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顺丰回应38万劳力士手表遗失,缺失的细节由谁回应
2023-08-04 | 优讯舆情 7827 企业舆情 舆情监测 社会热点分析 舆情应对 舆情分析 舆情深度剖析一、事件简介
7月中旬,位于吉林的表商石先生通过顺丰速递向广州寄送一块价值38万的劳力士手表。随后收件方在拆开快递后发现手表丢失。石先生认定手表于快递运送过程中丢失,随后顺丰表示由于手表没有保价的原因只能赔偿1000元,但未得到石先生同意,于是顺丰表示希望给10天的时间查找,若未找到则会全额赔付,若找到则需要石先生返还理赔金。
7月22日晚上20点,“@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作为事件首发媒体于抖音发布“快递寄名表,到站成空盒”系列视频,总点赞量已达到18.5万。
8月1日下午16点,顺丰速递发布劳力士手表遗失事件进展,表示该事件经相关部门调查,初步认定为外部人员所为,与内部派件快递员无关,且手表已被找回。随后“@贝壳财经”发布微博【#顺丰通报38万元劳力士手表遗失事件进展#:初步判定系外部人员所为】(评论量1346,点赞量7.2万),“@九派新闻”发布微博【#顺丰通报38万劳力士手表遗失事件#:初步判定系外部人员所为,目前手表已被找回】(点赞量3150),并生成“#顺丰通报38万元劳力士手表遗失事件进展#”(阅读量4.7亿,讨论量4407)、“#顺丰回应被指寄丢38万劳力士#”(阅读量9940.9万,讨论量1905)、“#顺丰通报38万劳力士手表遗失事件#”(阅读量212.1万,讨论量109)等多个话题。
二、传播状态
(1)数据概况
截止至8月4日下午15点,优讯监测到6117条相关信息。从新闻热度走势图来看,该事件在8月1日顺丰发布手表遗失事件之前一直保持低位状态,而在发布后迅速发酵,随后热度逐渐降低。
从信息发布来源来看,微博、网络、客户端是该事件的主要发布平台。
从相关新闻与评论词云图来看,“手表”、“顺丰”、“快递”等是该事件的主要关键字。
从话题意见倾向来看,敏感信息占比较高,为66.62%。
(2)网民意见
①顺丰官方发布事件进展说明前:
部分网民对于当事人邮递手表时未申请保费的行为表示怀疑
“双方都有欺诈的嫌疑,顾客知道价值高还叫顺丰并且不保价,发货视频连接得完美无瑕似早有预谋”,“40万你才赚2000-3000块钱吗,不要以为我们没做生意,想一想大家会相信吗”,“你可以不保价,可你不能撒谎40万赚2000!!”
部分网民在猜测手表丢失原因
“中途被调包了”,“运送过程中,箱子是不是烂了,有人看到捡走了”,“他们自己换掉了,有盲区”
部分网民对于顺丰业务水平表示怀疑
“顺丰只丢贵的东西”,“贵重物品只相信邮政,邮政高端的也很快的还放心”,“顺丰已不是第一次出事了”
②顺丰官方发布事件进展说明后:
部分网民对于官方回应中,外部人员偷取手表的说法表示怀疑
“不是快递公司的责任也不是寄件人的问题哪里出现了什么问题”,“惊呆了,中间会有外人接手?”,“内部的事情外部的人可以插手 然后再说不关内部的事?”,“外部人员问题,居然还能找回?666”
部分网民表示邮递物品丢失后即便有保价也无法获得足额赔偿
“保额没用,不会原价赔偿,准备好全程拍摄证据,要打官司”,“以前有人报了全价,一样只赔很少,最后也是上了新闻,又说找到了,笑死,懂得都懂”
部分网民吐槽曾经历过顺丰的业务不专业行为
“但我最恨顺丰,学位证书寄丢了。运输中包裹破损,连壳带页不知道滑到了什么地方。赔了两千,根本不能弥补没有学位证书的遗憾,只能用提前拍好的照片彩印。我恨!”,“上次找顺丰给寄身份证和户口本,给寄丢了,换了几个理赔员扯皮,说只赔我35块,最后我维权了很久~”,“突然想起我之前买了一箱比较贵的丹东草莓被顺丰人员掉包给我换上烂草莓的事了从那以后不敢买包装显得贵重的东西了,包括草莓也不敢买了”
部分网民表示有其他想法
“知道为啥金店送贵重的金饰都是员工送而不是快递吗?怕被偷”,“贵重物品别侥幸,足额保一定要。”
三、舆情建议
官方声明刻意回避多个关键细节,引发公众广泛质疑。官方的事件进展说明中存在多个严重漏洞。“经相关部门调查,初步判定系外部人员所为,目前手表已被找回”。针对参与调查的部门名称,初步判定的分析理由,外部人员具体身份/知晓包裹信息缘由/作案方式,以及手表找回过程等关键细节,官方仅进行粗略代过,使得网民对于被略过的关键细节感到十分疑惑。顺丰作为专业的物流公司,却对手表丢失的关键细节含糊其辞,使得被邮递物品的安全性得不到有效保证,并使顺丰的业务水平受到公众质疑。“相关情况还在进一步调查中,同时也就后续事宜与客户进行妥善协商并达成一致”。相关情况调查内容,与客户的协商一致的条件等事件后续处理过程的表述同样模糊,也会使公众对于顺丰公司的问题处理能力表示担忧,从而影响对顺丰公司专业实力的信心。
品牌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公众的时刻监督,并由公众产生各种解读。这就需要品牌在回应舆论诉求时不应“自说自话”,从而使公众对于品牌认知产生不必要的发酵空间。因此建议顺丰根据网民对于事件进展说明的质疑,及时进行明确全面回应,避免网民对于顺丰品牌的负面情绪扩大。同时利用其新媒体矩阵,通过投票/留言等方式针对网民对于顺丰业务不专业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从而获得公众实际诉求。
如何重获公众的品牌信心将成为顺丰的关键考题。官方发布事件进展说明后,部分网友表示自己曾经委托顺丰托运的货物出现了破损/丢失/调包等现象,对此表示不满态度。说明在丢表事件爆出前,多次出现包裹邮递失误而未得到妥善处理的现象已经对顺丰企业形象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修复顺丰品牌形象,重构客户对于顺丰品牌概念的认知将成为顺丰的重要议题。
如何完全杜绝快递包裹丢失的现象是目前是国内物流行业无法解决的难题,因此在快递包裹进行运送前双方明确相关赔偿条件将显得尤为重要。而由于包裹丢失所涉及到的保费制度不能确保用户一定能够得到丢失包裹对应价值的全款赔偿,因此包裹丢失对应的赔偿纠纷事件会由于用户个人利益无法得到完全保障的原因而将会一直发生。对此,建议物流公司可以在用户包裹丢失并形成负面舆论后,在与用户进行详细沟通后,及时向公众回应包裹丢失的关键过程细节,并明确相应赔偿条款等重要内容,让公众及时了解事件全貌,并以此为基础,点明物流公司的回应与处理过程符合相关标准,从而引导舆论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