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试用
登 录
400 008 9039
首 页
产品与服务
监测平台
专业人工服务
移动APP
核心优势
数据全-响应快
高智能-信息准
用户多-口碑好
自主先进技术
优质合作伙伴
经典案例
政务类
企业类
舆情报告
舆情-深度剖析
行业-舆情百科
社会-热点全览
关于优讯
优讯简介
优讯新闻
联系我们
舆情报告
多维度全视角舆情分析报告,全面掌握社情民意,助力领导科学决策
免费试用
汇总阅读:
"
分析报告
"相关文章都在这儿了
舆情信息怎么写?看完这篇文章心里就有谱啦!
2020-06-30
4927
舆情,简单地说就是民众的意愿,是各阶层民众对当今社会存在和发展所持有的情绪、看法、意见、态度,因此,舆情也可以说就是社情民意。1什么是舆情?社情民意,老百姓的看法。2按照来源,舆情可分为以下几种(1)网络舆情:网民的反映;(2)社会舆情:社会民众的反映;(3)舆情分析:研究部门和专业部门对重点问题的综合分析。3社会舆情信息的基本内容基本内容有5个方面:一、重要工作的反映。干部群众对中央重要部署、重大活动、重要会议、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的反映;二、重大舆情的反映。干部群众对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突发性事件的反映;三、热点问题的反映。对干部群众关心的、社会上议论多的问题的反映;四、敏感问题的反映。对民族、宗教问题,金融、就业问题,涉及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改革措施等的反映;五、导向性问题的反映。对工作中有较大影响的导向性问题的反映,对解决问题的调控措施的反映。4舆情信息与一般工作信息的区别?从内容上看,工作信息反映的一般是“事件”本身及“事件”发生的过程;而舆情信息所反映的是“事件”对“人”的思想产生的影响。比如,宣传某个典型,工作信息一般报典型的经验、做法或如何宣传这个典型;而舆情信息报的则是这个典型对人们产生了哪些启迪以及宣传这个典型人们有哪些思想反映。在实际工作中,舆情信息员对舆情概念的理解,必须把握四层涵义:(1)舆情是民意集合的反映。换句话说,民意是形成舆情的始源,没有民意,就没有舆情;(2)舆情所要反映的民意,是那些对执政者决策行为能够产生影响的“民意”,而非民意的全部;(3)舆情因变事项是舆情产生的基础,研究、分析舆情,首先要深入研究、分析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4)舆情空间对舆情传播及其对执政者决策行为的影响有重要作用。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舆情定义中的“民众社会政治态度”,是指民众对执政者及其所持有的政治取向的看法、意见和态度。5如何收集舆情信息舆情经常发生在民意表达最为集中、舆情传播最为畅通的“场所”。因此,我们收集舆情就要到这些场所去寻找。具体来讲主要有:(一)从媒体上收集信息。媒体信息来源十分广泛,包括了各地区、各领域甚至世界各国的信息,媒体信息特别是网络媒体信息,没有过多的周转环节和层层报批的手续,揭露问题也比较尖锐、比较及时,我们从中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舆情点。从媒体收集舆情要注意三点:(1)中央重大决策、重大事件引发的舆情,要以主流媒体为准。其舆情收集除了自己对“事件”的第一反应外,更多地要关注媒体的评论和舆论的反映;(2)社会思潮及理论动态舆情,要善于从媒体“理论版”、“言论专栏”去收集,同时也要关注民间网站学术类论坛上的一些“言 论”。(3)社会热点问题及网上热点问题,要关注各大网站新闻跟贴和民间网站论坛。(二)从横向部门收集信息。舆情信息收集值得关注的是那些与群众利益相关性较强的权力部门,如公、检、法、工商、教育、城建等,这些部门的相关政策及做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较多,极易引起群众的思想波动和不满情绪,很容易引起和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应当成为各级舆情信息工作部门关注的焦点。(三)从民间收集信息。从民间获取舆情是民意信息来源的最直接、最真实的渠道。从民间收集信息,要求舆情信息工作者要有强烈的民本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要经常深入社会的各个阶层,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经常性和广泛性的联系,要善于从民间广为流传的民谣、“顺口溜”以及各种街头巷尾的议论、“小道消息”、“传言”中捕捉舆情点,从中发现倾向性、苗头性、社会性的舆情信息。6写好舆情信息要把握好四点(1)要有勤奋工作的精神。信息要“天天短平快、天天马拉松”,向天天吃饭一样。要有好的态度,要把它当成事业,要有信心、有激情。(2)舆情信息工作所要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领导。跟新闻、简报是有区别的,属于内部资料,是专门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切忌不要把党的大政方针再重复给领导说,个别需要的时候过渡即可。我们要写如何落实、贯彻的主要做法,以及人们的反映。(3)语言要端庄、精练、干净。尽量少用修辞手法。(4)报送及时。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新闻网
舆情报告
舆情信息
分析报告
查看详情→
上一页
1
下一页
热门推荐
河北省三河市强换商户招牌事件舆情启示
“炫富”扣分?券商如何完善声誉管理机制:从新规看长期发展路径
“3·15”蜜雪冰城:舆论场割裂之谜
海底捞“锅底小便”事件舆情分析
重庆燃气收费异常屡禁不止舆情分析
“红”动全球:外国网民涌入小红书现象的舆情洞察与多维应对
“良品铺子被举报”事件舆情分析
储户40多万存款“消失”舆情分析
昆明学校食堂“臭肉风波”舆情剖析
2024年中秋国庆“双节”舆情风险提示报告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舆情速递
《黑神话·悟空》背后的舆情学:企业如何借鉴?
不让竞技体育来之不易的勋章蒙灰:体坛饭圈文化侵袭事件舆情分析
法官遇害背后的舆情观察
象牙塔下的阴影:透视高校性骚扰舆情风暴
你可能还关注:
社会热点舆情
网络舆情热点
舆情监测
全网络舆情简报
网络舆情
舆情监控
社会热点
网络热点
网络舆情监测
企业舆情
舆情分析
舆情分析报告
舆情应对
社会热点分析
校园舆情
舆情简报
舆情深度剖析
舆情处置
热点舆情分析
教育舆情
微信客服
点击咨询
移动APP-优讯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