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试用
登 录
400 008 9039
首 页
产品与服务
监测平台
专业人工服务
移动APP
核心优势
数据全-响应快
高智能-信息准
用户多-口碑好
自主先进技术
优质合作伙伴
经典案例
政务类
企业类
舆情报告
舆情-深度剖析
行业-舆情百科
社会-热点全览
关于优讯
优讯简介
优讯新闻
联系我们
舆情报告
多维度全视角舆情分析报告,全面掌握社情民意,助力领导科学决策
免费试用
汇总阅读:
"
舆情监控
"相关文章都在这儿了
舆情“冷知识”10条
2020-09-28
2081
1、舆情处置没有成功率一说,在一个足够长的周期内,只要你硬着头皮撑下去,即便保持沉默最终也会“着陆”,无非是“软”还是“硬”的区别。2、大多数群~体事件都是从不起眼的小事开始的,而圈群则充当了放大镜的角色。3、如果你把舆情处置策略和方法当做“套路”,那么真正面对舆情的时候可能会失灵,因为“套路套路,道路以目”,套路和思路之间,还有坦诚。4、某些舆情必有娱情救场。5、网民属猫,一个劲的招他会烦。6、处置舆情主要有三个思路:要么解决网民提出的问题(线下处置),要么解决提出问题的网民(线上引导),要么解决提出问题的平台(你懂的)。从实践经验来看,有一种方案简单省心速效,问题是用多了需要加大剂量,否则不灵。7、乱云飞渡仍从容?轻舟已过万重山?哪一种才是分析师应有的审美自觉。正确答案:留得枯荷听雨声。8、和网民相处有两大原则:要么想着他是你孙子,要么想着你是他孙子,千万别介于两者之间晃来晃去。9、舆情责任主体多元,你不着急他着急,火势燎原,索性烧透,修修补补终究后患无穷。10、啥都别说了,都在舆情里了。来源:舆情観察 作者:颜陈
舆情应对
舆情分析
舆情监控
查看详情→
网络舆情发展的3个关口
2020-09-27
4256
导读网络舆情发展在4个阶段之间的转折点,也就是舆情发展过程中随着信息传播与受众参与的量变而引发舆论走势质变的临界点,从舆论引导或干预的角度而言,这3个临界点可以概括为网络舆情变化的3个关口,即处于散播阶段与集聚阶段之间的“爆发”关、处于集聚阶段与热议阶段之间的“升华”关、处于热议阶段与流行阶段之间的“延续”关。如果能够在危机事件舆情处置和舆论引导中把握好每一道关口,就可以使网络舆情发展相对稳定地处于某一个阶段,而不是任由其无可节制地发展下去。01爆发关即网络舆论由散播的潜在状态到引发集中关注,其传播呈非线性爆发增长。网络的应用与发展使当今社会进入了全民传播时代,各种网络舆论信息大量地存在于网络空间,如果控制好网络舆情的爆发,就能够避免网络受众的普遍关注,从而也就消解了不必要的舆论压力。把好网络舆情的爆发关,离不开3个有效的工作环节,即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快速处理。实时监测就是要对网络空间的舆情信息和网络传播议程进行不间断的监看,随时掌握网络舆情动态,特别要加强具有指向性舆情信息监测,为发现舆情信息做好充足准备;及时发现是指对可能引发网民关注的舆情信息,特别是带来负面传播影响的信息能够在网络传播的第一时间发现,并形成报告提供给相关责任单位和政府机关,以便其能够及时加以处置;快速处理则要求舆情信息所涉及的责任主体或上级管理机构,及时根据信息内容进行核实、澄清、表态、问责和处理,并通过网络加以反馈,形成网络回应和网上意见的沟通、互动,使网络舆情信息链趋于完整和闭合,满足人们对信息内容的进一步知情诉求。这样,网络舆情信息就失去了引发网民普遍关注的要素和条件,网络舆情也就仅处于散播阶段,而不会进入到集聚阶段。但是,如果在网络舆情信息背后有网络推手,通过有组织的方式扩大舆情信息的传播,则要通过积极的回应和揭露,使推手的行为同样处于网络的公开监督之下,让网民能够分辨信息传播者的目的和诉求,避免不知情的盲目跟进、评论和情绪宣泄。随着网络受众媒介素养的提高,对于网络推手的行为大都持不屑和批评态度,自然也就不会落入网络炒家的圈套。02升华关即网络舆论在传统媒体介入下进一步升华,成为各类媒体广泛关注的舆情。在网络舆情集聚关注效应形成后,如果没有传统媒体的介入,那么相对应的只是网络事件,而不是由社会各种媒体广泛参与的媒体事件,其传播影响和舆论压力相对小得多;并且在网络议题快速更新的环境下,只要舆情诉求能够得到适当满足,网上集聚关注效应就能够很快消解。但是,一旦传统媒体以新闻调查、新闻评论、网络舆情反馈等方式进行跟进,而网络媒体再将传统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加以转载并再加以跟帖评论,舆情的传播就发生了质的变化,进入到社会热点和公众热议阶段。最好利用专业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进行监测,如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系统(优讯,10余年专注舆情监测,可申请免费试用)。实质上,传统媒体的介入并不仅仅是舆情信息传播量的变化,而是将传统媒体所代表的组织或机构意见参与到网络舆情的讨论中来,扩大了官方意志与民众意志交融互动,使舆情所涉及的问题迅速上升到社会政治的高度,其传播影响的升级与扩大则是必然的。当然,在突发公共事件面前,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必定是同步参与传播的,直接构成了媒体事件,其舆情发展和变化与由网络舆情信息发端的事件是不同的。当网络舆情的传播在网络集聚初期能够通过积极的责任主体信息回应和意见反馈,将传播诉求和网民知情诉求迅速加以释放,使其被关注程度得以有效降低,就能够很好地避免传统媒体的传播介入,也就能够有效控制舆情传播的升华。不过,随着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互动与融合,传统媒体对于网络舆情集聚的敏感度越来越高,相应地纳入自身传播议程的比例也大幅度提高,给把握与控制网络舆情升华关的空间越来越小。这对网络舆情引导的时效性和策略性要求就更高,需要将网络舆情处置与传统媒体报道的应对加以统筹考虑,形成更为有效的全媒体引导策略及应对措施,尽量避免形成传统媒体的大规模跟进传播的局面。因而,及时、主动地通过网络发言和网络评论回应舆情诉求,减少传统媒体的介入与传播,将相关舆情控制在合理的温度范围,不直接上升到舆情热议的阶段,是把好升华关的关键所在。03延续关即网络舆情传播的社会影响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得以持续,成为普遍性社会认知。网络舆情发展在经历了热议阶段后,其传播影响存在着两个后续路径:一个是随着舆论关注的逐渐平息,相关议题和责任主体淡出人们的视野,人们通过舆情结果回归到常态化的社会认知;另一个则是随着舆论关注趋于平稳,尽管相关议题不再成为公众的意见热点,但通过对舆情结果的概念化、符号化,给社会认知带来某种程度上的永久影响。对于占据网络舆情绝大部分的负面性内容来说,避免成为具有消极或讽刺意义的社会认知符号,不让舆情传播进入到流行阶段,是降低相关舆情给当事主体、政府机构和地方形象带来长期性负面影响的关键。把好舆情传播的延续关,要在舆情处置和舆论引导中做好3个方面的工作,即防范舆情结果恶化、消解公共舆论诉求、重构责任主体形象。1防范舆情结果恶化就是要求舆情所涉及的责任主体在相关问题的处理上,能够给出一个符合公众期待、让社会满意的结果。这也是舆论引导的核心所在,因为只有事实才是最有说服力的,任何舆论引导都离不开事实的支撑,公众意见始终都是源于事实的,脱离事实的舆论引导将成为空谈。2消解公共舆论诉求就是要在事实合理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公共意见,特别是将意见中的理性逻辑梳理出来与现实加以对照。如果两者相符则是最理想的,说明舆论诉求已经实现;如果两者不符则要努力减少差距,可以给出相应目标期待和实现路径,以消解和降低公共舆论诉求。3重构责任主体形象就是要将在舆情传播中处于被动、消极、负面的人员、单位、政府和地方的受损形象,通过处置结果和其他相关举措的落实重新建构起来,以赢得公众信任、理解和支持。形象重塑需要通过媒体的充分表达和传播,有效运用和借助媒体力量是实现形象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舆论引导体系中的重要方面。
舆情监测
网络舆情
舆情监控
查看详情→
9月21日全网络舆情简报:初三男生被家长扇耳光跳楼身亡
2020-09-21
3969
今日全网络舆情报告选取全网热点舆情事件,针对大家关注的热点新闻话题从全网关注值热度排序。根据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中心监测系统显示,截止到9月21日9:30,今日国内外主要互联网舆情快报数据如下: 1、特朗普再提群体免疫 据央视,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谈及群体免疫,并表示即使没有疫苗,新冠病毒也会“消失”。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发表专家文章指出,新冠病毒可发生再次感染,群体免疫的想法不仅鲁莽,而且无效,并将在美国造成灾难性的死亡人数。目前,美国已有近20万人死于新冠肺炎,确诊超675万人。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5995万 讨论1872 2、徒步非洲感染新冠大学生回应质疑 疫情期间穿越非洲战乱区,辗转20国的大四学生鲁佳斌9月10日被确诊感染新冠,近日他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讲述他一路“走”来的不凡经历,并回应外界对他的诸多质疑。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2亿 讨论5474 3、北京动物园游客扎堆喂狼吃草 9月19日,北京动物园狼馆展区外,一些家长和孩子扎堆喂食。尽管动物园为了防止不文明投喂行为,兽舍采用主体玻璃,下部通风网眼的设计,但仍有游客通过网眼向狼舍里塞各种东西,有杂草、树枝、雪糕棍,甚至还有挂面。北京动物园此前表示,对屡劝不听,伤害动物等行为将进行行政处罚。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1.6亿 讨论6554 4、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 中国科学院院士、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首席科学家吴岳良说,中科院正启动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第二步“太极二号”双星计划。经过多年科学前沿研究,提出了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确定了“单星、双星、三星”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和路线图。“太极计划”重点瞄准中等质量双黑洞合并过程,其引力波探测星组是由三颗卫星组成的等边三角形,在地球绕日轨道发射入轨后绕日运行。(央视)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1.1亿 讨论3737 5、我国九成以上成年人有牙周疾病 今天是第32个“全国爱牙日”。调查显示,我国90%以上成年人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病,66%的儿童患有龋齿。患牙周病的人患冠心病的几率是牙周健康者的1.4倍,发生脑卒中的几率是牙周健康者的2.1倍。饮食和细菌是导致龋齿和牙周病的主要因素,因此清除牙菌斑是维护口腔健康的基础。使用含氟牙膏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有效的龋齿预防措施。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2.9亿 讨论1.8万 6、南京一大学生校内宿舍死亡 9月19日深夜,一名网友发微博称“南师大20岁学生宿舍死亡”。该网友自称是死者哥哥,在微博中称其弟弟于9月12日在学校宿舍内死亡。9月20日,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师范大学获悉,确有上述事件发生,学校和死者家属正在等待警方调查结果。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1.2亿 讨论7061 7、初三男生被家长扇耳光跳楼身亡 9月17日,湖北武汉,江夏一中一名初中九年级14岁男生在学校跳楼身亡。据江夏区教育局通报,该男生在教室与另两名同学玩扑克牌被老师发现,随后班主任请三名学生家长到校配合管教。男生在五楼走廊被母亲扇了两耳光,随后其母和班主任前往办公室。几分钟后,男生转身爬上围墙从五楼跳下,被其他老师与同学发现后,送往医院抢救。当晚9时,男生伤势严重被宣告不治。当地教育、司法等部门介入处置善后。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10.3亿 讨论18.4万 8、重庆奥陶纪坠落女子抢救无效死亡 9月18日15时许,重庆奥陶纪景区一工作人员乘坐景区4号速滑线拍摄宣传视频,到站时发生意外,施救过程中从高处坠落。当日16时20分,经抢救无效死亡。目前,有关部门已责成景区停运全部速滑项目,事故原因、责任认定正在调查、分析中。万盛经开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局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7369.1万 讨论1115 9、寄给特朗普的包裹中发现蓖麻毒素 当地时间19日,据美国相关执法官员的通报,本周早些时候,执法人员截获了一个寄给特朗普的包裹。经两次测试后,确认了包裹内蓖麻毒素的存在。FBI和特勤局正在调查此事。蓖麻毒素是一种剧毒化合物,摄入后会引起恶心、呕吐和胃和肠道内部出血,导致肝、脾和肾衰竭,使人因循环系统崩溃而死亡。(央视记者刘骁骞)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5.1亿 讨论1.4万 10、松下员工918发勿忘国耻朋友圈被批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一松下员工于9月18日当天在朋友圈分享“勿忘国耻”图片后,被其领导指出违反此前提出的“注意舆论导向,尽量减少在朋友圈发送”等要求,并称“是准备离职吗?”。 针对近日松下员工发布正当言论被干涉之事,松下十分重视,将进一步与当事人核查事实、 严肃对待。松下感谢各界关注,将一如既往为中国发展做出贡献。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1.2亿 讨论4201 11、TikTok在美业务解决方案 据悉,TikTok近期将开启一轮Pre-IPO融资,甲骨文和沃尔玛将在此轮融资共计投资近1000亿元 (约125亿美元)。 该轮融资完成后,TikTok的投后估值将达到近5000亿元(约625亿美元),同时,字节跳动将继续掌握TikTok的控制权,甲骨文和沃尔玛则会分别获得TikTok12.5%和7.5%的股份。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2亿 讨论5519
舆情监测
舆情监控
网络热点
查看详情→
超全!企业网络舆情监测需要监测哪些方面?
2020-09-01
2796
很多公司都知道要进行网络舆情监测,但究竟需要监测哪些方面,很多人对此没有自己系统的体系,本文将从企业网络舆情监测维度给出一些建议: 1、媒体对公司、同行业及相关行业的负面报道 通过监测自己的负面报道,企业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危机、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来化解危机,可以从被动中抓住机会,主动将危机化于无形。另一方面,网络舆情监测还必须要同步监测同行业及相关行业。 其实,监测同行业的网络舆情,有两个用途,一是与自己的网络舆情做对比,看双方的客户口碑及走向,如果发现对手的网络舆情优化做的比自己好,那就需要加强公司在这方面的优化了。另一用途就是及时发现危及整个行业的危机。比如,有家非常知名的企业在2018年爆发了网络危机,不仅央视等电视媒体,而且各大纸媒、网媒都在纷纷批评该企业。其中不乏有些记者对该行业中的几家领头羊逐一做了暗访,然后进行了深度报道,将该企业的网络危机一举引爆成整个行业的网络危机。如果你的企业没有及时监测到这种走向并尽早采取措施,那不仅无法做到事前防范,而且在危机来临之后也会慌手慌脚。 2、合作伙伴对自己的负面监测 企业越大,合作伙伴一般也就越多,在各方利益交叉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声音。关注到这些合作伙伴对自己的评论,尤其是负面评论,并及时改进,不仅可以防范演变成网络危机,而且还有助于提升合作伙伴的信心。 3、政府或监管部门对自己、对手甚至相关行业的处罚 国内的同行之间,有不少采取的经营方式有很多相似之处,当公司的同行或对手甚至相关行业收到监管部门的处罚时,你一定要当心了,如果公司不进行及时的调整,下一个可能就是你。只有最愚笨的人才会当自己受到惩罚才会改正,聪明人看到同行或相关行业受到惩罚,也会及时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 4、涉及公司的投诉信息 很多企业在快速发展中,都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的投诉随着企业的发展越积越多,企业应该密切关注这种投诉变化带来的风险。一旦超过一定的限度,投诉可能就会由量变演变成质变,进而引发大的网络危机。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客户对企业的投诉,也是督促企业不断改进业务、完善自己的外部条件,只是很多企业往往为了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会选择性的忽略很多客户的投诉,这就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5、涉及公司的司法案件 司法案件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有两个,一个是后续报道有可能会引用之前的司法案件,“旧账重提”,会让企业重丢颜面;另一个就是很多媒体记者经常会采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司法案件进行公布,如此一来,只要涉及公司的司法案件经常出现,公司的负面也将会经常被展示在网络上,这对企业塑造网络口碑非常不利。 6、公司内部的不完善之处 公司内部的负面信息有很多,比如某知名公司开除员工,结果导致员工不满,与公司对簿公堂。这些都是发生在公司内部的、本应被妥善处理的事件,这些事件一旦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就有可能借助互联网演变成一场企业网络危机。 特别需要指出的一点是,企业的一把手或创始人对企业的潜在风险也很大。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某知名公司的创始人在私人场合的讲话被录音并被曝光,然后引发轩然大波。第二个例子,是某知名企业家因为涉嫌性侵女下属,结果被曝光。这些都是企业危机公关应该注意到的地方。 企业的网络舆情监测需要7*24不间断运行,并且需要分配有专人进行分析、优化,这就需要企业采购专业的舆情监测系统,如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系统,这样不仅可以做到全年7*24小时监测全网信息,1分钟发现重要舆情,而且平台操作易用,功能完善,仅需1个人每天花费少量时间即可进行全公司舆情分析;另一方面,企业每发展一个阶段,都应该回过头来仔细思考下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作出预防策略,从行动中切实防范危机。
企业舆情监测
舆情监控
查看详情→
科普贴来啦|舆情监测系统是什么 怎么选择怎么用
2020-07-01
2831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得到了迅猛快速的传播,一些负面信息时常会引发社会上的信任危机,甚至给企事业单位代来巨大的损失。 为此,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专门提供舆情监测服务的企业,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也应运而生,它利用互联网信息采集技术和信息智能处理技术,通过对互联网海量信息自动采集处理、敏感词过滤、智能聚类分类、主题检测、专题聚焦、统计分析,实现各单位对自己相关网络舆情监督管理的需要,做出舆情监控和舆情预警,为决策层全面掌握舆情动态,做出正确舆论引导,提供数据基础和分析依据。 舆情监测系统是帮助政府机构和企业规避舆论风险的一把利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第一是舆论分析引擎,包括:1、热门话题、敏感话题的识别,可以根据新闻来源权限、评论数量等参数识别给定时间段内的热门话题和言语的强度,使用关键字控制和语义分析识别敏感主题。2、趋势分析,对于每个主题,分析并计算出每个发件人发布的文章的意见和倾向,跟踪主题并分析新发布的文章或帖子的主题是否与现有主题相同。3、分析紧急情况,全面分析跨时空紧急情况,全面了解事件的发生情况,预测事件发展趋势。4、报警系统,及时检测和报警突发事件,涉及内容安全的敏感话题。5、统计报表,根据舆论分析引擎处理的结果数据库生成报表,提供信息检索功能,根据指定条件查询热门话题和趋势,并浏览具体内容提供决策的信息待命。 第二是自动信息收集功能。现有的Doric信息采集技术主要通过网页之间的链接关系从Internet自动获取页面信息,并作为链接不断扩展到整个网络。目前,一些搜索引擎使用该技术来检索全世界的网页,与Doric Linkage数据分析站系统类似,舆情监测系统应能够根据用户信息需求设置主题目标,并使用手动参与和自动信息收集的方法来完成信息收集任务。第三是数据清理。对于新闻评论,系统需要过滤掉不相关的信息,保存标题,来源,发布时间,内容,点击次数,评论者,评论内容,评论数量等;对于论坛BBS,需要记录帖子的标题,发言者,发布时间,内容,回复内容,回复号码等,最后形成格式化信息。 业内专家常说,选择舆情监测系统要看效果的好坏,主要看以下三点:1、舆情监测的全面性;2、舆情监测的时效性;3、舆情监测的准确性。“中国全媒体舆情监测领军企业”优讯,不仅数据全、响应快,真正能实时监测电视、报刊、网络、微博、微信、论坛、博客、移动客户端、广播、网络视频、外媒等全媒体舆情数据,30万+精准信源,日增有效数据2亿+,1000+服务器365*24小时实时扫描,重要站点采集频率30秒/次,可做到最快1分钟发现舆情,关键词检索最快可达0.05秒;而且高智能、信息准,100+行业舆情数据模型配合平台网络神经系统,实现了信息智能研判,能自动判别新闻首发、媒体权重、地域分布;智能生成传播声量、情感判别、舆论走势等可视化图表,指定媒体类型、微博博主、各自媒体账号、地域定向监测,多维度关键词匹配新闻准确率达99%,AI负面判别+专业人工筛选负面99%精准报送。
舆情监测
舆情监控
舆情监测 舆情监控 监控系统
查看详情→
舆情监控中,如何判断舆情事件“风险出清”?
2020-06-22
3438
题目中说,舆情监控,实际上是舆情监测中,如发现重要舆情,如何处理,特别是对舆情风险点的把握,不少人存有疑惑,下面就这个点给大家做一篇文章分享: 舆情处置考验着地方政府部门的治理能力,折射着社会的和谐信任,关乎地方形象与发展大局。在处置舆情过程中,由于舆论场各方叙事方式和表达态度不一,如果对舆情风险点把握不准,将会导致事件一波三折,错失主动局面,甚至可能酿成大的舆情风波难以挽回。 在处置舆情的“后危机”时期,如何精准研判事件“痛点”和“拐点”,如何在合适的时候给出合理的建议,避免舆情“翘尾”反噬前期处置成果,应注意舆情“风险出清”观察,留意舆情企稳信号。主要思路有: 1.问责是否到位——正确把握尺度 作为管理的主体和主导性力量,地方政府部门能否将善后问责落实到位,将直接决定着其能否凝聚社会力量,平安度过危机。在各类舆情事件中,一部分“问责”变成“问而不责”的搞形式、走过场,寒了群众的心;还有一部分“问责”变成“不问而责”,流程和举措存在瑕疵,寒了干部的心。 问责如何到位?其主要做法有: 一是建立科学完善的问责机制,问责时要充分开展调查,查明真实原因,掌握客观事实,明确责任主体; 二是要严格问责的执行程序和处理措施,尤其避免问责程序和处置不当引发舆论反弹; 三是正确把握执纪问责的尺度,深刻理解中央提出的容错纠错机制,既保护干部工作积极性,又推动工作有效开展。 2.政府是否履责——推动理性反思 在舆情处置过程中,地方政府部门应通过推动媒体与政府之间的一致性来纠正舆论偏差,共同弥补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使公众能在全面了解信息的基础上自觉地理性反思。其工作要点在于: 首先是政府信源客观公正,经得起推敲求证,使政府形象在多层次、多角度的正向信息传播过程中得到优化,保持权威与公信; 其次,传播诉求要围绕服务公众的知情权展开,并不是通过海量信息投放“稀释”负面信息; 最后,遵循传播规律,适应现代传媒的发展特点,宣传报道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3.网民是否理解——抚慰公众心理 舆情管理是对政府管理能力的全面考察与综合鉴定,可借助特定的归因策略引导公众对事件的理解和判断,从而增强社会凝聚力。在舆情事件处置后期,地方政府部门可抓住三个要点: 一是进一步提供事实细节、微观数据和定量分析,使媒体和公众能够在具体问题和案例信息中,获得对政府工作的细致了解和基本判断; 二是积极与民众进行沟通,推动社会舆论理解并接受官方声音的立场和表达,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三是通过矫正失误决策抚慰公众心理,使发展目标真正符合当地群众的长远利益,进而取得广泛认同,从正面积极的角度激发公众情感,共同应对治理难点。 4.秩序是否恢复——弱化管控思维 在处置舆情事件的过程中,地方政府部门以鲜明的态度和立场回应民意,同时着手各项善后处置工作,不仅有助于消除社会及环境影响,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还有利于引导舆论情绪逐步回归正常。恢复公共秩序主要思路是: 地方政府部门从端正行政理念入手,强化法治观念,避免在施政中“踩线越界”; 勇于发现、纠正错误思维,合法行政、合理行政; 重视日常的政府行为模式塑造,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共同为构建稳定、开放、包容、理性的舆论环境奠定基础。 在处置网络舆情、引导网络舆论的过程中,如何快速识别并排查舆情风险,为事件妥处营造良好的内外部条件,不仅是对社会管理者舆情素养的综合检验,也考验着地方政府部门的网络执政能力。只有善察舆情,关口前移,有的放矢地舆论引导,才能彰显地方政府部门负责任、有能力的形象,推动善后工作高效有序进行,从而让舆情得到彻底化解。 来源:舆情観察 作者:颜陈
舆情监测
舆情监控
查看详情→
做好舆情监控,正确“官宣”要警惕这4个误区!
2020-06-19
3025
导读 官方发声是各类突发事件中的一种舆论引导机制。权威及时的官方发声,既能准确报道事件真相和发展动态,也能帮助政府掌握舆情变化,适时调整舆论引导策略。 在一些突发事件中,地方党委政府线下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线上却没有遵循网络传播规律,及时有效地引领网络舆论,结果激化矛盾,加剧传播失序,致使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受损。 在舆情实践中,官方发声失误主要表现在: 1强行设置事件“议程”,轻率表明政府的立场、态度,以至舆论争议、后期被动 在突发事件中,信息杂乱、公信力差、安全感低,人们的情绪亢奋、心理承受力降低等,官方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发布真实的权威信息,以引导公众的思考、判断和选择。 遗憾的是,一些地方党委政府、职能部门由于种种原因,对事件信息作出不负责任的表态,有的在通稿中突出现场领导,密集罗列各类职务信息让网民腻烦;有的故意误导公众,怒怼网民引发舆论反弹。这些信息被放大为主流,声量甚至盖过事件本身,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地方党委政府为恢复社会秩序所做出的努力。 2官方通稿“套路化”迹象明显,有时适得其反,引发次生舆情 突发事件难预测,发生无征兆,为了尽快稳定社会秩序,在事件初期,官方发声倾向于“快刀斩乱麻”,“快报事实、慎报原因”被曲解为语焉不详,导致后期斡旋空间小。 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常规手段和思路往往无效,地方党委政府必须采取非常规方法来处理,处置的复杂性反过来增加了传播的变量和声量,官方面对质疑沉不住气、失语妄语,索性奉行指令性管控,眼不见心不烦。 在后危机时期,公众关注度下降后,官方就势下坡,客观上固化了善后表态“高举低打”印象,致舆情断尾埋下隐患。 3引导网民对事件原因作出“非责定性”,结果坐实推卸责任、不敢担当形象 突发事件本身以及应对过程,对公众心理及传播秩序形成冲击。借助广泛的社会讨论和移动互联的传播场景,个人意见可以很迅速地转化为多数人的集合意识,进而对事件处置形成舆论压力。 官方发声一旦失误,直接的后果就是引发舆论质疑、批驳,甚至上纲上线。故此,为了规避舆情风险,官方往往在意网民“怎么看”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置,有没有转危为机?有没有实现大反转?有没有皆大欢喜?在这种非责定性思维指导下,职能部门往往疲于奔命,导致事件处置和舆论引导“两张皮”,最终触发舆论变异。 4管控思维作祟,对网民的关注和质疑予以驳斥,激化官民矛盾 突发事件难管控,难就难在网民观点多元和表达便利,直接导致消解权威、非难苛责、反抗管制等情绪蔓延,舆论的各种要素混合交织,助推放大了非理性声音。 比如:在自然灾害类事件中,网民情绪主要表现为对政府行政效率低下及恢复社会秩序缓慢的批评,各种不切实际的建议较多;在事故灾难类事件中,网民情绪主要表现为对职能部门监管失责和公务人员失职渎职的愤恨,追责呼声较高;在公共卫生类事件中,网民经常结合国外经验反思国内体制机制,谣言传言较多;在社会安全类事件中,对弱者、伤者、逝者的同情占据主流,相关讨论往往直达人性和价值观等方面。 故此,在突发事件中及时疏导公众情绪,达成舆论共识,营造友善氛围就特别重要。 信息来源:颜陈 舆情観察
舆情监测
舆情监控
查看详情→
靠人工和搜索引擎就可胜任舆情监测工作?
2020-05-29
2354
有些事,真的不是努力就能做好的。比如,舆情监测、舆情监控工作,如果你没有一个好的工具,如专业舆情监测系统,做起来真不是一点儿费劲! 舆情工作者工作三部曲:一是选择自己的关键词组(范围、领域、细节等)重点的目标信息源;二是搜集信息,对搜集后的信息进行整理、汇总;三是以报表的形式和周期来具体体现。现在,网上信息繁多,覆盖面广,用舆情监测系统可以准确快速的监测分析你所关注的。 现在舆情监测对很多单位来讲并不陌生,很多单位都设立了专员负责网络舆情采集工作。但是由于没有使用专业的舆情工具,他们只能使用人工的方式,依靠传统搜索引擎来完成这项工作,并且还要根据手工搜索出来的结果自己编写舆情报告,这样不仅效率低,更容易让舆情工作陷入被动,埋下危机的种子。 例如,某个单位就采用这种方式搜集网络舆情信息,这样,他们每周只能做出一份舆情报告,再打印出来报送给各个领导,当领导看到舆情报告了解某个事件时,最快已经是一周前发生的事情了。一周的时间,如果是重大舆情事件,这个信息会被多少媒体转载、被回复多少次、被浏览多少次,如果是个大事,一周后再想处理就已经来不及了。并且舆情事件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处理起来成本是相对较低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转载、回复、曝光的次数增多,处理的成本就会成几何级上升,最后形成舆情危机导致失控。 舆情监测系统可以按照用户的业务需求,24小时不停的监测本单位所关注领域的事件,并且支持针对重点网站定向监测,当这些网站出现事先预置好的事件关键词时,系统可以自动采集、预警、并形成舆情报告,这一切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一个人即使再努力,也是会有失误的,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即使全天满负荷操作也监测不了几个网站,而且人员会有工作时间、节假日的限制,而如果是舆情监测系统,这个工作就会是24小时全天候、全网而不限于某个网站、发现问题通过短信、邮件自动提醒,效率相对于人工肯定是提高好几个层级。 所以舆情工作要想做得好,光靠人工,没有好的工具是万万不行的。 首先监测的领域、范围或具体内容要清晰,具体的工作目标也要明确,比如监测到数据后最重要的是什么,写舆情监测报告上交领导?还是需要数据辅助决策?...如果工作需求明确了,就能找到合适自己的舆情监测系统这一有力的工具开展自己的工作。 优讯,中国全媒体舆情监测/舆情监控领军企业,公司成立于2007年,总部位于中国高科技核心地区-北京中关村。十余年来,优讯专注舆情监测服务,以其业界领先的技术及优质的服务,成为政府及企业舆情管理的第一选择。
舆情监测
舆情监控
查看详情→
上一页
1
...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热门推荐
2024年中秋国庆“双节”舆情风险提示报告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舆情速递
《黑神话·悟空》背后的舆情学:企业如何借鉴?
不让竞技体育来之不易的勋章蒙灰:体坛饭圈文化侵袭事件舆情分析
法官遇害背后的舆情观察
象牙塔下的阴影:透视高校性骚扰舆情风暴
7月22日全网络舆情简报:中国人民大学声明
三中全会舆情速递
近期网络维权热点舆情事件总结
舆情危机诱发因素:(三)个人篇
舆情危机诱发因素:(二)企业篇
舆情危机诱发因素:(一)政府篇
5·20江西贵溪小学刑案事件舆情分析及启示
两会期间舆情风险研判与建议
女子取5000元现金被银行反复询问事件分析
你可能还关注:
社会热点舆情
网络舆情热点
舆情监测
全网络舆情简报
网络舆情
舆情监控
社会热点
网络热点
网络舆情监测
企业舆情
舆情分析报告
舆情分析
舆情应对
社会热点分析
校园舆情
舆情简报
舆情深度剖析
舆情处置
教育舆情
热点舆情分析
微信客服
点击咨询
移动APP-优讯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