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 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监测:化解舆情风险这几点需牢记

2020-12-04 | 优讯舆情 4916 网络舆情监测 舆情风险

网络舆情是指对互联网上流行的社会问题有不同看法的舆论,这是社会舆论的一种形式。是公众对于通过互联网传播的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和焦点问题所持的有强大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


互联网舆情信息来源广泛、观点众多、数据繁杂、危机爆发点多。并且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这样的形势使网络舆情具有多重特点:


01
网络舆情的自由性

互联网是完全开放的,它拓展了所有人的公共空间,给了所有人发表意见和参议政事的便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网络信息的发布者,每个人都有选择网络信息的自由,通过网络社交媒体平台,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由于互联网的匿名特点,多数网民会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或者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情绪。因此,网络舆情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矛盾,比较真实地体现了不同群体的价值。


02
网络舆情的交互性

在互联网上,网民普遍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在对某一问题或事件发表意见、进行评论的过程中,常常有许多网民参与讨论。网民之间经常形成互动场面,赞成方的观点和反对方的观点同时出现,相互探讨、争论,相互交汇、碰撞,甚至出现意见交锋。


这种网民之间的互动性实时交流,使各种观点和意见能够快速地表达出来,讨论更广泛更深入。网络舆情能够得到更加集中的反映观念和情绪心态。


03
网络舆情的多元性

网络舆情的主题极为宽泛,话题的确定往往是自发、随意的,从舆情主体的范围来看,网民分布于社会各阶层和各个领域。从舆情的话题来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舆情来源上看,网民可以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预先写好言论,随时在网上发布。发表后的言论可以被任意评论和转载。


04
网络舆情的偏差性

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网络言论缺乏理性,比较感性化和情绪化。甚至有些人把互联网作为发泄情绪的场所,通过相互感染,这些情绪化言论很可能在众人的响应下,发展成为有害的舆论。


05
网络舆情的突发性

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当某一事件发生时,网民可以立即在网络中发表意见,网民个体意见可以迅速地汇聚起来形成公共意见。同时,各种渠道的意见又可以迅速地进行互动,从而迅速形成强大意见声势。






在面对网络舆情时,我们应该:


1.快速反应:一旦发现网络舆情,应该按照应急管理规定时限迅速上报,以制定并落实应急处置措施,对外发声。


2.分类处置:如对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重要意义类的舆情信息,要积极采纳建议,并按要求予以回复。如属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企业声誉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并采取相应的法律手段。如舆情属实,由于不可控等因素导致的负面事件,应该主动道歉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3.动态跟踪:为防止次生或二次舆情的滋生。还需要借助像优讯舆情监测系统这样的互联网舆情监测平台做好舆情动态跟踪,以适时采取舆情处置跟进措施。


由于网络是完全开放的,所有人都可以表达观点和情绪,这些观点和信息形成的舆论是政府、企业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如果不加以关注和引导,负面网络舆情会给相关组织、群体或个人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关注和管理网络舆情十分必要



免费申请试用 为满足更多用户对舆情监测的需求,轻松实现信息收集,快速便捷的图表制作、 分享,让更多用户体验到优讯全媒体
舆情监测平台强大而专业的个性化定制功能,现可申请开通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体验。

名额有限,申请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