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 深度分析

燕志华:不可低估这一轮疫情的国际意义和治理价值

2021-09-01 | 优讯舆情 2485 网络舆情热点 舆情报告

作者:燕志华 博士 优讯舆情智库专家/舆情和声誉管理顾问


8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指出我国本轮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此前,卫健委曾指出,南京禄口机场疫情仅次于武汉疫情。但是从这一轮疫情防控的后果看,其国内外意义已然超过了武汉的那一轮疫情。


从现在的视角看,中国在去年成功控制住了武汉那一波疫情之后,当年的意义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成果,是以抗疫成功的事实重置了世界新闻议题,成为一个重大的外宣成果,并因此在西方再次激起了两种社会制度孰优孰劣的争议。在疫情刚在全球引爆的时候,我们在《病毒可能一举击中了西方社会的治理“死穴”》一文中提出,西方社会视自由流动为生命,而人类对抗病毒这种古老物种挑战的法宝,需要严防死守,这一点恰恰击中了注重人身自由和资本流动的西方社会的软肋。今天看来,这种观点经得起现实考验。


第二个成果,我们是从一个软实力的角度总结的,那就是口罩事实上成为中国软实力和东方文化的代表,它冲破了西方社会壁垒森严的意识形态屏障,成功“打”入美国的社会日常,意味着一种文化博弈的最终胜出。它本身构成了一个文化事件和文化现象。在美国疫情爆发之初,主流社会严重抗拒佩戴口罩,甚至上升到价值观的高度,但随着有识之士的倡导,以及中国无可争议的抗疫成功,戴口罩不再是个问题,而成为抗疫常识。



戴口罩不是中国的首创,但它是中国防控的重要手段,并因为中国是疫情防控的优等生和美国的对手,口罩因此成为中美对抗的焦点。这种糅合了意识形态战争、文化战争、科学战争、外交战争的口罩战,最后以“东风压倒西风”而结束。


这本身是一个重大的外宣成果和文化成果,但是遗憾的是,更多人并未认识到这一点。口罩从外形上看,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佳形象承载者:两条象征东西方的纽带,中间是一块共同体。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口罩做出更大的外宣的文章。




今年,中国迎来了第二波的疫情。自7月20日南京禄口机场多名工作人员确诊感染以来,本轮疫情一度蔓延至全国十多个省份,近50个城市。直到今天,在卫健委宣传此轮疫情渐趋尾声的时候,扬州依然围城深锁,但是这一轮疫情控制成功的全球意义和治理意义,正在慢慢显现,在我们看来,这个意义是超过去年武汉那一轮疫情的。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点来认识这一轮疫情的更为重要的意义:


01 -在西方社会面对德尔塔病毒基本躺平的时候,中国再次选择了迎难而上并且“二次胜出”,中国优势地位已获确认


2020年初的疫情在全世界的爆发,是人类社会和病毒的一场猝不及防的“遭遇战”。中西方采用了大相径庭的抗疫模式。中国虽然率先取得了抗疫的胜利,但是在西方社会看来,这种依赖制度优势的做法,并不具有可持续性,他们寄望于集体免疫、疫苗防线、自然选择等方式扛过疫情。事实上,虽然西方社会生命损失严重,但是由于社会和政府之间清晰的契约环境,政府并未因此受到责难,整体并未发生社会危机。但是中国政府是无限责任政府,独立承担庇护国民生命安全的重大责任。不同的模式背后是不同的治理理念。



今年以来,德尔塔病毒在一些国家弥漫,这种变异的新冠毒株几乎就是一个全新的病毒,不光传染性更强,而且专家认为以往的防控手段、疫苗等也将大大失效。应对新冠病毒已经捉襟见肘的西方国家,在面对新一轮德尔塔病毒来袭的时候,很多选择了就地躺平,加上西方对疫苗寄望过重,听凭国民听天由命、自求多福。所以我们看到了西方社会出现了动辄数万、十数万人聚集的大规模音乐会,令人咂舌。他们中的一些国家也开始改变一些策略,如有的国家将工作重点转为关注危重症,有的制定“与新冠病毒共存”的新标准等。


德尔塔病毒对于中国大门的冲击,从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小范围点状突破,最后终于在南京禄口机场得以破围,蔓延开来。过去几周,各大受到波及的城市再次进行了紧急防控,得益于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公共卫生体系,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广泛使用,此轮疫情目前再次临近尾声。这波疫情使得中国社会再次承压,去年的防控模式再受检验,也促进了大数据应用的更快落地,并促使“一城一策”的精准防控策略出台


中国这次抗击德尔塔病毒的再次成功,无疑令西方有所震动。在中国国家卫健委23日未报告有本土新增病例的这天,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说,“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控制住德尔塔疫情爆发的国家”。而此前,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院长柯林斯8月8日接受采访时承认,美国在遏制新冠病例激增问题上失败了,并且“正在付出可怕的代价”。


德尔塔病毒疫情再次成为划分中西疫情防控和社会治理意识的分水岭,中西不同的抗疫理念和结果,导致的后果也将是两极分化的,或者导致中西对立思维的再次强化,或者成为中国最好的国际传播和国际公关的利器。国两次抗疫成功,尤其是遏制住这一轮来势汹汹的德尔塔病毒,让中国在西方社会认知中的优势地位得以确认。


02 -在美国阿富汗大溃败之际,中国的抗疫成功有利于占据道义制高点,或将促进填补影响力空白


就在中国抗疫成功的时候,正值一场世界性大事件的爆发,至今余波未平,那就是美国放弃中亚据点,大规模撤离阿富汗过去几周,就在世人的众目睽睽之下,美国在阿富汗的仓促大撤退,酿成了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并成为西方世界眼里的美国影响力大溃败的标志性事件。



我们知道,在社交媒体时代,图文和视频营造的传播上的大溃败,会成为网民集体心理和认知上的大溃败,一旦这种心理认知被广泛接受,那它就会成为事实上的大溃败,因为负面的集体心理会促成真实事件的到来或者更快到来。即便事实并未成真,但是在“后真相”认知的影响下,网民也倾向于认为这将是大势所趋,无可避免。正如世界媒体争相报道的那样,这将是美国自1975年西贡大撤退以来的第二次战略大撤退,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其中一个后果,就是美国在地缘政治、价值观、地区平衡等方面留下了影响力空白。


中国的抵抗德尔塔病毒的战役,也引发了举世关注。虽然抗疫的模式,依照西方的标志,可能代价巨大,但是无疑中国看起来能够承受这样的代价,并且显示了某种富于担当的勇气和实力。在世人的心目中,这种国家实力的一消一涨,构成了国家实力跷跷板效应。


伴随着美国的全球影响力的收缩,是美国对于中国的关注日重。一个显而易见的猜疑是,美国从阿富汗撤退,正是为了集中精力对付一个日益强大和充满挑战的中国。中国正在成为新闻发布会、媒体提问和各种咨文中的常客。可以想象,中国也将出现于好莱坞的影视中,这方面可以参考冷战期间苏联被塑造成各种强大但不堪的孔武形象。这种关注和指责,客观效果上也被视作是一种和强大对手的直接对话,后果就是将中国拉进一个世界级的“合影框”,更为凸显中国的存在感和影响力。


我们不能认为中美在某些方面影响力的此消彼长,必然代表了美国留下的影响力真空,将由中国来填补。但是这种跷跷板效应,和中美事实上的激烈竞争关系,必将给世人带来新的想象空间。



免费申请试用 为满足更多用户对舆情监测的需求,轻松实现信息收集,快速便捷的图表制作、 分享,让更多用户体验到优讯全媒体
舆情监测平台强大而专业的个性化定制功能,现可申请开通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体验。

名额有限,申请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