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试用
登 录
400 008 9039
首 页
产品与服务
监测平台
专业人工服务
移动APP
核心优势
数据全-响应快
高智能-信息准
用户多-口碑好
自主先进技术
优质合作伙伴
经典案例
政务类
企业类
舆情报告
舆情-深度剖析
行业-舆情百科
社会-热点全览
关于优讯
优讯简介
优讯新闻
联系我们
舆情报告
多维度全视角舆情分析报告,全面掌握社情民意,助力领导科学决策
免费试用
汇总阅读:
"
社会热点舆情
"相关文章都在这儿了
10月28日全网络舆情简报:蓬佩奥因涉嫌违反联邦法律被调查
2020-10-28
2035
今日全网络舆情报告选取全网热点舆情事件,针对大家关注的热点新闻话题从全网关注值热度排序。根据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中心监测系统显示,截止到10月28日9:30,今日国内外主要互联网舆情快报数据如下: 1、花呗利率制定需符合监管有关规定 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今日在路演时表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12个月期间,花呗日利率可低至约万分之二,大部分贷款的日利率为万分之四左右或以下。花呗的利率制定和展示,均需符合监管的有关规定。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8697.5万 讨论2853 2、十九届五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26日上午在京召开。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会作工作报告,并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2.5亿 讨论4.7万 3、周震南发声 周震南在父母欠债风波后发声,表示会和父母一起面对,尽快处理所有事情,帮助受到损失的人挽回损失。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7.1亿 讨论11.2万 4、我国每年乳腺癌新发病例约30万 临床研究表明,乳腺癌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肥胖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长期精神紧张或情绪亢奋,会诱发乳腺癌。乳腺癌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母亲或姐妹中有人患乳腺癌,就应该及早筛查。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1.1亿 讨论7459 5、蓬佩奥因涉嫌违反联邦法律被调查 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报道,两名众议院民主党高层当地时间26日证实,美国特别检察官办公室已启动一项调查,以确定国务卿蓬佩奥出访耶路撒冷期间在美国共和党代表大会上发表讲话是否违反了联邦法律。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2.2亿 讨论3938 6、西安瑄玥模特被立案调查 西安瑄玥模特以高薪兼职模特为诱饵,无限邀请学生缴费加入,学生缴费3-5千元后即无后续服务,当有学生退款时以各种理由拒绝甚至暴力威胁。10月25日上午,一受害女孩和家属来公司要求退款发生了争执,继而该公司9人群殴女孩家属。27日@西安莲湖公安 通报,参与群殴的9人已被拘留,该公司被立案调查。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2142.9万 讨论1957 7、蔚来汽车回应爆胎维修花14万 河南郑先生称,50多万买的蔚来电动车左前轮爆胎,@蔚来 售后维修,4个轮胎轮毂被换,费用达14.6万,保险公司拒赔。蔚来汽车总裁回应:发生重大车损事故,维修费合理;车主没有第一时间报警和报保险;公司没有履行服务无忧承诺,兜底损失。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3724.5万 讨论2254 8、福建漳浦突发山火 10月27,福建漳州漳浦县大铺村突发山火,过火面积约40亩。主要植被为杂草和少量桉树,周围无重要设施。当地已组织半专业队伍和干部群众100多人扑救,森林消防队正赶赴现场。(总台央视记者林舟)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4623.7万 讨论2768
网络舆情热点
社会热点舆情
查看详情→
9月16日全网络舆情简报:狗不理解除与王府井店加盟方合作
2020-09-16
1839
今日全网络舆情报告选取全网热点舆情事件,针对大家关注的热点新闻话题从全网关注值热度排序。根据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中心监测系统显示,截止到9月16日9:30,今日国内外主要互联网舆情快报数据如下: 1、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15日,有记者就美国下调对华旅行警告进行提问。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取得了全国抗疫斗争的重大战略成果。截至9月14日,中国境内已连续30天没有本土新增确诊病例,中国一贯依法保护在华外国人的安全与合法权益。汪文斌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当然在华的外国人也有义务遵守中国的法律。美方在制定旅行警告时,应当充分地尊重事实,不应该进行无端的政治操弄。(记者 王韦翰 赵晨雁)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2.6亿 讨论1.1万 2、6000元离职赔偿金全是硬币 四川资中女子张某在一家医学美容公司离职后,通过劳动仲裁,得以获得共计6000多元的补偿金。9月14日,她应约前往劳动仲裁部门领取补偿金时,公司方面却用三轮车拖来两桶硬币。她称,对方拉来的都是一角的硬币,还让她“一角一角地数”,因此认为公司这一行为涉嫌侮辱。涉事的资中允熹医疗美容有限责任公司会计俞某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否认侮辱一说。她称,硬币是公司搞活动剩下的,并非只是一角的,还有一块的,且硬币也是可流通的,“劳动仲裁也没说必须现金、百元大钞,公司一分不少支付了就行了”,但她承认给得很不痛快。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4亿 讨论1.5万 3、科学家发现金星有生命存在可能 据美媒报道,近期有天文科学家通过望远镜观察到金星的酸性云层中探测到一种名为磷化氢的气体,从而推测金星可能存在生命的迹象。在地球上,磷存在于人类的肠子、一些动物的粪便和其它动物以及微生物中,具有很强的毒性,曾被军队用作化学武器,农场用作熏蒸剂,电视连续剧《绝命毒师》主角Walter White曾用之杀人。但目前金星存在磷化氢只是观察结论,尚未收集到任何样本,该推测尚有待证明。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1.5亿 讨论5937 4、狗不理解除与王府井店加盟方合作 近日,狗不理王府井店就博主“谷岳”发布视频评论采取不妥行为引发舆论关注。狗不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声明:事件发生后,狗不理集团高度重视,集团领导率队在第一时间赶赴狗不理王府井店了解事情经过。经了解,在未向狗不理集团报告的情况下,狗不理王府井店面对消费者评价擅自处理且严重不妥,不能代表集团官方行为和立场。由于该店严重违反了狗不理集团企业品牌管理规定和与狗不理集团签订的加盟协议相关约定,严重损害了狗不理集团名誉,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狗不理集团从即日起,解除与该店加盟方的合作。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3.5亿 讨论1.7万 5、云南疫情最新通报 9月14日0时至24时,云南省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航空输入确诊病例1例(中国籍、印度尼西亚输入),为9月7日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出院1例。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9704.8万 讨论3025 6、美取消对加拿大加征铝关税 当地时间15日,美国贸易代表处表示,来自加拿大的铝进口接下来将“回落至正常水平”,因此美国将取消对加拿大加征铝进口关税。8月,美方宣布对加拿大进口铝产品征收10%的关税;在加拿大宣布具体报复措施前几小时,美放弃了加征该项关税。对此,加拿大也决定不对美进口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6050.8万 讨论2274 7、獐子岛将海底扇贝动产抵押 受舆论关注的辽宁大连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将其海底存货的虾夷扇贝进行动产抵押,从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分行获得了一笔9000万元的抵押贷款。此次最新发生于9月的动产抵押与之前不同的地方在于,此前抵押物均为保管状况良好的海产品,而此次却为海底存货。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8411.3万 讨论2219
舆情监测
网络舆情热点
社会热点舆情
查看详情→
5月6日全网络舆情简报:黑龙江被虐打女童父亲被刑拘
2020-05-06
5076
今日全网络舆情快报选取全网热点舆情事件,针对大家关注的热点新闻话题从全网关注值热度排序。根据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中心监测系统显示,截止到5月6日10:30,今日国内外主要互联网舆情快报数据如下:1、黑龙江被虐打女童父亲被刑拘黑龙江4岁女童疑遭继母殴打致颅内出血引发关注。4月29日,据三江公安微警务微信公号通报:因于某茜多动、淘气,有时大小便不能自理,曲某某为发泄不满先后多次用拳头殴打、用开水烫、抓住被害人头发向墙上撞等方式伤害于某茜。共同生活期间,于某龙对于某茜管教时,也曾用手、数据线、笤帚殴打于某茜。犯罪嫌疑人曲某某、于某龙因涉嫌故意伤害罪,已被警方刑事拘留。微博舆情热度:阅读3.2亿 讨论3.1万 2、美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超120万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数据,截至美东时间5日17:32,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1201337例,死亡70646例。微博舆情热度:阅读1.7亿 讨论1万 3、献给年轻一代的演讲一段献给年轻一代的演讲,让无数网友感怀。这是一个蕴含无限可能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带给世界无穷的想象力。有知识有见识,有梦想有行动,塑造自我并塑造社会。相信坚持的,坚持相信的,保持赤子之心,守住公平正义,这个世界将因你们的努力更辽阔。微博舆情热度:阅读4.8亿 讨论27.5万 4、美市长称去年感染过新冠病毒并检出抗体据美媒,美国新泽西州贝尔维尔市长迈克尔·梅勒姆4月30日称,自己去年就已感染新冠病毒。梅勒姆去年11月前往大西洋城参加会议后开始出现症状且“从未如此严重”。4月29日,血液抗体检测显示梅勒姆已有新冠病毒抗体。随后他发表声明宣布检测结果,并认为此前许多重症流感很可能就是新冠病毒。微博舆情热度:阅读3.3亿 讨论2.3万 5、虎门大桥相关负责人回应异常抖动昨天下午,虎门大桥发生异常抖动。据广东省交通集团通报:专家组初步判断,虎门大桥悬索桥本次振动主要原因是,沿桥跨边护栏连续设置水马,改变了钢箱梁的气动外形,在特定风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桥梁涡振现象。根据现有数据和观测到的现象分析,此次振动不会影响虎门大桥悬索桥后续使用的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目前,虎门大桥桥面已基本恢复常态。虎门大桥管养单位已开始对大桥进行全面检查检测,交通运输部已组建专家工作组到现场指导,虎门大桥将继续封闭双向交通。微博舆情热度:阅读6052.2万 讨论4585
舆情快报
社会热点舆情
舆情速读
查看详情→
舆情案例分析:濮阳一村民未戴口罩被捆墙上引发热议:基层防疫冲突成舆论关注焦点
2020-02-20
4700
舆情分析之综述 2月13日,河南濮阳一村民因疫情防控期间不戴口罩,被工作人员捆在墙上的视频引发关注。视频中,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向被捆村民喊着说:“忘戴了?你还想活吗?”“你不活人家老百姓还活呢”。2月18日消息,濮阳孟轲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17日发布《关于网上流传视频的情况说明》称,近日,关于濮阳市华龙区孟轲乡惠寨村一线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方法不当的视频在微信群及网上流传。孟轲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对此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题会议,成立工作组对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舆论场上,媒体和网民一致谴责疫情防控人员的做法失当。澎湃新闻19日发文指出,“不戴口罩就被绑,视频中工作人员带着的戾气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这样的操作看后让人不适,严防严控变成了任性失控,产生了非常不好的舆论观感”。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月19日4时,共监测到相关舆情信息2697条。其中,客户端新闻206篇,微博信息2156条,微信文章116篇、网络新闻188篇、论坛帖文8条、视频21条、报刊新闻2篇。微博平台上,#河南一村民因未戴口罩被捆在墙上#话题阅读量为393.3万、讨论量为665次。抖音平台上,#因未戴口罩被捆在墙上#播放量超24万次。 舆情观察 客观事实类报道和评论性报道集中释放,推动舆情热度不断攀升 2月18日,“因未戴口罩被捆在墙上”的视频在微博上热传,引发网民热议的同时,也促使众多媒体参与报道。《光明日报》、和讯网、红星新闻、澎湃新闻、凤凰网、东方网、华商网等中央和地方媒体积极转载,媒体报道主要集中在“过度防疫致艰难返岗:谁让防疫成闹剧?”、“扇耳光、捆绑、游街:瘟疫让他们拿起鸡毛当令箭”、“河南一村民拒戴口罩被捆墙上:防控人员作深刻检讨”、“河南一村民因未戴口罩被捆墙上,官方回应:做法欠妥,警方介入”、“一家三口打麻将被扇耳光,村民未戴口罩被捆墙上!如此战"疫",群众很生气”等方面。媒体积极发声对此类极端化防疫乱象予以痛批,官方旗帜鲜明的态度,对于纠正歪风、引导舆论正向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基层防疫乱象频发,舆论不满情绪高涨 疫情防控仍在持续,与之相关的任何事件均易挑动民众的敏感神经。针对此次事件,网民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总体而言,舆论情绪偏消极。主要观点如下: 一、大部分网民强烈谴责此类不当行为,并为这些工作人员“拿着鸡毛当令箭”的做法感到不齿。有网民愤怒地评论到“太过分,要不要开个批斗大会”“矫枉过正,不可取啊”、“这不是侵犯人权吗”、“这不是过分、这是违法”。 二、部分网民此类事件的发生充分说明基层腐败现象严重,基层防疫监管刻不容缓。有网民表示“这说明了基层腐败已久,需要整治整治了”“这些地方牛鬼蛇神要打了”。 三、部分网民表示防疫工作要有章有度,暴力执法不可取。有网民评论到“依法依规,问明情况,是不是买不到口罩的问题,能不能给解决一下,完美化解矛盾”、“劝导、解释,不要用暴力”。 四、少数网民表示支持防疫人员的做法。他们认为“工作人员做的没错,当前情况下,疫情严重,为什么不戴口罩?这是对全社会的不负责任。工作人员也是小施惩戒,并没有真正的伤害他。认为工作人员做错的人,是因为这个一直不戴口罩的人不在你身边游走,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在一直在你身边,撵不走,劝不动,你试试。”、“这个特殊时期不戴口罩本来就不对,工作人员是说不动他才这样的,评论里张口就喷的人是没看视频嘛?有一个人感染就是他们防控不到位,被问责的他们,到时候谁跳出来给他们担责”。 舆情分析 回顾事件发生始末,河南濮阳相关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将未戴口罩的村民捆在墙上的的现场视频被大规模传播,舆情瞬间引爆。面对愈加高涨的舆情关注态势,濮阳孟轲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于17日发布通报,兼顾舆情回应的“时度效”,有效推动了舆情平稳降温。然而,网民对于官方通报中提到的“方法不当,行为过激”的表述并不认同。有网民表示官方对于防疫人员侵犯人权的违法行为视而不见、避重就轻的态度令人失望。因该案件调查暂无定论,公众依旧对调查结果保持着一定的关注度,一旦调查结果公布,或将再次引发舆情。当地公安等政法机关需保持高度的舆情敏感意识,线下处置确保客观、公平、合理,线上持续关注舆论动向,用充分的信息公开赢得公众认可。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呈现向好态势,这与全国各地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密不可分。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家打麻将被扇耳光、打牌被训诫”、“不戴口罩被殴打、捆墙上、戴手铐”、“打麻将的被要求背桌子游街”、“聚众打牌被绑起来连成串游街示众”等基层防疫工作乱象引发了舆论对于公权力的质疑、挞伐和挑战。此次,濮阳防疫人员因粗暴的执法行为受到舆论的强烈谴责,对于其他地方来说是一个前车之鉴。各地要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工作思想认识,要让各级疫情防控人员,尤其是基层工作人员认识到“防疫要依法行事,不得侵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是防疫工作的基本要求。研判建议:一、建议各地区加强基层人员防疫工作培训工作,提倡柔性执法,以耐心教育和疏导为主,避免因言语互怼而产生的线下矛盾升级为线上舆情,从源头上消除民众可能滋生的反感情绪;二、建议各地执法机关全程参与公权力行使过程,确保基层人员正确履职。 作者:优讯舆情分析师-何铖铖
社会热点舆情
舆情案例分析
查看详情→
深圳罗湖房屋倒塌价格反涨?处理好这3个问题是关键
2019-09-02
1872
导读 8月28日上午,深圳罗湖一住宅楼倒塌,出人意料的是,事发后几小时迅速引发该小区房价震荡。一时间,塌陷原因、房屋质量、业主安置赔偿、中介炒房乱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对于公寓突然倒塌,是福还是祸,舆论各持己见。本文通过分析事情进展中舆论走向,对相关部门后续处理提供参考性建议。 舆情事件回放 8月28日11时20分 罗湖区南湖街道渔邨社区和平新居单身公寓楼发生沉降倾斜。该消息经头条号@壹深圳发出后,立刻引发媒体集中关注。环球时报、央视网、南方都市报、中国经济周刊、凤凰网、新京报等众多主流媒体均参与跟踪报道。 事发一小时后 罗湖区委宣传部官方微博@新时代罗湖发首篇情况通报,称目前无人员伤亡。随后,应急管理局通过媒体公开回应称,已组织专家现场鉴定事故原因。 同时,21世纪经济报道在现场调查时发现房产中介人员身挂宣传牌,收购同小区二手房,部分房屋的挂牌价也出现上涨。“深圳公寓倒塌,房价却暴涨60万”、“5组客户抢一套房子”、“房子已倒、拆迁提上日程”等话题在舆论场迅速传播。网民关注重心也发生转移,“楼房倒塌是福还是祸”的讨论热点。 事发当天 @新时代罗湖连续发布三篇通报公开进展情况, 23时25分,专家初步鉴定结论浮出水面。“摩擦桩型”、“建筑下方有暗渠”、“桩身腐蚀”研判结果再次引发一番热议。 8月29日 29日上午对于倒塌楼房是否拆迁,罗湖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住建局等多个政府部门回应称:和平新居附近暂无拆迁计划。 29日下午,中国经营报报道《至少67幢楼列入登记预警范围》。 截至8月30日 有关深圳罗湖楼房倒塌的新浪微博话题不断更新,#中介回应深圳公寓坍塌房价反涨# 和#深圳罗湖一公寓沉降倾斜# 阅读量1.6亿,网易客户端相关评论量10万+。 舆论观察 房屋倒塌,网民聚焦三方面: 1、热讨倒塌原因,超五成网民质疑房屋质量 网民“一品小汤锅201802”:我建设盖过房子,混凝土夏天浇筑凝固需要一个星期。冬天需要十天,但是深圳以前有一个词叫做三天一层楼,为了节约成本地基打的也不牢固。以后十年中国大型城市楼房质量事故会越来越多 网民“宅宅啊火”:如果不是自然灾害地下坍塌导致……那肯定就是房地产商,建楼的时候用劣质材料,偷工减料获取暴利所致。这楼建的也不高,一般小区楼都在二三十层以上呢 2、房主赔偿是关键,期待心理明显 网民“下一个m i”:怎么赔偿啊 最想知道的 网民“冰蓝的雪2018”:我只想知道到底赔不赔钱?赔多少? 3、呼请彻查到底严格问责,并加强房屋质量整顿 网民“七0后的老阿姨”:七十年产权的房子,现二十年还不到就倒了!这责任谁来承担?! 网民“根域服务器”:看着房子房龄应该不会超过20年,居然会出现结构性坍塌,一定要彻查到底,毕竟小区同一批次的房子不止一栋,如果是结构性硬伤能修补抓紧修补,真要砸死一批人后悔也晚了,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一定要重视,人命大于一切。 房价戏剧性反涨,是福还是祸,舆论各持己见 1、三成网民对中介炒房行为不满,应坚决遏制 网民“不吃凤梨”:房地产中介邪恶至极,应该对所有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采取专项管控调查,恶意哄抬房价,租价。违法收费,利用优势地位欺负消费者的一律坐牢。 网民“纯真_G”:中介吃相难看 没有一点底线。 网民“大道尽显”:卖倒塌房屋就是卖不合格产品!公开放卖就是犯罪行为,抓捕放盘业主和中介!!! 2、三成网民对楼房拆迁拭目以待,房主因祸得福 网民“邝任星”:和平新居的楼龄是30年的都卖3.5万一平。一倒一拆一重建。5-6万一平跑不了。不买才亏呢!!是福不是祸。 网民“资深搬砖蓝领”:赚死了,又是一批拆迁户 3、四成网民讨论房产政策,“房价”、“拆迁”成热词 网民“双鱼座的张申2001”:为什么会变成拆迁房?城市的房子发生危险了,就拆迁,国家加倍赔钱!农村的房子要是倒了,估计无人问津!国家一味的在住房上面偏袒城镇,这也许是城市房价上涨的一个原因吧 网民“纸上速评”:#官方回应深圳楼房倒塌# #深圳坍塌公寓房价反涨# 楼房倒塌已经不算新闻,算新闻的是倒塌之后的小插曲,中介报价反而坐上了火箭,一窜就是近百万,谁会花高价买一座塌掉的楼?老外琢磨不透,咱老百姓门儿清,这叫主打的拆迁概念,房子一塌,拆迁也不得不加速。甚至相邻没塌的小区也顺势跟涨,打出了“那边拆了这边还远吗”的概念……怎么说呢,实业立国,房产兴邦,居高不下的房价已然成为一切经济活动领头羊,对发展绝非幸事。 网民“boobi33”:为什么都指望着拆迁,就是因为工薪阶级都买不起房子。孩子结婚买新房,一套少则五六百万,多则上千万,这对于月薪几千的父母怎么买得起房子? 官方公布鉴定结果,问责呼声和担忧情绪趋重 1-超五成网民对住房现状持悲观态度 网民“S纸醉金迷S”:很多不适合做建筑用地的也盖起了高楼大厦,里面住满了人,堆满了东西,台风天来时还摇晃,真要有暗渠或水土问题,发生时也就一下子的事 网民“影像新视界”:中国楼房的建筑质量令人堪忧,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问题屡有发生。中国是世界上高层建筑最多的地方,但这并不值得我们骄傲,大量的质量问题会逐年增多。 2-约四成网民呼请应对责任和问题进行深度追究 网民“有态度网友0g9nGh”:设计问题?质量问题?勘探问题?暗渠是灌装前存在的还是灌装后施工的?是天然的,还是混凝土的?如果是混凝土的为什么会漏水,设计时是会考虑的。这些都是问题。设计施工勘探监理等单位不能简单以掩去为由推卸责任。 网民“xuanlin_zhang”:这是在初期没有勘察清楚地质情况,导致使用了不合理的设计方案,那周边的楼是不是也是这种地质和设计?那其他小区的呢?这个必须要问责当初的设计公司? 舆情解析 住房一直是全民普遍关注的头等大事,任何有关住房政策的风吹草动都会拉动群众紧绷的神经,尤其是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房策更是舆论关注的核心地带。今年,有关房屋倒塌的消息不断见诸报端,前不久南方地区一处房屋整体下沉的消息让不少网民唏嘘。惊呼未定之际,此次深圳楼房倒塌房价反涨的“怪像”一经公布,便获得网民集体关切。舆论从疑惑到焦虑,对于住房整体现状的讨论持续高热。不少网民表示,房屋倒塌现象的背后其实是当前健康发展理念的缺位。如网民“铜锣湾94873397:中国人做任何事都是跑量不注意质量,而且中国近年来沙石价格增加,很多高中档小区用的是河沙+海沙,不要以为高档小区很安全,只是时间还没到”。 通过梳理网易客户端相关专题,事件进展过程中,“现场封锁人员撤离”、“房价反涨”、“律师回应:房屋买卖无效”、“官方通报沉降原因”等四个重要节点引发舆论大量讨论,显然,人员伤亡情况、坍塌原因、拆迁计划与事后赔偿等是网民最期待解决的问题细节。 截至8月30日,有关房主的赔偿安置、问题追责等细节还未有进一步通报。“暗渠”原因及“67幢楼列入登记预警范围”等细节的及时公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相关政府部门危机处理的态度和高效,但网民对此次倒塌事件的疑虑并未消解。结合舆论关注情况和观点倾向,后续处理过程中需谨慎处理三方面问题: 尽快公布进一步调查结果,责任追究不能拖。 事发当天,虽然政府部门高效公布了专家鉴定结果,但多数网民对于前期房屋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具体细节仍有疑虑,只有公布更多的问题成因,才能对责任划分进行准确界定。因而,平息此次倒塌引发的部分舆论恐慌与担忧,彻查和问责是基础。 妥善安置和合理赔偿房主损失,全面保障是关键。 借楼房倒塌之力,中介加速炒作拆迁概念,迅速将舆论从事实本身的关注转移至“拆迁致富”的讨论。网民对深圳本市“一拆脱贫”的现象充满“嫉妒羡慕恨”,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将相关部门在“旧改”还是“拆迁”面前陷入尴尬境地。有网民直言,称“此例一开无数房子会坍塌了”。29日,政府称“暂无拆迁计划”让中介和部分网民哑口无言。但是,如何对房主进行赔偿、如何满足房主住房需求仍是相关部门必须面临的关键问题。建议相关部门还需与房主积极协商沟通,结合调查结果、本市城市规划、当事人需求等方面进行考量,并给出全面保障方案。 完善房产政策不容忽视,注重质量和常态监管是核心。 对于中介借机炒作行为,专业人士予以警醒称非法买卖不可取,为舆论走向提供了一个理性基础。只是,政府部门在面临“中介敲竹杠”时,似乎出现回应空窗期。近年来,规范房产中介市场,遏制中介机构扰乱市场秩序一直是政府监管部门的重点任务,本次部门发声迟缓在某种程度上容易让人产生“失责”之感。其实,在媒体发布“楼价反涨”信息后,住建局等部门应第一时间发声,对投机之举进行打击。另外,媒体报道称67幢楼列入登记预警范围,也着实让舆论产生骚动。网民对“全面整顿房屋质量”的呼声走高。所以,相关部门也需呼应民意,对预警范围作出全面整改,至少通过表达先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态度和实际行动赢得舆论信心。 作者:优讯舆情分析师-曹晓静
网络舆情
社会热点舆情
查看详情→
又见13岁少年弑双亲!网友:抓住了,然后呢?
2019-01-03
1790
导读12月31日晚,湖南衡南三塘镇,13岁少年罗某因家庭纠纷用锤子杀害父母后逃离。其姐姐称,罗某沉迷上网,当日向父母要钱去网吧上网未果,遂锤杀父母。事发后,罗某曾用其父亲身份证购票前往云南大理。今天下午,衡南警方在云南大理将其抓获。@澎湃新闻2019年1月1日,@人民日报 微博转发“湖南衡南通报13岁学生涉嫌锤杀父母:作案后逃逸,其父母已身亡”。2019年第一天,这则湖南衡南县公安局的协查通报,引发公众焦虑——这距离湖南沅江12岁少年弑母案,不过才一个月。12岁弑母少年:"我杀的是我妈,又不是别人",获释返校遭拒,他该重返校园么?微博截图2019年1月2日,@今日头条,发布微博称“涉嫌锤杀父母的13岁男孩,已在云南大理被抓获”。微博截图据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数据显示(优讯,10余年专注舆情监测,可申请免费试用),该事件在2019年1月1日,经@人民日报 @今日头条 @新京报 等媒体微博转发后,迅速引发网友关注,1月2日,达到舆论关注峰值。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舆情走势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关键词云2005年出生,13岁,却残忍将自己的父母锤杀于家中。这让不少网友想起最近发生的一起案件:同样是湖南,同样是一个未成年人(12岁),连砍二十余刀,杀害自己的母亲。因未满14岁,最后被送去长沙管束教育3年。网友评论对于这起恶劣的未成年人犯罪事件,网友:抓到了,然后呢?微博截图我国《刑法》规定,14周岁以上,需要对杀人、抢劫等严重刑事犯罪负刑事责任,而14周岁以下是绝对不承担刑事责任的,哪怕他犯了锤杀父母这样的枭獍罪行。舆情小评13岁的少年按法律不用承担刑事责任,但不代表这样的凶手没有危害性。法律是社会的稳定器,也是公众安全最终的保障。接二连三发生的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孩子弑亲的惨案,已向社会敲响警钟,也对法律空白点、痛点拉响了“警报”。——新京报《13岁少年涉弑亲:惩戒“少年犯”不能留空白》从评论看,众多网友将不久前同样发生在湖南的12岁少年弑母案件联系在一起。担心若一味根据未成年保护法“保护”犯罪的未成年人,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以此为保护屏障,而肆无忌惮,建议下调未成年人犯罪入刑年龄。近两年,有关“是否应该下调未成年人犯罪入刑年龄”的讨论一直在进行。例如建议“从14周岁降低至12周岁”的学者指出,我国现在儿童辨认和控制能力有较大提高,部分施害的未成年人在作案时展示的辨识能力、心智发育程度甚至超过一般成年人的水准,因此入刑年龄应该下调。而另一部分人认为,光靠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不仅不能有效控制犯罪,还可能制造出更多严重犯罪行为,因此应从其他方面入手干预未成年人犯罪。信息来源: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新浪微博、新京报、澎湃新闻等
舆情监测
网络舆情热点
社会热点舆情
查看详情→
上一页
1
...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下一页
热门推荐
河北省三河市强换商户招牌事件舆情启示
“炫富”扣分?券商如何完善声誉管理机制:从新规看长期发展路径
“3·15”蜜雪冰城:舆论场割裂之谜
海底捞“锅底小便”事件舆情分析
重庆燃气收费异常屡禁不止舆情分析
“红”动全球:外国网民涌入小红书现象的舆情洞察与多维应对
“良品铺子被举报”事件舆情分析
储户40多万存款“消失”舆情分析
昆明学校食堂“臭肉风波”舆情剖析
2024年中秋国庆“双节”舆情风险提示报告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舆情速递
《黑神话·悟空》背后的舆情学:企业如何借鉴?
不让竞技体育来之不易的勋章蒙灰:体坛饭圈文化侵袭事件舆情分析
法官遇害背后的舆情观察
象牙塔下的阴影:透视高校性骚扰舆情风暴
你可能还关注:
社会热点舆情
网络舆情热点
舆情监测
全网络舆情简报
网络舆情
舆情监控
社会热点
网络热点
网络舆情监测
企业舆情
舆情分析
舆情分析报告
舆情应对
社会热点分析
校园舆情
舆情简报
舆情深度剖析
舆情处置
热点舆情分析
教育舆情
微信客服
点击咨询
移动APP-优讯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