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抚顺虐童事件舆情简报:如何让悲剧不再重演?
2020-11-03 | 优讯舆情 3045 舆情监测 舆情分析 虐童舆情 抚顺虐童事件 儿童保护10月下旬,辽宁抚顺6岁女童童童曝出遭生母及生母男友虐待差点致命,让人痛心不已,引发广泛关注。目前,童童生母陈某威及其男友刘某彦已被刑拘,检察机关以涉嫌故意伤害罪、虐待罪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已予以立案。
童童因全身多处烧烫伤、手臂骨折被送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
童童的主治医师告知家属,通过手术从童童右腿上取出一根钢针,怀疑童童曾遭人虐待,建议家属报警。
公安机关接到辖区居民报警,称有女童被虐待,公安机关立即受案办理。
将陈某威、刘某彦抓获,并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
检察机关以陈某威、刘某彦涉嫌故意伤害罪、虐待罪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当天予以立案。
法院委托鉴定机构对受害女童伤害等级进行鉴定。
鉴定机构出具意见:1处7级伤残,2处9级伤残,1处10级伤残。
抚顺市新抚区妇联协同属地街道党委和其他相关部门到受害女童家中了解情况。前期治疗已花费7万余元,女童本人参加了居民医保,医保金已报销2.3万元,下一步治疗费用无法准确预测。新抚区安排专人与家属保持联系,定期询问是否有实际生活困难,如有困难将第一时间协调解决。
知情人士向@新京报 记者透露,经抚顺市公正司法鉴定所鉴定,童童的鉴定结果中共计有10项伤情,其中重伤一处,轻伤八处,轻微伤一处。
抚顺市委宣传部表示,抚顺受虐女童监护人已变更为父亲,对于施虐者,当地法院、检察院将依法从重从快严惩犯罪分子。
截止11月3日,#抚顺6岁被虐女童体表重伤2级##6岁女童遭亲妈及其男友虐待险丧命##抚顺被虐女童首诊医生发声##抚顺6岁女童被虐案梳理##抚顺受虐女童母亲男友曾获刑入狱#等多个话题登上新浪热搜,累计阅读4.7亿+。
微博截图
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近半月共监测数据23697条,该事件从10月25、26在网络曝出,即引起各方关注,至10月29日,童童伤情鉴定结果网上流传,相关数据量迅速增加,当日数据量达监测期峰值。此后,随着各方回应及女童被妥善安置等,舆情热度逐渐回落。
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系统-舆情热点走势图
从媒体分布看,微博为主要传播平台,其数据量占整体数据的75.2%。
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系统-媒体分布图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惨剧发生之后,6岁女童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与爱护。当地公安、检察等部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案件侦办有力。抚顺市妇联安排心理咨询师进行相关心理疏导,并积极联动各相关部门和社会爱心资源,为受害女童的救治和后期治疗等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帮助孩子走出阴影,让虐童之恶没有藏身之处,爱是最好的药方,法治是最硬的保障。
——中国妇女报 -《 让虐童之恶没有藏身之处》
这类似于对拐卖儿童的社会干预思路,近年来面对孩子不停哭闹家长又没法应对的情况,已经有越来越多人多问一句或提示相关人员留意。面对家庭内的暴力侵害,在“不是家庭内部事务”逐渐成为社会共识的情况下,社会各个层面的主动干预或可成为提前介入此类案件、避免事态恶化的手段之一。
——南方都市报 -《6岁女童遭生母及男友虐待,有太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抵制虐童,以社会之名。有人说,虐童事件仿佛一块陈年旧伤,隔一段时间就让社会疼一下。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的梦想,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亿万家庭的幸福安宁。因此,社会各方有责任、有义务织牢更周密的防护网,主动承担起保护孩子的责任。
严惩虐童,以法律之名。把各种残忍的手段施加在毫无反抗能力的孩子身上,逃不过社会舆论的谴责,更于法难容!家庭,绝不是法律的空白地带;虐童,更不是简简单单的“家务事”
——法制日报-《严惩虐童,以法律之名!》
这决定着强制报告不能是停留在纸面上的空文,必须被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被毫无条件地执行。而且还应解决不敢报告、不愿报告问题,压缩“私了”和隐瞒空间。据报道,在一些监护人虐待儿童事件中,绝大多数都是他人发现后予以报警,被害儿童方得到救助。惟有以实实在在的责任倒逼,切实有效的激励鼓励调动全社会力量发现侵害未成年人现象后立即报告。进而形成“无死角”,有力斩断伸向未成年人的“黑手”,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让未成年人健康无忧成长。
人民政协报-《 以强制报告避免下一个"虐童案"》
如何让抚顺女童悲剧不再重演?专家:强制报告、虐童入刑
暨南大学少年及家事法研究中心教授张鸿巍建议,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庭暴力法》等重要法律修订应予以进一步说明补充和确化。“比如,将家庭成员扩大解释为较长时间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关系亲密者,加害人不一定须是监护人;又如,将《意见》中强制报告义务之主体范围、报告事项、附随义务等细化,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以切实保护未成年人权益。”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皮艺军也曾倡导,虐童应“先入法再入罪”。他认为,对于轻微的虐童行为,例如当众辱骂、打耳光等可以放在治安管理处罚法中进行规定,将此种虐童行为先定义为违法行为,给予训诫、赔礼道歉等处罚。若情节恶劣,对于造成一定后果的虐童行为,就将其定义为犯罪行为。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执行副主任苑宁宁告诉《中国慈善家》,目前最关键的是提高全社会和强制报告义务人的报告意识。“在实践中,需要我们不断地宣传这种意识,这是法律之外需要去着重做的一项工作。”
微博截图
自抚顺虐童事件曝出,受虐女童就牵动着无数网友的心,来自社会各界的聚焦声音,除了关切,还有对事件后续的关注,以及从快从严惩处施虐者的声音。目前,受虐待女童已出院,在家中进行康复,心理咨询师入户疏导为辅的康复措施。
对于如何让抚顺女童悲剧不再重演,不少专家建议强制报告、虐童入刑。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就加入了强制报告:国家机关、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疑似受到侵害或者面临其他危险情形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关部门报告。未履行报告义务造成严重后果的,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