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试用
登 录
400 008 9039
首 页
产品与服务
监测平台
专业人工服务
移动APP
核心优势
数据全-响应快
高智能-信息准
用户多-口碑好
自主先进技术
优质合作伙伴
经典案例
政务类
企业类
舆情报告
舆情-深度剖析
行业-舆情百科
社会-热点全览
关于优讯
优讯简介
优讯新闻
联系我们
舆情报告
多维度全视角舆情分析报告,全面掌握社情民意,助力领导科学决策
免费试用
汇总阅读:
"
涉粮提议
"相关文章都在这儿了
2021年两会热点盘点:涉粮提议
2021-03-26
2860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就粮食话题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引起网民热烈讨论,以下是对相关建议和评论的梳理: 1、中国人完全能端牢自己的饭碗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建议:一是压实责任。粮食安全要实行党政同责。二是制定出台一系列支持粮食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继续提高籼稻和小麦最低收购价。三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黑土地保护工程。 媒体观点:新华社发表文章“‘我们完全能端稳中国人的饭碗’——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谈粮食安全”,指出农业农村部多举并措,中国粮食安全完全能保障,其中还提到我国的种子在很大程度上在国内是能够满足的,但跟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网民评论:有网民表示粮食生产自主才能确保粮食安全,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有网民称饭碗端在自己手中才稳,要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还有网民希望中国人至少都能解决温饱问题,提高农民收入和相关待遇。 2、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全国人大代表李明伟建议:要实现保粮增粮的目标,当务之急是破解“三大瓶颈”。首先是“水”的瓶颈。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国家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直高度重视。 其次是“地”的瓶颈。再次是“技”的瓶颈。必须进一步落实好“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网民评论:有网民表示粮食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要多种粮,种好粮,种安全粮,杜绝转基因,让国人吃的更放心;有网民表示只有自力更生发展农民自己的农业牧业机械化水平,才能达到我国需要的目标;还有网民认为保护好种子和耕地是最重要的,重视科技战略,保质量,保数量。3、保障粮食安全不放松 我国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6年超过1.3万亿斤,14亿人的平均粮食占有量已经达到了47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人均产粮量超过消费量,我们大家都能感受到粮食是够吃的,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比较方便自由地买到大米和白面。但粮食安全这根弦,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松。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建议:保障粮食安全,一靠政策,二靠科技。此外,打好种业翻身仗,会从种业科技创新、优质企业培育等方面来加强粮食安全。 4、将“基本农田”修订为“基本粮田”,夯实粮食安全法律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昝林森建议:一是修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相关法律条款,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改为“基本粮田保护制度”,从国家法制层面明确耕地粮食生产的有效供给,夯实保障我国粮食安的全法律基础。二是调整现有粮食管理体系和考核指标,编制全国粮食生产区域规划,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构建粮食安全预警体系,全面提升粮食生产宏观调控能力。5、多措并举降低粮食全链条损耗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持续推进粮安工程建设,推广粮食产后减损技术,科学储粮减损能力显著提高。但受技术、人为等因素影响,当前,我国粮食播种、收获、储运、加工、消费等环节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失,需要引起重视。 全国人大代表尚金锁建议:推进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多措并举降低粮食全链条损耗。节粮减损统筹机制,明确各职能部门分工,形成粮食减损合力,全面推进减损工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继续实施农户储粮专项;强化科技创新,设立粮食产后科技专项;加强宣传教育,开展粮食安全宣传周、科技活动周等主题活动,发挥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作用;建立统一评价标准,形成一套完整的减少粮食损失浪费的方法体系。 6、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马露建议:夯实粮食生产基础,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高水平建设高标准农田,资金安排时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各级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农业抗灾资金、农业补贴资金、产粮大县奖励资金都应向三大主粮生产倾斜。加强防灾减灾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响应。7、重点抓好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 全国人大代表李丽华建议:加大良种培育科研力度,提高本土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种子市场和种性安全监管力度,守住用种安全底线。加大专业人才培育力度,理顺种子监管机构职能。切实解决原粮储备和应急储备、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以及毗邻地区之间“一盘棋”协调机制,建立中央和地方储备粮轮换衔接制度。 8、加强高标准农田“建管用” 确保粮食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廖仁旺建议:要从国家政策层面进一步推动土地流转,确保稳定种粮面积。同时,加大对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的政策扶持,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管理和利用。 9、构建更高水平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朱晶建议:首先,打造需求导向、竞争力导向的生产供应体系。其次,优化农业支持保护政策设计,由国内外分轨向内外对接转型。再次,打造高效稳定的粮源进口体系和流通储备体系。要基于全球视野,通过农业“引进来”、“走出去”等多种途径相结合。最后,积极参与粮食安全全球治理与制度变革,创造稳定的外部市场环境。 10、关注粮食产后损失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局长赖应辉建议:第一,加强宣传,让大家认识到粮食产后损失问题的严重性;第二,加强粮食减损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第三,加大粮食仓储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力度;第四,进一步完善粮食质量标准。
2021年两会热点
涉粮提议
粮食舆情
查看详情→
上一页
1
下一页
热门推荐
河北省三河市强换商户招牌事件舆情启示
“炫富”扣分?券商如何完善声誉管理机制:从新规看长期发展路径
“3·15”蜜雪冰城:舆论场割裂之谜
海底捞“锅底小便”事件舆情分析
重庆燃气收费异常屡禁不止舆情分析
“红”动全球:外国网民涌入小红书现象的舆情洞察与多维应对
“良品铺子被举报”事件舆情分析
储户40多万存款“消失”舆情分析
昆明学校食堂“臭肉风波”舆情剖析
2024年中秋国庆“双节”舆情风险提示报告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舆情速递
《黑神话·悟空》背后的舆情学:企业如何借鉴?
不让竞技体育来之不易的勋章蒙灰:体坛饭圈文化侵袭事件舆情分析
法官遇害背后的舆情观察
象牙塔下的阴影:透视高校性骚扰舆情风暴
你可能还关注:
社会热点舆情
网络舆情热点
舆情监测
全网络舆情简报
网络舆情
舆情监控
社会热点
网络热点
网络舆情监测
企业舆情
舆情分析
舆情分析报告
舆情应对
社会热点分析
校园舆情
舆情简报
舆情深度剖析
舆情处置
热点舆情分析
教育舆情
微信客服
点击咨询
移动APP-优讯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