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试用
登 录
400 008 9039
首 页
产品与服务
监测平台
专业人工服务
移动APP
核心优势
数据全-响应快
高智能-信息准
用户多-口碑好
自主先进技术
优质合作伙伴
经典案例
政务类
企业类
舆情报告
舆情-深度剖析
行业-舆情百科
社会-热点全览
关于优讯
优讯简介
优讯新闻
联系我们
舆情报告
多维度全视角舆情分析报告,全面掌握社情民意,助力领导科学决策
免费试用
汇总阅读:
"
企业舆情管理
"相关文章都在这儿了
连续曝出食安问题,海底捞深陷消费者信任危机
2020-08-21
4046
7月中旬,海底捞“乌鸡卷中吃出塑料片”事件引起的风波还未完全平息,7月30日,海底捞又因旗下门店所用筷子检出大肠菌群不合格再次被推上舆论风口。#海底捞回应塑料乌鸡卷事件#、#海底捞一门店筷子检出大肠杆菌#、#海底捞回应门店筷子检出大肠菌群#等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曾经创造排队神话的网红餐饮品牌正在遭遇“多事之夏”。微博截图 一、舆情传播 1-短期内舆情声量两度上升,品牌声誉受到冲击 数据来源: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 7月14日 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的21批次不合格食品情况的通告显示,海底捞旗下一家门店所用筷子检出大肠菌群不合格,此信息发布后并未立刻引发舆论的大范围关注。 7月15日 济南时报报道称市民张先生和郑女士反映在海底捞济南连城店就餐时,“乌鸡卷”中吃出了硬质塑料片,并上传视频。该信息成为近期舆论对海底捞食品安全问题关注的源头。对此,门店客服人员回应确有此事,已向顾客道歉,将由总部负责后续对接处理。海底捞总部媒体中心人员则表示需综合调查了解后再回复。 7月17日 济南时报再发报道称两位顾客自13日就餐后,并未收到海底捞总部工作人员的任何回复,他表示对海底捞后续处理非常不满意。上述信息反映海底捞总部回应不及时,引发舆情热度持续升温。 7月20日 据澎湃新闻、新京报等多家媒体报道称,海底捞方面表示排查后确定该事件系“工厂灌装环节员工操作不规范,导致产品标签掉落到产品中”所致。随后,#海底捞回应塑料乌鸡卷事件#冲上微博热搜,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舆情热度迅速达到高峰。 7月20日晚间22时27分 @海底捞在官方微博发布道歉启事,表示会深刻反省自身管理上的疏漏,加强内部的生产流程规范和核查力度,并在门店端加强对员工的培训,避免再发生此类事件。 此后的21日-28日 关于海底捞“乌鸡卷吃出塑料片”话题在网络空间仍有讨论,但整体舆情热度渐趋平稳。 7月29日 中国经济网、上观新闻等媒体以“海底捞又出事了”为题报道此前杭州富春新天地店所用筷子抽检不合格的通告,对此海底捞方作出回应:深表歉意,经排查分析,基本判定为筷子储存过程中导致,将直接处罚问题门店经理,继续优化餐具清洁设备。该回应并未在传播层面获得广泛转发。 7月30日 “杭州门店筷子抽检不合格”经中新经纬APP报道后,引起舆论的大规模关注,界面新闻、每日经济新闻、中国青年网、中国网、财经网等全国性主流媒体参与舆情传播,促使舆情声量再度升高。媒体的传播再一次刺激网民的敏感神经,#海底捞一门店筷子检出大肠杆菌#、#海底捞回应门店筷子检出大肠菌群#等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在网络空间激起公众对海底捞进一步的声讨和质疑。 2-主流媒体发挥引导作用,微博成舆情传播主阵地 数据来源: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 根据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监测数据显示,微博、网络媒体、微信、客户端、论坛、视频、报刊、外媒、广播等多平台参与传播。其中以网络和客户端为主要传播渠道的主流媒体“第一信源”效应明显,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功能。微博作为舆情传播量最大的平台,网民的讨论和质疑在微博得到表达和释放,成为舆情传播的主阵地。 二、舆情分析 1-舆论聚焦海底捞食品安全问题 关键词云: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 根据词云图显示,“海底捞”、“食品安全问题”、“筷子”、“大肠菌群”、“乌鸡”、“消费者”、“道歉”等成为此次舆情传播热词,舆论关注点在食安问题的具体细节和食安问题的利益主体,体现出对食品安全话题的高度聚焦。 媒体曝光海底捞“乌鸡卷吃出塑料片”和“筷子检出大肠杆菌”两起事件后,舆论聚焦海底捞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大多数媒体关联“海底捞复工后报复性涨价”,“北京劲松门店后厨老鼠门”,“海底捞底料勾兑”等事件展开报道,认为海底捞食品安全问题堪忧。部分媒体关注海底捞对负面舆情的处置应对,如千龙网发表“频频曝光屡屡道歉:海底捞该怎样回报你的消费者”;广州日报发表时评“频频道歉,莫非在“挤牙膏式”整改?”等文章,正面指出海底捞因食安问题频被曝光,屡屡道歉,正逐渐丧失消费者信任。 2网民负面倾向明显,“该不该原谅”成争议焦点 从微博平台的讨论来看,网民的争议焦点从该不该接受海底捞道歉逐渐转到对洗白言论的抵制。负面舆情出现后,大多数网友对海底捞持负面态度,连续曝出的负面舆情的叠加效应也让消费者信心大幅受损。但随着海底捞道歉、处罚员工的回应出现,一些不同声音出现在舆论场,如不接受赔偿是讹钱、责任在供应商、其他餐饮卫生更差等。对此,更多网友发表态度抵制洗白言论,表明了“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的立场。 部分评论摘选如下: 【批评海底捞】 @阿琑很好:食品安全卫生问题不重视,只知道赚钱,这样的企业迟早要黄。 @不要嫌麻烦:用最好的服务掩盖最差的品质。 @打完豆豆弹棉花:海底捞之前也爆出后厨有老鼠。 @好家族纸手工:海底捞真的很脏,两次去吃都拉肚子上医院。 微博截图 【质疑顾客讹钱】 @从来都是现实主义者:真觉得是讹海底捞,当时不接受赔偿,后来发现不舒服再找,像准备好一样。 @BaaaK:海底捞赔偿有问题,应该按最低1000元来赔偿,但是食客拿病历本的病来说事就有点过度维权了。 微博截图 【其他餐饮更差】 @红橙黄绿青蓝黑白灰:连海底捞都有问题,其他餐饮更不用谈了! @下一句:其他馆子恐怕也有,只是没查而已 @施振是天才:按这个标准餐饮业很难有合格的。 微博截图 【抵制洗白言论】 @Dr-Wang:洗白的都是什么逻辑,甩锅供应商,跟你海底捞没关系吗? @木棉芳华:生病的事不评价,在海底捞吃饭肯定要找海底捞,一份鸡卷工厂卖10元,海底捞卖50,难不成海底捞不解决问题光赚钱? @清空万里无云z:消费者只是说疑似,也说了不确定,更何况也没有无理取闹,倒有些人这里怎么就成讹人了呢? @戟吟:那些洗海底捞,说别的餐厅可能更脏的,服务行业不比谁好比谁更差?还有我两块钱吃个路边摊能和两百块钱吃顿饭店的比卫生环境吗? @乌龙茶暗涌:海底捞都有粉丝了,被查到大肠杆菌还有人洗白,你脑子怕是大肠杆菌组成的。 三、舆情小结 作为知名餐饮品牌,一直以品质和服务著称的海底捞自带网红标签,受到舆论的重点关注。但近期海底捞在食品安全问题上频频翻车,仅一个月内就出现两起相似负面舆情,显然会极大地损害海底捞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也给海底捞的舆论应对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
企业舆情
企业舆情监测
企业舆情管理
查看详情→
上一页
1
下一页
热门推荐
河北省三河市强换商户招牌事件舆情启示
“炫富”扣分?券商如何完善声誉管理机制:从新规看长期发展路径
“3·15”蜜雪冰城:舆论场割裂之谜
海底捞“锅底小便”事件舆情分析
重庆燃气收费异常屡禁不止舆情分析
“红”动全球:外国网民涌入小红书现象的舆情洞察与多维应对
“良品铺子被举报”事件舆情分析
储户40多万存款“消失”舆情分析
昆明学校食堂“臭肉风波”舆情剖析
2024年中秋国庆“双节”舆情风险提示报告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舆情速递
《黑神话·悟空》背后的舆情学:企业如何借鉴?
不让竞技体育来之不易的勋章蒙灰:体坛饭圈文化侵袭事件舆情分析
法官遇害背后的舆情观察
象牙塔下的阴影:透视高校性骚扰舆情风暴
你可能还关注:
社会热点舆情
网络舆情热点
舆情监测
全网络舆情简报
网络舆情
舆情监控
社会热点
网络热点
网络舆情监测
企业舆情
舆情分析
舆情分析报告
舆情应对
社会热点分析
校园舆情
舆情简报
舆情深度剖析
舆情处置
热点舆情分析
教育舆情
微信客服
点击咨询
移动APP-优讯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