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试用
登 录
400 008 9039
首 页
产品与服务
监测平台
专业人工服务
移动APP
核心优势
数据全-响应快
高智能-信息准
用户多-口碑好
自主先进技术
优质合作伙伴
经典案例
政务类
企业类
舆情报告
舆情-深度剖析
行业-舆情百科
社会-热点全览
关于优讯
优讯简介
优讯新闻
联系我们
舆情报告
多维度全视角舆情分析报告,全面掌握社情民意,助力领导科学决策
免费试用
汇总阅读:
"
舆情监控
"相关文章都在这儿了
3月24日全网络舆情简报:茉莉奶白被曝喝出完整塑料袋
2025-03-24
169
3月24日全网络舆情报告选取全网热点舆情事件,针对大家关注的热点新闻话题从全网关注值热度排序。根据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中心监测系统显示,截止到3月24日11:00,今日国内外主要互联网舆情快报数据如下:1、茉莉奶白被曝喝出完整塑料袋3月22日,上海,据网友发帖爆料称,在茉莉奶白家点的茉莉奶白奶茶,吸管插进去发现不对劲,有东西挡着,据博主发布视频显示,撕开奶茶封口后,从杯子里抽出一整个透明塑料袋,袋子上还有茉莉奶白的产品标签。22日晚,据博主评论区最新回应,已收到1000元赔偿,但后续也需要门店给予交代,奶茶里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塑料袋。对此,点时新闻联系了茉莉奶白400热线进行反馈,工作人员表示会跟相关负责同事进行反馈处理。微博舆情热度:阅读量1.9亿 讨论量3.4万2、收到月薪60万offer但要偷渡出境“蛇头跟我们说了,工作是剪辑和拍摄,别人一个月赚七八万,五六万啊,五六十万的都有。”前不久,嫌疑人周某等三人相信关于境外高薪工作的短信,虽然他们并无相关工作经验,仍按照对方指示,来到广西,企图从东兴市偷渡出境。幸好,出租车司机发现他们反常地要求提前下车,且神色慌张,司机报了警,民警及时把他们拦截。微博舆情热度:阅读量1.3亿 讨论量1.6万3、熊孩子丢湿巾砸中私家车赔7000元近日,西乡街道福中福社区发生一起高空抛物事件。一住户家的小孩在窗边玩耍时,将一大团湿纸巾抛下,砸中楼下私家车,导致车盖凹陷。车主联系物业后,锁定为二楼住户。住户家长承认是小孩无意行为,并积极配合处理。经社区调解,住户赔偿车主7000元,双方达成和解。目前,家长已向车主致歉,并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微博舆情热度:阅读量1502.1万 讨论量14844、上官正义曝17岁少女为50岁男子代孕3月24日,打拐志愿者@上官正义 曝广州市一代孕机构案例:#17岁未成年彝族女孩成代孕妈妈#。文中提到,07年5月出生的17岁彝族女孩,为74年出生已50岁江西永新籍的男子,在2025年2月2日产下一对双胞胎;也就是说女孩在植入胚胎时也仅16岁。希望相关部门予以关注。微博舆情热度:阅读量773.9万 讨论量15095、女生回应花50元租公司卫生间住3月23日报道,湖南株洲,06年女生每月花50块租下公司6平米卫生间起居睡觉:18岁花800元租房舍不得。微博舆情热度:阅读量449.5万 讨论量3006、央视曝光煤矸石违规倾倒填埋乱象煤矸石是煤炭开采、洗选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生态环境部一直致力于推动典型大宗工业固废安全规范利用,严防大宗工业固废违规倾倒、处理。但#总台财经调查#接到群众反映,在山西的个别地方,煤矸石等大宗工业固废无序堆放,威胁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在介休市师屯南村,一位村民家就紧邻后山的煤矸石填埋场。他告诉记者,最近几年,一直有车辆来这里倾倒煤矸石。煤矸石在倾倒、填埋的过程中会飘来大量的扬尘,让人感到忧心的是,由于煤矸石填埋场没有采取有效的生态防护举措,村里唯一的一口水井,水质已经大不如前。师屯南村的这个煤矸石填埋场,是介休市云其浩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运行的一个煤矸石综合治理及土地复垦项目。但记者在现场看见,这里并没有按照项目建设要求修建排水渠等。眼下正在进行覆土作业,仍有部分煤矸石裸露堆放着。这个煤矸石填埋场附近的水沟,眼下正是枯水期,水沟已干涸断流,但黑色的淤泥疤痕依然清晰可见。这条黑色的水沟从煤矸石填埋场流出,直通村里的水道。而这个村庄距离黄河一级支流——汾河仅有300米的距离。微博舆情热度:阅读量162.6万 讨论量301
企业舆情
舆情监测
网络舆情热点
社会热点
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监测
舆情监控
网络热点
社会热点舆情
全网络舆情简报
查看详情→
“千禾0”商标风波舆情事件分析
2025-03-21
297
一、事件概述近日,一款“千禾0”酱油中检测出镉,引发关注。有网友表示,“千禾0”只是一个商标,并不意味着“零添加”。 2025年3月,@消费者报道向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送检了13款宣称零添加的酱油,测评指标为:总砷和镉。测试结果显示:①12款零添加酱油检出镉,7款检出总砷。②无论是标榜“零添加”还是“有机”的酱油,在“重金属污染物”这一指标上,并没有显示出含量更低的“优势”。虽然所有样品均未超出安全限值,正常食用不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直接危害,但这一结果仍值得重视。3月19日下午,极目新闻记者联系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咨询上述问题。客服人员回应称:“‘千禾0’确实是我们的注册商标,是我们旗下中高端产品的品牌标识,主要是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千禾0”是不是意味着零添加?对此客服人员一直没有正面回应,只是表示:“是否是零添加,可以参考配料表。”“请您完全完全放心,您可以看下我们的有千禾0标志的系列产品的配料表,仅使用常见的食品原料生产,甚至连酵母抽提物都不添加。” 记者同时咨询,被“消费者报道”点名的御藏本酿380天酱油瓶身有“千禾0”字样,它是不是零添加产品,客服人员也没有回应。 3月20日23时58分,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官方微博@千禾味业 发布沟通说明: 就酱油检出“镉”,说明称,“镉”存在于水、土壤、各类农产品中,酱油产品检出的微量“镉”来源于原料。根据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酱油主要原料中“镉”的限量为:大豆≤0.2mg/kg,小麦≤0.1mg/kg,食用盐≤0.5mg/kg。公司使用的原材料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关于商标与零添加关系,说明称,该系列产品不存在蹭热点混淆零添加概念的行为。该商标设立的初心是为了对零添加产品做区别,便于广大消费者选购,不存在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该话题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在百度形成“千禾0商标和零添加无关”“‘千禾0’不意味零添加?客服回应”“千禾味业致歉”“千禾0酱油公司股价四天蒸发9.5亿”等热榜,并在微博形成#千禾味业为消费者沟通不到位道歉#(阅读量3188 讨论量7)#千禾0商标不违法但不能混淆宣传#(阅读量9514 讨论量27)#宣称零添加千禾0酱油检测出镉#(阅读量4.1万 讨论量277)#千禾味业客服称原料均符合标准#(阅读量8.1万 讨论量101)#品牌方回应千禾0酱油被检测出镉#(阅读量8.4万 讨论量103)#千禾0商标被指误导消费者零添加#(阅读量2443万 讨论量9173)#律师称千禾0酱油存主观误导嫌疑#(阅读量3817.4万 讨论量1.4万)#千禾味业回应酱油产品检出镉#(阅读量7.4万 讨论量77)#千禾味业回应检出镉#(阅读量554.9万 讨论量623)#千禾味业称镉来源原料#(阅读量10.4万 讨论量53)#千禾味业否认商标误导消费者#(阅读量44.3万 讨论量236)#千禾味业道歉#(阅读量19.4万 讨论量86)#千禾味业情况说明#(阅读量322.7万 讨论量403)等热点话题。 二、舆情分布1.舆情走势2.媒体分布3.舆论热词 三、观点分析1. 媒体方面媒体主要关注事件进展及官方最新回应,包含新华网、央广网、中国新闻网以及环球网等央级媒体、《南方日报》、齐鲁壹点资讯等地方知名媒体和今日头条、网易、腾讯等全国大型互联网媒体等均参与转发报道。 《南方日报》: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兴。在食品安全监管不断强化的当下,有没有、有什么食品添加剂,相关企业不应该含含糊糊、不清不楚。虽然从当前的法律法规来看,并不违规,但一味“抖机灵”、搞“认知差”,只会透支市场信任,最终被消费者抛弃。 极目新闻:湖北好律律师事务所主任陈亮认为,该公司注册“千禾0”这个商标本身并不违法,但在实际使用时,因其同时宣传“零添加”产品,易让消费者产生概念混淆,以为“千禾0”即是“零添加”产品。故此他认为,如果“千禾0”并不意味着“零添加”,该公司主观上存在故意误导消费者的嫌疑,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可介入调查,令其改正。 2. 网民方面一是部分网民质疑千禾欺骗消费者,并表示不会再购买@ 水水吹泡泡:这不是故意误导消费者是什么??我当时就是看着0添加买的再也不会买了@ meihao诠释淡然 :我也一直以为零添加@ 桃花璨烂:欺骗@ Vicky瑜:那这是误导消费者。@ 汤达人来一碗:没记错话,当时海天事件,这个千禾可是靠着零添加狠狠拉踩了一波同行,然后火起来了@ ztbkingdom:不研究技术工艺,搞这些,不会再购买。用脚投上否定一票。@ sunnyminho_2014:大爷滴,我家就用的这款酱油!@ feng_飘摇:才发现吗出来我去超市第一次买了,第二次看了配料表。。。。。就懂了@ 不追小兔0730:首先特意放大的0有误导作用。其次工作人员不承认零添加是对的,水和食盐都算是添加进去的,承认零添加才是虚假宣传。@ 瓜田猹猹Zz:哦豁,我还经常买这个,我真以为是0添加……@ 神奇的兔子A:其他没了ᵀᴹ@ 金华磊哥:千禾0是商标,这个0不是零添加大部分消费者应该和我一样,认为0代表是零添加。@ JOY谢林君:我家吃了好多年了@ 难舍深蓝:千禾这波操作太离谱!打着“千禾0”的旗号,却不正面回应是否零添加,现在还检测出镉,到底把消费者当什么?商标和宣传玩得一手好“文字游戏”,监管部门真该好好查查,别让消费者被蒙在鼓里!@ 木子默漠然:这几年都吃的这个酱油,立马想回家扔了@ 王慕颜527:就冲申请的这个商标,就没好心思,不是一个实在的企业@ 我的那那花:啊!!!原来我被忽悠了两年呀@ 画中蕴诗意:这商标注册得精明,擦边球打得“高明”!@ 不是番茄的西红柿酱:我靠 纯纯诱导啊@ Ching小程:想都应该想的到,没有任何添加剂怎么可能有18个月的保质期?@ 小Q然宝:这不是应该315爆出来?@ 黄宝侠三好:我也一直以为零添加!还买了几次@ 七月上念旧:握草????@ 小妈当家:欺诈行为@ 用户8eo52wq9dp:能退货吗@ 沉默平和:以后不会再买了@ 过期的十三年:我被误导了,给小孩吃了好久@ 刘姥姥的信仰:再也不买了@ 海的对岸有个_u:是嘞,之前第一次接触这个牌子,觉得这个牌子挺用心的。家里基本上用的调料都是它,去年吧,听哪个博主说存在虚假广告和误导,这个牌子我就开始避雷了。 二是部分网民嘲讽千禾“致歉”声明@ 蜜萝菠若般 :怎么就无语了?你几十万粉丝发这种两页纸的通告也不认真看?检测镉含量符合要求,商标是商标,依然0添加@ 左倾37度 :这说的不也是没有添加么@ dwt663 :这些厂家太无耻了@ 水泥桩子123 :千和产品没问题的,即使水里的铬也比他家酱油里的多得多@ c等动物 :抖机灵的商标 三是部分网民讨论其他食品添加@ 用户伊春夏秋冬沐:是婴儿调味品的1/6,原料黄豆小麦里都有镉。@ 龙马vc:外资的美事达没有超标,细品一下@ 眼里有光处处是光 :就告诉我还有啥能吃@ 排队赴死:既然啥都歪,那我就自己做酱油,花钱买毒,不如不花钱吃健康 四是部分网民为千禾发声,认为其产品已很“干净”@ 黑白森林97 :千禾0系列的配料表很干净了,不要被标题误导看看内容。 四、舆情分析受此次舆情危机冲击,千禾味业资本市场表现剧烈波动,单日市值蒸发达5亿元,凸显了负面舆情危机以及公众信任对企业价值的直接影响。事件暴露出品牌在商标设计与传播策略上的重大疏漏——通过放大“千禾0”标识并与“零添加”概念深度绑定,虽在营销层面短期收割流量,却因标识规范缺失导致消费者认知混乱。数据显示,舆情爆发后,某电商平台24小时内退货量突破5.6万单,相关话题网络阅读量超13亿次,更有大量消费者明确表示将转向李锦记、厨邦等竞品,品牌忠诚度遭遇空前挑战。溯源危机根源,第三方检测报告揭示“千禾0”系列酱油镉含量为0.011mg/kg(未超国家标准),但企业刻意强化“0”元素视觉呈现,与“零添加”宣传形成强关联,客观上构成对消费者的误导。法律专家指出,该商标使用方式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及《广告法》相关条款,若监管部门认定存在主观误导故意,企业将面临行政处罚及消费者集体索赔的双重压力。面对信任危机,品牌亟需实施系统性修复工程:短期内应立即发布致歉声明,承认标识设计缺陷,承诺开展三项核心整改——规范商标标注(如添加解释性说明)、公示全链条检测报告、设立专项客服通道处理善后;中期需重构传播策略,将“零添加”承诺细化为可量化的标准体系(如明确禁止添加的化学物质清单),并通过第三方认证增强公信力;长期则应启动战略转型,突破单一概念依赖,重点布局低钠、无糖等健康细分赛道,同步建立原料溯源系统,定期披露土壤重金属检测报告,以透明化生产重塑品牌形象。此外,千禾味业应适时加强舆情监测,关注舆情走势,若舆情持续延烧,则需采取有针对性地舆情应对措施,避免过度营销概念引发的反噬危机持续蔓延。此次事件为行业敲响警钟:在健康消费升级背景下,企业若过度依赖营销话术而忽视产品本质安全,终将陷入“概念泡沫”。唯有以技术驱动创新、以诚信构建信任,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舆情
舆情监测
网络舆情热点
舆情应对
舆情分析
舆情监控
网络热点
舆情深度剖析
查看详情→
3月20日全网络舆情简报:5500元名牌鞋送洗后被擅自换鞋底
2025-03-20
613
3月20日全网络舆情报告选取全网热点舆情事件,针对大家关注的热点新闻话题从全网关注值热度排序。根据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中心监测系统显示,截止到3月20日11:15,今日国内外主要互联网舆情快报数据如下:1、5500元名牌鞋送洗后被擅自换鞋底小程序下单、上门取送的互联网洗衣洗鞋服务,近年来凭借方便快捷,价格实惠的卖点颇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3月19日,广东消费者杨女士却向@上游新闻 反映了一件糟心事:3月初,她将一双价值5500元的品牌鞋送到丰巢洗护清洗,清洗后收到的鞋子却“面目全非”:鞋底被擅自更换,鞋头大变样不说,甚至鞋尾的品牌logo也变成了“fashion”字样。对此,她向丰巢洗护提出了3000元的赔偿,目前就赔偿金额已跟对方进行了两次协商,但暂未达成一致。“丰巢第一次提出赔偿1800元,后续将价格提升至2700元,但我没有同意。”杨女士说,她提出的赔偿数目并不是为了讹人。因为无论多少钱的鞋子,都不应该这么操作。“目前该款鞋官网售价已经涨到7400元,我也需要花更多的钱才能将同款式的鞋子买回。”19日,记者致电丰巢客服询问此事。对方承认将顾客的鞋子洗坏,更换了鞋底没有提前与顾客沟通告知。记者询问,按惯例有无赔偿标准,客服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表示具体的赔偿方案目前也正在向公司申请,后续会有专员进行联系。微博舆情热度:阅读量3679.1万 讨论量22322、小学生因直呼老师姓名被打脸9下3月18日,山东济宁,家长发视频称在邹城二中附属小学上学的孩子,因直呼老师姓名被连续打脸9下。家长群截图显示,家长向老师讨要说法,老师回应称:“我承认打了他嘴,他嘴贱不尊重我。”对此,孩子妈妈表示,“孩子上体育课时叫了老师名字,老师非常生气打了孩子9下,事后孩耳鸣头疼恶心。第二天我们投诉到教育局,老师和领导来看望孩子,孩子看到老师后恐慌不愿上学。学校说要把老师调离,赔偿我们5000块钱,但我们的诉求是开除这个老师。”教育局回应称:“目前正在调查处理中,把孩子脸打肿的行为的确过分,校长在处理这件事,一定会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微博舆情热度:阅读量1664.7万 讨论量36023、韵达将进行内部调查韵达股份晚间公告,全资子公司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于2025年3月19日收到行业主管部门对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立案调查的通报。收到通报后,公司高度重视,成立专项工作专班进行内部调查。针对公司加盟网点快递服务环节存在的管理问题,公司己立即部署整改工作;后续公司将持续强化管理及加盟网点管控,优化快递查验流程,加大对加盟网点的培训力度,提升识别伪装物品的专业能力,坚决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微博舆情热度:阅读量1243.7万 讨论量9814、网友晒南航超薄椅背引热议近日,有网友发帖晒出南方航空某航线的“超薄椅背”,称飞机“沙发椅”变“硬座”了。#南航客服回应超薄椅背#近期也有媒体报道,南方航空部分航线飞机换了“超薄座椅”,报道称此举与南航大规模调整客机布局,将多舱位型号转变为全经济舱有关。记者3月19日拨打南航客服电话,客服回应:目前未接到“座椅调薄”通知。微博舆情热度:阅读量255.6万 讨论量1815、多方回应湖北大学女生失联数天3月20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一位网友发布视频称,她的女儿就读于湖北大学阳逻校区,于3月15日下午五点多离开学校后至今未归。她恳请社会上的好心人能够帮助寻找女儿。3月20日,@经视直播 记者联系到了视频的发布者赵女士,其介绍,她的女儿张钰臻,19岁,来自广东深圳,是湖北大学阳逻校区的大一学生。3月18日晚上,她们家人@小绒lulu 突然接到学校辅导员的电话,得知张钰臻自3月15日离开学校后一直未归。赵女士焦急万分,于3月19日抵达湖北大学阳逻校区,并与警方合作展开搜寻。据她透露,警方通过监控录像发现,张钰臻于3月15日下午5点离开校门,手机信号最后出现在下午5:54分,地点距离学校约一公里。赵女士表示:“现在天气寒冷,且没有迹象表明她有入住宾馆或打车的记录。我们完全不清楚她目前的下落。”经视直播记者随后联系了湖北大学,学校辅导员确认了此事。她表示,不便透露详情,但正在与家属一同寻找张钰臻。武汉市公安局长江新区分局阳逻街派出所的民警在接受经视直播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在3月18日接到学校报警后立即开始了调查工作。“警方正在利用各种手段进行搜寻,已经找到了她的两部手机,均已关机,但人仍未找到。”派出所民警也呼吁市民提供任何可能的线索。微博舆情热度:阅读量250.4万 讨论量2306、虚假的315红黑榜必须露头就打近日,随着2025年央视“3·15”晚会的落幕,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很多漏洞百出的“3·15红黑榜”。这些榜单意在“安利”消费者所谓“红榜”内放心品牌的同时,又提醒消费者“避坑”所谓的“黑榜”企业。然而,在这些“3·15红黑榜”背后,却是部分营销号蹭着“3·15”的热度在营销炒作。上海辟谣平台调查结果显示,这些所谓的“红黑榜”并非官方报道,都来自网民自行整理。有的入“黑榜”企业不是央视“3·15”晚会的曝光对象,却被冠以“央视曝光”的名号;还有被炮制出来的所谓“红榜”名单,为特定品牌“贴金”,诱导迷惑消费者购买产品或服务,从中赚取推广费用。 虚假“红黑榜”不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还会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对于虚假榜单背后的违法行为,必须予以严厉惩处。就营销账号而言,炮制、传播“红黑榜”的行为,可能承担损害企业名誉的民事责任、虚假广告的行政责任、严重的还可能承担损害商业信誉的刑事责任。就平台而言,如果与营销账号合谋炮制、传播“红黑榜”,则需共担责任。即便没有与营销账号合谋,也同样需要承担因监管不利带来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 以打假之名行造假之实,所谓的“3·15红黑榜”竟成了欺骗消费者的“耻辱榜”。“3·15红黑榜”类的虚假宣传行为必须露头就打,流量裹挟下的营销骗局也必须及时叫停。唯有法治重拳、监管尽责、公众觉醒形成合力,才能让“红黑榜”回归事实本真,营造一个安全、公平、诚信的消费环境。微博舆情热度:阅读量79万 讨论量267
企业舆情
舆情监测
网络舆情热点
社会热点
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监测
舆情监控
网络热点
社会热点舆情
全网络舆情简报
查看详情→
“3·15”蜜雪冰城:舆论场割裂之谜
2025-03-19
559
一、舆情综述2025年“3·15”期间,蜜雪冰城因“鲜果切片常温过夜使用”事件引发舆论关注。然而事件未引发大规模谴责,媒体与网民舆论立场却呈现明显割裂,网民舆论呈现出显著的“护短”现象,催生#蜜雪冰城塌房后大学生的反应# #蜜雪冰城被曝黑料网友凭啥护短#等热搜话题,媒体报道则指出企业不能豁免社会责任,强调“平价非挡箭牌”“别把宽容变纵容”。割裂的舆论场背后折射出品牌定位、公众情绪与媒体监督之间的复杂张力。事件呈现出“企业回应滞后性、公众立场分裂性、监管介入被动性”特征。作为中国茶饮行业规模最大的平价品牌,蜜雪冰城在“极致性价比”的商业化与食品安全底线之间,暴露出餐饮行业“规模化扩张”与“标准化管理”的潜藏矛盾,凸显公众对“低价=低质”认知框架的消费心理博弈。二、舆论态度媒体评论微博@新黄河 评论称:护短蜜雪冰城是比烂的无奈。平价当然不是挡箭牌,但只谴责一家“吃相不那么丑陋”的企业也不是消费市场的解忧良药。我们需要看到,站在蜜雪冰城身后的,是在一桩桩一件件诚信经营领域丑闻中,不断被刺激不断被惹怒,而不断放低身段、放低期待的消费者,与其说是消费者护短蜜雪冰城,不如说是守护最后的底线与舒适区。需要谴责的,不只是蜜雪冰城这一家企业,而是需要反问,到底是什么造就了中国消费者如此低迷的预期和如此容易满足的底线。如果不能从根源上理顺因果关系,在机制上守护好消费者权益,蜜雪冰城这样明明违规但还是被舆论自发打造为无辜者形象的企业还将继续在舆论场中凌乱。 极目新闻发布评论文章《多次违规依然被网友“全力守护”,被“溺爱”的雪王别伤了消费者的心》称:消费者的宽容绝非雪王的“免死金牌”,而应该成为品牌砥砺品质的磨刀石。需要明确的是,食品安全无小事,安全责任重如山,违规总归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消费者可以原谅,但品牌却不能恃宠而骄,该认罚就要认罚,该整改就要整改,“不能24小时盯着”不是违规的借口,要制定更严格、更周密的监督机制,规范加盟门店的日常经营行为,对得起消费者的信任和厚爱。 潮新闻发文《蜜雪冰城塌房失败?别把“宽容”变“纵容”》评论称,食品安全无小事,蜜雪冰城现在遇到的这种“不正常追捧”,某种程度上是对本质问题的消解。莫让“舆论判官”,凌驾于客观事实和理性法律之上,这不符合社会的共同利益。 纵览新闻发文《蜜雪冰城要读懂“宽容”背后的期待》称:品牌长远发展不能依赖消费者的宽容,薄利多销的前提是安全和品质。蜜雪冰城必须认识到,食品安全是餐饮行业的原则底线,需要建立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从源头把控原材料质量,优化供应链管理,保证产品品质的稳定性。 中国蓝新闻发文《价格亲民的蜜雪冰城应该得到保护》称:舆论监督目的应是激浊扬清,而非制造对立。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应该保护、爱护像蜜雪冰城这样价格亲民,又深得人心的民营企业。面对食品安全这一全社会关心的大问题,有赖于企业严守品质、消费者理性监督、舆论审慎发声。过犹不及,就会破坏了当下民营企业的良好营商环境。 微博@北京日报 针对此事发文称:食品安全无小事,无论是“大错”还是“小错”,错了就是错了,监管该有的处罚不能缺位。网友今日的宽容不应让商家存有侥幸心理,而应该让商家更加珍惜消费者的信任。网民态度支持派:多数网友认为“4元柠檬水不应苛责”,强调价格锚定下的容忍阈值。他们指出,蜜雪冰城作为深耕大众消费市场与下沉市场的茶饮类代表品牌,其产品价格长期处于行业低位。批判派:少部分消费者质疑“食品安全无特权”。评论中关注食品安全的相关专业人士援引相关法律法规,指出其“鲜果切片贮存存放条件”触及监管红线。更有消费者指出其不同城市不同门店存在“同品不同质”的情况,质疑其在加盟店迅速扩张下的品控秩序失控。中立派:部分网民呼吁大众理性看待蜜雪冰城系列舆情。既指出蜜雪冰城作为知名餐饮品牌应守住食品安全底线,也提醒舆论应打破“低价”等于“低质”的刻板认知。三、舆论场割裂原因(一)价值认知割裂:低价策略与食品安全预期的结构性矛盾主流媒体与网民舆论的割裂,本质是社会经济分层在消费领域的显性投射。蜜雪冰城依托“极致性价比”策略精准锚定下沉市场,其核心消费群体对价格高度敏感,形成“以价换质”的消费惯性。在对价格敏感的消费群体中,4元柠檬水的定价逻辑与日常开支压力深度绑定,导致部分网民将“低价”与“低标准”潜意识等同,通过“它不嫌我穷,我不嫌它不新鲜”“这么便宜还要什么自行车”等戏谑表达合理化食品安全问题,实则是对经济拮据现状的妥协性回应。反观主流媒体,则从法律法规的刚性标准出发,强调“平价非挡箭牌”,指出企业不能因低价豁免社会责任。这种认知割裂本质上是消费分层在经济领域的投射,反映出消费者权益保障的“双重标准”困境。收入偏低群体被迫在“经济可及性”与“健康安全性”间作出权衡。 (二)舆论场域的情感投射:品牌IP的“拟人化”弱化舆情严肃性蜜雪冰城通过“雪王”IP的草根化运营和救灾捐赠等社会行动,成功构建“平民品牌”的情感符号,使消费者产生强烈的身份认同与“情感负债”。此次事件中,网民将品牌拟人化为“努力生存的朋友”,自发以“塌房失败”“隔夜的不是柠檬而是我的贫穷”等调侃性质表达为品牌开脱,甚至将舆情焦点转移至“其他奶茶刺客更应被查”的横向对比中,本质是通过情感投射弱化违规行为的法律属性,稀释事件本身的违规性质。相较之下,媒体则坚持去情感化的理性框架,援引食品安全法、菌落数检测数据等,强化问题严重性以试图重构“食品安全无小事”的公共认知。网民通过共情的情感符号消解危机,媒体则致力于以舆论监督维护制度,这种对抗凸显出舆论场中“感性包容”与“法理秩序”的对抗性,弱化舆情严肃性。 (三)监管失效的焦虑转移:食品安全领域的“比烂逻辑”盛行网民对蜜雪冰城的宽容态度,实则隐藏其对高价饮品市场“质价不符”乱象的讽刺批判。诸如“不如严查三四十块的奶茶用了什么烂水果”“急切需要解决的卫生巾问题怎么没人关注”“食用油出问题更严重”等言论,反映出公众对食品安全监管普遍失灵的集体焦虑。在行业整体缺乏信任的背景下,低价品牌的“小问题”则被社会舆论视为可容忍的“相对争议”。然而,主流媒体犀利指出,此类宽容可能导致“破窗效应”,纵容企业把“低价”畸化为违规操作的“遮羞布”,模糊企业主体责任与法律底线,最终损害消费者权益。舆论焦点已从对个别企业违规行为的声讨,转移至食品行业治理体系失序的深层讨论,公众意见分歧折射出对监管效能的信心缺失与对市场自我调节能力的悲伤预期。四、风险探讨食品安全关乎民生根本,需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共治的多方协同治理体系。若过度依赖舆论监督推动问题解决,不仅可能透支公众信任,更易使食品安全焦虑演变为社会信任危机。其一,制度性信任消解风险。“舆论监督”倒逼食品安全整改,极易导致对监管部门的信任度下降。当媒体通过“自揭式暗访”形成监督闭环时,实质上暴露监管体系的响应迟滞。此次事件“监管部门立案滞后于媒体曝光”的时间线,加剧公众对食品安全治理“运动式执法”的刻板认知。此类舆情高频爆发易诱发“塔西佗陷阱”——即公众将个案问题泛化为监管失效的集体想象,动摇对制度的信任。其二,消费市场结构失衡风险。蜜雪冰城核心客群对价格的高度敏感性,使其舆情呈现出“边谴责边复购”的矛盾行为。映射出消费者在“安全焦虑”与“经济理性”间的被迫妥协,可能引发两种市场畸变消费;一是催生“安全边际定价”的认知,因安全需求而接受更高价格,促使部分消费者转向高价饮品,加速消费分级;二是形成“破窗效应”,导致同类企业为保持价格竞争力而普遍降低品控成本。其三,社会舆论的涟漪传导风险。恰逢“3·15”聚焦消费领域乱象,由“隔夜柠檬水”的舆论传导出现跨品类扩散。现象可能诱发非理性消费行为,部分不良分子或借机通过社交群组散播不实信息,甚至勾结网络意见领袖炮制煽动性内容,形成谣言传播链与舆论压力的叠加效应,加剧社会焦虑情绪。鉴于食品安全舆情常与民族情绪、贸易争端等议题耦合,极易形成多重议题交织的舆论共振,需警惕其引发的舆情涟漪效应,加强跨领域的舆情风险感知能力,对潜在矛盾点前瞻性预警。结语蜜雪冰城系列舆情折射出消费分级社会中的深层价值,直观展现“质量安全基线诉求”与“普惠性定价机制”之间的制度冲突。在消费市场分层加剧与消费力缩水的背景下,该事件的舆论割裂立场暴露出企业与社会责任的认知新视野——当价格敏感型消费者通过“成本共担”逻辑默许品控弹性时,客观层面将导致对食品安全标准的结构性冲击。此次舆情不仅是品牌管理的危机,更是全社会反思消费公平与食品安全治理的契机。唯有企业知敬畏守底线、地方穿透式监管遏制乱象、公众合法理性维权,方能实现“质价兼容”的可持续消费生态,维护社会舆论稳定。
企业舆情
舆情监测
网络舆情热点
网络舆情
舆情应对
舆情分析
舆情监控
网络热点
舆情深度剖析
查看详情→
3月18日全网络舆情简报:女生攒钱百万被DeepSeek辣评无效存钱
2025-03-18
210
3月18日全网络舆情报告选取全网热点舆情事件,针对大家关注的热点新闻话题从全网关注值热度排序。根据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中心监测系统显示,截止到3月18日14:35,今日国内外主要互联网舆情快报数据如下:1、女生攒钱百万被DeepSeek辣评无效存钱钱真的越存越亏?近期,存款利率持续下调,甚至出现利率倒挂现象,引发网友关注。一位#女生攒钱百万被DeepSeek辣评无效存钱#,她毕业后边工作边做自媒体攒钱,基本放在了银行定期。近期一笔大额存单到期了,她向DeepSeek求助,发现存款利率已经跑不过通胀率。DeepSeek还预测,未来五年平均通胀率约在2%,货币基金或勉强持平,债基可能跑赢温和通胀,黄金和股票长期能赢但短期波动大。你实现有效存钱了吗?微博舆情热度:阅读量2773.1万 讨论量45602、华莱士发致歉信3月18日,@华莱士官方微博 发文致歉:尊敬的消费者:对不起!针对媒体报道的我司旗下门店食品安全与管理疏漏等问题,我们深感疚与自责,向所有关心与支持品牌的顾客和广大社会公众致以最诚挚的歉意!微博舆情热度:阅读量1744.9万 讨论量22903、上海黄浦区对8岁以下禁售二次元为推动二次元新兴产业在合规框架内健康发展,上海黄浦区市场监管局日前发布《黄浦区二次元衍生商品和服务经营合规指引》。针对“二次元”消费群体年轻化的特点,这份指引特别关注了未成年人保护,强调“经营者不得向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提供二次元衍生商品和服务”,避免未成年人涉及暴力、恐怖、色情等不良内容,保护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微博舆情热度:阅读量943.1万 讨论量10704、蜜雪冰城总部强调食材规定3月18日,杭州一蜜雪冰城门店工作人员回应,接到了总部规定:“柠檬不能过夜,每天闭店必须拍照登记,做好报废记录”。微博舆情热度:阅读量336.8万 讨论量6885、上厕所漏接客户电话判赔2000钟某是广州某汽车租赁公司的司机,2015年4月起,被公司指派按指令接送甲方公司客户。《司机行为准则》载明:“给公司或用人单位造成严重损失,金额在2000元以上的,赔偿损失并予以辞退。”钟某签字确认。微博舆情热度:阅读量304.9万 讨论量1206、网传浙大副教授选妃信息不实近期,网络出现“浙大副教授选妃”相关话题,涉及我院教师楼某某,引发网友关注。经初步核实,网上发布的相亲内容未经本人确认且包含不实信息,其本人已向警方报警。学院会持续关注,如有涉师德师风等问题,将依纪依规严肃处理。(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微博舆情热度:阅读量173.4万 讨论量886
舆情监测
网络舆情热点
社会热点
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监测
舆情监控
网络热点
社会热点舆情
全网络舆情简报
查看详情→
海底捞“锅底小便”事件舆情分析
2025-03-14
535
一、事件概述2月24日凌晨,唐某(男、17岁)、吴某(男、17岁)等人在上海黄浦区某海底捞门店的包间内用餐。醉酒后,唐某、吴某两人分别站上餐台向火锅内小便,吴某还将拍摄的视频发布在网上。该视频于2025年3月6日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广泛关注。 3月6日,海底捞官方通过社交媒体回应称,已向多地公安机关报案,全力配合相关部门溯源追查,无论是否摆拍,都将依法坚决追究涉事人员法律责任。海底捞同时表示,将加强门店卫生管理,确保顾客用餐安全。 3月8日,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发布通报称,3月6日,黄浦公安分局接辖区某火锅店报案称,网传“有人向火锅内小便”一事发生在该店内。经警方调查,今年2月24日凌晨,外省市来沪人员唐某(男、17岁)、吴某(男、17岁)等人进入该火锅店包间内用餐,唐某、吴某两人醉酒后分别站上餐台向火锅内小便,吴某还将拍摄的视频发布在网上。目前,警方已依法对唐某、吴某作出行政拘留处罚。 海底捞火锅微博随后转发警情通报并附文:感谢警方快速高效查清案情。海底捞始终将食品安全与顾客体验置于首位,目前,当事门店已将门店锅具、餐具(含筷子)全部进行更换,环境卫生按照搬家式清洁消毒。此外,消费者还可通过门店明厨亮灶、后厨参观等方式了解门店后厨工作,请广大消费者放心。 在该微博评论区内,海底捞火锅进一步回复称:我们感谢警方快速高效查清案情,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我们强烈谴责此类毫无公德心且违法的行为,针对恶意传播者,我司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鉴于涉事者为未成年人,我们呼吁避免对其个人及家庭进行不当传播或攻击,给他们一个接受教训与成长的机会。 海底捞的回应并未平息舆论,反而引发舆论强烈反弹。事件持续发酵,公众对食品安全、公共场所秩序、未成年人教育等问题的讨论激烈。 3月10日,海底捞表示已对涉案的两名男子向上海黄浦区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申请,坚决依法追究其相关责任。 3月12日,海底捞再对相关事件予以回应,提出千万补偿措施。 3月12日晚,已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收到海底捞退还餐费的消息。 3月13日,河南网友张女士在接受九派新闻采访时表示已收到餐费,填写了相关信息,目前还未收到十倍赔偿。2月28日去上海玩的时候吃的海底捞,收到退款后才知道是自己吃的这家店,觉得很恶心。张女士称,事情已经发生了,没有办法了,退款加十倍赔偿对消费者来说多少是个心理安慰。 3月13日,海底捞小便事件获退款顾客反应不一,十倍补偿款需等约7日。 3月13日,海底捞“小便门”事件再生插曲。居住在上海的消费者陆先生称,作为通过闲鱼黄牛“代订”的顾客,他可能难以拿到10倍补偿。在协商过程中,黄牛向陆先生提出要20%的抽成,而陆先生认为可以给一些辛苦费,或者最多给对方补偿款的10%,双方因此暂未达成统一。 二、舆情分布1.舆情走势2.媒体分布3.舆论热词 三、观点分析1. 媒体方面 经济参考网:近年来,餐饮企业因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如何平衡扩张速度与管理精细化,成为连锁品牌的核心挑战。有舆论观点认为,此次事件不仅暴露了海底捞在极端场景应对中的短板,也对其品牌形象造成一定冲击。 法制日报: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八条的规定,经营者有义务保障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海底捞作为餐饮服务提供者,应确保用餐环境的卫生与安全。然而,此次事件中,海底捞未能及时发现并制止男子的行为,可能被认为未尽到充分的安全保障义务,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后,可以向该男子追偿。 中新网:九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闫兵表示,海底捞的补偿措施无论在赔偿标准还是赔偿期限上,都相当于消费者可以主张赔偿的法定上限。针对两名涉事男子,海底捞可提出赔偿损失,包括更换锅具餐具的损失、补偿顾客实际支出的成本,以及因此事项给海底捞带来的经营收益的减损。后两项赔偿需要法院酌定。 钱江晚报:海底捞此次的道歉声明旨在亡羊补牢。据悉,这次海底捞的补偿金额或超千万元,可以说诚意十足。此事也给广大企业上了一堂深刻的食品质量安全课:餐饮行业的根基在于食品安全与卫生,对食品安全问题,除了零容忍,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 现代快报:两名当事人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需要社会更多的关爱,但是绝不能一味纵容。父母对孩子的另类宠溺,社会不答应——特别是像往火锅里小便的恶劣行径。海底捞关上“撒尿门”,既是给所有餐饮商家一个提醒,也是给所有人上了一堂食品安全课。“舌尖上的安全”来不得半点含糊。公共食品安全是不容逾越的红线,无论是谁,只要触碰,就必须受到惩罚,这应当成为社会共识。 大连晚报:单从公关角度看,最初的回应“翻车”,的的确确就是“失败”了,这需要海底捞作全面复盘,并汲取教训。但时至今日仍有网友扬言若不追究两名涉事人员的责任,将会呼吁“不吃海底捞”。这样的围观者反应,又真的算理性吗?还有网友表示,海底捞应该加强人手或智能监控。理论上看,似乎也有道理。但再琢磨,部分网友已经将对涉事者的愤怒,迁怒于作为受害者的海底捞,这不是说海底捞没有管理责任,而是说不能无限放大,甚至让事件的主要矛盾转化为网友与海底捞的矛盾。当要求企业将偶然性偏差事件当作常态化去预防,这未尝不是在加重受害者的困境。 2. 网民方面一是,部分网民关注海底捞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后续整改等。@ 在见你的路上:我只关心锅扔了吗@心暖向阳la:虽然距离十万八千里,但想起这事也觉得膈应@ 痞人飞飞_800:如果他们自己不说,海底捞是不是都不知道@一抹甜也:如果视频没流出来。。。。我k -( 难以想象我这个捞粉@ 用户7448277527:海底捞现在还有人去吃吗?这个事对品牌方还是有很大影响,海底捞应当取消包间 二是,部分网民讨论海底捞此次公关细节。@ BHQS陈滨:海底捞赔付几千万都是少的@我是奥特曼带王:火爆的店铺单日流水都小百万,往小了说不算十倍也几十万算是@ djxis0oksjzkallpzkdn:按每单二百算的话 最后退赔金额至少千万了吧@guiguzi2012:觉得罚的少了,实际损失会更大,可能会影响整个社会的消费观念@ 花花捏朵小花:现在知道诉讼啦@阿呆小鱼儿:海底捞会不会因此走向没落?@ 陈奕天:圣母?穿四千的鞋的家庭,顶多痛一下,不至于承担不住,而且两人都有责任。 三是,部分网民认为应追责撒尿男子。@用戶2009091520090915:沒滿18歲,不能作為藉口,他還有監護人@厚积薄发8941:等满18岁了 判刑@付建律师:对此,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向九派新闻表示,涉事两名17岁男子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赔偿海底捞更换餐具、桌椅报废、停业损失等费用,还有因视频传播对海底捞造成的负面影响,赔偿金额可能高达百万,此外还需向海底捞赔礼道歉。@范范婷婷子:这种就要他们知道,做错了事情就要承担后果@小小封心锁爱:担心家里赔不起的人看看孩子穿的鞋子,还有就是17岁都知道去海底捞吃饭,应该也知道海底捞不是几十块钱能吃饱的,起码消费水平不是很差家庭条件应该不错@蓝莓吐司好好吃:想知道这俩货是谁家巨婴 四是,部分网民发表其他观点。@星期6日:说实话。大家觉得海底捞好吃吗?还是我没品味。 我真品不出来。我感觉同等价位的自助餐高级多了@请努力努力再努力呀kk:太好了 家庭学校社会 总有能治“孩子”的@今天我叫黄大喵OwO :好大的信息量,现在吃火锅居然还要找黄牛订,黄牛还要吞顾客的赔偿款@再来一罐八宝 :……海底捞有什么好代定的啊咱就是说。每次自己小程序定个位置不就行了么 四、舆情分析 海底捞“火锅撒尿门”事件的舆情演变过程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在官方调查结果揭晓之前,海底捞已果断声明,无论“朝火锅小便”的行为是真实发生还是故意摆拍,都将对涉事者采取法律手段,追究到底。然而,随着警方揭露涉事者为两名17岁的青少年,海底捞的立场出现了微妙的变化,转而表达了对未成年人的宽容与保护,呼吁社会各界避免过度曝光和指责,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空间。遗憾的是,这一出于善意的举措并未获得公众的广泛认同,反而使海底捞陷入了更为激烈的舆论批评之中,被指责为过度偏袒未成年人,忽视了食品安全这一不可触碰的红线。 面对持续发酵的舆论压力,海底捞再次调整策略,正式向上海黄浦区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明确表示将依法追究两名涉事青少年的法律责任,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公众的愤怒情绪。然而,回顾整个事件,海底捞作为以“极致服务”著称的品牌,其品牌溢价和消费者信任在此次食品安全风波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尽管有部分舆论声音指出,海底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受害者,但作为餐饮行业的领军企业,海底捞必须深刻认识到,确保食品安全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任何在关键问题上的轻描淡写或回避都是对消费者信任的极大伤害。 因此,对于海底捞而言,未来不仅要在服务品质上持续精进,更需在食品安全管理上建立起坚不可摧的防线。这意味着,必须从制度层面加强对食品安全监控的重视程度,确保每一环节都得到有效监管,不容许任何形式的安全隐患存在。同时,应注意负面舆情监测,并建立健全舆情应急响应机制,对于任何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突发事件,都能够迅速、透明地处理,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以此重建并巩固消费者对其品牌的信任与好感。毕竟,在餐饮行业,一次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就足以让长期积累的品牌形象瞬间崩塌,唯有始终如一的严格自律,方能赢得市场的长久认可。声明:本篇为优讯舆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企业舆情
舆情监测
网络舆情热点
社会热点
舆情应对
舆情分析
网络舆情监测
舆情监控
舆情深度剖析
查看详情→
3月14日全网络舆情简报:小学老师解聘后在校门口卖火鸡面
2025-03-14
202
3月14日全网络舆情报告选取全网热点舆情事件,针对大家关注的热点新闻话题从全网关注值热度排序。根据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中心监测系统显示,截止到3月14日11:05,今日国内外主要互联网舆情快报数据如下:1、小学老师解聘后在校门口卖火鸡面“陈老师你真的来了”孩子们惊呼的是在学校门口看见了自己原来的数学老师。3月13日,江西金溪潇湘晨报记者联系到了这位在校门口跨行卖火鸡面的当事人小陈。小陈告诉记者,自己曾是一名数学老师,在学校做了三年合同教师,合同到期后便离开了岗位,失业在家半年期间,他一直和学生们保持着联系。“不能一直待在家,是孩子们的鼓励我才开始摆摊的,就在原来的校门口。”小陈说。第一天摆摊时,他一点信心也没有,不知道会卖得怎么样。第一天在孩子们的捧场下,他入账了5、6块钱不过,对他来说,最大的挑战是见到熟人和之前学生的家长。谈到转行卖火鸡面,小陈坦诚地告诉记者目前自己仍处于跌跌撞撞的适应期,还会感到尴尬、放不开。好在妻子很支持他,理解他所做的一切。微博舆情热度:阅读量8080.1万 讨论量74702、造谣顶流明星输10亿的男子被拘留近日,一则“有顶流明星在澳门输了10亿”的信息在互联网平台传播,引发网民热议和各种猜测,相关话题频繁登上社交媒体热搜热榜。公安网安部门查明,网民徐某强(男,36岁)为博取流量、谋取非法利益,于2025年3月10日10时,使用软件“某书”中AI智慧生成功能,输入社会热点词制作了标题为“顶流明星被曝境外豪赌输光十亿身价引发舆论海啸”的谣言信息,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对外发布,造成谣言迅速传播扩散,引发大量网民议论,诱发相关谣言、话题等频繁登上热搜热榜,严重扰乱公共秩序。公安机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徐某强处以行政拘留8日处罚。微博舆情热度:阅读量3568.5万 讨论量94533、以旧换新扩围引领消费热潮商务部数据显示,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已经连续36个月高于城镇。特别是,国家推出的消费品“以旧换新”也给县城以及乡镇消费者带来政策红利,拉动了消费。此外,随着今年“国补”政策首次将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数码产品纳入购新补贴范围。三四线城市以及乡镇县域市场也被“国补”激活。在县域消费市场,1000-2000元价格段“国补”手机,尤其是大屏、大容量、大续航的手机更受消费者欢迎,同时,智能手表、手环,1000-1500元价位段的产品较为畅销。微博舆情热度:阅读量2416.3万 讨论量24014、高校回应校车将女老师辗轧身亡据华商报大风新闻报道:3月12日,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称长沙一位24岁的舞蹈老师赵欣,生命戛然而止。网友描述道,事发当天,女孩准备去大学城上课,头戴头盔,正常骑行,被大学的校车追尾,“司机先是撞了她的车尾,没有停下来,直接辗轧过去。”知情人士周丹表示,事发后,她和赵欣家属看到了警方提供的视频画面,“我们了解的情况是,事发时,校车在赵欣的后方行驶,大巴车不断向她靠近,且跟得很紧,最终将赵欣和另一辆电动车挤到马路道沿边。”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量1828万 讨论量8155、男子背着婴儿到处借10块钱买奶粉近日,广东广州,一男子走到炒粉店老板的摊位前,犹豫了一会儿,然后鼓起勇气,用略带羞涩的声音问道:“老板,能不能借给我十块钱买奶粉?”他立刻从钱包里掏出20元钱,递给了这位男子,说道:“我给你20元,虽然钱少,但能帮一点是一点。”他犹豫了一下,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递给了老板。老板接过一看,原来是一张婴儿的出生证明。男子解释道:“我怕你不相信我,所以拿出证明给你看。微博舆情热度:阅读量928.3万 讨论量6796、短剧剧组频繁进小区拍戏困扰业主据九派新闻报道:3月13日,湖北武汉。家住江汉区绿城湖畔云庐的居民杨女士反映:近几个月来,短剧剧组频繁在小区内取景拍摄,给业主造成困扰。杨女士介绍,刚开始剧组只是租借样板间拍摄,后来拍摄地点逐渐扩大到车库、入户大堂等公区。“有好几次我开车从车库经过,还遭到了剧组的驱赶,我觉得很气愤。”杨女士认为,小区开发商出租样板间业主无权干涉,但租借公共区域则需要提前告知业主,取得业主同意。3月11日,绿城湖畔云庐物业管理服务中心一工作人员表示,物业只有管理权,日后若有剧组进小区拍摄,会加强管理。湖北山河律师事务所一名律师表示,小区内的公共区域属全体业主所有,因使用公共区域所产生的收益应归属于全体业主所有,绿城湖畔云庐开发商的行为侵犯了全体业主的合法权益。律师特别提醒,杨女士所说的租借样板间拍摄,在法律上也存在不同情况。样板间所在的房屋若是开发商开发待售的房屋,将其出租是对自己资产的处分,他人无权干涉;如果样板间是在公共区域上建设、展示或出租,则构成侵害全体业主合法权益。微博舆情热度:阅读量777.6万 讨论量228
舆情监测
网络舆情热点
社会热点
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监测
舆情监控
网络热点
社会热点舆情
全网络舆情简报
查看详情→
关于“美的等企业强制员工下班”的舆情分析
2025-03-14
211
一、舆情概况(一)事件背景3月10日,环球网报道称,近日一则“美的强制员工18点20下班”的消息引发网民关注,相关话题#美的被曝强制18点20下班#冲上热搜,阅读量一度达到4949.3万,讨论量达1.6万。此后,新京报、中国青年报、光明网、IT之家等媒体也就此事相继发文。据悉,美的从近期开始提倡各部门领导严谨控制加班,规定18:20不允许有人还在公司加班,同时也禁止了员工就餐后再返回工位继续加班的现象。到目前为止,一到下班时间,HR就开始挨着部门催促大家抓紧时间下班了。与此同时,微博热搜下多个美的官方账号也回应称“被老板催着关灯下班”、“到了六点就回家”等。图 1 微博相关截图10日,美的集团回应称,早在今年初,美的就明确了关于简化工作方式要求的“六条禁令”,其中就包括“严禁下班时间开会、形式主义加班”。美的还称其一直在身体力行践行“反内卷”,倡导健康的企业文化,提供给员工更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值得关注的是,除了美的之外,多家企业也开启了反“内卷”模式。3月10日极目新闻报道,大疆开始强制员21点下班,多家媒体从大疆员工处了解到,上述信息属实。 图 2 网民社交媒体截图(二)舆情数据分析1.舆情走势根据近期全网数据,相关舆情从3月8日起开始明显递增,其中转发数量从3月8日起至3月11日一直呈现逐步递增趋势,而原创发文数量则在10日达到数量顶峰,此后开始下降。出现此走势表明8日起网民开始对于相关事件产生集中关注,由于3月10日起各大媒体相继对此事进行报道,因此原创话题热度最高。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新浪相关媒体对此事关注度较高,10日起,微博@“新浪科技”“新浪财经”“新浪客户端”“新浪看点”等多家新浪相关媒体持续对此事进行多次报道,内容为:“#美的被曝强制18点20下班##美的回应强制员工下班#”、【小调查:#你每周是单休还是双休#?】#海尔开始强制双休#等。转发方面,转发数量从8日开始走高,直至12日开始下降,9日—11日为转发高峰期。其中,北京日报3月10日发布微博视频,内容是美的公司就此事的相关回应:“美的被曝强制18点20下班,美的官方账号发声‘没错,就是我们’”,该微博获得1000余条转发,2800余条评论,获赞2.9万。新浪科技10日发布微博称,“【#美的被曝强制18点20下班##美的回应强制员工下班#】美的从这周起就开始提倡各部门领导严谨控制加班,规定18:20不允许有人还在公司加班,同时也禁止了员工就餐后再返回工位继续加班的现象。到目前为止,一到下班时间,HR就开始挨着部门催促大家抓紧时间下班了。 #知情人士回应大疆强制9点下班#”,该微博获得4400余条评论,1200余条转发,获赞8.9万。极目新闻3月12日发布微博视频,内容是:“反内卷!大疆强制员工晚上9点下班,主管和HR到每个工位上赶人,办公楼晚上9点准时关灯”。该微博获得2400余条评论,780余条转发,获赞2.5万。以上原创和转发报道带动了舆情热度。图3 舆情热度走势图2.媒体分布分析媒体分布方面,监测期内舆论总数约6900条,其中微博(包含个人微博与媒体官方微博)的占比最多,达83.84%,其次是小视频,达8.25%。此分布说明微博为此次事件的主要舆论场,小视频也是该事件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此两种媒体具备传播速度快,易转发,传播受众面广等特点,可在较短时间造成舆情的大面积扩散,后续应予以持续关注。图4 媒体分布图3. 舆论热词分析据平台统计,舆论关注较多的关键词有“下班”“加班”“反内卷”“强制”等,出现这些高频热词的原因一是由于受该事件影响较大的是公司员工这一群体,“下班”“加班”等话题关乎其自身利益,因此对上述关键词有较大关注度与讨论。二是由此可以看到,舆论已从对于个别企业现象的关注上升到对于加班这一普遍社会现象的考量。图5 舆论热词二、舆情观点(一)媒体观点1.认为强制下班是职场“反内卷”的一种进步中国网科技:随着反内卷的推进,不仅为企业带来了管理理念的变革和成本的降低,也为员工带来了生活质量的提升和消费能力的增强,达到一种双赢。企业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员工也需要在工作时间内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以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半岛都市报:无论禁止加班,还是减少职场中的“表演式工作”,乃至提出全面落实双休制,从本质上说,都是对员工劳动权益的保护,也是对劳动法律法规的尊重。这些举措,对劳动关系和谐、提升员工工作热情、提高企业竞争力,都有重要意义。2.认为部分企业的做法未能从根本维护员工利益中国青年报:在不加班的情况下,员工每天应该几点上班、几点下班,大家原本就心中有数,完全没有“多此一举”的必要。“强制下班”的规定能引起广泛讨论,反映的是职场人“苦加班久矣”的普遍呼声。要彻底纠正过度加班的畸形职场文化,此类规定只能扬汤止沸。对用人单位而言,唯有将加班全面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让员工得到公正、合理、符合劳动法规的对待,才能解决核心矛盾。极目新闻:“强制下班”似乎是“强制加班”的反义词。但仔细想来,其中的逻辑却并没有这么简单。应当看到,正是因为在部分职场环境中,超时加班已经见怪不怪,企业才有了对员工下班时间进行强制规定的必要。一些企业规定的“强制下班”时间,明显晚于常规的下班时间,因此,与其说这是“员工福利”,不如说这只是守住了底线。仅靠部分企业用“强制下班”之类的内部规定自我约束,并不足以解决问题。长远来看,还是要将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引导企业规范管理加班事务,让每个劳动者都得到应有的保护。(二)网民观点1.认为强制下班保障了员工的身心健康发展微博@悠悠我心“希望这股风气蔓延起来,让更多人拥有健康的工作生态”!小红书@红蜻蜓666“准点下班终于没有羞耻感,这真的是一种职场文化的进步”。微博@大熊猫盼盼“网约车痛失深夜订单,打工人的春天来了”。2.对于强制下班制度产生担忧与质疑小红书@职场反卷の笔记:“强制下班后大家反而早到岗,形成‘早睡早起’正循环,其实感觉会不会更累了”?微博@红桃A的国王:“到了时间不能在公司加班,做不完的工作还不是需要回家做,感觉是一种换汤不换药的作秀”。微博@勃鲁拖瑞:“三线城市二线城市四线城市都是管制不了的”。3.认为反对加班的现象收到了其它国家的影响微博@下次再也不敢了aaa:“并不是企业良心发现了,是欧洲强制规定了”。 百度网友0e718d1:“欧盟反强迫劳动法生效了,真的应该感谢他们”。微博@被雨淋的狗狗:“我们开始反对加班,还不是因为怕欧盟”。三、舆情分析研判近期,美的等多家企业“强制员工下班”反对加班文化的消息引发媒体与网民广泛关注,一时间,“加班”“反内卷”等关键词带动热议话题。一方面,部分企业此举旨在保护员工利益,减轻员工负担,防止员工因过度加班有损身心健康,造成更多恶劣影响;另一方面,企业也通过类似声明获得部分网民的认可。但同时应该看到,有部分媒体与网民对于相关事件产生了质疑的态度,认为部分企业的做法未能彻底遏制加班文化,甚至让员工承受了更多的劳动负荷,加剧了劳动双方关系的紧张。综合全网舆情观点,需要关注并警惕的影响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需警惕近期因“反内卷”“落实8小时工作制”等话题的蔓延开展使得在岗员工产生工作上的焦虑与倦怠情绪,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与利益;二是由于目前只有部分企业对于加班问题表明了态度,应警惕其他企业的员工对自身企业产生不满情绪,甚至对企业进行攻击,造成不必要的冲突;三是部分网民质疑反对加班的现象受到了欧盟相关规定的影响,应警惕相关言论的广泛传播造成网民的误解,并警惕舆论借此对于我国国内的用工环境持续攻击,造成国内网民的不满情绪。四是网传海尔强制员工双休,后经海尔认证为谣言,应警惕因相关舆论的持续发酵造成虚假舆情的传播以及舆论场的混乱不可控。总之,如何平衡企业利益与员工权利是每个相关用人单位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应理性看待员工加班现象,莫用激进思维将问题“一刀切”,同时抵制恶意强制员工加班的行为,对负面舆情进行适当管控,创造健康高效的职场环境。 声明:本篇为优讯舆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企业舆情
舆情监测
舆情分析报告
网络舆情
舆情应对
舆情分析
舆情监控
网络热点
热点舆情分析
查看详情→
上一页
1
2
3
4
5
6
...
46
下一页
热门推荐
河北省三河市强换商户招牌事件舆情启示
“炫富”扣分?券商如何完善声誉管理机制:从新规看长期发展路径
“3·15”蜜雪冰城:舆论场割裂之谜
海底捞“锅底小便”事件舆情分析
重庆燃气收费异常屡禁不止舆情分析
“红”动全球:外国网民涌入小红书现象的舆情洞察与多维应对
“良品铺子被举报”事件舆情分析
储户40多万存款“消失”舆情分析
昆明学校食堂“臭肉风波”舆情剖析
2024年中秋国庆“双节”舆情风险提示报告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舆情速递
《黑神话·悟空》背后的舆情学:企业如何借鉴?
不让竞技体育来之不易的勋章蒙灰:体坛饭圈文化侵袭事件舆情分析
法官遇害背后的舆情观察
象牙塔下的阴影:透视高校性骚扰舆情风暴
你可能还关注:
社会热点舆情
网络舆情热点
舆情监测
全网络舆情简报
网络舆情
舆情监控
社会热点
网络热点
网络舆情监测
企业舆情
舆情分析报告
舆情分析
舆情应对
社会热点分析
校园舆情
舆情简报
舆情深度剖析
舆情处置
热点舆情分析
教育舆情
微信客服
点击咨询
移动APP-优讯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