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试用
登 录
400 008 9039
首 页
产品与服务
监测平台
专业人工服务
移动APP
核心优势
数据全-响应快
高智能-信息准
用户多-口碑好
自主先进技术
优质合作伙伴
经典案例
政务类
企业类
舆情报告
舆情-深度剖析
行业-舆情百科
社会-热点全览
关于优讯
优讯简介
优讯新闻
联系我们
舆情报告
多维度全视角舆情分析报告,全面掌握社情民意,助力领导科学决策
免费试用
汇总阅读:
"
舆情应对
"相关文章都在这儿了
上海迪士尼禁带饮食还翻包检查,央视:谁给你“翻包”的权力?
2019-08-14
2210
舆情概述近日,华东政法大学学生小王状告上海迪士尼乐园禁止自带饮食、翻包检查游客的事引起了网民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事件起因系小王于2019年初携带零食进入上海迪士尼乐园时,被园方工作人员要求开包检查并被告知规定不可以将食物带进园内,进园之前要么将食物当场处理掉,要么花钱将食物存在园外。小王认为园方的规定不合理,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于2019年3月向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4月23日,本案在浦东法院第一次开庭,目前,案件尚在进一步审理中。虽然事件发生时间较早,但有关迪士尼禁带饮食,翻包检查的讨论声在网络上一直存在,此次舆情集中爆发,媒体和网友高度关注事件发展,积极就事件发表讨论和看法,使之成为近期热度较高的舆情事件。 舆情传播1. 传播趋势8月6日0时至13日14时,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优讯,10余年专注舆情监测,可申请免费试用)共统计到事件有关的数据33200条,从传播趋势看,9日舆情初爆发,10-11日舆情热度有所回落,12日迪士尼官方回应“关于外带食品与饮料的规定,上海迪士尼与中国的大部分主题乐园以及迪士尼在亚洲的其他目的地一致”引网友严重不满,舆情热度再次飙升。舆情传播趋势图从舆情内容的分布看,事件舆情以原创内容为主,网友乐于就此事发表自己的看法,据此可见迪士尼禁带饮食、翻包检查等行为引发了网友诸多的反感,网友言语吐糟和情绪表达的积极性非常高。2. 平台分布舆情平台分布图从相关舆情的平台分布看,绝大部分信息来自于新浪微博,新浪微博聚集了事件89%以上的舆情量,微博自身具有的开放特性将会进一步推动事件的传播,预计会有更多的网友通过微博关注事件并对事件发布自己的看法。3. 情感分布舆情情感分布图针对事件舆情内容的情感分析显示,敏感度高达92.90%,事件的敏感度非常高,网民对于上海迪士尼乐园禁带饮食以及翻包检查的行为多持否定的态度,过激的言论、反对的声音占大多数。4. 舆情热词舆情热点词汇在事件相关的信息中,除“迪士尼”、“上海”等核心词汇外,“食物”、“翻包”、“检查”、“禁止”、“隐私权”等出现的频次较高,说明此次舆情事件中网民与媒体关注和讨论的核心在于迪士尼乐园禁带饮食,翻包检查等行为是否侵犯游客隐私权等方面。此外“央视”一词也以较高的频次出现在舆情热词中,说明舆情得到了部分权威主流媒体的关注。 网友媒体声音1. 网友评论网友评论聚合图此次舆情中,网友们发表言论的积极性很高,很多网友乐于对事件发表个人看法,从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认为在网络上吵也没有用,人家有人家的规定,作为消费者,如果店家坚持那样做我们也没有办法,最好最有效的做法是别去迪士尼了,不然的话说也没用。持有这种观点的言论在网友评论中占比18%;有15%的网友评论认为迪士尼就是店大欺客,禁带饮食的规定根本不合理,反对的声音也一直在,但迪士尼就是不做改变,是店大欺客的表现;此外,“认为迪士尼此举就是侵犯了游客的隐私权”、“支持提起诉讼的大学生,为其行为点赞”、“要求迪士尼做改变”、“吐糟迪士尼园内东西贵”等各种声音也都很多,总体来看对迪士尼此举持反对意见的声音特别多,可以说“天下苦迪士尼久矣”。2. 专家解读“园方禁止游客自带食物不合法,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上海瀚元律师事务所律师吴鹏展表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吴律师认为,上海迪士尼的乐园须知禁止游客自带食物即属于排除、限制消费者权利的不公平规定,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体现在其有权选择在迪士尼购买食物或者在其他经营者处购买食物,当消费者选择在其他经营者处购买食物后,迪士尼如禁止游客携带食物,即侵犯了游客的自主选择权,同时涉嫌以非法手段排除、限制竞争。对于园方的“搜包”行为,律师卓莹认为,这并未侵犯消费者的隐私权。“迪士尼规定入园需翻包检查,其实更多的是从安全检查考虑,不涉及知悉、收集消费者的私人信息秘密。”卓律师认为,消费者进入群体性公共场所,有必要的容忍义务,来配合安全检查,这与火车站、机场等场所的安全检查具有相似性。3. 媒体评论1)新京报官微:谁给了迪士尼“禁带饮食”“翻包检查”的权力?法律是一口钟,就得有人去敲一敲,较一下真。涉事大学生将迪士尼禁止外带食物的问题抛入公众视线,无疑是好事。或许有人说,你不认可迪士尼的“不让外带食物”“搜包”的规定,可以不去啊。但迪士尼再强势,也大不过国家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该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迪士尼开的是游乐园,不是饭店。不许外带食品入园,只许吃我家园内品种单一、价格畸高的食品,认准了游客不会为了磕外带食物问题而到了门口不进去——这不叫自主经营权,这叫剥夺消费者的正当选择权。2)人民网:翻包检查是对消费者隐私和尊严的赤裸侵犯一个全球知名企业,不是追求更好地尊重消费者权益,而是高举比烂大旗,让人遗憾。望不要固执地站在消费者权益的对立面。错误的行为不会因为做的人多了就变得正确。 舆情分析犹记16年上海迪士尼乐园首次开园引起的轰动,但没想到迪士尼再次受到大家“热烈关注”却是因为“禁带饮食,翻包检查”的负面新闻。针对目前的舆情发展,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回应,关于外带食品与饮料的规定,上海迪士尼与中国的大部分主题乐园以及迪士尼在亚洲的其他目的地一致;提起诉讼的学生表示,希望此次诉讼能引起迪士尼方的重视,停止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会将这起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诉讼坚持到底。预计舆情的热度会随着时间逐渐冷却,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舆情仍会持续存在。从舆情传播的角度看,此次舆情并不能算是突发舆情,它有着比一般舆情都漫长的发酵期。禁带饮食,翻包检查作为园方运营工作的规定一直存在着,与之前相关的反对声音也一直存在着,但反对的声音并未引起园方足够的重视,所以才导致此次舆情爆发。对于园方来说,网友与媒体的声音更该是运营规则的制定标准,园方要更加重视舆情工作,而不是在明知规则不合理的情况下,却还要仗着店大欺客,“高举比烂大旗”使游客消费者失望。作者:优讯舆情分析师-李云召
企业舆情
舆情监测
舆情应对
查看详情→
救人反被刑拘?舆论倒逼下,福州公安通报:属正当防卫,不起诉!
2019-02-21
2784
2月17日,新浪微博一则“救下正在被侵害的女住户后,男子却被拘留14天”的求助微博刷爆社交媒体,截止2月21日15:30,转发量已超60W。微博截图“福州见义勇为者被拘”事件爆发后,澎湃新闻、福建新闻频道等官方媒体,相继发文,彻底引爆舆情。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关键词云舆情概述2018-12-26 22:00案发,根据当事人赵宇说,他听到了有人在楼下砸门。后来听到声音之后就迅速下楼查看情况,当时看到有一位男士左手掐着一名女士的脖子,而右手直接在打那名女士,当时女士的脸已经被打紫,赵先生迅速上前施救,踢伤施暴者。2018-12-26 晚警方介入处理。几天后,因李某被打至二级伤残,赵宇因故意伤害罪被拘留14天,且面临20-60万的民事赔偿,以及3-7年左右的有期徒刑。2019-2-14 下午5点40分疑似李某与赵宇父亲的通话内容曝光。核心意思是,赵宇一方给李某一定的民事赔偿,双方私了这一起刑事案件。2019-2-17新浪微博一则“救下正在被侵害的女住户后,男子却被拘留14天”的求助微博刷爆社交媒体,引发网友关注。2019-2-18福建台新闻频道再次联系了李先生,他表示自己在被赵先生踹伤之前,只是站在女住户家门口,“站在那里玩”,他也不知道赵先生为何无缘无故的要踢他。2019-2-18《新京报》18日报道称,福州警方回应说,已给受害女子进行伤情鉴定,并表示“舆情发生后,各级部门都在积极地应对处置”。引发网友不满。2019-2-19 上午福州市晋安区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赵宇被拘留后,该院确曾接到公安机关开具的提请批准逮捕书,但已在规定期限内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而当事人赵宇也于1月被释放。2019-2-21 凌晨@福州公安 通报案情:晋安区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赵某的行为属正当防卫,但超过必要限度。鉴于赵某有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综合全案事实证据,对赵某作出不起诉决定。李某因涉嫌犯非法入侵住宅罪已被监视居住,公安机关将视其病况采取相应法律措施。专家、媒体观点1事发情境足以使赵宇认为正在进行不法侵害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阮齐林认为:初步判断,这并不影响赵宇行为的性质(正当防卫):“这个女孩已经叫救命了,还有一个女孩已经报警了,不管他们(李某与女子)因为什么缘故走到一起,说明这里发生的不法侵害是没有问题的。而赵宇冲下来之后,也是足以使他认为发生了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所以他来阻止。应该说赵宇是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实施的一个正当防卫行为,见义勇为行为。而且我们国家正当防卫既包括保护本人的利益,也包括保护他人的合法权益,这也是没问题的。”2要准确把握制止继续犯罪行为的度北京君本律师事务所王飞律师认为:赵先生见到别人受到侵害去帮助,肯定属于见义勇为,问题在于是否防卫过当。“按照他的说法,当时他的手指被对方掐住,我认为是属于正当防卫,人的手指是很脆弱的,踢一脚也是合乎当时情境的。”王飞介绍,正当防卫的限度在于防卫行为应处于侵害正在发生的过程中,如果已经制服侵害人使得他不会造成威胁,这时再去防卫,就是防卫不适时。另外是防卫的强度,如果侵害人只是徒手实施侵害行为,而己方用刀,这可能就属于防卫过当。王飞认为,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而不是一般超过限度。“这具体要看双方身体和力度条件,要考虑当时的情境,面临这样的侵害能不能掌握度。”王律师说,“目前不好界定,如果没有视频,仅通过各方说法可能还原不了客观事实,还需要进一步调查。如果构成防卫过当,赵先生可能面临刑事责任。”3警方回应迟迟不来 法律专家:正当防卫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阮齐林说,如果目前媒体公开报道中引用的信息,与事实相符的话,那么,初步判断,赵宇的行为符合正当防卫。这一所谓的正当防卫,有没有超出必要的限度呢?阮齐林认为,从现有的信息来看,赵宇的行为很难说超过了必要的限度。阮齐林:因为你本身对女子进行这种侵害就不对,女孩反抗了,你就应该停止,加上旁边有人下来制止,他就不应该继续进行。因为阻拦难免就要发生冲突,冲突中踹他一脚。综合判断,这种情况之下赵宇踹他一脚,也不能说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那么大的女生半夜里惊喊救命,他下来施救,还是值得鼓励值得赞赏的。至于这中间有点小的差距或者有点不当的地方,也应该持一种宽容的态度。(李沧区人民检察院)4警方“应对舆情”不如面对自己虽然福州市晋安区人民检察院的回应称赵宇被拘留之后,检方曾接到公安机关开具的提请批准逮捕书,但已在规定期限内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当事人赵宇也于1月释放。但是这番回应并不能洗去见义勇为的赵宇被拘留14天的“污点”,也不能漂白当地公安机关办案明显失当的“污点”。一个简单明了的案子,见义勇为者进了拘押场所14天,施暴的不法者反倒成为“受害者”而逍遥法外,这种基本的黑白都分不清、让人大跌眼镜的执法标准,已经超出了执法队伍应有的业务能力水准范围,已经让人很难相信这是执法能力问题,而是基本的事实愿不愿意调查清楚、调查清楚之后有没有意愿判罚的问题。此中有没有“熟人社会”的手脚在里面,有没有枉法的干预出现,都是令人相当怀疑的。(浙江新闻)网友评论分析此次舆情事件主要集中在新闻跟帖、新浪微博、今日头条等平台,事件涉及媒体较广,于主流媒体、新媒体平台都有大量评论,且评论观点方面较为单一,主要讨论的内容有四个方面:1、支持见义勇为@光头李进:严惩罪犯,还见义勇为一个公道。。。。@手机用户61623562428:公道自在人心,希望福州警察能清事情真像,还救人者一个公道,千万不要让英雄流泪又流血。2、对福州警方表示不满@老饕盛澜:不要针对舆情来搞应对,舆情不会刻意的跟谁过不去,舆情要的是真相、舆情要的是公平正义、舆情呼唤的是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能够为时代所弘扬! 执法者维护的是国家纲纪,只要依法治国、依法办事,办案子对的起祖宗礼法、天地良心就得了……@秋天的蜘蛛侠:请问一下警察叔叔:强奸未遂不用采取什么法律措施吗?3、质疑伤情鉴定结果@Coffee67036842:都这么多天了才做伤情鉴定?估计什么也做不出来了,毕竟当地医疗业发达,重伤二级内脏破裂两三天都能痊愈打麻将。@书上有字:为啥警方在舆情发酵后在开始调查?二级伤残是怎么鉴定出来的?4、见义勇为精神受挫@选修大叔:见义勇为那是有钱人玩的游戏@剑网三女德:见义勇为吗?坐牢,媳妇生孩子不能陪,还让她担心的那种!舆情小评从事件的发展来看,“见义勇为者反被拘留”吸引大量网友关注,成为本次舆情事件爆发的主要关键点,同时通过见义勇为者在新媒体平台的发文以及主流媒体参与报道,导致舆论彻底爆发。根据网友评论来看,舆论呈一边倒趋势支持见义勇为者,嘲讽福州公安的处罚行为,也有个别专家针对本次情况进行专业评论。而福州警方发布,“已给受害女子进行伤情鉴定,舆情发生后,各级部门都在积极地应对处置”的失败回应,导致舆情二次爆发。21日凌晨,福州警方再次回应,宣布赵某属于正当防卫,致使舆情第三次爆发,目前舆情还在发酵中。从社会效应上来讲,本次事件导致部分网友对“见义勇为”望而却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社会消极作用,而福州警方在第一次回应时,没有拿出有利的法律证据来支持对此案的判定,而是用迂回的方式企图削弱本次舆情风暴,导致自身形象受损,同时也有人怀疑福州警方在处理此次案件时存在“黑幕”。在第二次回应上,福州警方发布最终的案件决定,虽然顺从民意,在一定意义上也符合法理,但却无法掩盖福州警方在强大的舆论面前呈现出的妥协态度,甚至可以说福州警方被舆情牵引,伤害了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的公平、平等、正当、正义的精神。建议在类似的情况下,执法机关能第一时间通过严谨的证据链,合法的审讯流程,明确的法律条文发布案件情况,压制不良舆情的扩散,遏制负面舆情的发生。另外,当舆情对判决产生质疑时,需要对案件进行复核,公示案情真实情况,避免负面舆情持续发酵。作者:优讯舆情分析师 文海伦
舆情监测
舆情应对
公安舆情
查看详情→
上一页
1
...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热门推荐
河北省三河市强换商户招牌事件舆情启示
“炫富”扣分?券商如何完善声誉管理机制:从新规看长期发展路径
“3·15”蜜雪冰城:舆论场割裂之谜
海底捞“锅底小便”事件舆情分析
重庆燃气收费异常屡禁不止舆情分析
“红”动全球:外国网民涌入小红书现象的舆情洞察与多维应对
“良品铺子被举报”事件舆情分析
储户40多万存款“消失”舆情分析
昆明学校食堂“臭肉风波”舆情剖析
2024年中秋国庆“双节”舆情风险提示报告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舆情速递
《黑神话·悟空》背后的舆情学:企业如何借鉴?
不让竞技体育来之不易的勋章蒙灰:体坛饭圈文化侵袭事件舆情分析
法官遇害背后的舆情观察
象牙塔下的阴影:透视高校性骚扰舆情风暴
你可能还关注:
社会热点舆情
网络舆情热点
舆情监测
全网络舆情简报
网络舆情
舆情监控
社会热点
网络热点
网络舆情监测
企业舆情
舆情分析报告
舆情分析
舆情应对
社会热点分析
校园舆情
舆情简报
舆情深度剖析
舆情处置
热点舆情分析
教育舆情
微信客服
点击咨询
移动APP-优讯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