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试用
登 录
400 008 9039
首 页
产品与服务
监测平台
专业人工服务
移动APP
核心优势
数据全-响应快
高智能-信息准
用户多-口碑好
自主先进技术
优质合作伙伴
经典案例
政务类
企业类
舆情报告
舆情-深度剖析
行业-舆情百科
社会-热点全览
关于优讯
优讯简介
优讯新闻
联系我们
舆情报告
多维度全视角舆情分析报告,全面掌握社情民意,助力领导科学决策
免费试用
汇总阅读:
"
明星舆情
"相关文章都在这儿了
燕志华:李云迪吴亦凡……流量明星如何成为今天社会的系统性“BUG”
2021-11-03
3656
作者:燕志华 博士 优讯舆情专家 舆情和声誉管理顾问近日,李云迪因为嫖娼被治安拘留的新闻,铺天盖地。但是主流媒体严厉的报道口吻引起了一些反弹。这是和以前一些明星爆发的丑闻不太相同的地方。一方面,人们对于类似的风化案已经抱以宽容,另一方面,将宝贵的舆论资源集中倾泻于这个治安案件,堪近浪费。另外,也不能忽视的一点是,李云迪和其他的明星不同在于,他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享有国际声誉,以这种丑闻毁掉一个名人,获得的国内社会治理收益与国际声誉损失,存在一个“逆差”问题。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网络截图01新媒体时代的显著社会现象:关注头部人物媒体纷纷报道李云迪,不过是新媒体时代一个显著的社会现象,那就是头部人物吸引了几乎全部的媒体关注力,而普通大众,乃至社会中产阶层,几乎已经消失于网络空间和网络舆论之中。这种显著的头部人物效应,营造了虚假的流行幻像,却掩盖了社会绝大多数的问题,因此,新媒体这种现象,本身构成了显著的社会风险。自从进入新媒体时代,全球性的新媒体都呈现出了这种只关注头部人物的趋势。这样的头部人物包括数字英雄、财富英雄、政治领袖、少数文化名人,和昙花一现的网红明星。因为他们能够带来关注和流量,如同跃出水面的巨大鲸鱼和凶猛鲨鱼,总是会瞬间引发集中关注和惊呼,流量的运营者因此获利匪浅。这种现象冲击了我们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我们一贯宣传是人民创造了历史,但是新媒体营造的拟态世界,却告诉我们是英雄创造了历史,历史一部英雄的史诗;我们传统的价值观宣示绝大多数的民意是对的,指引了我们前进的方向,但是新媒体的“当代史”却经常显示是英雄引领了时代,群众不过是粉丝和围观者,处于被动的位置。他们的价值在于点击和被薅羊毛。人民群众消失于网络之海。这种流量策略的出现,是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息息相关的。微博的平台机制,为中国生产了成千上万个意见领袖,这个群体的横空出世,对于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是怎么说都不为过的;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时代和以头条为代表的算法推送机制,则以流量为中心,重新塑造了今天中国社会的阅读机制和注意力机制,使得十万+成为今天的成功标准,和新的社会价值观。中国社会在2013年进入社交媒体时代之后,当年软件的推出者不会想到,其设计的阅读十万+的标准,如何影响了今天的社会生活,以至于今天评价新媒体产品成功的标志,除了流量,再也没有其它标准。起码,官方对于优质作品的认定标准,和网民、平台以及市场的认定标准是大相径庭的。在官方将网络当做正能量、主旋律的新的传播路径的时候,网民只是将网络当做近在手边的轻娱乐的消遣产品,事实上,网民借助网络实现了对于现实压力的逃避,因此他们更容易被娱乐的、轻松的、阅后即焚式的内容所吸引,并乐此不疲,到了短视频时代,十几秒对大脑皮层进行轻柔按摩的内容,轻易俘获人类的大脑,成为今天的软毒品。02娱乐时代的到来,是一种社会共谋的产品。正是网络的激发和启蒙,今天的中国社会事实上已经站在了xing解放的门槛上。这和官方一直支持并视之为社会治理重要手段的传统伦理道德形成了尖锐的冲突。这也是在李云迪嫖娼事件中,官方大张旗鼓的宣传引发了一部分反弹的时代背景。我们需要理解,道德是具有时代性的,是与时俱进的,没有永恒的道德,只有与时代的物质精神相匹配的道德。如果我们无视道德的这种性质,我们的社会治理常常反受其累。网络截图娱乐时代的到来,不能不说是相关部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共同推进的结果,是一种社会共谋的产品。相关部门在现实中推广一种严肃正统的内容,对于传统媒体的敏感内容的深度报道也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使得一些社会情绪无处释放,人们只能来到网上寻找喜欢的内容。传统的媒体失去了真正的新闻,只能依靠娱乐新闻来支撑版面,培养新的阅读趣味;娱乐新闻因为一时看不出意识形态的风险,相关部门也乐得顺水推舟,将流量驱赶到这样的一个“安全池”里,如同饲养斑斓的金鱼;网友也通过娱乐新闻来获得短暂的视觉和心理的快乐。各方力量的不约而同的追随,致使娱乐新闻大行其道,并逐渐使得流量向明星聚拢,相关的经纪公司也量身定做,为流量定制流水线生产的流量明星。终于,中国出现了以明星为中心的“流量制”社会。明星制造了网络的各种流量井喷现象,明星出现在哪里,哪里就流量倍增,吸引了最大关注,营造了巨大的市场号召力,并逐步捆绑了市场之手,拥有了巨大的叫价能力。这种叫价能力的背后,是巨大的经济的、社会的乃至政治的话语权。所以,今天的娱乐明星拥有所向披靡的影响力,不是他们本身的魅力强大,也不是他们的影视产品的影响力广,而是拥有巨大权力的各方共同塑造的结果,是一种社会化的公共产品。03以明星为中心的流量社会,对社会影响巨大当明星主导了社会注意力的时候,各方力量就纷至沓来,共享这样聚光灯下的荣光。比如,城市邀请明星作为代言人,因为城市需要流量和关注力,它是一种看不见的政绩;消费社会需要明星来代言产品,带动消费,因为一旦消费失去了动力,社会就陷入了滞涨;年轻人羡慕明星,成为孩子们的偶像,但他们几乎注定是今天流量社会的最大的受害者,他们的世界观一片空白,人生底片就这样无遮拦地曝光于这样的星光之下,人生底色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以明星为中心的流量社会,对社会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流量掌握了话语权,这意味着所有的劳动价值都要折算成流量,流量成了硬通货。这种流量币的通用面值为“十万+”,低于这个面值的流量不过就是零钱、碎银子。但是目前由于流量泛滥,这种流量币面临着通货膨胀,也就是社会对于流量的感觉变得麻木。而且,很多东西没有办法这样折算成流量币。比如,流量经济就存在一个奇怪现象,正能量往往没有多少流量,而流量爆发的往往是一些迎合了人性中低级趣味或者灰色地带的东西。很多优质理性、富于建设性的思考文章,往往缺乏流量,而那些商业性的、挑拨民粹情绪的口水文字,却往往简单就冲到十万+。我们经常说,流量往往是人性的下水道,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04以明星为中心的流量制,构成了一个系统性的BUG但以明星为中心的流量社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带来的最大一个BUG,是导致了社会治理中的系统性的风险,而这样的风险,几乎注定会引爆为现实的危机。正如很多人说,金钱是人类社会的一个BUG,因为它常常能够击破各种约束和规制,找到突破口。在我们看来,今天以明星为中心的流量制,也构成了一个系统性的BUG。明星吸引了社会的注意力,又因为经纪公司精心打造的“人设”的约束,因此聚光灯下的明星是无可挑剔的,是完美的化身。他们成了社会的偶像,尤其深深吸引了未成年人和年轻人的关注。他们模范偶像的一举一动,明星的言行举止都产生磁铁效应,很多教育部门甚至将明星当做孩子们的学习对象。还有不少城市将明星邀请担任形象代言人,或者产品代言人,或者别的类型的代言人。比如,广州就聘请了李云迪作为城市形象代言人,但是在这件事之后,已经终止了这个代言的资格。这一切,都是基于对于明星的完美想象,以及背后的海量的关注力流量。对于新闻传播有一定常识的人应该知道,很多时候新闻并非现实的反映,而只是另外打造了一个“拟态社会”,也就是经过过滤的信息构成的新的想象世界。明星依赖新媒体时代流水线生产的“人设”,也精心构筑了这样的“拟态形象”,使得社会大众对其充满了完美的想象。人类从远古开始,就通过想象制造了统摄一切的神。到今天,人们依然依靠想象,再次制造了平民化的神化的偶像,这表明生产力再发达,人类依然需要依靠想象来实现自我救赎。但遗憾的是,这种在人间的神化偶像,不再是超凡脱俗的,而是充满世俗欲望的,因此很容易露出马脚。我们说,道德是具有时代性的,也是分阶层的。同一个时代的不同的群体,对于道德的要求,以及对于道德承担的义务责任,也是大不同的。在封建社会,在统治阶级要求中下阶级严格恪守道德伦理的时候,却毫不妨碍自己突破各种道德的束缚;那些自甘放逐、悠游林下的人们,也可以公然拒绝道德的牢笼。也就是说,最高层和最底层恰恰游离于道德的约束之外,而中间阶层是道德感最强的社会群体,严格地说,是知识分子阶层和那些努力挣扎向上的群体,往往背负着沉重的道德枷锁。无论从哪个方面说,明星阶层,都是每个社会的更可能游离于传统道德约束之外的群体。离开聚光灯的明星们,一旦没有了人设的公共舆论约束,往往会受到最大的诱惑,来自物质的、精神的;色情的、毒品的;突破道德的和挑战底线的……形形色色的诱惑。他们常常游走在道德的灰色地带,处于冒险的悬崖边缘。这并非是对一种群体的歧视,实际是现实的写真。他们常年处于偶像的压力之下,心理的重重压力无处诉说,而他们的绝大多数依然年轻,正处于需要知识充实大脑的年龄,却被资本拉来成为众生的偶像——其实他们无力承担这样的重责,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剧?他们需要发泄这种心理压力,常常导致心理的崩溃。重要的是,他们不再有监护人,只有经纪人。很少有人会出于关爱来提醒他们,往往就导致道德淡漠。一方面,这样的明星群体是社会上最容易冒犯道德、也是最容易爆发道德风险的群体之一;另一方面,社会对这个群体寄予厚望,常常寄望过高,甚至在道德伦理方面成为社会偶像,成为年轻人渴望成为的对象,这就陷入了一种极度的悖论,面临着极大的风险。从现实看,这种风险是真真切切的,常常引爆危机。每次危机爆发,都需要社会进行系统性地灭火,相应的年轻群体几乎需要进行心理辅导。05流量明星只是资本制造的产品之一在接下来可见的几年内,社会依然难以摆脱这种流量依赖症,因为找不到可以代替流量币的硬通货。我们需要认识到,流量明星只是资本制造的产品之一,正如电商、快递、外卖、短视频等产品,都令今天的人们深陷其中,无力自拔。因为这些产品都是基于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窥透了人性的奥秘,满足了人性中那些“熵增”的隐秘需求。人们制造了流量明星,又遭受他们的异化的影响。这或许是流量时代给我们的教训之一。
网络舆情热点
社会热点
明星舆情
查看详情→
郑爽代孕弃养事件舆情简报:广电时评称不会给郑爽发声露脸机会
2021-01-21
4200
近日,演员郑爽被曝赴美代孕弃养一事引爆微博,引发舆论高度关注。“代孕”这一话题,也再次成为热议焦点。舆情概述1月18日郑爽前男友 @张恒KN 微博发长文否认诈骗潜逃美国等传言,称“之所以我和家人滞留美国一年多,是因为我们必须照顾并保护两个年幼无辜的小生命,滞留美国实属无奈。”并晒出两个小孩的照片。微博截图1月18日张恒的朋友向媒体提供了张恒与两个小孩的合影,以及孩子在美国的出生证明,据文件,一份《内华达州人口记录出生证明》显示,女童出生时间为2020年1月4日,母亲现用法定姓名“Shuang ZHENG”,年龄28,父亲现用法定姓名“Heng ZHANG”,年龄29,父亲生日为1990年2月16日。另一份《科罗拉多州人口记录 出生证明》显示,男童出生时间为2019年12月19日,母亲在第一次结婚前的名字为“SHUANG ZHENG”,婴儿出生时母亲的年龄和母亲出生地未显示;父亲姓名为“HENG ZHANG”,父亲出生地中国,年龄29。微博截图在张恒发文后,其朋友又向媒体提供了一段录音,录音中曝光了疑似郑爽与郑爽父母和张恒父母之间关于如何处理孩子的对话。对话中,疑似郑爽爸爸提出弃养孩子,遭到男方父亲拒绝“这是犯法的”,同时女方也提出打胎的想法:“这孩子真的打不掉,我都烦死了”,女方母亲则表示孩子可以送给别人,找个机构让别人领养。1月19日@郑爽SZ 发文回应,她表示自己的中美律师团队自始至终都在维护其全家人的合法权益,并与对方进行沟通调解。此外,她还表示深知国内疫情防控的状况,且没有违背国家的指示,在境外更是尊重一切的法律法规。微博截图同日晚间,郑爽再发微博回应,文中则承认了代孕和弃养婴儿,并透露了张恒出轨、张恒父母上门道歉、那段被曝光的录音原始长度有六小时等信息。(不少网友称“你的每一个字都认识,但是你发的文章我真看不懂”)而郑爽的爸爸郑成华也发长文回应,称张恒一家完全是断章取义,为了金钱不择手段,还称张恒恋爱期间曾多次出轨。微博截图就在郑爽父女做出回应后,疑似郑爽、张恒父母的另一段录音再曝光,录音中女方及女方父母频频提出将孩子送人,女方说孩子送人是好事情,其实是满足了没有孩子家庭的遗憾,这个错误至少可以让对方的压力都没有那么大,至少我们做了一件好事情等内容。1月19日郑爽品牌合作方 @Prada普拉达 发微博宣布解除与郑爽的所有合作关系。Lola Rose、稚优泉等品牌先后在微博发文与郑爽解约并终止合作关系。而其曾拍摄过的杂志《时尚芭莎》和《周末画报》官博也删除了她的封面内容。微博截图1月20日华鼎奖组委会通过官方微博 @第29届华鼎奖 宣布撤销郑爽“第19届华鼎奖中国近现代题材电视剧最佳女演员”、“第13届华鼎奖全国观众最喜爱十佳电视明星”“荣誉称号。微博截图1月20日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管重点刊物《广电时评》在公众号上刊发文章,评郑爽境外代孕、曾欲弃养一事,称代孕不是私事,与法不合,有违社会主义公德。这样的演员,私德有亏,其本人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上的社会公德示范作用不会积极正面。“我们不会为丑闻劣迹者提供发声露脸的机会和平台,一如既往,坚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向上荧屏声频。”1月21日@新浪娱乐 放出一段网友曝光的疑似#郑爽退圈声明录音#。微博截图目前,涉及郑爽的影视作品、合作品牌纷纷下架、解约。截止1月21日14:30,相关话题#郑爽张恒孩子出生证明##郑爽张恒父母录音##prada终止与郑爽合作##央视评代孕弃养法律道德皆难容##中央政法委评郑爽代孕弃养##华鼎奖取消郑爽荣誉称号##广电时评称不会给郑爽发声露脸机会##郑爽宣布退出娱乐圈# 相关阅读已达126.5亿,讨论212.5万。微博截图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系统监测数据显示,微博为该事件主要发酵平台,其数据占整体数据的84.21%。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媒体分布图媒体评论前有代孕妈妈遭“退货”,后有某明星疑似代孕欲弃养,曝光录音中“打也打不掉,我都烦死了”更令人愤怒。代孕在我国被明令禁止,其对生命的漠视令人发指:包生男孩代孕者怀上女孩会被强行打胎;胎儿如存缺陷或被丢弃…如此践踏底线,法律难容,道德难容!——@央视新闻在我国代孕行为是被明确禁止的。把女性的子宫当作生育工具,把新生的生命当作商品买卖,甚至可以随意丢弃,这条隐秘的黑色产业链打着法律的擦边球,不止损害女性健康、物化剥削女性,更是践踏公民权益、败坏人伦道德。作为中国公民,因为代孕在中国被禁止,就钻法律空子就跑去美国,这绝不是遵纪守法。作为父母,感情甜蜜就愿意共同抚养,关系破裂就选择丢弃孩子,这绝不是个性。作为公众人物,几度疯狂游走在法律边缘,把这样错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置于众目睽睽之下,贻害世风,这绝不是无辜!——中央政法委长安剑:郑爽代孕弃养钻法律空子,这绝不是无辜!这份“大瓜”关乎严重的社会问题。代孕不是简单的商品交易,背后还有代孕母亲的身心健康、缺陷婴儿的去向、父母反悔拒收婴儿、亲子认定的混乱、监护权利的纠纷等等一系列生命尊严和伦理道德问题。如果让生育变成对女性的压榨和物化,那么生命将会变成冰冷的交易。孩子不是玩具,子宫不是工厂。这份“大瓜”还涉及严峻的道德问题。“打都打不掉”“弃养”“送人”,这些话岂能随便说!身为成年人却缺乏基本的责任感,身为父母却缺乏对生命的敬畏,身为公民却缺乏基本的道德感。——《中国妇女报》郑爽的“大瓜”并不是“娱闻”关注代孕的负面影响,从社会价值重构入手,再造科技时代的伦理关怀,已成了必要之举。在此层面,应该尤其关注两个方面。其一是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特别是已经发生的代孕行为中代孕儿童的利益。这其中,不仅应该高度关注孕育期间代孕胎儿的权益,还应该考虑通过社会工作者和公共监护人等制度安排,使其权益得到实质性的保障。其二是对灰色地带的治理,特别是针对黑中介组织代孕、生殖旅游等现象,要加强舆论攻势以倒逼综合治理。这里面,要重点杜绝大学校园中的非法代孕招募,以及加强医疗专家群体的伦理与法律规制。“代孕”不能想来就来,“弃养”更由不得任性。这些伦理底线需要被重申。——《新京报》明星"代孕弃养"事件刺破了哪些"伦理气球"长期以来,娱乐圈只讲流量不管是非,即使是一些污点斑斑的艺人,只要流量尚在,就仍然不缺追捧的力量。但和以往不同,作为当红女星的郑爽这次在网络上遭到了绝大多数网友的抨击,而鲜有“死忠粉”为之洗地,一些商业合作方也纷纷在第一时间出面切割。这一现象警示,不管是什么样的流量明星,只要逾越社会大多数人所坚持的道德底线,就可能为大众所唾弃。——《南方都市报》孕育生命不是儿戏,伦理底线需要坚守网友评论微博截图舆情小评近期,代孕相关议题备受关注。2020年12月,导演陈凯歌在综艺节目中导演的代孕短片《宝贝儿》违法代孕还大团圆结局被骂到热搜第一;2021年1月,遭代孕客户退单女童无法上户口的新闻报道被热议。此次郑爽事件又将这个议题拉回公众视野,#为什么要反对代孕##代孕合法后会发生什么#等相关话题接连登上热搜。在我国,代孕行为被明确禁止,然而,这并不能阻止有一部分人到国外重金求子。又因为有利可图,即使在国内,也总有牟利者不惜以身犯法,进而引发一些由代孕导致的舆情。在本次郑爽代孕事件中被曝出的录音中,“堕胎”“弃养”“送养”等言论,每一个词都刺痛着公众的神经,令人震惊和愤怒。这也反映出代孕会让没有经历十月怀胎过程的母亲缺失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更容易把孩子当作“商品”随时“退货”;另一方面,郑爽及家人在事后的回应只强调“维权”“隐私”等问题却不思己过,显然仍没有认识到自身问题所在,反映了他们对孩子生命权、对人性道德、对社会责任的漠视。
舆情分析
网络舆情监测
明星舆情
代孕舆情
郑爽
查看详情→
林俊杰吊水针头被卖?
2019-10-29
3063
事件概述歌手林俊杰10月26日在江苏镇江举办了一场演唱会,次日晚,一条名为“林俊杰的吊水针头被出售”的话题引爆网络,并登上微博热搜榜。据称,在演唱会结束后,林俊杰因感冒曾去当地医院挂水。10月28日,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布情况说明:事件起因系医院工作人员追星,在林俊杰离开后拍摄相关视频照片并发至朋友圈,后被他人转载利用。网络截图事件回顾2019-10-26晚歌手林俊杰在江苏镇江市举办了演唱会。2019-10-27 晚9时林俊杰官方歌迷会@林俊杰国际歌友会发微博称,林俊杰结束演唱会后因身体不适,前往镇江第一人民医院就诊,随后一个名为“林俊杰的吊水针头被出售”的话题引爆网络,并登上了微博热搜榜。2019-10-28 00:00涉事医院回应:林俊杰所用医疗用品并未流失,系工作人员拍摄相关照片,被他人转载利用,目前涉事工作人员已停职。网友质疑医疗废弃物处置再引关注,认为医院甩锅撇责任!2019-10-28 10:16《中国日报》官方微博发表评论,称输液针头承载不起追星梦。2019-10-28 10:40歌手林俊杰经纪公司@JFJProductions 回应此事,称针对极个别的工作人员无视职业操守的信息外泄的偏差行为深表遗憾,相信院方会进行后续相应的妥善处理。2019-10-28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被停职的工作人员有11名,这些工作人员受到的处理是停职半年以上。2019-10-28 23:45《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明星吊水针被“叫卖”,这样的追星可以休矣!2019-10-29 00:00红辣椒评论:称林俊杰吊水针头被出售?保护患者隐私道阻且长。2019-10-29 07:35《人民日报》再次发表评论,称叫卖林俊杰吊水针头?追星狂欢要有限度。2019-10-29 12:50《半月谈杂志》官方微博发表评论,称别穿着职业制服去追星!各方观点1媒体观点针对“林俊杰吊水针头被卖”事件,媒体除客观报道事件进展外,包括《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官博、《半月谈杂志》官方微博、弄潮·快评、红辣椒评论等在内的网络媒体也发表评论。(1)理性追星,追星要有度《人民日报》刊文“叫卖林俊杰吊水针头?追星狂欢要有限度”:如果不是医院工作人员擅离职守,林俊杰的信息不会被泄露出来!而医院也被这些“追星医护人员”变成了大型追星现场,这无疑是对他们自身职业的极不尊重!任何时候,都不能为了追星而突破底线。尤其是专业队伍,更应牢记职业操守和底线,切莫为追星而烧坏头脑。《人民日报》刊文“明星吊水针被‘叫卖’,这样的追星可以休矣”:追星疯狂,也要有个限度,追到“卖明星用针头”的地步,这显然过界了。我们讲职业操守、专业原则,讲的就是专业人士必须把工作与日常生活中的纪律标准和自我要求严格区分开来,否则,就是专业上的失德。所谓“见血才是真爱”。种种异于常人的举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跪。现在的明星包装,讲的是“人设”,粉丝不仅痴迷于明星歌艺、银幕形象,更包括明星的所有从身心到性格,从优点到缺点。因此,需要反思和检讨的,不仅是疯狂粉丝、变异的粉丝文化,也包括那种刻意模糊真实与幻觉、日常秩序与狂欢精神之界限的娱乐工业和造星体制。(2)质疑医务人员的职业操守@半月谈:别穿着职业制服去追星!作为医护人员,泄漏病人隐私,已是专业素养的缺失,借助粉丝追星心理售卖医疗垃圾更令职业道德蒙羞,涉事医护人员只是极少数,并不能代表大多数恪尽职守的医护人员,但也应该引起警醒。弄潮·快评:作为医务人员有时也难免克制不住自己。可关键时刻别忘了,自己首先是一名医务人员,应该恪守从医的职业操守,认真对待每一个患者,这不能因患者的身份而改变。泄露患者隐私,既反映出医务人员职业操守不够,也暴露出医院的管理、文化等方面存在问题。医院该思考如何去重建患者对医院隐私保护的信心,如何认真查改制度方面存在的漏洞,而不是一味端着高姿态,抱着反正无所谓总会有人来看病的心态。(3) 保护患者隐私任重道远红辣椒评论:维护患者隐私之路道阻且长,期待更多细则与条例出台,也希望保护患者隐私权的意识深入医护人员心中,也能进入平凡大众的心里。不要再让泄露病人隐私成为阻碍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的绊脚石,让医院公德、有尊重、有关怀。2微博大V看法新浪微博中关于#林俊杰吊水针头被卖#话题讨论量共2.8万、阅读2.5亿,其中微博大V对此也是看法不一,综合来说,主要聚焦在“医德”“隐私权普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性追星”四个方面。微博截图@我是翁炫(头条文章作者):#林俊杰的吊水针头被出售# 这根本就不是追星的问题,这是医德医风、职业操守的问题吧。@北京司法(北京市司法局官方微博):#普法课堂#【隐私权受到侵犯,报警会受理吗#林俊杰的吊水针头被出售#引热议。很多人有疑问,如果我的隐私权被侵犯了,我能报警吗?报警会被受理吗?@话说三秦(资讯视频自媒体):这特么的没有下限!没有节操了?滚一下床单是能怎么样?买个针头回去干嘛?扎自己吗?毁三观!@来点石锤(时事评论员):#医院回应林俊杰吊水针头被卖#石锤哥觉得,追星没毛病,但应当适合而止,盲目追星是一种缺乏主见和修养的表现。对自己的偶像表达适度的喜欢,并从其身上看到闪光点,激励自己成长进步、变得更好!每个人的偶像,都希望自己的fans越来越好!石锤哥还想说,娱乐精神很重要,但娱乐至死要反对。我们应该在倡导奋斗精神为主流,娱乐精神兼而有之,这样社会才会向前发展,我们才会过得越来越开心。3网友观点“林俊杰吊水针头被出售?”的话题引爆网络,并登上了微博热搜榜。网民对此议论纷纷,通过对网民评论聚合深度剖析发现,网民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5个方面:1.网友认为医生没有职业道德,怀着“看明星 凑热闹”的心思,却忘记了自身职责。2.网友认为追星无下限,盲目追星引发了社会舆论,把偶像个人信息物品披露贩卖的金钱虚荣主义者,追星尺度要如何把握。3.网友认为医院的医护人员曝光患者信息实属侵犯隐私权,应该道歉。4.网友认为医院回应林俊杰吊水针头事件应承担责任,却卖甩锅给追星女孩!5.网友认为医院的行为属于侵犯隐私权,支持严惩!传播热词解析:根据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系统(优讯,10余年专注舆情监测,可申请免费试用)相关数据,对“林俊吊水被卖”相关报道进行词频分析发现,“追星”“明星”“职业”“底线”“林俊杰”“吊水针”“正规”“操守”等词汇为高频词,反映出舆论对本次事件的主要关注点。舆情总结明星私人物品被贩卖、隐私遭泄露早已屡见不鲜,例如王一博手机号因被泄露等上微博热搜、张云雷被卖过手术钢板等,可是用来输液的吊水针竟然被医务人员放在了网上公开出售这还是第一次。从“林俊杰吊水针头被卖”事件看,主要有2次舆情聚焦点。1明星自带流量,使“吊水针”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明星属于公众人物,平时经常会在荧幕露面,因此总是能够被非常多的人们都熟知。现在网络比较发达,一旦有任何事情都会引起粉丝的关注。26日林俊杰在镇江开个人演唱会,结束后因身体不适去镇江人民医院就医,网上竟流传出许多林俊杰使用过后的医疗垃圾图片;不仅如此,网上还流传出疑似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医护人员,轮流在林俊杰躺过的床上打滚、拍照的视频。医护人员公然叫卖医疗垃圾、病房滚明星睡过的病床的失态与该群体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专业形象严重不符。明星效应与医院“热搜体质”的双重叠加促使该舆情一经爆出就引爆舆论场。2及时回应,但缺乏认错态度在“林俊杰吊水针头被卖”登上微博热搜话题后,次日凌晨医院及时做出舆情回应,医院主要对“医院工作人员追星”“医疗废弃物处置”“职员停止”方面给说法,而舆论关切的“医疗废弃物处置”“停止人员最终去留”“道歉”等内容未做出正面回应,舆论诉求未得到满足,造成医院回复后舆论一致“讨伐”,甚至相关舆论延伸到医院这种行为违法,应该受到法律制裁。后期,《中国日报》官博、《半月谈杂志》官博、《人民日报》等媒体针对该医疗机构出售“吊水针”事件纷纷发表评论。涉事医院应满足舆论初期诉求,公开“医疗废弃物处置”去向,公布“停止人员最终去留”,表明“道歉”的态度,把握舆论动向,缩短舆情周期。作者:优讯舆情分析师-赵艳彤
网络舆情
明星舆情
查看详情→
上一页
1
下一页
热门推荐
河北省三河市强换商户招牌事件舆情启示
“炫富”扣分?券商如何完善声誉管理机制:从新规看长期发展路径
“3·15”蜜雪冰城:舆论场割裂之谜
海底捞“锅底小便”事件舆情分析
重庆燃气收费异常屡禁不止舆情分析
“红”动全球:外国网民涌入小红书现象的舆情洞察与多维应对
“良品铺子被举报”事件舆情分析
储户40多万存款“消失”舆情分析
昆明学校食堂“臭肉风波”舆情剖析
2024年中秋国庆“双节”舆情风险提示报告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舆情速递
《黑神话·悟空》背后的舆情学:企业如何借鉴?
不让竞技体育来之不易的勋章蒙灰:体坛饭圈文化侵袭事件舆情分析
法官遇害背后的舆情观察
象牙塔下的阴影:透视高校性骚扰舆情风暴
你可能还关注:
社会热点舆情
网络舆情热点
舆情监测
全网络舆情简报
网络舆情
舆情监控
社会热点
网络热点
网络舆情监测
企业舆情
舆情分析报告
舆情分析
舆情应对
社会热点分析
校园舆情
舆情简报
舆情深度剖析
舆情处置
热点舆情分析
教育舆情
微信客服
点击咨询
移动APP-优讯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