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0日全网络舆情简报:5500元名牌鞋送洗后被擅自换鞋底
2025-03-20 | 优讯舆情 613 企业舆情 舆情监测 网络舆情热点 社会热点 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监测 舆情监控 网络热点 社会热点舆情 全网络舆情简报3月20日全网络舆情报告选取全网热点舆情事件,针对大家关注的热点新闻话题从全网关注值热度排序。根据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中心监测系统显示,截止到3月20日11:15,今日国内外主要互联网舆情快报数据如下:
1、5500元名牌鞋送洗后被擅自换鞋底
小程序下单、上门取送的互联网洗衣洗鞋服务,近年来凭借方便快捷,价格实惠的卖点颇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3月19日,广东消费者杨女士却向@上游新闻 反映了一件糟心事:3月初,她将一双价值5500元的品牌鞋送到丰巢洗护清洗,清洗后收到的鞋子却“面目全非”:鞋底被擅自更换,鞋头大变样不说,甚至鞋尾的品牌logo也变成了“fashion”字样。
对此,她向丰巢洗护提出了3000元的赔偿,目前就赔偿金额已跟对方进行了两次协商,但暂未达成一致。“丰巢第一次提出赔偿1800元,后续将价格提升至2700元,但我没有同意。”杨女士说,她提出的赔偿数目并不是为了讹人。因为无论多少钱的鞋子,都不应该这么操作。“目前该款鞋官网售价已经涨到7400元,我也需要花更多的钱才能将同款式的鞋子买回。”
19日,记者致电丰巢客服询问此事。对方承认将顾客的鞋子洗坏,更换了鞋底没有提前与顾客沟通告知。记者询问,按惯例有无赔偿标准,客服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表示具体的赔偿方案目前也正在向公司申请,后续会有专员进行联系。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量3679.1万 讨论量2232
2、小学生因直呼老师姓名被打脸9下
3月18日,山东济宁,家长发视频称在邹城二中附属小学上学的孩子,因直呼老师姓名被连续打脸9下。家长群截图显示,家长向老师讨要说法,老师回应称:“我承认打了他嘴,他嘴贱不尊重我。”对此,孩子妈妈表示,“孩子上体育课时叫了老师名字,老师非常生气打了孩子9下,事后孩耳鸣头疼恶心。第二天我们投诉到教育局,老师和领导来看望孩子,孩子看到老师后恐慌不愿上学。学校说要把老师调离,赔偿我们5000块钱,但我们的诉求是开除这个老师。”教育局回应称:“目前正在调查处理中,把孩子脸打肿的行为的确过分,校长在处理这件事,一定会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量1664.7万 讨论量3602
3、韵达将进行内部调查
韵达股份晚间公告,全资子公司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于2025年3月19日收到行业主管部门对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立案调查的通报。收到通报后,公司高度重视,成立专项工作专班进行内部调查。针对公司加盟网点快递服务环节存在的管理问题,公司己立即部署整改工作;后续公司将持续强化管理及加盟网点管控,优化快递查验流程,加大对加盟网点的培训力度,提升识别伪装物品的专业能力,坚决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量1243.7万 讨论量981
4、网友晒南航超薄椅背引热议
近日,有网友发帖晒出南方航空某航线的“超薄椅背”,称飞机“沙发椅”变“硬座”了。#南航客服回应超薄椅背#近期也有媒体报道,南方航空部分航线飞机换了“超薄座椅”,报道称此举与南航大规模调整客机布局,将多舱位型号转变为全经济舱有关。记者3月19日拨打南航客服电话,客服回应:目前未接到“座椅调薄”通知。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量255.6万 讨论量181
5、多方回应湖北大学女生失联数天
3月20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一位网友发布视频称,她的女儿就读于湖北大学阳逻校区,于3月15日下午五点多离开学校后至今未归。她恳请社会上的好心人能够帮助寻找女儿。
3月20日,@经视直播 记者联系到了视频的发布者赵女士,其介绍,她的女儿张钰臻,19岁,来自广东深圳,是湖北大学阳逻校区的大一学生。3月18日晚上,她们家人@小绒lulu 突然接到学校辅导员的电话,得知张钰臻自3月15日离开学校后一直未归。赵女士焦急万分,于3月19日抵达湖北大学阳逻校区,并与警方合作展开搜寻。据她透露,警方通过监控录像发现,张钰臻于3月15日下午5点离开校门,手机信号最后出现在下午5:54分,地点距离学校约一公里。赵女士表示:“现在天气寒冷,且没有迹象表明她有入住宾馆或打车的记录。我们完全不清楚她目前的下落。”
经视直播记者随后联系了湖北大学,学校辅导员确认了此事。她表示,不便透露详情,但正在与家属一同寻找张钰臻。武汉市公安局长江新区分局阳逻街派出所的民警在接受经视直播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在3月18日接到学校报警后立即开始了调查工作。“警方正在利用各种手段进行搜寻,已经找到了她的两部手机,均已关机,但人仍未找到。”派出所民警也呼吁市民提供任何可能的线索。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量250.4万 讨论量230
6、虚假的315红黑榜必须露头就打
近日,随着2025年央视“3·15”晚会的落幕,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很多漏洞百出的“3·15红黑榜”。这些榜单意在“安利”消费者所谓“红榜”内放心品牌的同时,又提醒消费者“避坑”所谓的“黑榜”企业。然而,在这些“3·15红黑榜”背后,却是部分营销号蹭着“3·15”的热度在营销炒作。
上海辟谣平台调查结果显示,这些所谓的“红黑榜”并非官方报道,都来自网民自行整理。有的入“黑榜”企业不是央视“3·15”晚会的曝光对象,却被冠以“央视曝光”的名号;还有被炮制出来的所谓“红榜”名单,为特定品牌“贴金”,诱导迷惑消费者购买产品或服务,从中赚取推广费用。 虚假“红黑榜”不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还会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对于虚假榜单背后的违法行为,必须予以严厉惩处。就营销账号而言,炮制、传播“红黑榜”的行为,可能承担损害企业名誉的民事责任、虚假广告的行政责任、严重的还可能承担损害商业信誉的刑事责任。就平台而言,如果与营销账号合谋炮制、传播“红黑榜”,则需共担责任。即便没有与营销账号合谋,也同样需要承担因监管不利带来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 以打假之名行造假之实,所谓的“3·15红黑榜”竟成了欺骗消费者的“耻辱榜”。“3·15红黑榜”类的虚假宣传行为必须露头就打,流量裹挟下的营销骗局也必须及时叫停。唯有法治重拳、监管尽责、公众觉醒形成合力,才能让“红黑榜”回归事实本真,营造一个安全、公平、诚信的消费环境。
微博舆情热度:阅读量79万 讨论量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