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试用
登 录
400 008 9039
首 页
产品与服务
监测平台
专业人工服务
移动APP
核心优势
数据全-响应快
高智能-信息准
用户多-口碑好
自主先进技术
优质合作伙伴
经典案例
政务类
企业类
舆情报告
舆情-深度剖析
行业-舆情百科
社会-热点全览
关于优讯
优讯简介
优讯新闻
联系我们
舆情报告
多维度全视角舆情分析报告,全面掌握社情民意,助力领导科学决策
免费试用
汇总阅读:
"
网络舆情
"相关文章都在这儿了
网红带头薅垮农民网店,店主求饶,网友怒了!
2019-11-08
1938
近日,一家淘宝网店遭遇“羊毛党”被“薅”得血本无归,不少网友怒了!据网友@小帅喵萌萌哒 称,一淘宝店家因操作失误,误将26元4500克的脐橙写成了4500斤后,被B站博主“路人A-”发现,带领一万粉丝,以每单26元的价格购买4500斤水果,一晚上下了几万个订单。后来,商家发现失误,立刻在店铺首页道歉,希望网友能申请退款,“给您跪下了,给我叔叔留一条生路吧,所有的事我一个人来承担。”面对店家希望“留一条生路”的恳求,“路人A-”在自己专门带领粉丝“薅羊毛”的群里称“没啥好说的,各凭本事”。由于在天猫开店会有几万元保证金,在客户投诉后,平台将这部分钱赔付给了消费者,由此这部分去投诉的粉丝每人获得了400多元的赔付。这也导致了该店铺关店。网友评论随后,此事迅速在网上发酵,网友怒了!各方回应涉事博主面对网友的批评,该博主发帖回应称:店铺关闭有自己的一份责任,愿意承担重新开店铺的费用,并且已经让群里下单的人申请退款了,将在5天内筹齐资金。不过,他同时发布了一份声明痛斥网友,“我个人并没有拍下订单,也没有收到400多块钱的赔付,我用的图也是别人的,但全网都在针对我。”淘宝对此,@淘宝 发微博称,在发现异常情况后,已经第一时间把这家店“保护”起来,以避免更大损失。同时淘宝也和店主取得了联系,会在法律、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减少各方损失。哔哔哩哩随后,哔哔哩哩官方微博@哔哩哔哩弹幕网也对此事作出回应,表示将封禁其站内账号,直至其妥善处理本次事件。同时,也将监督其向店家郑重道歉,并协助其配合天猫平台处理此事。舆情小评临近双十一,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各大电商平台通过各种活动给用户送优惠券,不少人也到处求点链接求盖楼,或抱团薅薅羊毛,不过只是当做游戏玩玩,是消遣也能为双十一的买买买争取点优惠。不过像这种利用规则漏洞或商家错误操作,而疯狂牟利目前来说并没有违法,但却不道德,特别是"薅"到店家严重亏损或甚至关店。就如网友所说,这哪里是薅羊毛,分明是吃人血馒头。来源:中国青年报、综合观察者网、@淘宝 、@哔哩哔哩弹幕网、微博等
网络舆情
互联网舆情
查看详情→
郑州环卫工用高压水枪打黄叶事件舆情分析
2019-11-07
2112
导读近日,一则郑州环卫工为了能够及时清扫道路两旁的树叶,用高压水枪打落树上的黄叶的视频刷爆网络。视频显示,11月1日,河南郑州郑东新区某街道环卫工用高压水枪打落树上的黄叶,促使树叶加速落下。环卫工说,领导检查要求看不见一片树叶,这很难做到,加速黄叶落下能集中清扫。11月5日,映象网记者从郑东新区市政园林局环卫部门获悉,他们从来没有要求过环卫工人用水枪打树叶的,给他们配发水枪是为了清扫地面。郑东新区市政园林局环卫部门负责人吴国志表示不支持环卫工人的这种做法,同时他提到,目前环卫清扫施行的是行业管理加公司化运营制度,下一步将约谈负责环卫工作的管养公司相关领导,加强相关作业的规范要求,杜绝此类事情再次发生。该视频曝光之后,郑州环卫部门遭到了媒体和网民的一致抨击。11月5日,@头条新闻有关此事的微博点赞量达26万,上万网民参与话题转发和评论。不少网民批评相关部门形式主义严重。截至11月6日14时,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中心(优讯,10余年专注舆情监测,可申请免费试用)共监测到相关舆情信息3076条,其中以网络新闻和微博信息居多。从媒体报道内容来看,媒体以评论性报道为主。半月谈、《新京报》、华商网、凤凰网、中国经济网等重点媒体纷纷就此事发表评论。华商网《领导要求“零落叶” 环卫工用高压水枪打落树叶引热议》文章指出,精细化管理也好,文明城市也罢,如果陷入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其实暴露出某些管理者管理意识、管理方式的“粗糙”与“野蛮”。半月谈评论文章《“零落叶”的“逆天”指令,是一种作风病在发作》认为,这个小事件的荒唐症状,暴露出一个经年的痼疾:少数领导干部长期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却深谙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汇报换取喜报的“真谛”,不管现实的复杂情况有千万种,他只要一个漂亮的数字,于是“张嘴就来”发出各式荒谬行政指令,看似勉力奋斗,实际上是透支基层有限的治理资源,博取一己政绩私利。分析网民观点也不难看出,“形式主义”成为网民观点中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之一。网民@趁酒美直言不讳地表示形式主义害死人。网民@萍心静祈评论到,零落叶!这是我大西安的烟头精神的延伸版啊,心疼基层环卫工。网民@冰激凌草评论表示,为了某种检查,要求环卫工人“零落叶”的领导完全是违背自然规律,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这样的领导,该下课了。今年1月初,郑东新区召开深化路长制改革、推进城市管理大整治大提升动员大会,提出加快推进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精准化和智慧化,把“六个看不见”作为城市管理的底线遵循。看不见一片树叶,看不见一个烟头,看不见一处小广告,看不见一处白色垃圾,看不见一辆脏车,看不见一处乱停乱放的共享单车。上述内容来源于大河网2019年1月8日发表的文章《郑东新区深化路长制改革:“六个看不见”是底线》,该文在舆论热潮下也被部分网民翻出,不少网民就此戏谑当地政府部门拍着脑袋做决定,完全不考虑政策是否可以落实到位。正如《嘉兴日报》评论文章中提到的,这“六个看不见”标准,每一项都难以百分百落实。但决策者和管理者将其当成“底线遵循”,落实过程中必然出现“层层加码”现象,最终压力就会落在环卫工头上。尽管环卫部门从没要求用高压水枪打树叶,但环卫工出于趋利避害的心理,万般无奈之下还是采用了这种对策。回溯近几年的类似热点舆情,都有形式主义的阴翳。与“零落叶”相似的典型事件有西安数烟头、称灰尘;深圳给环卫工佩戴GPS考核定位器;南京给环卫工人佩戴“加油手表”。玻璃门内张贴“内开空调”属于违规,商家招牌必须统一尺寸、字体、颜色;雨雪天照常洒水作业等,一系列新闻看得大众啼笑皆非。每一次舆情曝光之后,舆论一顿挞伐,但是令人诧异的是,类似事件仍旧层出不穷。很显然,部分政府并没有弄清楚舆论声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此次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郑东新区环卫部门也是一样的状态。面对汹汹舆情,尽管郑东新区环卫部门做到了第一时间回应,但是回应内容却遭网民诟病,导致舆情热度未减反增。11月5日,环卫部门回应称,配发水枪是为了清扫地面,他们将约谈管养公司相关领导,杜绝此类事情再次发生。11月6日,郑州市郑东新区市政园林局回应表示,已叫停该行为,将增加落叶清扫工作硬件设施和力量配备,加大机械清扫力度及频次,减轻环卫工人的工作强度和压力。显然两次回应都没有抓住重点,高压水枪打黄叶是不对的、应该禁止,但对于网民针对“零落叶”考核标准制定的质疑却没有做相应的回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舆情处置的效果。近些年多数城市面貌大有改观,很大程度得益于严格的管理。但是某些城市简单化、一刀切的粗糙管理方法不仅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导致政府部门陷入“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舆情旋涡中,同时也伤害了参与城市管理的基层劳动者的感情。城市管理不仅要做到标准化、精细化、智慧化,更要做好人性化、人情化。不要让一味追求表面的整洁,而丢了内在的文明。作者:优讯舆情分析师-何铖铖
舆情监测
网络舆情
查看详情→
炒鞋比炒股还可怕!央行发文警告了!
2019-10-31
1988
导读 2019年,“炒鞋”这一热词频频出现在各大新闻网站、论坛、公众号上。听过说“炒股”、“炒房”,“炒鞋”一说却颇为新鲜。据称, “炒鞋”圈不仅划分出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有的炒鞋平台还绘制出指数、K线图等指标,俨然照搬了资本市场的运作模式。但这些所谓的“炒鞋平台”并不受国家部门监管,微商泛滥、卖A货、集资、乱加杠杆甚至涉黄等乱象丛生,多数投资者成为“接盘侠”,遭受严重损失。 01-“炒鞋”网络热度持续升温 炒鞋网络热度趋势(数据来源: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 1-5月 话题热度不温不火,“商家限量发售”、“中年人炒股 潮人炒鞋”等新闻屡有报道。4月29日,毒APP完成A+轮融资,估值已达十亿美元,进入独角兽行列。此新闻也引发舆论对二手鞋交易行业的关注。 6-7月 舆情量呈上升趋势。6月24日,球鞋交易平台“nice”正式宣布完成了数千万元美元的D轮融资。同时,“炒鞋”话题引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经济网等央媒及其他公众新闻平台的关注。中国经济网刊文《球鞋从潮文化变成名利场 背后藏着什么利益链》指出,品牌商发布新款,网络大咖顺应造势,潮鞋的炒作已形成产业链条。《人民法院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发文探讨“倒球鞋赚取差价该不该受到监管”,网友也对倒卖正品鞋赚取差价行为究竟是否合法进行了广泛争论。7月24日,毒App发布“鞋穿不炒”倡议,成为全球首家公开对炒鞋现象表态的球鞋交易平台,引发多家媒体推进宣传。 8月 央视CCTV2经济频道对“炒鞋”预警称“炒鞋有风险,投入需谨慎”。《每日经济新闻》称“炒鞋已经不是一场简单的博傻游戏,这背后,是新一轮的资本疯狂炒作”。《证券时报》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下股市回报不振,楼市调控趋严,理财产品也屡屡爆雷,大量资金可谓无处安放,而“鞋市”这片几乎未被开垦过的处女地,则成了资本汹涌压力的宣泄口。 9月 央视CCTV2中国财经报道指出当前现象“限量版球鞋销售火爆,排队抽签像A股打新,球鞋市场行情火爆,鞋贩子雇人排队买鞋,厂商饥饿营销,限量款球鞋上市后涨价近3倍”。《北京商报》称“炒鞋带来的心跳,订单成交的几率,均是人为操控的后果”。 10月 舆情热度持续,随“炒鞋”一同被舆论热议的还有“炒盲盒”,“炒裙”等话题。10月上旬,人民网、光明网、《北京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发文呼吁,“对市场中的类似炒作行为,职能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及时亮出监管之剑,化解各类炒作给市场带来的风险。” 10月16日 央行向越刮越盛的“炒鞋”之风亮出“黄牌”,指出“炒鞋”背后可能存在的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融诈骗、非法传销等涉众型经济金融违法问题值得警惕。央行预警引发舆论聚焦“炒鞋”乱象,人民网、新华网、《北京商报》、《广州日报》等各层级媒体相继发文深度剖析“炒鞋”风险。 02-炒鞋、球鞋、价格等为传播热词 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关键词云 03-微博话题#炒鞋#阅读量达4.3亿 截止10月30日,微博话题#炒鞋#的阅读量达4.3亿,讨论量达2.8万次。其中2019年8月27日,“炒鞋”登上微博热搜榜。 微博截图 04-概念加持使鞋子实现从消耗品到金融标的物的蜕变 为了让鞋子显得足够特别,生产商们绞尽脑汁通过各种概念的加持来增加鞋子的附加值含义。如通过球鞋故事、球星情怀、明星效应进行造势宣传,再次用“摇号”、“抽签”、“排队”等方式进行饥饿营销,增加受众的焦虑感,为“炒鞋”埋下伏笔。南方新闻网称,10月11日上午,乔丹球鞋AJ6 Travis Scott合作款线上发售,在短短几分钟内,发售即宣告结束,这双鞋的发售价格为1399元,4日之后,在电商平台上,该鞋的价格已经飙升至1万元左右,巨大的差价吸引鞋贩子、投机者争相入场。 05-低门槛及监管空白成“炒鞋”乱象滋生的温床 监管缺位,交易肆意 证券、基金及期货等市场有复杂的交易流程和全方位监管,而炒鞋市场的准入门槛低,没有相关的监管政策加以约束,不少投机者和资本在监管缺位下肆意交易,“逐利”成为唯一的目标。《南方日报》称,球鞋交易几乎完全以一种自由的状态进行,不受任何部门监管,缺少相应的经济保障政策与市场规范。 平台兴起 在所谓的二级市场,最开始的“炒鞋”更多的是鞋贩子和球鞋爱好者之间的交易,然而随着毒、Nice、斗牛等各大APP兴起,“炒鞋”热持续升温。据悉,目前国内已有10余个“炒鞋”平台,如当客、YOHO!有货、识货、切克、Drop store、95分球鞋、盯潮等,呈现出参与者数量多、交易量大、价格波动剧烈等特征。 新浪财经@上观称,“炒鞋”市场上,除财大气粗的资本方,网络上还出现了所谓“带头大哥”,号召大家都投一点钱给他统一管理,一起炒鞋发财。然而,这些筹集的钱怎么用,用没用,谁在用,都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往往只能赌人品。显然,这已经涉嫌非法集资。 06-舆论呼吁理性追逐消费新潮流 8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直接引用“鞋穿不炒,理性消费”的观点,肯定毒App对“共创良性潮流消费市场环境”的呼吁。强调球鞋是广大消费者体验潮流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广大用户、潮人和交易者应该理性消费,尊重球鞋文化、远离炒卖行为,共创良性的潮流消费市场环境。 9月24日,人民网称,面对不正常的“炒鞋”现象,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消费者,都要多一些理性,切忌盲目跟风、相互攀比。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董小麟表示:球鞋文化因为受众面广而成为“合适的对象”。在炒鞋者中,真正懂鞋、爱鞋的人其实只是一小部分。鞋市的繁荣很可能只是一场海市蜃楼的空景,一旦某些大的投资者见到利润差不多了,就会抽走资金出现崩盘现象,最终受害的还是盲目跟风者。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澎表示:目前的炒鞋行为更加接近于我们熟悉的炒门票、炒火车票的层面,属于一种黄牛行为。此外,针对球鞋价格肆意哄抬、假鞋泛滥等乱象,彭澎呼吁,当下年轻人更加需要的是社会、政府和媒体多方正面积极的宣传,用引导的方式来呼吁回归理性消费。 07-大部分网友进行理性探讨 呼吁加强监督 在国内最大篮球体育论坛,有网友认为,鞋市乱象应该从售卖方式和售货法规两个方面进行管制。首先需要要求厂家对售卖方式进行改变,当厂商发售鞋时,每个人不用抽签,而是采用付定金的方式,让每个人都能穿上原价鞋。还有网友建议应由监管部门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约束市场,如鞋类产品只可按原售价出售,各类app不得加价售卖,如加价售卖将面临巨额罚款等处罚。网友的其他情绪还有肯定、质疑、风险提示、调侃等。 @Tongtong:个人觉得不会崩盘,个性化差异化定制的消费,永远有死忠粉去消费。 @皓:目前炒鞋市场泡沫已经很大,绝非正常的限量等因素所带来稀缺性溢价能够解释的,只要是泡沫最终都会破裂。 @coco136301512:鞋有什么好炒的?又不是房子人人可以住。鞋子不是每个人都能穿一个码。 @时通运泰:朋友儿子一双穿过的鞋子,赔了一两百拿到闲鱼上卖还真有人要,这一代人都成啥了。 08-央行发出警告 提醒警惕“炒鞋”背后的法律风险 如果是正常的球鞋交易央行必然无需关注,但目前的“炒鞋”已经脱离“鞋是用来穿的”这一本质而涉及到了金融问题,如此肆意无序的逐利必然引发监管的强力出手。10月16日,央行上海分行下发《警惕“炒鞋”热潮 防范金融风险》为主题的金融简报,明确指出,“炒鞋”平台实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提醒各机构高度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防范此类风险。深圳市金融监管局率先响应央行,10月24日披露称,深圳10月初起已加大对辖区“炒鞋”等的排查力度,加强风险防控。 结束语 众所周知,鞋子本身并没有金融投资属性,而在各种概念及资本的加持下,却逐渐演化成了金融标的物。从国家层面看,“炒鞋”可能存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传销等涉众型经济金融违法问题。从行业角度看,“炒鞋热”给球鞋产业带来潜在危害,国内刚刚兴起的球鞋文化可能因跟风思维而产生畸形发展。一双原本几百的鞋子被炒到几千甚至上万,对投机者而言是“一夜暴富”的童话,但对真正喜欢鞋子的人来说,要么望而却步要么承受高位接盘风险。此次,央行出手后,“炒鞋”泡沫将被挤压,球鞋交易市场有望回归理性。同时,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监管和引导,品牌商也应从经营者的角度履行社会责任,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多方努力共同构建理性的球鞋市场和交易环境,促进球鞋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 作者:优讯舆情分析师-吴金莹
网络舆情
炒鞋
查看详情→
林俊杰吊水针头被卖?
2019-10-29
2833
事件概述歌手林俊杰10月26日在江苏镇江举办了一场演唱会,次日晚,一条名为“林俊杰的吊水针头被出售”的话题引爆网络,并登上微博热搜榜。据称,在演唱会结束后,林俊杰因感冒曾去当地医院挂水。10月28日,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布情况说明:事件起因系医院工作人员追星,在林俊杰离开后拍摄相关视频照片并发至朋友圈,后被他人转载利用。网络截图事件回顾2019-10-26晚歌手林俊杰在江苏镇江市举办了演唱会。2019-10-27 晚9时林俊杰官方歌迷会@林俊杰国际歌友会发微博称,林俊杰结束演唱会后因身体不适,前往镇江第一人民医院就诊,随后一个名为“林俊杰的吊水针头被出售”的话题引爆网络,并登上了微博热搜榜。2019-10-28 00:00涉事医院回应:林俊杰所用医疗用品并未流失,系工作人员拍摄相关照片,被他人转载利用,目前涉事工作人员已停职。网友质疑医疗废弃物处置再引关注,认为医院甩锅撇责任!2019-10-28 10:16《中国日报》官方微博发表评论,称输液针头承载不起追星梦。2019-10-28 10:40歌手林俊杰经纪公司@JFJProductions 回应此事,称针对极个别的工作人员无视职业操守的信息外泄的偏差行为深表遗憾,相信院方会进行后续相应的妥善处理。2019-10-28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被停职的工作人员有11名,这些工作人员受到的处理是停职半年以上。2019-10-28 23:45《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明星吊水针被“叫卖”,这样的追星可以休矣!2019-10-29 00:00红辣椒评论:称林俊杰吊水针头被出售?保护患者隐私道阻且长。2019-10-29 07:35《人民日报》再次发表评论,称叫卖林俊杰吊水针头?追星狂欢要有限度。2019-10-29 12:50《半月谈杂志》官方微博发表评论,称别穿着职业制服去追星!各方观点1媒体观点针对“林俊杰吊水针头被卖”事件,媒体除客观报道事件进展外,包括《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官博、《半月谈杂志》官方微博、弄潮·快评、红辣椒评论等在内的网络媒体也发表评论。(1)理性追星,追星要有度《人民日报》刊文“叫卖林俊杰吊水针头?追星狂欢要有限度”:如果不是医院工作人员擅离职守,林俊杰的信息不会被泄露出来!而医院也被这些“追星医护人员”变成了大型追星现场,这无疑是对他们自身职业的极不尊重!任何时候,都不能为了追星而突破底线。尤其是专业队伍,更应牢记职业操守和底线,切莫为追星而烧坏头脑。《人民日报》刊文“明星吊水针被‘叫卖’,这样的追星可以休矣”:追星疯狂,也要有个限度,追到“卖明星用针头”的地步,这显然过界了。我们讲职业操守、专业原则,讲的就是专业人士必须把工作与日常生活中的纪律标准和自我要求严格区分开来,否则,就是专业上的失德。所谓“见血才是真爱”。种种异于常人的举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跪。现在的明星包装,讲的是“人设”,粉丝不仅痴迷于明星歌艺、银幕形象,更包括明星的所有从身心到性格,从优点到缺点。因此,需要反思和检讨的,不仅是疯狂粉丝、变异的粉丝文化,也包括那种刻意模糊真实与幻觉、日常秩序与狂欢精神之界限的娱乐工业和造星体制。(2)质疑医务人员的职业操守@半月谈:别穿着职业制服去追星!作为医护人员,泄漏病人隐私,已是专业素养的缺失,借助粉丝追星心理售卖医疗垃圾更令职业道德蒙羞,涉事医护人员只是极少数,并不能代表大多数恪尽职守的医护人员,但也应该引起警醒。弄潮·快评:作为医务人员有时也难免克制不住自己。可关键时刻别忘了,自己首先是一名医务人员,应该恪守从医的职业操守,认真对待每一个患者,这不能因患者的身份而改变。泄露患者隐私,既反映出医务人员职业操守不够,也暴露出医院的管理、文化等方面存在问题。医院该思考如何去重建患者对医院隐私保护的信心,如何认真查改制度方面存在的漏洞,而不是一味端着高姿态,抱着反正无所谓总会有人来看病的心态。(3) 保护患者隐私任重道远红辣椒评论:维护患者隐私之路道阻且长,期待更多细则与条例出台,也希望保护患者隐私权的意识深入医护人员心中,也能进入平凡大众的心里。不要再让泄露病人隐私成为阻碍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的绊脚石,让医院公德、有尊重、有关怀。2微博大V看法新浪微博中关于#林俊杰吊水针头被卖#话题讨论量共2.8万、阅读2.5亿,其中微博大V对此也是看法不一,综合来说,主要聚焦在“医德”“隐私权普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性追星”四个方面。微博截图@我是翁炫(头条文章作者):#林俊杰的吊水针头被出售# 这根本就不是追星的问题,这是医德医风、职业操守的问题吧。@北京司法(北京市司法局官方微博):#普法课堂#【隐私权受到侵犯,报警会受理吗#林俊杰的吊水针头被出售#引热议。很多人有疑问,如果我的隐私权被侵犯了,我能报警吗?报警会被受理吗?@话说三秦(资讯视频自媒体):这特么的没有下限!没有节操了?滚一下床单是能怎么样?买个针头回去干嘛?扎自己吗?毁三观!@来点石锤(时事评论员):#医院回应林俊杰吊水针头被卖#石锤哥觉得,追星没毛病,但应当适合而止,盲目追星是一种缺乏主见和修养的表现。对自己的偶像表达适度的喜欢,并从其身上看到闪光点,激励自己成长进步、变得更好!每个人的偶像,都希望自己的fans越来越好!石锤哥还想说,娱乐精神很重要,但娱乐至死要反对。我们应该在倡导奋斗精神为主流,娱乐精神兼而有之,这样社会才会向前发展,我们才会过得越来越开心。3网友观点“林俊杰吊水针头被出售?”的话题引爆网络,并登上了微博热搜榜。网民对此议论纷纷,通过对网民评论聚合深度剖析发现,网民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5个方面:1.网友认为医生没有职业道德,怀着“看明星 凑热闹”的心思,却忘记了自身职责。2.网友认为追星无下限,盲目追星引发了社会舆论,把偶像个人信息物品披露贩卖的金钱虚荣主义者,追星尺度要如何把握。3.网友认为医院的医护人员曝光患者信息实属侵犯隐私权,应该道歉。4.网友认为医院回应林俊杰吊水针头事件应承担责任,却卖甩锅给追星女孩!5.网友认为医院的行为属于侵犯隐私权,支持严惩!传播热词解析:根据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系统(优讯,10余年专注舆情监测,可申请免费试用)相关数据,对“林俊吊水被卖”相关报道进行词频分析发现,“追星”“明星”“职业”“底线”“林俊杰”“吊水针”“正规”“操守”等词汇为高频词,反映出舆论对本次事件的主要关注点。舆情总结明星私人物品被贩卖、隐私遭泄露早已屡见不鲜,例如王一博手机号因被泄露等上微博热搜、张云雷被卖过手术钢板等,可是用来输液的吊水针竟然被医务人员放在了网上公开出售这还是第一次。从“林俊杰吊水针头被卖”事件看,主要有2次舆情聚焦点。1明星自带流量,使“吊水针”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明星属于公众人物,平时经常会在荧幕露面,因此总是能够被非常多的人们都熟知。现在网络比较发达,一旦有任何事情都会引起粉丝的关注。26日林俊杰在镇江开个人演唱会,结束后因身体不适去镇江人民医院就医,网上竟流传出许多林俊杰使用过后的医疗垃圾图片;不仅如此,网上还流传出疑似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医护人员,轮流在林俊杰躺过的床上打滚、拍照的视频。医护人员公然叫卖医疗垃圾、病房滚明星睡过的病床的失态与该群体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专业形象严重不符。明星效应与医院“热搜体质”的双重叠加促使该舆情一经爆出就引爆舆论场。2及时回应,但缺乏认错态度在“林俊杰吊水针头被卖”登上微博热搜话题后,次日凌晨医院及时做出舆情回应,医院主要对“医院工作人员追星”“医疗废弃物处置”“职员停止”方面给说法,而舆论关切的“医疗废弃物处置”“停止人员最终去留”“道歉”等内容未做出正面回应,舆论诉求未得到满足,造成医院回复后舆论一致“讨伐”,甚至相关舆论延伸到医院这种行为违法,应该受到法律制裁。后期,《中国日报》官博、《半月谈杂志》官博、《人民日报》等媒体针对该医疗机构出售“吊水针”事件纷纷发表评论。涉事医院应满足舆论初期诉求,公开“医疗废弃物处置”去向,公布“停止人员最终去留”,表明“道歉”的态度,把握舆论动向,缩短舆情周期。作者:优讯舆情分析师-赵艳彤
网络舆情
明星舆情
查看详情→
大连杀人男孩被收容三年,网友炸锅!
2019-10-28
1963
10月24日晚,@大连公安发布了一则警情通报,引起大量网友关注。 微博截图 截止10月28日16:00,该条微博已有超过3W+网友评论。 微博截图 10月27日,大连警方相关负责人就10岁女童被害一案回应记者,目前对蔡某某采取的收容教养是法律框架内最严厉的措施。话题#大连杀人男孩被收容三年#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截止10月18日16:00, #大连杀人男孩被收容三年##大連殺人男孩被收容三年#合计阅读8亿+,讨论9.5W+。 自10月23日,大连警方锁定杀人嫌疑犯后,#大连杀人男孩#相关话题讨论量就快速攀升。 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舆情走势 从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优讯,10余年专注舆情监测,可申请免费试用)关键词看,#男孩##收容##三年##未成年人##犯罪#等为核心关键词。 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关键词云 社交属性强的微博,为此次舆情关注核心平台,相关新闻量占了总体新闻量的91.98%。 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媒体分布 微博截图 而之前,10月25日,#大连男孩作案后聊天记录曝光#话题更是引发讨论16.3W+,阅读10.2亿+。 微博截图 微博截图 @澎湃新闻@新浪新闻 关于该事件#大连男孩作案后聊天记录曝光# #大连杀人男孩被收容三年# 2个话题的跟进评论分别高达10W+、4W+。 网友评论 舆情小评 大连10岁女孩被杀,再次引起舆论的聚焦,这则案例也给社会中的每一个家庭敲了一个警钟。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要深入,对于生命的敬畏、性别的差异等敏感问题要给孩子进行讲解。同时家长要加强对于未成人的安全、自救措施等方面的教育,要认真履行对孩子的监管,从而更好的保障孩子的安全。 同时,从网友评论看,大家的讨论焦点更多的是在未成年人犯罪量刑这块。近年来,发生了多起低龄未成年人故意杀人等恶性事例,每次都引发大量关注和讨论。不少网友认为针对严重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尽管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不予刑事处罚,但也应该加大处罚力度、矫治力度,同时对监护人追究责任。如果不对这样的未成年人的这种行为作出处罚规定,将导致社会公平正义和正常秩序受到极大的挑战。
网络舆情
未成年人犯罪
查看详情→
李心草溺亡事件深陷罗生门,舆论呼吁真相回归
2019-10-15
3833
导读 10月12日,昆明大二女生李心草溺亡事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截至10月14日晚20时,相关舆情信息已达34万+。优讯舆情监测中心从舆情分析视角出发梳理舆情发展脉络、舆论关注点、官方舆情应对等问题来探讨该舆情事件的走向。 一、舆情概述 10月12日凌晨 网友@swordsman11发布微博称,云南一19岁女生“盘龙江醉酒自杀”另有隐情,并附上长文。文章在微博引发热议。截至10月14日晚20时,该微博转发17万+、评论4.2万余次、点赞54万+。 10月12日中午12时35分 云南网民@李心草妈妈发布微博称,自己是李心草的妈妈,该账号附上了《一个母亲的血泪控诉,谁能告诉我一个真相》的文章,同时还发布了一段视频,视频画面显示,事发时间为2019年9月9日凌晨1点44分,事发地疑为一酒吧。视频中,出现了疑似李心草的女子被男子压在长椅、起身后被扇耳光等画面。此后东方网、新京报等媒体开始介入报道,舆情热度逐步升温。 10月12日下午2时54分 昆明市盘龙公安分局发布《情况通报》称,“发现网民在新浪微博反映关于李心草在盘龙区桃源街落水身亡的帖子后,盘龙公安高度重视,正在对此情况展开核实,将及时对外公布核查结果。” 10月12日晚 人民日报也在微博发布微评:呵护一株“小草”的尊严,呼吁敬畏生命,还社会一个真相。该微博转发逾4万、评论4万+、点赞87万+。舆情热度开始进入高潮阶段。 10月13日 @新浪新闻官方微博发声爆料,李心草生前所住宿舍房门紧闭,学生已全部搬离。 10月13日 有媒体报道,昆明盘龙区检察院在回复网友提问时透露,该院在国庆假期前已介入此案,“现在仍在持续跟进中”。在警方成立工作组核查、检察机关强力介入的情况下,公众想要的真相应该就在眼前。 10月14日早上 多家媒体发布了当地警方的通报称,李某草为意外落水事件,尚不构成刑事案件。后多家媒体删除相关报道文章。 10月14日8时9分 @李心草妈妈发声表示,警方尚未通知自己已有结论。 10月14日下午 有媒体报道,昆明市公安局负责对外宣传的工作人员以及现场刑事勘查民警均表示,部分媒体报道非警方官方口径,目前案件正在调查中,尸检报告尚未得出结论。 10月14日下午16时14分 新京报报道,李心草家属否认花钱买热搜:微信头像没换过,不是本人。 10月14日21时56分 昆明警方通报李某草案,表示对盘龙分局前期工作开展调查。 二、舆论观察 李心草“自杀”事件疑云密布,引发舆论热议 舆论发酵愈演愈烈,公众对于真相的期盼也愈加强烈。通过对媒体报道内容的梳理,整理出目前舆论最为关注的几大疑问点。 警方为什么不积极打捞施救? 阳光的女孩为何选择自杀,三位相关人员为何撒谎? “相约跳江”说法的来源是什么? 视频中打人的男子到底是什么背景? 专业的警方为何要跳跃着看关键证据视频? 警方为什么不及时尸检查疑? 在这样的证据显示,当地警方为何依然拒不立案? 盘龙区公安分局从一开始到底有没有重视李心草之死的案情? 李心草的室友任某在李心草之死一案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 热点舆情事件爆发,微博“第一信源”效应仍旧突出 此次舆情事件与之前的江苏丰县“女教师绝笔信”事件、重庆保时捷女车主事件等热点舆情事件的舆情发展路径相似,基本遵循“微博首次曝光→酝酿发酵→传统媒体跟进报道→舆论围观互动掀起舆论高潮”的传播路径。截至10月14日晚20点,相关微博话题共计136条,话题总阅读量达到46亿。其中,微博话题#李心草#阅读量为10亿;#李心草所在寝室学生已搬离#阅读量为5亿。 同理心触发共鸣 网民参与公共事件讨论热情度空前高涨 单亲家庭、丈夫早逝、与之相依为命的独女现在也与之阴阳两隔,这样一位正在遭受巨大打击的母亲,却必须坚强地逼迫自己成为“福尔摩斯”,寻找女儿“自杀”的真相。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悲剧让大多数网民对这位可怜的母亲表示同情,加之公众对于社会安全的担忧,人人都担心类似事件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强烈的代入感与社会安全焦虑双重叠加激发出了网民的同理心,并刺激着网民敏感而脆弱的神经,从而引发全民关注讨论。有网民这样评论到,这个社会连警察都不能信,那我们还能信谁,别让老百姓绝望!也有网民呼吁政府还这位妈妈一个公道。 媒体盲追热点报道失真 致使案件再生疑窦 10月14日一早,各大媒体纷纷传播一份警方通报,称经过警方的调查核实,李心草系意外落水,不构成刑事案件。随后,李心草的母亲发文驳斥。后昆明市公安局负责对外宣传的工作人员以及现场刑事勘查民警通过媒体表示,网传最新通报不实,目前案件正在调查中,尸检报告尚未得出结论。 有自媒体人评论表示,在“通报”原文中,有“经昆明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鉴定标志为:李某草死亡原因为。”的表述,但“原因为”只是半截话,后面没了下文。到底是赶时间急于公布导致的文字处理失误还是其他?真实的尸检结果到底如何? 众说纷纭 真假难辨 但不乏理性声音 李心草之死事件在短短的两天之内演变为令全国震惊的舆情大事件。舆情热度持续升温的同时,关注这起案件的网民观点呈现井喷态势,从目前的舆论现状来看,网民负面情绪明显。在事件没有调查清楚的情况下,部分网民主观臆断李心草去酒吧的意图,甚至有部分网民做出“李心草喝酒闹事”的判断。在一片舆情喧嚣中,也有网民发出理性的声音,“等待警方调查结果”、“保持理智”等评论获得了众多网民的赞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对该事件的评论。 微博截图 警方舆情应对不力 政府公信力遭质疑 10月12日,该事件在微博曝光之后,立即引发媒体和网民的重点关注。当地警方在当日下午作出回应表示,目前该局成立工作组,对网民反映的情况开展核查,将及时对外公布核查结果。然而,这则通报并没有平息舆论,反倒促使舆情进一步发酵。警方舆情应对的速度与李心草之死案件搁置未办的时间跨度形成鲜明对比,致使部分网民怒斥当地警方不作为。在人民日报的相关微博下,一位网民的评论“法治社会,微博报警?”点赞数达7万次。 此外,官方回应的诸多内容也饱受诟病。“监控视频是跳着看的”、“相约自杀”、“扇耳光是为了醒酒”等回应不断刺激公众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众对于政府的质疑从当地警方逐渐扩展到对云南政治生态的失信。微信公众号“梦马向”的评论文章《李心草一案的背后:在一片无主之地上,毒草丛生》这样写道:具体到孙小果一案和李心草一案,二者暴露出的共同问题在于:区域性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度的减弱,导致地方逐渐滋生出地方性山头主义,甚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腐败共同体。这个腐败共同体往往黑白通吃,官匪不分,已经严重威胁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微博舆论场上,网民对盘龙公安在这起案件中的一举一动同样保持高度关注。有网民在10月13日发微博称,@盘龙警博偷偷地换头像,怎么不把心思放在查案上? 13日的偷换头像事件、14日的通报乌龙等一系列次生舆情,导致当地警方的公信力逐步被削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后期舆情处置的难度。 目前,弥漫在公众心头的疑云尚未散去,舆情热度仍在持续,在官方的通报中很多细节也没有厘清,官方想要平息舆情,还需从案件调查入手,拿出众人信服的证据逐一回应舆论关注。因此,官方对案件的定性将决定舆情的最终走向。 作者:优讯舆情分析师-何铖铖
网络舆情
李心草
查看详情→
舆情观察:因租房“网红”变“网黑”!
2019-09-27
2458
一、舆情概述 9月21日,陕西西安一位陈姓业主向媒体爆料称,她把房子租给一名女“网红”,房子到期后,女“网红”不见踪影,留下了满地的垃圾、狗屎和被狗咬烂的门框,并且拖欠了物业费、水费和取暖费共计3000元。陈女士表示,自己给保洁加到500元,保洁都嫌恶心不愿接活。据媒体报道,疑似这位女网红的微博,粉丝数高达103万。该微博里有不少网友留言称:“你的房东在找你,快回去打扫!” 9月23日晚,涉事女“网红”本人李某某告诉澎湃新闻,当天已经向房东道歉,现在在涉事小区内亲自打扫卫生。 二、事件回顾 2019-09-21 21时 @梨视频曝光一段西安女“网红”租房期满后失联留下一屋狗屎和垃圾的视频,引发关注 2019-9-22 西安警方回应:已受理报案,进一步信息暂不方便透露 2019-9-23 早上 伴随着舆论热议,舆情量不断上升,话题“女网红租房到期留一屋狗屎”冲上热搜 2019-9-24 网友对此回应不满,质疑“网红李某某”有甩锅推卸责任的嫌疑 三、各方声音 1、媒体点评 新京报:光鲜亮丽女“网红”退房后留下遍地狗屎,做人得有底线 事件被曝光后,这位“网红”在社交平台招来数万的群嘲,就说明了网友对“网红变网黑”的反感。 不少网友打着商务合作的幌子私信这位“网红”,在引得本尊现身后,老实不客气地对其吐槽“你房东让你回去扫狗屎”。从杭州孕妇发帖控诉网红无绳遛狗、踢伤孕妇、咒骂宝宝,再到这位退房留一屋狗屎的女网红,“网红”频变“网黑”的经历提醒我们,网红可无门槛,做人得有底线。 钱江晚报: “网红”秒变“网黑”,素质跟不上成名速度 留下“一屋狗屎”的网红固然只是个例,但整出各种奇葩出格行径的“网红”,却时有听闻。透过表象,其背后或许存在某种共同的因素。简而言之,网红作为传播产业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一个符号,本质上是信息技术革命催生出来的。然而,催生的往往是早产儿。这些信息经济的早产儿,是喝头口水的人,出名和赚钱都太容易了,随随便便一个直播,可能就是几万几十万的收入。一言以蔽之,揩了网络经济的油,又对社会没有责任,这或许才是所谓网红素质差的根源。一旦产生这样的感觉,整个人难免就会飘飘然起来,行为上就有可能失去对自己的基本约束。心中无所畏惧,视规则为无物,怎能不乱象百出? 西安网评:女网红租房失联留垃圾,人虽红责任心不应丢 作为一名网红不能表面光鲜亮丽,背后却千疮百孔,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加强道德思想意识建设,提高个人的文化和行为素养,强化责任意识,这些都将永久的存在与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才是受人欢迎“女网红”。 红辣椒评论:“网红”背后,不应是满屋狼藉 普通租客也好,网络红人也罢,在租房时都要签订租房合同,履行相关义务,站在契约的天平之上,缔约双方地位平等,这个事实又怎么会因一方是不是一位百万粉丝的“网红”而改变?大闹高铁站的“网红”尚在行政拘留期内,空留满屋狼藉的“网红”再掀波澜。不仅我们要看清“网红”的本身面目,“网红”自己也要掂量自己究竟几斤几两。百万粉丝不仅不能成为逾越道德和法律的挡箭牌,反而是站得越高、摔得越惨,何苦用自己所谓“公众人物”的身份,换一张比常人更丢脸的罚单? 2、律师观点 北京慕公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昌松认为 这名女“网红”租房期满后,留一屋子垃圾、狗屎和损坏的物品交付给房东,从法律上讲这一行为属于瑕疵履行行为,属于法律范畴,而不是私德范畴。女“网红”这一行为会增加房东的经济负担,房东找人打扫卫生的费用,可以主张由女“网红”承担。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李斌律师表示 女“网红”与房东之间形成房屋租赁合同关系,女“网红”作为承租人拖欠相关费用,并且造成租赁房屋内的房东财物损失,已构成违约,房东可以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支付所欠款项,赔偿财产损失。 3、网友看法 此次“因租房网红变网黑”引发微博热议。网友主要讨论的内容有六个方面: 数据来源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系统 1)网友称该网红素质低,认为“网红李某某”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2)网友隔空喊话网红出来打扫,当该网红租房事件曝光后网友人肉“网红李某某”,纷纷去微博评论表达希望其回去给房东打扫卫生的想法; 3)网友认为“网红李某某”的回应就是在甩锅给助理,想给自身形象洗白; 4)网友表示get不到女网红的颜值; 5)网友认为既然道歉也补缴物业费,就得饶人处且饶人; 6)网友认为“网红李某某”粉丝数量假。 四、关键词云 解析:关键词云中,“陈女士”“房租到期”“爆料”“房子”“留下”“狗屎”“垃圾”“令人作呕”是事件传播的核心词汇。 五、舆情总结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红成了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群体,她们或以专业的才华,或以漂亮的外表,或以低俗的表演来博得粉丝的关注。网红起初只是在平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技能,然而如今在利益的驱使下,网红的行为越来越低俗,道德被丢之一弃。 当“因租房网红变网黑”事件经@梨视频曝光后迅速引发舆论关注,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房屋中的垃圾与狗屎并不是一时形成的,是经过长期的积累遗留下来。有网友见此情况迅速扒出李某某的社交账号,从日常发布的照片来看,她不仅外表光鲜亮丽,还经常出入各种商务活动,确实是一位时尚博主。可见真是应了网友那句话“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并未对关注她的粉丝做好示范。 网络主播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要想方设法从改进直播水平、提高内容质量上多下功夫,而不是沉迷于走捷径、赚快钱。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要想成为实实在在的“网红”,除了要靠自身的勤奋和努力,还要守得住道德底线,“要用自己行为,向社会传导正能量,树立风清气正的形象。 优讯舆情分析师-赵艳彤
网络舆情
网红
查看详情→
《诛仙1》票房破3亿,流量电影未死?
2019-09-19
2491
一、事件概述 2016年鹿晗、井柏然主演的《盗墓笔记》斩获10亿票房,观众惊呼流量艺人的效应。而今年《上海堡垒》投资3亿,最终只破1亿票房,营销号忽略电影本身存在的问题,将赔血亏的锅甩给鹿晗,宣告“流量电影时代已死”。然而打脸来得太快,中秋档,同样是流量主演、口碑较差的《诛仙I》票房破2亿,拿下中秋档第一。 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关键词云 据猫眼数据显示,2019中秋档(9月13日-15日)内地票房报收7.94亿元,较去年中秋档暴涨49.3%;首日票房报收3.63亿,相对去年中秋档首日票房1.58亿,同比增长近130%,同时创下中秋档单日票房新纪录。其中,《诛仙1》以2.70亿票房位居榜首,《名侦探柯南:绀青之拳》1.59亿、《小小的愿望》1.19亿、《罗小黑战记》9301.9万、《哪吒之魔童降世》6156.3万、分别位列票房榜的二至五名。 二、高热度、低口碑 其中风头最盛、话题最多的,非《诛仙1》莫属。该片票房率先破亿,单日票房达到1.4亿,最终以2.7亿夺得中秋档票房冠军,截止发稿前,该电影的票房已破3亿。在《上海堡垒》失利,导致“流量电影已死”的言论全网飞之后,《诛仙1》用出人意料的战绩,不仅证明了流量未死,甚至还提供了流量电影的营销新思路。 仅8月23日,@X玖少年团肖战DAYTOY 发布的“中秋节见”终极海报,就获得了91万+的转发,近30万条评论,点赞181万。 与此同时,微博话题#肖战张小凡#阅读量达到24.6亿,讨论量237万次。 尽管票房、话题双高,但口碑却遭遇滑铁卢。豆瓣评分首日6.7,电影上映后,一路跌至5.3分。与此同时,演员演技、全员配音等话题也成为关注焦点。纵观《诛仙1》的得与失,流量虽然在迭代,但“内容为王”依旧是铁律。 三、媒体观点 北京晚报:流量对《诛仙1》票房贡献有多大?明星和演技对拉动票房都有限 其实流量也好,演技也好,对于拉动票房都有限。公众对于流量明星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要神化他们;而对于流量明星来说,自己对自己也要有正确的认识,如果一个流量明星在演技上没有进步,只靠外貌来取悦观众,这样的路是走不了多远的。肖战的有些粉丝已经表了态,这次会买票支持,但如果下回还是这样,“就不会继续支持了”。 四、网友评论分析 此次“网友论战”主要集中在豆瓣和新浪微博,网友评论涉及方面较多。网友主要讨论的内容有: 一、网友对于流量明星的演技并不看好,吐槽孟美岐演技较差,令人出戏。 二、网友吐槽电影服装、化妆、道具问题。 三、网友与原著和电视剧对比,吐槽电影剧情改编过大。 四、网友表示想看电影。 五、舆情分析 这部电影由网络文学大IP《诛仙》改编,拥有庞大的观众基础,一开拍就受到众多粉丝关注,在电影故事结构已经受到市场初步考验之外,男主角肖战又是当下流量明星,正处于爆红阶段,对电影票房和网络讨论热度有一定的加持作用,电影宣传时就曾出现火爆场面。 在电影中,肖战和孟美岐是流量担当,这部电影有这么高的人气热度票房,两人的贡献功不可没。但因为流量明星的参影,造就了票房高口碑低的烂剧,使得流量明星再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大部分网友吐槽主演全员配音、演技差、造型难看,如孟美岐版的碧瑶,硬是将有点邪气、灵动的“碧瑶”装扮得毫无灵气,被吐槽像丐帮帮主,加上演技很差,看着就出戏;还有部分网友认为电影剧情与原著相比改编内容过大。 这部电影占据了“流量明星”和“大IP”的两项红利,虽然经受了票房高收又下跌过程,遭观众吐槽,但站在商业角度,不可否认它的成功。 六、总结 提到流量电影人们总会想到《上海堡垒》,就两者而言,无论是《上海堡垒》的黯然退场,还是《诛仙1》的单日票房直线下降,都反映出一个显著的变化。即使是原著粉和明星的粉丝,他们也开始学会审视偶像的作品。优秀的作品,他们会支持,但是失败的作品,他们也不会盲目崇拜。 现在看来,IP+流量依然不会退出舞台。他们可能难以再造出爆款,但是只要能更便捷的赚钱,就依然会有人选择这条路。随着中国电影观众的成熟,挑个IP凑几个流量明星动辄收割观众十几亿票房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作者:优讯舆情分析师-李东旭
网络舆情
电影
查看详情→
上一页
1
...
35
36
37
38
39
40
下一页
热门推荐
2024年中秋国庆“双节”舆情风险提示报告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舆情速递
《黑神话·悟空》背后的舆情学:企业如何借鉴?
不让竞技体育来之不易的勋章蒙灰:体坛饭圈文化侵袭事件舆情分析
法官遇害背后的舆情观察
象牙塔下的阴影:透视高校性骚扰舆情风暴
7月22日全网络舆情简报:中国人民大学声明
三中全会舆情速递
近期网络维权热点舆情事件总结
舆情危机诱发因素:(三)个人篇
舆情危机诱发因素:(二)企业篇
舆情危机诱发因素:(一)政府篇
5·20江西贵溪小学刑案事件舆情分析及启示
两会期间舆情风险研判与建议
女子取5000元现金被银行反复询问事件分析
你可能还关注:
社会热点舆情
网络舆情热点
舆情监测
全网络舆情简报
网络舆情
舆情监控
社会热点
网络热点
网络舆情监测
企业舆情
舆情分析报告
舆情分析
舆情应对
社会热点分析
校园舆情
舆情简报
舆情深度剖析
舆情处置
教育舆情
热点舆情分析
微信客服
点击咨询
移动APP-优讯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