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试用
登 录
400 008 9039
首 页
产品与服务
监测平台
专业人工服务
移动APP
核心优势
数据全-响应快
高智能-信息准
用户多-口碑好
自主先进技术
优质合作伙伴
经典案例
政务类
企业类
舆情报告
舆情-深度剖析
行业-舆情百科
社会-热点全览
关于优讯
优讯简介
优讯新闻
联系我们
舆情报告
多维度全视角舆情分析报告,全面掌握社情民意,助力领导科学决策
免费试用
汇总阅读:
"
网络舆情热点
"相关文章都在这儿了
16岁女生校内产子 - 舆情简报
2022-05-26
2369
舆情脉络 5月初,云南昭通一名正上初一的16岁女生在学校宿舍内分娩,宿管阿姨发现后,校方将其送至医院。 5月25日02:56云南省镇雄县公安局官方微博通报,2022年5月6日10时许,镇雄县公安局花山派出所接花山乡村民黄某军报警称:其堂妹黄某某被同村村民蔡某洪强奸。镇雄县公安局受案并立即开展调查,于5月7日立案侦查。 经侦查,蔡某洪有重大作案嫌疑。目前,镇雄县公安局已对其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5月25日 11:32湖北新闻视频报道,对于女生校内产子,该女生涉事学校老师表示:“从来没有半点征兆和信息,同学没发现,家长没发现,学校老师没发现,包括体育课和她家庭的体力劳动依然正常进行,没有半点异常”。 5月25日 12:36九派新闻报道称,女子哥哥阿军说,他们一家因此事在当地饱受争议,甚至遭到人身攻击。目前,小梦住院已半个多月,医药费和奶粉钱成了他们家的负担。阿军说,花了26000多元了,妹妹恢复得还可以,“希望妹妹的事情,能引起更多的相关部门的重视。”阿军称考虑帮她改名换姓后送离开家乡。 舆情传播分析1、舆情趋势分析 5月25日,镇雄县公安局微博发布“16岁女生校内产子”的事件以后,舆情量呈大幅上升的趋势,25日中午12时左右,学校老师回应“从来没有半点征兆和信息”,引发网友激烈讨论,舆情声量达到顶峰;25日晚,随着央广网等媒体加入报道,舆情声量出现次波峰;26日,舆情出现小幅波动后呈下降趋势。 2、媒体传播分析 据优讯全媒体平台监测显示,截止5月26日16时,有关“16岁女生校内产子”的事件报道共计4267条,其中,微博是舆情传播的主阵地,为3106条,占比72.79%;网络496条,占比11.63%;微信295条,占比6.91%;客户端210条,占比4.92%;其他如视频、论坛、广播、报刊等媒体也有少量分布。 媒体评论和业内人士观点 【央广网评】16岁女生在校分娩警方立案 严惩罪犯让悲剧不再发生。文中称:严厉打击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保护孩子安全任重道远。目前,在涉及未成年人的性教育和预防性犯罪等方面,乡村处于薄弱地带,导致未成年人的防范意识不强。此外,受到熟人社会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在遭遇性侵害后,受害者存在羞耻心,又担心被报复,不敢报案,不敢告诉他人,以致错过打击犯罪、阻止悲剧的最佳时机。在此案件中,女孩家属就表示,一家人因此事在当地饱受争议,甚至遭到人身攻击。保护未成年人,警方、学校和家庭要共同承担起责任,织牢法律安全网络,加强乡村学生的性教育。可由警方进入校园普法,传授预防性犯罪的法律常识,帮助未成年人树立起安全防范意识。家长和学校老师要多关注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保持日常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其身体和心理变化,引导其健康成长。同时,在未成年人遭遇性侵害后,需要启动心理辅导干预机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走出伤害阴影,恢复正常的生活与学习状态。 中国妇女报评“16岁初中女生在校分娩”:被侵害不是受害人的错,是加害者的罪恶。期待警方、校方与家庭携起手来,不遗余力地把保护孩子的工作做得更周全更细致,进一步为乡村住校女生编织安全之网,让伺机而动者无机可乘,最大限度地让孩子们远离危险;同时也要加强性教育与安全教育,让其受到侵害后知道并敢于第一时间说出来,让侵害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并震慑怀有企图的蠢蠢欲动者。被侵害不是受害人的错、而是加害者的罪恶,这应是常识也是全社会共识,不要再让受害人感到羞耻!依法严惩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保护孩子安全容不得半点松懈! 凤凰网公益专访“女童保护”发起人、凤凰网副总编辑、北京众一基金会理事长孙雪梅。她直言,该事件暴露出家庭学校监护缺失与社会性教育的缺失,更深层次地体现了受害者自信心的缺失,导致她也不敢向外界求助,并不知道应该向谁求助。同时,由于观念认知、司法完善程度、媒介发展水平的不同,农村地区儿童遭遇性侵的案件更不容易被发现。“性侵犯本身如果没有外界干预的话,它是不会自动终止的。因此,加大农村地区防性侵教育力度、提升农村地区儿童防性侵意识与技能势在必行。” 网友评论警方发布“16岁女生校内分娩”的事件通报以后,引发网友议论纷纷,其中,“16岁上初一”、“学校和家庭的责任”成为网友讨论的焦点。 四成网友表示学校和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望子成龙08058:任课老师就没有发现学生怀孕吗?生产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学校也有责任啦!安凤栖梧:孩子平常大着肚子上学,平常人看不出来吗月光下追杀闰土的猹:父母是干嘛去了?贺恩静:怀孕10个月,居然没人发现,这个世界真是冷漠,这个女子也是太可怜了。剑兰aR:怎么会这样?学校是怎么管理住校学生的? 三成网友对女生16岁上初一表示疑惑 顾紫1912t:16岁才上初一?元尔阳00Y:我16已经高中了,16上初一,极少极少,基本大家都是6岁上一年级。国服卤蛋3H:16岁初一?不应该高中吗?百度网友eaadc02:很多农村女孩16岁就结婚了,我以前在某影楼打工的时候,同事中有17岁就俩娃的妈妈。 三成网友要求严惩罪犯 迷你开朗的网友:建议严惩蔡某特优秀王友有:严查 严惩犯罪分子 维护法律尊严,维护社会治安,维护受害人权益。小哆啦666666:严惩不贷!一万句粗口爆不完!宛兴民富:犯罪分子从严从重处理,以儆效尤随风如心XF:严惩,严惩,必须严惩凶手 学校老师表态 “从来没有半点征兆和信息”,网友对此观点分为两派,一方认为“可能真看不出来”,一方认为根本不可能看不出来。网友讨论量激增。 百度网友0724616:不是每个人怀孕都是大肚子的,这得看个人体质,特别是小孩子,怀孕了肚子可能就微微鼓起,看起来可能就胖了点。Miss成yq:有些人是胎儿落在子宫后壁,再加上穿很宽松的衣服,看不出来的,我有朋友就是看不出来大肚子。白发少年95:我姐怀着我侄子的时候真心不明显!小米棒棒mm:16岁才上初一呀,所以很多知识还没有学过,要不应该早早就发现了吧自律方谈自由:肚子会动你自己不知道吗,不能理解。群嘲OR内涵:每个人怀孕看起来都不一样的,我老婆第二胎也没那么明显。15136281081hlh:怎么可能呢,怀孕肚子这么大 家长,学校老师没有看见?曲致欣46:这孩子,应该是藏怀,看不出来,我一个同事都快生了,看上去就像胖了一点点,她不说,根本发现不了。农村的孩子,不敢报警,胆小,怕丢人,这孩子自己大概没想到、会怀孕。 女生哥哥表示“我们没办法养活,考虑帮她改名换姓后离开家乡”之后的舆论反应。 东北老四2021:孩子怎么办?思路客个:可以给我领养吗?cangqing_04:孩子是无辜的,希望她能坚强的把小孩养大成人。mm鲁班工匠:小宝宝是无辜的要好好养大,也要好好培养读书。一只有理想的金猫:现在这么多不孕不育的夫妻,孩子找个好人家送了吧,这样也许是孩子最好的归宿。fhwuyue1:能不能转去外地让这孩子继续上学啊?要不然太可惜了!删厌:这种小孩送人吧,给有需要的家庭。外乡人kk:害了小姑娘一辈子,让她以后如何面对生活? 舆情总结 总体来看,该舆情以云南省镇雄县公安局官方微博通报为开端,开始在微博上迅速发酵。微博上形成#警方通报16岁女生校舍诞下男婴#、#警方通报云南一初中生在校分娩#、#16岁初中生在校分娩嫌犯被刑拘#等多个热点话题。这些话题在澎湃新闻、北京头条等官方微博账号的关注和带动下,受到大量围观,此外,光明网、中国青年报等官方媒体,网易、今日头条、百家号等社会媒体也跟进报道,促使舆情在25日当天达到顶峰。在随后的报道中,媒体开始进行理性分析,央广网、中国妇女报等媒体发表评论性报道,舆情开始有所缓解。 从报道内容上来看,央广网等媒体观点主张“织牢保护未成年人的安全网络”、“加强性教育和安全教育”、“严惩性侵未成年犯罪”、“加强心理疏导,增强自信”等;而与媒体的观点略有些差异,网民主要关注“受害女生未来该如何面对生活”、“生下的孩子该如何养”等等。 整体上,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观点虽有些许的差异,但两者的观点却是同一问题不同的侧面。如官方评论更着重于从长期、整体的角度考虑问题,利用法律和教育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网友则关注受害女生当下的处境和未来该如何生活和学习。 因此,从化解舆情的角度来看,地方政府要解决当前的问题,就需同时考虑两大舆论场所反映的情况。一方面针对受害女生当前的处境,积极为其进行心理疏导,为其计划之后的生活和学习,避免其再次受到舆论和社会的二次伤害;一方面,迅速开展对犯罪嫌疑人的量罪判刑,结果出来后公布社会,以法律的权威震慑相关犯罪行为;另一方面,如媒体所说,联合公安、学校和家庭,织牢保护未成年人的安全网络,加强性教育和安全教育,营造安全和谐的学校氛围,增强孩子自信心,让其尽早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作者: 张建岗 优讯舆情分析师
舆情监测
网络舆情热点
舆情分析报告
网络舆情
校园舆情
社会热点舆情
查看详情→
5月26日全网络舆情简报:人教版数学教材
2022-05-26
2159
5月26日全网络舆情报告选取全网热点舆情事件,针对大家关注的热点新闻话题从全网关注值热度排序。根据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中心监测系统显示,截止到5月26日13:30,今日国内外主要互联网舆情快报数据如下: 1、人教版数学教材 近日,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引发争议。部分网友表示插画人物眼神奇怪、毫无美感,对比其他版本的教材插图存在明显审美差距,担心会影响孩子审美发展。 微博舆情热度:今日阅读4.9亿 今日讨论12.1万 2、载人航天常见术语知识帖 今年我国还有5次空间站发射任务。随着载人航天新闻越来越多,这些术语你真的知道吗?①发射窗口:允许航天器发射的时间范围;②受控再入:航天器在人为或自动控制下,飞出地球后又重新再进入地球大气层;③科学实验、技术试验有区别。 微博舆情热度:今日阅读1亿 今日讨论2516 3、胜利被判有期徒刑1年6个月 据韩媒,李胜利终审维持原判,获刑1年6个月,九项嫌疑全部判决有罪。去年8月,胜利被判中介性交易、赌博、非法换汇、违反食品卫生法、挪用公款等九项罪名全部成立,今年二审将一审的3年刑期缩短到1年半,胜利对中介性交易和国外赌博提出上诉。 微博舆情热度:今日阅读1.7亿 今日讨论3.7万 4、北京核酸采样志愿者报名已突破2万人 5月24日起,北京市面向社会招募核酸采样志愿者,公众可通过“志愿北京”平台进行报名。截至5月25日17时,核酸采样志愿者报名人数已突破2万人。 微博舆情热度:今日阅读159.7万 今日讨论21 5、CNN承认报道失实 26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亚太地区的一名公关总监在一份电邮中向《环球时报》记者承认,该媒体有关“中国代表团在达沃斯拒绝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鼓掌”的报道失实,并表示他们已就此事联系此前作出错误“指控”的美国众议员迈克尓·麦考尔的办公室。 微博舆情热度:今日阅读632.6万 今日讨论214 6、山东临沂一女童被老师殴打多处淤青 近日,山东临沂,网曝沂水县一女童被学校老师殴打,导致身上出现多处淤青。25日,沂水县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确有此事,目前教育局已介入调查。 微博舆情热度:今日阅读2959.1万 今日讨论947
网络舆情热点
社会热点舆情
查看详情→
5月25日全网络舆情简报:袁隆平团队巨型稻在天津插秧
2022-05-25
1239
5月25日全网络舆情报告选取全网热点舆情事件,针对大家关注的热点新闻话题从全网关注值热度排序。根据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中心监测系统显示,截止到5月25日15:30,今日国内外主要互联网舆情快报数据如下: 1、袁隆平团队巨型稻在天津插秧 经一段时间的大棚育苗,日前,袁隆平团队的“巨型稻”在天津宁河区插秧。据悉,袁隆平团队的巨型稻成本低、产量高、抗倒伏、超耐盐碱;可增加稻田蓄水深度,让水田内可养鱼虾、养蛙、养鸭,丰富立体养殖。 微博舆情热度:今日阅读769.9万 今日讨论530 2、韩国新任总统尹锡悦向美国国旗敬礼 22日,拜登发布在社媒上的一张照片又让韩国网民的血压垂直飙高——韩国新任总统尹锡悦竟在晚宴上向美国国旗敬礼。在此之前韩国任何一位总统都没有向星条旗敬礼过,仅立正行注目礼。对于引发“外交失仪”的争议,韩国总统府23日发布声明称尹锡悦此举是为表示对对方国家的尊重,相关条例中也没有限制这一行为的规定,强调总统并未违反国民礼仪准则。韩媒JTBC在报道中形容尹锡悦简直是“史无前例”,批评称总统是代表国家的人物,在演奏美国国歌时向星条旗敬礼也可被视为是“不符合国民礼仪”的行为,即便此举并不违反相关礼仪程序和规定,并且有着韩美同盟这样的大前提。 微博舆情热度:今日阅读1608.2万 今日讨论832 3、东部战区在台岛周边战备警巡和实战化演练 东部战区 新闻发言人施毅陆军大校表示,近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在台岛周边海空域组织多军兵种联合战备警巡和实战化演练。这是对近期美台勾连活动的严正警告。美方在台湾问题上说一套做一套,频频给“台独”势力壮胆打气,这是虚伪的、徒劳的,只会把局势引向危险境地,自身也将面临严重后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战区部队有决心有能力挫败任何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分裂图谋,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地区和平稳定。 微博舆情热度:今日阅读4516.6万 今日讨论1719 4、核酸检测单人单检不高于每人份16元 近日,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印发《关于进一步降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价格的通知》,要求各地在6月10日前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单人单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16元,多人混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5元。 微博舆情热度:今日阅读8294.6万 今日讨论6743 5、高三男生从倒数逆袭年级第一被保送 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的高三学生陈其炎,曾在全年级700多名学生的考试中仅排名523名,但通过努力逆袭冲到年级第一,并保送到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西班牙语专业。陈其炎介绍一开始的成绩对于保送是没有希望的,但发现自己的语言特长后,下定决心好好学习,努力了一个学期成绩逆袭到年级第一,成功杀入保送圈。陈其炎称在今后也会保持一颗恒心,学好自己的专业。 微博舆情热度:今日阅读1.1亿 今日讨论6155 6、警方通报初中生在校舍分娩事件 5月25日,云南昭通。16岁初中生在校舍诞下男婴,其家属反映称她曾遭性侵。经侦查,同村村民蔡某洪有重大作案嫌疑。警方已对其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微博舆情热度:今日阅读1.3亿 今日讨论9422
网络舆情热点
社会热点舆情
查看详情→
5月24日全网络舆情简报:星巴克宣布将退出俄罗斯市场
2022-05-24
986
5月24日全网络舆情报告选取全网热点舆情事件,针对大家关注的热点新闻话题从全网关注值热度排序。根据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中心监测系统显示,截止到5月24日10:30,今日国内外主要互联网舆情快报数据如下: 1、星巴克宣布将退出俄罗斯市场 据美国ABC新闻网5月23日报道,美国星巴克公司宣布将退出俄罗斯市场。星巴克当天在给员工们的备忘录中表示,决定关闭其在俄罗斯的130家门店,其品牌在俄罗斯市场上也将不再保留。不过,星巴克表示,将向其近2000名俄罗斯员工支付6个月的工资,并帮助他们过渡到新工作岗位。星巴克自3月8日起,暂停了在俄罗斯的所有门店业务。 微博舆情热度:今日阅读2亿 今日讨论1.1万 2、爱彼迎退出中国大陆 5月24日,两名知情人士披露,爱彼迎将关闭中国业务。据悉,爱彼迎将于北京时间星期二上午向中国员工宣布这一消息。所有中国大陆地区的房屋将于夏季下架。爱彼迎2016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地区市场,面临内地同行的激烈竞争。消息人士称,民宿行业运营成本相当高,疫情对民宿行业产生了不利影响。 微博舆情热度:今日阅读1.1亿 今日讨论8941 3、英国猴痘病例已增至57例 当地时间23日,英国卫生安全局当天发表声明称,英格兰地区猴痘病例新增36例,英国苏格兰发现首例猴痘病例,英国猴痘病例累计增至57例。声明称,该疫情“严重并令人担忧”,但对英国人口的风险仍然很低。英国卫生安全局最近给出的新指导方针建议,与猴痘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应自我隔离21天。除英国外,目前,美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和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也报告了猴痘病例。 微博舆情热度:今日阅读1647.3万 今日讨论652 4、中国代表团遭CNN不实报道中伤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3日援引美政客言论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天通过视频方式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一场会议上发表演讲,演讲结束时全场起立鼓掌,但中国代表团未起立鼓掌并离场。对此,中国代表团严正声明,该报道完全不符合事实。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中国代表团对新华社表示,泽连斯基演讲时,中国代表团正在与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会谈。 微博舆情热度:今日阅读1025.4万 今日讨论267 5、北京一网吧私自营业致多人感染老板被查 “通州警方在线”今天凌晨发布针对一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曾于5月19日在通州区台湖镇易龙网吧上网,造成新冠肺炎传播的情况说明。 经查,5月10日,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了在全市范围内继续暂停互联网上网等场所经营活动的疫情防控要求,该网吧老板侯某(男,59岁)在明知相关疫情防控要求的情况下,躲避监管违规经营,且不落实扫码、测温、消杀等疫情防控措施,造成了疫情传播扩散,目前在该网吧上网的人员中有3人确诊,31名密接人员被采取隔离措施,网吧所在村540余户、4800余人被封控管理。 微博舆情热度:今日阅读5817.1万 今日讨论2954 6、挺身而出的平凡英雄 近日,山西朔州,一名女童头被卡在6楼防盗窗栏杆中间,身体大部分悬在空中,情况十分危急。在企业从事消防相关工作的安鹏,看到后立即施救,徒手爬到6楼,一手抓住护栏一手托举女童。最终女童获救,身体无大碍。 微博舆情热度:今日阅读7663.4万 今日讨论1595
网络舆情热点
社会热点舆情
查看详情→
5月23日全网络舆情简报:猴痘病毒发生人际传播
2022-05-23
1904
5月23日全网络舆情报告选取全网热点舆情事件,针对大家关注的热点新闻话题从全网关注值热度排序。根据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中心监测系统显示,截止到5月23日10:00,今日国内外主要互联网舆情快报数据如下: 1、猴痘病毒发生人际传播 当地时间21日,世卫组织指出:“现有信息显示,与有症状的病例发生密切身体接触的人群中正在发生人际传播。”一般来说,猴痘病毒的人际传播并不常见。人际传播途径包括密切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损伤部位或被污染物品等,通常需要更长时间面对面才能发生呼吸道飞沫传播。此外,猴痘病毒还可经由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微博舆情热度:今日阅读1.3亿 今日讨论4406 2、因丈夫吸烟夫妻俩人同患癌 近日,河南一女子体检时发现自己患上肺癌。医生询问后得知,该女子丈夫长期抽烟,几年前就查出肺鳞癌,女子因长期吸丈夫的二手烟、三手烟也患上肺癌。医生表示,“三手烟”是烟民"吞云吐雾"后残留在衣服、墙壁等表面的烟草烟残留物, #三手烟很持久几个星期去不掉#。 微博舆情热度:今日阅读9460.5万 今日讨论9919 3、刘某某瞒报行程致疫情在北京扩散传播 5月21日,北京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中铁十一局三公司聚集性疫情立案侦查的情况,刘某某涉及隐瞒行程、蓄意编造虚假行程、违规解除健康宝弹窗、多次跨区活动前往丰台岳各庄等处购物造成疫情扩散传播重大风险等三方面违法犯罪事实。本次聚集性疫情共造成至少21处点位被封控,900余人被隔离。5月22日,北京卫视 生命缘记者采访了隔离治疗中的刘某某,他深知自己已经触犯法律,十分自责,并对着镜头鞠躬:“对不起,向他们道歉”。目前,刘某某等人因涉嫌传染病防治罪已被刑事机关立案侦查。 微博舆情热度:今日阅读1.3亿 今日讨论5811 4、北京昨日新增83例本土确诊 5月22日0时至24时,新增83例本土确诊病例(含3例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和16例无症状感染者,无新增疑似病例;无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治愈出院42例。 微博舆情热度:今日阅读4078.9万 今日讨论2310 5、上海鼓励企业等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5月22日,上海市联合多部门下发《关于做好2022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通知包括:建设高校毕业生线上线下就业大市场;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调整优化高校毕业生相关服务等。 微博舆情热度:今日阅读1549.1万 今日讨论1347 6、老太太公园搭帐篷钻入2斤大蛇 近日,广东深圳。一名老太太带着孙子,公园搭起帐篷休息,一条大蛇突然钻进帐篷,吓得老太太拔腿狂奔。等保安赶到,大蛇早已钻入蛇洞消失。据悉,这条蛇大约有2斤多左右,大约有3公分粗,此前也出现过。公园保洁主管负责人郭云水表示,他们已在蛇出没处投放了驱蛇药,设立了警告标识,希望游客提高警惕。 微博舆情热度:今日阅读1.1亿 今日讨论2131
网络舆情热点
社会热点舆情
查看详情→
5月20日全网络舆情简报:汉源地震
2022-05-20
1302
5月20日全网络舆情报告选取全网热点舆情事件,针对大家关注的热点新闻话题从全网关注值热度排序。根据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中心监测系统显示,截止到5月20日10:30,今日国内外主要互联网舆情快报数据如下: 1、汉源地震 5月20日8时36分在四川雅安市汉源县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有当地居民提前收到预警信息。 微博舆情热度:今日阅读2.2亿 今日讨论2.6万 2、四川雅安4.8级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5月20日08时36分在四川雅安市汉源县(北纬29.67度,东经102.48度)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微博舆情热度:今日阅读1.5亿 今日讨论1.7万 3、各地高考防疫政策汇总 还有不到3周,多地2022年高考就将拉开大幕。近日,各地根据疫情形势,陆续发布高考防疫提示。滞留外地高考生如何返回考试?考前需要几次核酸? 微博舆情热度:今日阅读8768.9万 今日讨论1615 4、国际奥委会官宣苏炳添及队友获奥运铜牌 国际奥委会19日在洛桑召开执委会,宣布中国田径男子4X100米接力队递补获得东京奥运会铜牌,由苏炳添、谢震业、吴智强和汤星强组成的#中国队有六种方式获得这枚迟到的奖牌#。根据国际奥委会奥运奖牌重新发放的步骤,在国际奥委会官宣之后,递补获得奖牌的运动员将收到所属国家(地区)奥委会的通知,然后选择领取方式。 微博舆情热度:今日阅读1.1亿 今日讨论6002 5、上海新增88例本土确诊770例本土无症状 2022年5月19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8例和无症状感染者770例,其中71例确诊病例为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归,17例确诊病例和767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2例和无症状感染者3例,均在闭环管控中发现。 微博舆情热度:今日阅读5866.3万 今日讨论3052 6、60余名退役老兵参与北京房山抗疫 5月19日,在北京房山区星城街道北出口有一个疫情防控卡口老兵岗,每天早晨卡口都能见到值守老兵身影,冯家皊就是其中一员。冯家皊称每周值班一次,每岗2至3人,值守时间1个半小时左右。防疫老兵岗由60余名退役军人组成,他们除了在卡口执勤外,还参与核酸检测秩序维持等工作。 微博舆情热度:今日阅读242.6万 今日讨论19
网络舆情热点
社会热点舆情
查看详情→
5月19日全网络舆情简报:谢谢每个平凡的守沪者
2022-05-19
1303
5月19日全网络舆情报告选取全网热点舆情事件,针对大家关注的热点新闻话题从全网关注值热度排序。根据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中心监测系统显示,截止到5月19日14:00,今日国内外主要互联网舆情快报数据如下: 1、谢谢每个平凡的守沪者 目前,上海全市16个区均已实现社会面清零。全国各地数万名医护人员,驰援守“沪”;社区志愿者,挺身而出、逆向而行;外卖小哥,奔波配送。谢谢每一个“守沪者”! 微博舆情热度:今日阅读4036.8万 今日讨论9586 2、丈夫隐瞒乙肝病史妻子起诉要赔偿被驳 近日,甘肃兰州。王某与丈夫张某经朋友介绍结婚,婚后仅数月发现丈夫一直患有乙肝,遂提出离婚,并以其故意隐瞒重大病史构成欺诈为由,要求丈夫赔偿其精神损失。丈夫张某同意离婚,但不认为自己构成欺诈,也不同意给妻子精神损失赔偿,王某便于近日向西固区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法院认为乙肝不属于民法典所规定的“重大疾病”,丈夫张某虽婚前隐瞒病史,但不属于法律规定可以请求离婚损害赔偿的情形。最终判决解除二人的婚姻关系并驳回了王某的其他诉求。 微博舆情热度:今日阅读9185.7万 今日讨论4345 3、郑大女生私自外出感染新冠被立案 据5月6日郑州大学发布的《关于配合疫情防控措施的紧急通告》显示,5月5日,郑州大学南校区一名学生在发热门诊就诊时,核酸检测结果异常。据悉,该学生5月1日和2日与同校男友多次外出,3日全员核酸检测让室友替做,4号瞒报自己与感染者有轨迹重合。5日自觉发热,前往郑大五附院发热门诊就诊,之后核酸初筛为阳性。因其不执行防疫政策、故意隐瞒活动轨迹等问题确诊新冠,目前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被立案。据同校学生称,郑州大学五一期间不允许私自外出。此次因为该学子的缘故导致南校区5000人被隔离,1000名师生需要转运至焦作市异地隔离。 微博舆情热度:今日阅读7088.7万 今日讨论4069 4、新疆喀纳斯湖再现不明生物 据新疆新闻联播报道,近日,一名游客在新疆喀纳斯湖一道弯水域再次拍摄到疑似“湖怪”的不明生物。视频画面显示,一个巨大黑影在湖面游动,掀起大面积波浪。据悉,喀纳斯湖位于新疆北部,是我国第二高山深水湖泊,最大水深197米。一道弯由于处于浅水区,湖中大型鱼类和“不明水生物”会频繁出现在该水域进行取食。1980年《光明日报》最早报道喀纳斯湖水怪后,有无数目击者声称看到了水怪,为喀纳斯湖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微博舆情热度:今日阅读6314.6万 今日讨论2374 5、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实际行动与表态大相径庭 5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应约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通电话。 杨洁篪强调,近来美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实际行动与表态大相径庭,如美方执意打“台湾牌”,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必将把局势引向危险境地。中方必将采取坚定行动维护自身主权和安全利益,我们说到做到。 微博舆情热度:今日阅读1963.1万 今日讨论1021 6、马斯克称中国经济规模将达美国两三倍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17日报道,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当地时间16日晚在接受“全方位”(“All-In”)播客主持人采访时表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有朝一日将让美国的产值相形见绌。为了与中国竞争,美国必须“停止内讧”。 微博舆情热度:今日阅读743.7万 今日讨论356
网络舆情热点
社会热点舆情
查看详情→
“知网涉嫌垄断被查” 事件舆情分析
2022-05-18
3540
舆情发展脉络 2021年年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赵德馨教授因为起诉“中国知网”擅自收录其100多篇论文,且全部胜诉,累计获赔70多万元,引发广泛关注。但令人唏嘘的是,当赵教授运用法律武器讨回公道后,知网下架了他的所有论文。 今年4月,一则“中科院因近千万的续订费用不堪重负停用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消息在社交媒体流传。疑似中科院文献信息中心于4月8日发布通知称,“2021年中科院集团中国知网数据库订购总费用已达到千万级别,高昂的订购费用已成为中科院集团资源引进中的‘巨无霸’。” 4月18日,据长江日报报道,九旬维权教授赵德馨今日再发声:“知网发布说明向我道歉后,从没跟我商量过论文上架的事情。” 5月12日,知网登门向赵德馨教授道歉,表示将重新上架他的作品。 5月1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宣布依法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知网随后回应,将以此调查为契机,深刻自省、全面自查、彻底整改,依法合规经营。微博话题#知网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阅读量高达8.2亿,讨论量13.2万。 5月15日,赵德馨教授接受了封面新闻专访,他年近九旬,退休前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100多起案件胜诉后,曾被知网下架全部作品,他也接到某期刊负责人“封杀”电话,期刊劝说他放弃维权,否则不敢再刊登他的作品。赵德馨介绍,知网一家独大的格局,几乎控制着期刊、高校和青年学者文章的发表、引用,让很多人只能私下支持他而不敢公开发声,他已退休多年,不怕这些阻力。 5月17日下午,在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指导的专家研讨会上,1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知网案解析与全面治理之道”的主题进行了研讨。学者认为应依法将知网从上市公司业务中有序剥离,还有学者认为需要大力支持知网的竞争对手发展起来。 舆情传播分析 1.舆情传播趋势 5月13日,“知网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的事件发生以后,网上舆情声量呈大幅上升趋势,并在5月13日当天达到顶峰;5月13日之后,舆情逐步下滑;5月17日,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指导的“知网案解析与全面治理之道”专家研讨会召开,舆情声量小幅攀升;5月18日,舆情处于低位。 2.舆情传播占比 从媒体占比来看,在“知网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的事件当中,微博是舆论发酵的主阵地,舆情传播量达31662条,占比75.32%;论坛2999条,占比7.13%;网络2742条,占比6.52%;微信2225条,占比5.29%;其他如客户端、视频、广播、报刊、电视等媒体也有少量报道。 媒体评论和专家观点各大媒体希望能够改变知网的盈利模式,让其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公共利益,回归公益的属性。同时,呼吁建设公平的市场环境,避免一家独大,保持良性竞争。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表文章“头部平台更当知法守法”,文中称:越是头部平台,越要依法规范经营,积极履行自身社会责任。知网在中文学术文献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市场不断开拓,成为我国最具市场影响力的学术文献数字化服务平台。但是店大莫欺客,利用自身地位施行“霸道”操作,在法律边缘试探,甚至逾越底线,最终只会失去信任、失去市场。知网被查,再次给所有平台都敲响了一记警钟,建构更合理的运营模式,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才能走得更远更稳健。此次知网及时回应“全面自查、彻底整改”,态度值得肯定。改到位、改彻底,方不负自身平台地位,不负广大读者和作者的信赖。 每日经济新闻评论文章“每经热评|知识付费本无错‘知网们’牟利不能越过法律底线”,文中指出:知网是否滥用支配地位,需要反垄断等相关机构最终判定,但笔者认为,取之于斯,就当用之于斯,知网垄断了大量的知识资源,理应履行更多社会责任,为了社会进步而努力,而不是单纯把手中的知识资源当作无底线牟利的工具。学术论文及相关研究成果本就是公共知识资源,具有一定的公益性,知识付费本身没有问题,但缺乏版权意识、恶意擅自录用,并纯粹以此商业模式进行运作,溢价欺人最终达到获利目的,则是完全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而解决“知网们”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问题之外,构建更加公平、健康的市场环境,允许公平竞争也是必要的。良好的竞争秩序既有利于公共知识、学术内容的传播,也不至于让消费者感觉“太贵”。 工人日报评论文章“知识不容“霸凌”,愿知网真能彻底整改”指出:知网的“学术生意”频频引发众怒,其是否存在垄断行为,应当由专业机构或司法机关判定。但必须指出的是,知识不容“霸凌”。知网被立案调查,是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对平台经济依法实施监管的重要举措,这对维护学术文献数据库服务市场的公平竞争、促进知识生产和流动、推动创新发展、保护知识产权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该明确的是,如此立案调查不是为了击垮谁,而是要通过建立规范秩序,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让学术数据库回归公共性,进而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希望知网真能以此次立案调查为契机,全力配合、深刻自省、彻底整改,回归服务知识的初心,用依法合规经营,承担起知识基础设施的社会责任,为广大作者和读者提供更优质服务。 东南网评论文章“知网的整改,前提是兼顾公共利益”指出:一个中文的数据信息库对于国家、对于学术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对其批评的同时,更需要反思这个局面背后出现的根本问题。首先,结合知网现在的经营模式来看,知网通过较低的稿费一次性买断文章,后续又通过并不低廉的价格向群众付费下载,数以万计的利润跟作者再也没有关系了。知网只是作为知识的搬运工,却获取了最大的利益,这根本就不符合公平的认知,更是激化了作者和平台之间的矛盾。这种运营模式的背后,就凸显了知网过于商业化的逐利思想,也是导致后续一系列问题产生的根源。其次,结合作者维权的情况来看,一方面,多数作者并不是学术泰斗或者知名教授,被知网收录的作品篇幅是有限的,维权涉及到时间和举证成本,往往因为得不偿失而放弃维权。另一方面,知网作为我国职称评定的一个重要依据,很多老师和学生依赖知网提升自己的自身能力,对于维权也有很多的顾虑,这种现状,也给知网的无序发展预留了很厚重的空间和土壤。作为一家企业,有赢利需求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知网作为“知识搬运工”,能否在自己获益的同时兼顾公共利益?能否通过优化文献服务获得利润?这需要知网统筹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能因为利润至上而放弃追求公益目标。 知网被立案调查,社会各界普遍表示欢迎,相关政协委员、教授争相发表观点。全国政协委员赵瑞峰:“消息我刚看到,百感交集!知网应该说是目前国内做得最好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但作为一个国资主导的企业,同方应该在知识服务方面提供一些公益性、普惠公众的服务,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长江日报关于老教授赵德馨状告知网侵权的报道,让赵瑞峰进一步思考:“能否在全社会高度渴求知识的今天探讨打破知识围墙,让公众像平价享受水、气、电服务一样享受知识服务。”他希望知网能够主动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切实起到“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的作用。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总干事张洪波5月13日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时说,知网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垄断问题进行立案调查,是众望所归。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中国文著协和武汉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及有关机构的专家学者、业界人士就知网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进行过多次研讨。张洪波说,知网涉嫌垄断知识资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对很多高校科研机构,在销售他数据库的时候,掌握完全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影响了知识资源的合法有序传播。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方兴东5月13日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时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这无疑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方兴东说,本次立案调查标志着政府部门正式重视旷日持久的知网问题,是历史性的突破。反垄断调查历来是监管的“核选项”,所以,立案本身就超出了案件之外的诸多寓意。可以期待这次调查会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至少可以极大缓解高校面临的坐地起价的压力。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李顺德提出,讨论知网不能仅仅停留在它涉嫌垄断的问题上,也应该从知识产权法的角度特别是版权保护的角度,把知网存在的问题系统梳理一下。为什么在知网的服务模式下,大家的知识产权受到严重侵害,却不能及时、有力地解决,原因何在?知网服务模式带来的问题已经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了,如果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要从社会根源、历史根源、法律根源等几个方面认真梳理,找到知网最本质的问题所在,彻底革新。 网友观点 1.知网被立案调查后的舆论反应 知网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的消息公布后,网上欢呼声一片,大部分网友表示“天下苦知网久矣”,此次知网被查,真是“大快人心”;有网友借翟天临当年知网事件调侃和吐槽,认为“错怪翟天临了”;同时,还有学生关心退钱的问题。一只风化的沙雕:天下学子苦知网久矣。学医的小周:早就该管管了,把穷学生当韭菜割是真的没有心。Razavi是圣经:可真的太舒服了,凭什么我看我的论文还要交钱。平城客:天下苦知网久已!HKTK一路相随:知网应该造福社会而不是绑架学术界。宇宙之外没烦恼:普天同庆。裘庄柠檬茶:喜从天降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大快人心。LoveWithWinter:查的好,虽然已经毕业了,但是真心觉得查重费不要太贵了。与七千岁鹤归:翟博士当年应该就是反知网第一人吧。全都是美男子:天临四年,知网被查。辣根萝卜条儿:错怪翟天临了,他说的那句知网是什么东西 原来是一句肯定句。小不点儿点儿点儿:翟天临乐了。地球球长奏折批阅专号:十多年前的钱还能退吗深海咸鱼吴:吃学生的钱能吐出来吗sham晖:知网算是把大学生拿捏的死死的,从搜文献到查重,到发表期刊,层层剥削。要不是只有知网,谁用这玩意MarioBiu:知网怎么退钱???充的钱怎么退? 2.老教授赵德馨起诉知网胜诉遭期刊威胁后舆论反应 知网被垄断立案调查后,“老教授赵德馨起诉知网胜诉遭期刊威胁”的消息又被爆出,再次引起舆论关注,微博话题#老教授起诉知网胜诉遭期刊威胁#阅读1.7亿,讨论量1.2万。网友直言知网“吃相难看”、“太嚣张”了,甚至有网友将此行为上升为“黑社会”犯罪,此外,赵教授的“不畏强权”也被网友普遍点赞。 青柠草217:吃相难看呀!舒心2022:这网站确实吃相难看。钱局长本人:“电话威胁封杀”这种事情都能做得出来,简直难以置信!果汁小姐和故事园:妥妥的黑社会老大,搞垄断,早晚要出事。梦到你了:黑社会是吧?对着太阳嗑瓜子_:知网……可以扫黑除恶的程度。适者生存h:不畏强权,敢说真话。赵教授这一举动不知道说出了多少学校师生的心声。糖果小贝:可以啊知网,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什么叫做嚣张至极!可爱又迷人的fan派角色:别人不敢我赵教授夫妇来 谢谢你们好人一生平安。洛伊子尔:知网必须国有化,科研和学术不该被资本垄断!Byrer本无意妥协:这种关乎国民科研发展的产业就应该国有化泉边遇鹿:知网换老板!隶属于国家教育部比较好,或者其他工业部也好! 舆情总结 “天下苦知网久矣”,这句网络流行语用在当下的“知网事件”当中可谓是再合适不过了。2021年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赵德馨教授因为起诉“中国知网”并成功获赔70多万元的事件受到广泛关注,这也鼓舞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学生、社会人士开始向知网索赔,知网面临越来越大的维权压力。但就在这种背景之下,知网依然强硬,将赵教授的所有论文下架,引来唏嘘声一片。 进入2022年,“中科院因千万续订费不堪重负而停用知网”的消息刷屏,再次将知网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与此同时,赵德馨教授再次发声,表示知网“道歉后从没跟我商量过论文上架的事情”,双重舆论叠加,导致网上声讨知网的舆论态势进一步升级。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5月12日,知网登门向赵德馨教授道歉,表示将重新上架他的作品。5月13日,#知网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 的消息爆出并登上微博热搜,宣告了旷日持久的声讨知网事件迎来了终极审判,舆论一片欢呼。 从当前的舆论发展来看,中国互联网协会等单位已经就 “知网案解析与全面治理之道” 开展研讨会,在会上,学者就知网的转型和治理提出各种各样的观点,其中较为鲜明的观点表示要将“知网从上市公司业务中剥离”、“支持知网竞争对手的发展”等,这让舆论看到了知网回归公益和初心的希望。 但是,就像有些学者所说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知网问题的解决,要从社会根源、法律根源、历史根源等各个方面找出病因,这样才能彻底革新。
舆情监测
网络舆情热点
舆情分析报告
舆情应对
社会热点舆情
查看详情→
上一页
1
...
92
93
94
95
96
...
152
下一页
热门推荐
武汉大学“职工子女逼停学生”事件:舆情风波背后的特权质疑
理性观察 | 湖北“妈妈岗”争议背后:女性就业支持与公平边界
6月13日全网络舆情简报:一架波音787客机印度坠毁
从协和“4+4”到天价耳环:互联网时代的公平焦虑与舆论监督
黄杨钿甜高价耳环风波舆情分析
婚姻新规舆情聚焦:户口本退出的公众反响与社会思潮
重庆三峡学院“天价采购”:75万与299元背后制度漏洞待深挖
舆情透视:河南干部违规聚餐致一人死亡
5月15日全网络舆情简报:娃哈哈称已终止和今麦郎代工合作
河北省三河市强换商户招牌事件舆情启示
“炫富”扣分?券商如何完善声誉管理机制:从新规看长期发展路径
“3·15”蜜雪冰城:舆论场割裂之谜
海底捞“锅底小便”事件舆情分析
重庆燃气收费异常屡禁不止舆情分析
“红”动全球:外国网民涌入小红书现象的舆情洞察与多维应对
你可能还关注:
社会热点舆情
网络舆情热点
舆情监测
全网络舆情简报
网络舆情
舆情监控
社会热点
网络热点
网络舆情监测
企业舆情
舆情分析
舆情分析报告
舆情应对
社会热点分析
校园舆情
舆情深度剖析
舆情简报
热点舆情分析
舆情处置
教育舆情
微信客服
点击咨询
移动APP-优讯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