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试用
登 录
400 008 9039
首 页
产品与服务
监测平台
专业人工服务
移动APP
核心优势
数据全-响应快
高智能-信息准
用户多-口碑好
自主先进技术
优质合作伙伴
经典案例
政务类
企业类
舆情报告
舆情-深度剖析
行业-舆情百科
社会-热点全览
关于优讯
优讯简介
优讯新闻
联系我们
舆情报告
多维度全视角舆情分析报告,全面掌握社情民意,助力领导科学决策
免费试用
舆情
深度分析
行业
舆情百科
社会
热点全览
引发群嘲的《平安经》已被下架,这3个问题值得关注
2020-07-30
4966
"眼平安,耳平安,鼻平安","1岁平安、2岁平安、3岁平安"…近日 ,吉林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贺电所著《平安经》,因全文罗列"XX平安"在网络“大火”(引发群嘲)。而正是这样一本通篇以“XX平安”造句的口水书却被当地媒体称为"儒林巨制",售价269元,而引发了舆论的热议与质疑。目前,此书已在电商平台下架。网络截图据《平安经》一书简介,该书以“经”为载体,以歌诀、歌文形式撰写的平安颂歌。全书共十章,包括“宇宙时空平安、世界大地平安、世界各界平安、人类文明平安、国家地区平安、中华大地平安、中国各界平安、中华文明平安、中国各地平安、人类众生平安”。《平安经》作者:贺电贺电,1963年4月生于吉林梨树,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一级警监。现任吉林省公安厅党委副书记。舆情概述7月27日晚有微博网友晒出7张图片,内容为一本名为《平安经》的封面照片以及书里内容照片。”整本书以“XXX平安”造句,吉林省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厅长贺电所著《平安经》一书在网上引发讨论。网络截图7月28日人民出版社声明:从未出版《平安经》一书,对于假冒我社名义出版该书的行为及其相关责任人,我社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同日,吉林省公安厅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表示,《平安经》的创作系贺电业余时间的个人行为,因工作繁忙等原因,贺电暂不方便接受采访,建议记者过两天再联系。7月29日吉林省委决定,成立由省委政法委牵头,省纪委监委、省委宣传部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贺电所作《平安经》有关问题进行调查核实。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系统近一周监测数据显示,7月27日《平安经》内容网络曝光后,随即引发舆论关注,7月29日达监测期关注峰值。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新闻热度走势图网友评论微博截图媒体评论而最令人无语的是,这样一部“水货”,吉林当地多家媒体居然刊登了读后感言,甚至还有官方媒体组织了“《平安经》公益朗诵活动”研讨会,一些领导干部、学者大肆吹捧。当地某系统、部门微信公号还曾刊发书评,称赞“值得一读”“学者阅读此书,顿悟平安哲理,商贾阅读此书,企业平安无虞,民众阅读此书,安享世间太平”,溢美之词令人瞠目。这背后是不是“阿谀之风”“拍马之风”使然,也需要认真调查。网上对该书的评价完全一边倒,说明群众心中已经秤出了这本书的“斤两”。围观群众可以一笑了之,但相关方面必须认真对待,及时公布调查核实结果,回应群众关切。因为,这不仅仅是某位领导干部的个案,也关系到党员干部队伍的形象。——中国纪检监察报-《平安不是口号要靠实干》值得注意的是,7月28号,面对舆论质疑,人民出版社发表声明,表示该社从未参与过《平安经》的出版发行。这不仅使得《平安经》多了一份冒用出版社名号的嫌疑,也将该书标称的另一家出版方群众出版社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群众出版社由公安部直属管理,贺电作为吉林省公安厅的主要领导,很容易给人一种瓜田李下的印象。对此,群众出版社还应走到聚光灯下,将《平安经》出版的来龙去脉说个清楚,如此方能为公众释疑。权力是把双刃剑,官员依法用权,可以履行职责、造福社会;如果恣意滥权,则会劳民伤财,污染社会风气。一直以来,社会各界一直强调要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如今,《平安经》事件正是一块检验当地是否做到了这一点的“试金石”。对于这起事件的处理结果,我们还将拭目以待。——中国青年报-《奇葩<平安经>背后,有没有权力滥用?》平安建设靠的不是“念经”,而是法治的思维,是扎扎实实做好相关的工作。一个官员写了一本奇书,一干机构和学者诗人,在一旁大力吹捧,这到底是念的“平安经”,还是“马屁经”?这样一幕的荒诞剧该如何收场,值得关注。——新京报-《"奇书"<平安经>是如何出笼的》“跨国传世的经类大作力作,是历代和当代仅见的首部平安经书。”这是某些学者对本书做出的评价。哑然失笑之余,更让我们深思,是什么让许多人丧失了最起码的判断能力和学术尊严?官员出书无可厚非,但《平安经》这样的奇书却让人大跌眼镜。总之,《平安经》到底是怎么出炉的?当以全面调查迅速回应社会关切,从而消除《平安经》之恶劣影响。——澎湃-《当以全面调查迅速消除<平安经>之恶劣影响》舆情小评个人写书出书本是平常的事情,《平安经》之所以引起热议,不仅因为书中的内容如复读机一般重复某某平安、某某地平安,更因为作者贺电的特殊身份:吉林省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厅长。且这本书,受到了吉林上下的追捧,先后有“中国吉林网“”“吉林应急管理”等多家吉林省当地官方微信公众号为这本《平安经》背书,发表了所谓的“拜读《平安经》感言”的文章,并且在文末向读者隆重推荐《平安经》,宣称“官员阅读此书,领悟初心使命。学者阅读此书,顿悟平安哲理。商贾阅读此书,企业平安无虞。民众阅读此书,安享世间太平。不少网友就表示,《平安经》暴露出一群谄媚权力的马屁精。为什么那么多人吹捧?他们不知道这个平安经就是笑话吗?他们吹捧的是权力。除书中通篇“平安体”的内容引发质疑、群嘲外,这3个问题也是大家最为关心的:1.《平安经》究竟是由哪里出版的?是否为公款出书?有没有摊派销售?出版流程是否符合规范?2.该书出版后,当地从吉林省(文联)朗诵艺术学会到多家官方报纸、网站以及相关部门公众号、微博为其“站台”,是否存在追捧行为?3.售价为299元一本的“神书”,究竟谁在购买?现在相关部门已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此事进行调查,相信很快就能公布调查结果,回应大家疑问。
舆情监测
政府舆情
平安经
查看详情→
“90后梗王”袁隆平上热搜!不带博士生,5字原因亮了!
2019-10-10
1660
10月9日,话题#90后梗王袁隆平#冲上热搜,引网友热议。微博截图在央视专访《面对面》中,袁隆平金句频出,也圈粉无数。从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优讯,10余年专注舆情监测,可申请免费试用)看,#袁隆平##超级稻##工作站##健康长寿#等为核心关键词。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关键词为什么袁隆平不愿带博士生——带博士生会“死脑细胞的”!真相了!是什么话题让袁隆平做出这样的动作?为什么有人说袁隆平“自由散漫”?上班不打卡,下田最快乐。爱好——自由,特长——散漫,修改学生论文大倒苦水。不爱出名有“偶像包袱”。英语十级、排球王子、不爱肥肉、不想变胖,90后资深帅哥,拒绝加入老年队,毕生所求就是让所有人都吃饱饭!网友热议:老爷子太可爱啦!@月半又胖了 :啊可爱[笑cry]@一片泛黄e银杏叶:愁到抓头的动作实在是太可爱了@火锅最佳伴侣:袁隆平爷爷好可爱,挠头那里我笑了@善糖彤子:这麻烦得很,死脑细胞的,怎么这么可爱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吴邪的小泥巴_桃桃:[憧憬]袁爷爷也有偶像包袱啦!@偏执草莓狂:最酷的90后!@ciicii:我在零几年的时候有一次参加大会做志愿者,很幸运是分给袁爷爷做陪同引导。他本人虽然很瘦但是很精神的,讲话很随和一直笑呵呵,还问我什么时候开工的肚子饿不饿哈哈哈哈。领导问他跟我们碰头之前怎么从学校来的,他说自己骑单车来的[作揖]@昵称被占用的三耳:禾下乘凉,覆盖全球[心][心][心]@很酷很酷的月月君:一粒粮食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泪][泪][泪][泪]爱您啊[心][心][心][心]在专访中,主持人问袁隆平,是不是害怕再出现饥荒情况,袁隆平自信地表示:“不可能了!”有网友说,这句“不可能了”, 是一个老人能为国家所写的最美的情书!向袁老致敬!信息来源: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中国青年报综合、人民日报等;视频来源:小央视频
袁隆平
查看详情→
7月29日全网络舆情简报:日方回应韩国立安倍下跪谢罪雕像
2020-07-29
2623
今日全网络舆情快报选取全网热点舆情事件,针对大家关注的热点新闻话题从全网关注值热度排序。根据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中心监测系统显示,截止到7月29日9:30,今日国内外主要互联网舆情快报数据如下: 1、日方回应韩国立安倍下跪谢罪雕像 据TBS报道,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对韩国植物园立安倍下跪谢罪雕像作出回应。他称:“从国际礼仪而言是不被容许的,若报道属实,将对日韩关系造成决定性的影响。”据设置方介绍,雕像主题为“永远的赎罪”,它的别名是“谢罪的安倍像”,以日本安倍首相为原型。园长提及该雕像由自己出资打造, 并表示“没有政治意图,只是想给日本一个可以反省的机会” 。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1.4亿 讨论3141 2、菲总统希望中国能优先提供新冠疫苗 27日,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发表国情咨文时表示,菲将继续奉行独立外交政策,不会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不会同意美重返菲军事基地,在南海问题上不会同中国对抗。另外面对新冠疫情,杜特尔特总统表示如果中国有疫苗,希望优先能提供给菲律宾。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1.6亿 讨论4028 3、日本议员联盟建议禁用中国App 在美国借口“可能泄露个人信息”威胁禁用TikTok后,日本自民党议员联盟也向政府发出类似建议。日本广播协会(NHK)28日报道称,自民党议员联盟已向政府发出建议,寻求制定新政策对一些App和中国开发的银行系统等进行限制,宣称以防止“用户信息被泄露”。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2.7亿 讨论7205 4、师德表现将作为教师职称评审首要条件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教育部共同研究起草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明确,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首要条件,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帽子”、唯论文、唯项目等倾向。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1.7亿 讨论5410 5、台积电成为全球第十大公司 全球芯片代工巨头台积电的股价升势凌厉,近两日暴涨31%,两日市值增加5100亿港元,市值超过4317亿美元(近3.34万亿港元),成为全球第十大公司。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3658.3万 讨论1481 6、成都14岁女生之死 7月15日,据@澎湃新闻 ,四川成都,14岁女孩祝小小(化名)于6月28日从家中11楼坠亡,此前疑遭到嫌疑人邱姓男子强奸并怀孕,后患上重度抑郁。据界面新闻报道,嫌犯真实身份为成都泸州商会常务副会长、四川奥特林宏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吉林。认证为邱吉林的身份曝光后,很多网友在其某社交短视频账号下留言表达愤怒和不满。其账号里,充满邱的各种视频,还有跟李连杰等明星的合影。目前,其账号已经搜索不到。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4亿 讨论8.5万
网络舆情热点
社会热点
查看详情→
无锡高架侧翻致3死2伤,事故原因2年前就有人警示过!一语成谶
2019-10-11
1857
导读 10月10日18时10分许,江苏无锡312国道K135处、锡港路上跨桥发生桥面侧翻事故。经搜救确认,桥下共有3辆小车被压,其中一辆系停放车辆(无人),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经初步分析,上跨桥侧翻系运输车辆超载所致。——央视新闻 事故发生后,有关事发前后的图像、视频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迅速传播。今日(10月11日),#无锡高架侧翻致3死2伤# 登上新浪热搜榜第一,对于这起重大交通事故,网友热议不断。截止10月11日9:45,阅读已达2.7亿,讨论2.4万。 微博截图 @央视新闻 官微对该事件的报道,讨论转发已达4.5W+。 微博截图 从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优讯,10余年专注舆情监测,可申请免费试用)监测数据看,10月10日18:10分无锡跨桥发生侧翻后,很快引起网友关注,在当天晚上9~10点达到舆论关注峰值。10月11日,随着救援进展及事故原因查明,其关注度进一步提升。 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舆情走势 从事故关键词云看,对于该起事故,网友最为关心的是事故原因,其中,高架桥大货车超载、高架桥设计及质量是否存在问题大家尤为关注。 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关键词云 网友评论 舆情小评 无锡高架桥侧翻事故发生后,迅速引发网友关注,一方面为伤亡者祈祷,一方面追问事故发生原因。 微信号袁雪成2017年的一篇旧文《无锡的快速内环高架还能用多久》也被网友翻出,该文称超载车辆失控对高架桥的危害应该引起监管部门重视:“最危险的是,一旦载重卡车压坏高架道路,造成桥梁断裂倒塌等,正在行驶中的小汽车,是无法预知和预防的,必定是灭顶之灾!”——一语成谶。 今天一早关于事故的初步调查结果已出:因运输车辆超载(载重65吨,实际载重171吨)。如是这样,此次事故发生的高架桥是否有限行,如限行了,超载车辆是如何上来的? 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还需要调查,大桥侧翻到底是不是只有大货车超载,都有待进一步论证。此次事故的发生引发大家不少担忧。惨痛的教训再次提醒我们,城市安全来不得一丝懈怠。 到底是偶然性的安全事故,还是必然性的安全隐患的爆发?是质量问题,还是超载,抑或是两种问题的“共振”?这是事故调查必须给出的答案。而面对市民提醒,究竟结果如何,也是该有个正面的说法了。这不仅事关这次事故的完整“真相”,也关系到如何避免重蹈覆辙,以及所有的公共治理质量。——澎湃新闻《马上评丨无锡高架桥侧翻,哪些魔鬼细节成“难以承受之重”》
政府舆情
查看详情→
7月27日全网络舆情简报:杭州女子失踪案后续
2020-07-27
3344
今日全网络舆情快报选取全网热点舆情事件,针对大家关注的热点新闻话题从全网关注值热度排序。根据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中心监测系统显示,截止到7月27日11:00,今日国内外主要互联网舆情快报数据如下: 1、杭州女子失踪案是有预谋的故意杀人案 警方今日通报,杭州女子失踪案是有预谋的故意杀人案 。连续奋战18个昼夜,询问走访1075名住户,见证公安人员的职业责任;调取查看约6000小时视频内容,抽取筛查38车粪水,诠释真正的专业精神。不放过任何疑点是为缉拿真凶,是守护正义,更是安顿人心: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24.7亿 讨论48.5万 2、四川安岳男子趁妻子熟睡将其杀害 7月20日,四川安岳警方接到一屈姓男子报警,称其妻子于7月19日失踪。经审查,嫌疑人屈某某供述称趁妻子方某某熟睡时将其杀害。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2.9亿 讨论3.9万 3、微信停止服务印度用户 7月26日消息,多位微信印度用户透露,在使用时,他们不断被强制登出,且无法重新登录,使用VPN时也依然会被登出。受影响的微信用户均是用印度本地号码注册,而用中国手机号注册的仍能正常使用。种种迹象显示,微信将印度手机号用户的微信停用,应是出于规避法律风险的考虑,主动采用的技术手段。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7亿 讨论2万 4、解放军南海实弹射击训练 近日,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旅在南海海域展开实弹射击训练。战机超低空掠海飞行,对海上目标实施轮番打击。此次训练共出动飞机数十架次,发射火箭弹、航炮弹、航训弹等雷弹数千枚。第一视角看火力打击↓大场面!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8518.7万 讨论8714 5、秦淮河大堤内部被指挖空建高档餐厅 近期在秦淮河水位吃紧之际,秦淮河防洪大坝内部还开着多家高档酒吧、餐厅,餐厅最深处已到达大坝中线部位。秦淮河上的堤坝现在还能经得住考验吗?挖洞建餐厅是否经过批准?是否会对坝体产生损害?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1.9亿 讨论6064 6、中国关闭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 7月24日上午,中国外交部通知美国驻华使馆,中方决定撤销对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的设立和运行许可,并对该总领事馆停止一切业务和活动提出具体要求。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21.4亿 讨论43.5万 7、河南专升本泄题嫌犯被控制 河南公布“专升本考试疑似泄题”阶段性调查结果:某培训机构非法从参与命题人员赵某某处获取部分信息河南省招生办公室7月26日公布“专升本考试疑似泄题”阶段性调查结果。针对网上反映河南专升本管理学科目考试有关问题,河南联合调查组立即进行全面调查。经查,某培训机构在专升本考试封闭命题前,非法从参与命题人员赵某某处获取部分信息。目前,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依法对犯罪嫌疑人采取了强制措施。根据案件调查情况,将对所有违法违纪违规相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处理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坚决维护教育公平。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2.1亿 讨论6106 9、马云被印度法院传唤 据路透社报道,一份印度法院文件显示,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一家法院因一起前雇员诉讼案,已对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作出传唤。 对此,阿里巴巴方面向新浪科技回应称,UC一直坚定地致力于服务印度市场和保护本地员工的福利,政策符合当地法律。因为这件事还在审判中,无法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评论。另有接近阿里巴巴的人士向新浪科技透露,马云目前尚未收到传票。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2.8亿 讨论1.7万 10、福奇称家人遭受威胁 “我、我的家人……我的女儿、我的妻子都受到了严重威胁。我意思是,讲真,这还是美利坚合众国吗?”综合《纽约邮报》和《国会山报》报道,身为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的抗疫专家安东尼•福奇23日接受采访时表示,自他加入白宫冠状病毒应对工作组以来,他和家人都受到了“严重威胁”。 阅读1亿 讨论3369 11、汇丰首度回应华为事件 7月25日,针对有媒体报道称孟晚舟案中汇丰银行参与构陷一事,汇丰作出官方回应。汇丰表示,近日关注到媒体对案件进展的最新报道中存在对事实的误读。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5983.5万 讨论1639
网络舆情热点
网络舆情监测
查看详情→
7月24日全网络舆情简报:杭州女子失踪案后续
2020-07-24
3822
今日全网络舆情快报选取全网热点舆情事件,针对大家关注的热点新闻话题从全网关注值热度排序。根据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中心监测系统显示,截止到7月24日9:00,今日国内外主要互联网舆情快报数据如下: 1、杭州女子失踪案后续 离奇“失踪”19天后,杭州警方通报女子失踪案:丈夫有重大作案嫌疑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来女士确认遇害↓↓事发前二人曾因拆迁房产引发过争吵,丈夫曾几次接受采访时神情冷静分析案情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17.6亿 讨论28.3万 2、女子不堪家暴跳楼后1年仍无法离婚 河南商丘,刘女士称自己2019年8月被丈夫家暴,为逃生她从2楼跳下,致全身多处骨折,双下肢截瘫。她说自己起诉离婚,却被告知因男方不愿离婚,双方意见不合,需和刑事案件一起判决。刘女士无法接受,正申请二次开庭。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7.4亿 讨论9.7万 3、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 7月23日,我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火箭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天问一号探测器将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约7个月后,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3.3亿 讨论5.8万 4、大学生售卖2只鹦鹉一审获刑6年 5月13日,云南昆明22岁的大学生韩某龙因非法收购、出售2只鹦鹉(25只未遂),一审被以“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五万元。7月22日,韩某龙的女友陈女士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目前他们已经进行上诉,并聘请了新律师,希望二审能轻判。“他(韩某龙)已经意识到自己错误了,是初犯,又有自首和立功情节,希望能从轻处罚。”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2.4亿 讨论1.2万 5、中方将考虑不承认BNO为有效旅行证件 7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中方将考虑不承认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NO)作为有效旅行证件,并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3.2亿 讨论1.3万 6、美听证会通过TikTok禁令 当地时间7月22日,美国参议院国土安全和政府事务委员会投票通过共和党参议员乔希·霍利提出的“禁止在政府设备上使用TikTok法案”,下一步将提交参议院全体投票。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2.3亿 讨论1.1万
网络舆情热点
查看详情→
浙大通报犯强奸罪学生“留校察看”事件舆情简报
2020-07-23
4867
近日,浙江大学对犯强奸罪学生努某某“留校察看”的处理决定引发网络热议,该事件迅速登上各大网站的热搜头条,很快将浙大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舆情概述7月17日该校学生工作部官网公布了《浙江大学关于给予努××留校察看处分的决定》,该校学生努××因强奸罪,被判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学校研究决定对其“留校察看处分”。裁判文书网显示,今年4月17日,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对努尔特·巴特尔因犯强奸罪案作出刑事判决,判处努尔特有期徒刑一年半,缓期一年半执行。“因人民法院认为有不宜在互联网公开的其他情形”,案件详情未予以公布。网传的一份判决书显示,案发2019年2月22日凌晨,努尔特趁被害人醉酒之际,将其带回出租屋内,强吻被害人并强摸其阴部,意图与之发生性关系,被害人反抗并称要报警,努尔特才终止了侵害行为。后来被害人联系努尔特说自己已报案,努尔特前去投案,并如实供述事实。公诉机关认为,努尔特属于犯罪终止,且有自首情节,建议判处一年六个月,可适用缓刑。7 月 19、20 日该处分决定在网上引起质疑,“强奸犯仅被留校观察”引起舆论一片哗然。7月21日下午浙江大学最新回应称:将以事实为依据,严肃处理一切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从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监测数据显示,7月17日,浙大在其官网公布《浙江大学关于给予努××留校察看处分的决定》后2天,该《决定》开始在网络传播,并迅速引起热议,至7月21日,浙大回应“学校对此事高度重视,已立即启动后续调查”,舆情达到监测期峰值。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新闻热度走势图截止7月23日11:00时,浙大发布的【情况通报】评论已达13W+。网络截图网友评论微博截图媒体评论但网友对此感到错愕,更关键的原因还在于,这份处理给人很强的“轻重不对称”的观感。都说“人心有杆秤”,这杆秤未必有法律上“比例原则”那么精准,但其底层逻辑就是公众对底线的共通性认知。高校对涉罪后获缓刑学生的处理,的确有“从轻”和“就重”的自主裁量空间,但“该轻则轻,该重则重”之间该有更强的分寸感,以确保处理对准了“不偏不倚”的法律道德指针。这不是说,校级处分要看舆论脸色行事,舆论可以绑架法纪层面的独立裁断,只是希望,法、情、理在同个维度上相向而行。这也要求,学校纪律处理也要保持裁量尺度的统一性,避免处分跟处分不是“一把尺子量出来”的。所以说,就该事件而言,如何回应公众关于“轻重不平衡”之问,也是消除公平疑虑绕不过的问题。——新京报《强奸犯学生留校察看,浙大是否“宽严失据”?》浙大作为久负盛名的中国名校,这种特殊的身份无疑加剧了外界的质疑。当然,校方完全可以亡羊补牢,毕竟,种种迹象表明,涉事学生可能不是初犯,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爆料称,努某此前猥亵过女生。当然,这只是一方说法,浙大完全可以予以调查核实。另外,正如很多网友提到的,努某在社交媒体的很多发言显示其并无悔过之心,这与此前浙大披露的信息显然存在出入,这些细节都可以成为重新处理努某的依据。只是,实事求是地说,即便重新做出处理,浙大声誉因为此次事件而受损的事实已经难以挽回,在启动后续调查并亡羊补牢之余,浙大可能需要吸取教训,借此机会审视自己的三观,避免再出现类似尴尬。——南方都市报《对强奸犯也“留校察看”,浙大对学生的要求太低了》舆情小评针对浙大对努某某留校观察的处罚决定,90%以上网友表示处罚过轻。特别是在#哈工大两名大四学生因作弊被开除学籍#的处理作为舆论的感情锚点下,犯强奸罪只是留校察看,考试作弊被开除学籍,确实容易给人“宽严失据”之感。浙江大学没有对努某某选择顶格处分,而是从轻处理、留校察看,尽管也“于规有据”,却有违社会朴素正义,人们在情理上很难接受。且从网络上流传的努某某朋友圈信息来看,也未见其“强烈悔罪”,更像没有受到影响,“载歌载舞、欢声笑语”,秀恩爱、晒幸福,另也曝出努某某就读土木系,经常挂科,爱玩摄影曾拿过学校补助,大三起在外租房,常出入酒吧。“他有女朋友,但他在玩游戏时还在‘撩妹’。”据其晒出的努某某成绩单显示,128人中努某某排名126……等关于当事人负面信息更加剧了大家对浙大“从轻处理”的合理性。浙大已被推至舆论的制高点,相信会认真严肃做出进一步调查处理,毕竟严正的名校校风,需要很多佳话故事许多年的积累,而形象的坍塌,一个让人义愤填膺的故事就够了。
网络舆情
高校舆情
查看详情→
7月22日全网络舆情简报:浙大通报努某某留校察看事件
2020-07-22
3023
今日全网络舆情快报选取全网热点舆情事件,针对大家关注的热点新闻话题从全网关注值热度排序。根据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中心监测系统显示,截止到7月22日9:30,今日国内外主要互联网舆情快报数据如下: 1、浙大通报努某某留校察看事件 近日,浙大学生努XX受留校察看处分的事件引发网络关注。针对网上反映关于该生的相关情况,学校高度重视,立即启动了后续调查。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3.5亿 讨论6万 2、哈工大两名大四学生因作弊被开除学籍 近日,哈工大威海校区一份处分决定引起网友热议。文件称,该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大四学生杨某,在两门考试中找黄某某替考,两人因考试作弊被开除学籍。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5亿 讨论3万 3、法国表态不会禁止华为在法投资5G 英国上周宣布将禁用华为后,其他欧洲国家对待华为的态度也受到关注。路透社21日最新消息说,法国财政部长勒梅尔当天表示,法国不会禁止华为在法投资5G。勒梅尔告诉法国新闻电台,法国并没有对华为实施“全面禁止”,但敏感领域将受到保护。“我们不会禁止华为在5G方面的投资,我们将保护我们的国家安全利益。”勒梅尔还称,他已于周一(20日)向中国有关部门重申了法国的立场。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2.7亿 讨论5358 4、陈薇团队新冠疫苗二期临床试验结果 7月20日晚,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杂志在线发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团队研发的新冠疫苗II期临床试验结果的论文。根据《柳叶刀》上发表的新研究,在中国进行的前述新冠候选疫苗的II期临床试验发现,该疫苗是安全的,并且可以诱发免疫反应。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1.3亿 讨论1万 5、杭州一女子睡觉时离奇失踪 近日,杭州一名53岁女子离奇失踪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当地警方也已介入调查。邻居表示,最近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民警出现在小区内。到目前为止,民警已经到自己家调查过两次,“冰箱的每一格都打开看,洗衣机也打开看过。”据认证为“当事人 睡觉时离奇失踪的杭州女子家属”的网友“鱼need花”发文表示,自己是来女士大女儿,她怀疑妈妈是被人绑架走的。“鱼need花”称,平时父母感情很好,妹妹也表示当天父母没有任何争吵,即使与家人有矛盾争吵离家出走,也不会有躲避监控的想法。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7.4亿 讨论7.4万 6、女子多年未住别墅成剧组拍摄地 在杭工作生活的林女士,5年前在老家买了一栋超级豪华的别墅,后来一直没回去住过。去年,林女士突然在一部热门电视剧上看到自家别墅成了剧中女主的家。剧中人在别墅里吃饭睡觉摔摔打打。这部剧的名字叫《我和我的儿女们》。林女士将别墅物业、电视剧出品方、播放平台等一并告上法院,要赔偿要道歉,要影视剧下架,没想到,在第一次庭审中,林女士又一次震惊了:在她家别墅拍摄电视剧的还不止一家。(钱江晚报)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6.9亿 讨论4.5万
网络舆情热点
查看详情→
上一页
1
...
134
135
136
137
138
...
142
下一页
热门推荐
河北省三河市强换商户招牌事件舆情启示
“炫富”扣分?券商如何完善声誉管理机制:从新规看长期发展路径
“3·15”蜜雪冰城:舆论场割裂之谜
海底捞“锅底小便”事件舆情分析
重庆燃气收费异常屡禁不止舆情分析
“红”动全球:外国网民涌入小红书现象的舆情洞察与多维应对
“良品铺子被举报”事件舆情分析
储户40多万存款“消失”舆情分析
昆明学校食堂“臭肉风波”舆情剖析
2024年中秋国庆“双节”舆情风险提示报告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舆情速递
《黑神话·悟空》背后的舆情学:企业如何借鉴?
不让竞技体育来之不易的勋章蒙灰:体坛饭圈文化侵袭事件舆情分析
法官遇害背后的舆情观察
象牙塔下的阴影:透视高校性骚扰舆情风暴
你可能还关注:
社会热点舆情
网络舆情热点
舆情监测
全网络舆情简报
网络舆情
舆情监控
社会热点
网络热点
网络舆情监测
企业舆情
舆情分析
舆情分析报告
舆情应对
社会热点分析
校园舆情
舆情简报
舆情深度剖析
舆情处置
热点舆情分析
教育舆情
微信客服
点击咨询
移动APP-优讯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