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讯舆情:“字节跳动员工猝死”事件舆情分析报告
2022-02-25 | 优讯舆情 5733 企业舆情 网络舆情热点 舆情分析报告 字节跳动脉脉平台有网民发文称“字节又猝死一位,妻子怀孕两个月,惨…”;同时,网络平台流传出一份该员工妻子在小区业主群发言的聊天记录。聊天记录显示,该员工日常加班多、压力大,目前还需承担每个月21000左右的房贷。
字节跳动发文称:21日18时,吴同学前往中卫通健身房运动,约一小时后出现头晕,教练上前询问并通知行政前台。随后吴同学出现呕吐现象。19时18分,教练拨打120。19时30分许,120急救人员到场救治后将其送医。截至23日0:30该员工情况危重,仍在医院抢救中。新浪微博形成#字节跳动内网辟谣员工猝死#话题,阅读量1.9亿,讨论1.1万。
网传聊天记录显示,在字节跳动公司楼下,有疑似该公司员工被救护人员用担架抬走。新浪微博形成#字节跳动被曝又有员工送医院急救#话题,阅读量280.7万,讨论129。
字节跳动内网发文:2月23日13时43分,从医院获知,在抢救41个小时后,吴同学不幸离世。已承担全部医治费用,还将向家属提供抚恤和关怀。新浪微博形成#字节跳动确认28岁员工离世#话题,阅读量6.6亿,讨论6.3万。
网传字节跳动补偿2000万元,公司会帮忙还清房贷,工资会照发到孩子成年。吴先生母亲张女士表示,现在很痛苦,网传赔偿2000万消息是假的,双方暂未协商赔偿事宜。新浪微博形成#逝者母亲回应字节跳动赔2000万传言#话题,阅读量8597.9万,讨论1471次。
根据优讯舆情信息监测平台,截至2022年2月25日14时,字节跳动员工猝死事件相关舆情信息29991条。2月23日8时,相关舆情在字节跳动内网回应达到监测期内峰值。
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舆情热度走势图
根据优讯舆情信息监测平台,本次舆情传播主要分布在新浪微博平台,相关舆情声量为21673条,占比72.35%;网络平台相关舆情声量为2917条,占比9.74%;其他平台舆情声量分布依次为论坛、客户端、微信等。
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媒体分布图
媒体主要聚焦字节跳动员工离世内容,并关注员工加班、员工工伤认定、企业紧急救助制度、年轻人猝死丰县等话题。
如:中国新闻网发文“字节称网传猝死员工仍在抢救中 年轻人猝死风险持续升高”指出,调查显示,我国约八成的白领处于过度疲劳状态。慢性疲劳应激,既是中青年人早发冠心病的病因,也是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重要诱因,在心脏性猝死的案例中占 65%~80%。在心血管患病率持续攀升背景下,注重健康与自我保护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广州日报》评论称:长期以来,高强度的工作使得不少互联网公司员工都处于贩卖生活幸福来换取高薪收入的境地。在高强度的绩效考核和加班文化的双重高压之下,大部分员工像“不知疲倦的齿轮”一样,担心因短暂的喘息而被淘汰出局。然而,机器也会存在磨损,更何况是血肉之躯。鲜活生命逝去的背后,需要唤起社会和企业共同反思:企业发展的背后不能以员工的生命健康作为牺牲,考核机制的制定需要融入更多人文关怀。
《大连晚报》引用央广网2月23日发布的“‘95后’建筑设计师加班过度猝死?别透支年轻的生命”称,劳动者合法权益不容侵犯,畸形加班文化当休矣。劳动法落地,离不开合力共为。年轻猝死现象,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年轻人应劳逸结合、加强运动、合理膳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用人单位应多些人性化关怀、多些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不能让“拿命换钱”成为劳动者的常态;相关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监督和日常检查机制,让劳动法在显性或隐性的“996”面前显现出足够的震慑力和约束力。任何时候,企业发展都不应该以牺牲员工健康为代价。让劳动者超时工作、透支健康,无异于竭泽而渔。关爱劳动者,为奋斗打上健康底色,或才是让劳动者和企业方实现共赢的良方。
红网发文“又现员工加班猝死,废除这种‘自愿的剥削’”称,8小时工作制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是法律赋予的权益。保护劳动者权益不能靠用工者的自律,不能靠劳动者的自保,更不能靠舆论的自发,最可靠的还是法律的保护和监管的到位。唯有如此,才能废除这种“自愿的剥削”。
1. 网民表示企业发展不应该以牺牲员工健康为代价,严厉斥责加班内卷文化。
打脸小土豆:人血馒头。
zhneoangelo:资本家:没关系,下一个。
狗静liu:加班不是深渊,内卷才是原罪,资本家变着法的绩效考核,逼着你耗死自己。
哦你也是葬爱家族:加班导致多少人猝死了,资本眼里不是人命只是数字。
是丨金钱呀丨:大厂都接连死人[二哈]。自杀的自杀,猝死的猝死。真希望他们所谓的大厂可以深刻检讨,为啥一份“正常白领上班族”工作能工作死人。是人的问题,还是他们所谓的大厂自身的问题?毕竟这都不是个例了。
钱局长本人:大厂们该吸取教训了吧?还要让这种悲剧再次发生吗?
小脑袋v:工具性抢救,连死的时候都要让公司吃最后一次“人血馒头”,996果然是福报!
是书mei呀:字节和心脏,只有一个可以跳动。
船长的爱情 :资本真的会杀人。
2. 网民表示希望国家严惩放肆加班、996公司。
麦凯乔:不是身体脆弱,是因为在“福报996”面前,无人可以幸免!你的顺从就是纵容,直到害到儿辈孙辈!
一个铁锤啊:求求国家了,整治一下加班文化吧!
爱啦啦5207:希望国家出手整改。
我会像奥德休斯一样:那些996的公司什么时候管一管?
MAXfreeiiCHEN:为什么国家还不严惩这些放肆加班放肆996的公司,就这样国外尖端人才为什么还回国内互联网啊!就连国内外企都比不上,这种工作环境真的吐了,亲身经历所以有发言权。
BenMark: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互联网员工猝死的案例了, 希望政府相关部门严格管控私企, 民企剥削劳动力, 加班内卷的情况, 人民群众不是机器, 提高工作效率,工作时效是当下对于民企私企最紧急需要处理的根本问题。
3. 网民表示同情死者,并表示年轻人一定要劳逸结合,适度“躺平”,不要一味的追求内卷,关注自身身体健康。
bleedfund:我想年轻人躺平也是一种活法吧。唉。年轻人不要高杠杆追求成功人生。除非活的嫌时间长。
CCNN33996:年轻人不要透支身体。
O_Carr:钱可以少赚,健康才是首要。
Kyle凯尔视觉:身体是发家致富的本钱,没了健康的人体,或者身体不自知多可怕,安息。
科技刚子:还是劳逸结合吧,人倒了有再多钱也无济于事!
Shuey清源:事实证明,睡眠比运动重要……累的时候就停下来歇一歇吧,别让身体透支……
4. 网民表示社会需要多多关注加班现象,加班现象太普遍。
我也已经习惯了:我老公单位也是,天天加班到凌晨,第二天照样9点半上班。还天天无效开会...杭州这种互联网公司真的绝了。
小快乐乐乐乐乐乐乐:求求深圳管一管26天制,早八晚八吧。
三理声无:在杭州工资不过万都有单休还加班的,当然也没有加班费。不压榨的老板在哪里?
Queena航航吖:社会应该多关注加班现象,尤其建筑设计师这种。天天熬夜。
晶个了晶:还有上海尤安猝死的建筑师,希望大家也关注一下,建筑设计院真的比任何大厂加班情况都要严重。
听姐姐话哈:悲哀就是只有大厂出事了才会上热搜,小公司的加班默默无闻,出事了更是无人知晓。
5. 网民认为劳动法缺位,政府管理缺失。
猫姐CC:劳动法工作八小时,双休,五险一金,这些最基本的,还是不是要资本家的命。
PureBlank001:有没有可能是一些996和劳动法缺失呢?
海哥假装25:劳动法缺位!
都说了是我啊:资本家在乎你死活?劳动法呢?
北京的老Michael:劳动法要修改一下了。
快乐旅行2012:这是资本家的问题吗,这是劳动法形同虚设的问题。
荣耀的背后丶刻着一道孤独:劳动法玷污了法律。
当代浪漫计划:劳动法不落实,资本家不压榨你就有鬼了。
干伟大的事儿:已经对劳动法死心,zf熟视无睹也心寒。
此号注销了啦啦啦噜啦噜啦嘞:当资本没有约束没有监管,那便是为所欲为了。
温柔男孩的生活:国内就是没有正规的劳工组织,来惩罚这些企业,保护劳动人民,你们觉得我说的对吗![doge]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他们卷。
黑猫朴朴:哎,双休都不能落实,劳动法反正是民不告官不纠的咸鱼态度,既然没办法,我们这代人只能拿子宫反抗了。
6. 部分网民站在对立面,认为原因不在于加班,为企业洗白,与资本家共情。
君临_政:一条烂命又不值钱,跟公司有什么关系。
Rosetna:六点多去健身,也不能说明就是加班导致的啊。
Seammicc:不是为资本家洗 而是就事论事 6点去的健身房运动1h,再者没有资本家哪来的月供?
7. 网民表示对41小时抢救时间持讽刺质疑态度。
打工是为了不打工:不懂就问:心梗猝死真的可以抢救41小时嘛?
歪头斜脑小哥哥:字节:好可惜没过48小时,不然就不用算工伤了。
加油馨阅:根本不是41小时,也不是23号,不想多说了。
下班躺尸的琰:字节跳动确实感到可惜,再晚几个小时就可以不算工伤了。
本次舆情事件中,28岁员工猝死、怀孕2个月的妻子、每月21000元的房贷等内容均刺激当下公众“工作、生活压力大”的共情情绪,迅速引发舆论热议。相关话题亦从员工猝死延伸至加班文化、工伤认定、等话题。
春节至今,不足一个月时间内,相继发生B站员工春节加班猝死、上海一设计师加班过度猝死、字节跳动员工猝死等3起员工猝死舆情。整体来看,近年来员工“996”“内卷”等话题不断引发舆论的抨击和质疑,腾讯、阿里、字节跳动、快手等互联网大厂也相继取消“大小周”、实施“1065”工作制,尝试为员工减负。但在经济发展下行、互联网发展至瓶颈期,互联网企业不断裁员的前提下,多数企业和员工又不得不陷入竞争的内卷话,舆论情绪处于“施压”状态。
在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舆情呈现出“职场社交平台-自媒体平台-网络平台”传播路线,员工通过脉脉、新浪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匿名发布,进而在网络平台发酵形成舆情危机。因此,相关企业在应对舆情中,除展现出“负责任、人性化”等想想外,在舆情预警方面,侧重脉脉、新浪微博等社交媒体舆情监测;同时要确保线上、线下舆情应对的同步,防范员工持续在社交媒体发声,形成新的次生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