淳朴的笑容充斥着整个屏幕,视频发布仅2小时,播放量即达到1千万,随后,丁真受到全网关注,成为顶级网红。舆情简析丁真的爆红有其偶然性,也不可复制。他因帅气纯真的脸,特别是清澈的眼眸、淳朴的笑容受到网友关注。让大家心生向往的,不只是丁真,而是他的一整个世界,雪山、草地、湖泊边骑马、放牛,蓝天白云,还有清澈的高原风光,那是许多人心中神圣纯净隐世天堂。同时,不少网友担心丁真被过度消费、商业化,毕竟仅凭长得好看、颜值出众,也终会昙花一现,湮没在不断迭代的“帅哥”中。对此,11月29日,丁真所在的国企理塘文旅负责人杜冬冬向@紧急呼叫 谈丁真的未来规划,一番谈话被网友称为“人间清醒”,他说“我们希望把洪水一样的流量,变成一种水库式的流量进行蓄水,而不是哗地泄完了”。点击查看该事件舆情简报全文:甜野少年丁真网络爆红舆情简报:全网红仅仅靠的颜值?09-安徽17岁高中女生跳河溺亡舆情概述12月4日,安徽望江一17岁高中女生跳河自杀。现场视频显示,女生跳水后,警方在岸边尝试施救,但女生最终抢救无效身亡。涉事民警和辅警的处置备受争议,被诸多网友指责其救援不力,被停职调查。舆情简析该事件的主要争议,来自于现场施救民警的处置方式。许多人认为这些处警的民警和辅警,并没有及时有效地救援跳入湖中的女孩,才导致这名女孩溺亡湖中。舆论场上呼啸而来的,是对民警施救不力的责难:有人质疑不够专业,女孩近在咫尺,却没有抓住时机揪住她。也有人质疑态度不够端正,在抢救生命面前,再快都不为过。有的媒体甚至用“民警凝视女孩溺亡”这样的描述作为标题。同时,有人认为,警察的命也是命,不会游泳怎么救?点击查看该事件舆情简报全文:安徽17岁高中女生跳河溺亡舆情简报10-美团被曝杀熟外卖会员舆情概述12月中旬,自媒体“漂移神父”发布文章《我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爆料称,在美团上的同一家店铺,同一配送地址,同一时间点单,会员账号配送费比非会员账号多2倍。一时引发众多网友对美团的吐槽,大数据杀熟再次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舆情简析被网友指责大数据杀熟,是互联网行业一个老生常态,屡屡曝光,却又屡禁不止的现象。此次事件中,不少网友就在评论中曝光了自己在饿了么、京东、携程、天猫等互联网公司被杀熟的案例。美团在曝出对“美团会员杀熟”后回应,称由于软件存在定位缓存导致配送费差异。不过,网友并不买账。有网友评论“明明就是杀熟,却还编个借口。各个平台都有这样的情况,可是曝光也不整改”被点赞3000+。点击查看该事件舆情简报全文:“美团被曝杀熟外卖会员”舆情简报
舆情分析简报
季度舆情热点事件
简报分析
舆情报告
查看详情→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热门推荐
2024年中秋国庆“双节”舆情风险提示报告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舆情速递
《黑神话·悟空》背后的舆情学:企业如何借鉴?
不让竞技体育来之不易的勋章蒙灰:体坛饭圈文化侵袭事件舆情分析
法官遇害背后的舆情观察
象牙塔下的阴影:透视高校性骚扰舆情风暴
7月22日全网络舆情简报:中国人民大学声明
三中全会舆情速递
近期网络维权热点舆情事件总结
舆情危机诱发因素:(三)个人篇
舆情危机诱发因素:(二)企业篇
舆情危机诱发因素:(一)政府篇
5·20江西贵溪小学刑案事件舆情分析及启示
两会期间舆情风险研判与建议
女子取5000元现金被银行反复询问事件分析
你可能还关注:
社会热点舆情
网络舆情热点
舆情监测
全网络舆情简报
网络舆情
舆情监控
社会热点
网络热点
网络舆情监测
企业舆情
舆情分析报告
舆情分析
舆情应对
社会热点分析
校园舆情
舆情简报
舆情深度剖析
舆情处置
教育舆情
热点舆情分析
微信客服
点击咨询
移动APP-优讯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