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 深度分析

“成都四十九中学生坠亡”事件舆情分析报告

2021-05-15 | 优讯舆情 34298 舆情分析报告 校园舆情 学习舆情 成都49中学生坠亡事件

2021年5月9日晚,成都49中高二学生林某某在校内坠亡,引发公众广泛关注。根据成都成华警方的有关通报,小林系高坠死亡,排除刑事案件。5月13日,根据警方提供的学校监控设备拍摄到的内容以及通报信息,视频还原小林走出教室后,到坠亡之间的活动轨迹。


一、事件梳理


5月9日 18:40左右


林某某从知行楼高空坠落,学校立即拨打120并报警,经120现场诊断,该同学已无生命体征。(成都49中官方微博

5月10日 6:35


林母发布首条与事件相关微博,称校方将他们拒之门外,无法查看监控


微博截图

5月10日 12:32


林母第二次发微博求助,表示从警方处获知救护车于20:30到校,林某某心跳已停止,随后其未被送往医院而是载至殡仪馆。校方说会走法律程序,其他无可奉告。


微博截图


5月10日 14:30


成都49中在微博上发布通知,其中指出,公安机关正展开调查,学校已成立工作组全面配合调查工作,并全力做好善后事宜。


微博截图

5月10日 14:33


林母第三次发微博求助,称唯独事发时段没有监控。


微博截图


5月11日 3:54


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局在微博上发布《关于成都49中一学生坠亡的情况通报》称,林某某在学校高空坠亡属个人行为,排除刑事案件


微博截图

5月11日 8:28


林母在微博上表示,对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局发布的声明表示不认同,会继续向警方和学校寻求事件真相及全部视频。


微博截图

5月11日 11:07


新华社评成都四十九中学生坠亡引质疑:面对生命切记以人为本!处理学生身亡事件,过程和结果同等重要(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5月11日 11:33


 学校否认学生坠亡与化学老师有关。(头条新闻官方微博

5月11日 12:28


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区分局相关民警表示,警方还在深入调查之中,细节还需进一步完善。目前的情况,以联合调查组发布的情况通报为准。(澎湃新闻

5月11日 17:15


央视评高中生坠亡通报需以更多事实回应: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才可能消弭质疑。(央视新闻官方微博

5月11日 19:18


人民日报评:高中生坠亡通报请少一些硬邦邦。(人民日报官方微博

5月11日 19:43


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区分局在官微上发布通报称,排除刑事案件,家属对结论无异议。



微博截图

5月11日 20:21


 成都49中督学称未收到家长反映校风师德问题。(澎湃新闻

5月13日 2:11


成都49中学生坠亡事件调查详情公布。(新华社

5月13日 6:40


成都49中坠亡学生活动轨迹公开。(人民日报官方微博


微博截图


5月13日 14:00


央视披露成都中学生坠亡监控视频。(央视频官方微博


二、舆情传播分析


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舆情热点走势图


5月9日,成都四十九中学生坠亡事件发生。


5月10日,坠亡高中生母亲和成都49中官方微博接连发声,该事件逐渐走进公众视野,新浪微博中形成话题#成都四十九中学生从楼道坠亡#阅读量超4500万次,讨论量超8万条;形成话题#成都49中回应学生从楼道坠亡#阅读量超5300万次讨论量超7000条,舆情数量开始有小幅度上升。


5月11日,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局、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区分局接连发布通告,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接连对此事发表评论性观点,网民密切关注事件进展,在新浪微博中形成#成都坠亡学生家属不认同教育局通报#、#校方否认学生坠亡与化学老师有关#、#成都学生坠亡事件有哪些疑点#等多条话题,促使舆情信息达到峰值。


5月12日,受“5·12”汶川地震13周年影响,公众的关注焦点转移部分,话题声量开始回落,舆情热度呈现下降态势


5月13日,成都49中学生坠亡事件调查详情公布,多媒体对事件还原进行报道,新浪微博中形成话题#监控还原成都49中学生坠亡前轨迹#阅读量超12亿,讨论量超19万;形成话题#新华社还原成都49中学生坠亡事件#阅读量近4亿,讨论量超5万条舆情数量再次回升


三、官方舆情应对反馈


A
5月10日成都49中在微博回应


“成都49中学学生坠亡”事件发生后,5月10日14时30分@成都49中在微博上发布通知表示公安机关正展开调查,学校已成立工作组全面配合调查工作,并全力做好善后事宜。网民在该微博下发表评论,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 校方不给家长提供完整监控视频、救护车到达不及时等由家属方披露的细节引发网民猜疑。

@尚好的青春你在cf:凭什么不让家长看第一现场。

@根正苗红的贫农不给家长看遗体和监控就离谱

@菜鸟强看数码:几点报的警和喊的救护车,救护车几点到的?几点通知的父母,监控哪去了?

@L4NiNg:隔了两个小时才叫救护车,连孩子都不让家长看?

@菲家解忧铺:六点四十坠楼,八点半救护车到。


2. 对官微删评表示不满。

@橘子园:还删评?为什么我刚看的好几条评论都没了?到底在心虚什么?

@围巾想改名:删评算什么

@恶伇:热评直接被删,你们在害怕什么?


3. 官方通报冰冷僵硬细节不清引发网民不满。

@笑场mermer:这个声明写的也太冷血了,没有抚慰没有关心没有痛苦,恐怖透顶

@我是小小粉刷妹:家长微博说楼道坠落,你咋变高空坠落了?

@可可里奶茶21:什么疑问都没有解释清楚



B
5月11日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局在微博回应

5月11日3时54分,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局在微博上发布《关于成都49中一学生坠亡的情况通报》,通报发出后未能平息舆论质疑,反而再次激起网民愤怒,舆论进行反弹网民质疑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认为官方通报毫无说服力,希望提供如监控等更有力证据,公布事件细节,还原事件真相。

@天府龙泉驿车友汇:明显不能服众的通告,时间点没有

@天才少年阿妖:为什么救护车两小时后才到?学校又有什么权利私自处理尸体?

@桃念无归:1.为什么不放监控2.为什么延迟两小时才叫救护车3.为什么直接就把孩子送去殡仪馆,学校有什么权利绕过家长处理尸体?学校的每一步都处理得让人难以信服,舆情应对水平太低了吧?


2. 通报为何是教育部发布而非警方发布。

@斯是陋室惟吾德新:教育部门发布的,不应该是警察调查吗?

@往往日记:平安成都没发布,平安成华没发布,所以为什么

@叶修你压我头发了:你一个教育局,有什么权力办公安局的事。


3. 认为林某某无自杀动机,猜测其坠亡有其他原因。

@ZRX_橘子:真要是普通坠楼,那监控能整好缺失那段吗,会隔那么久才通知家长吗,这通报真的毫无说服力

@梦汐心理:如果学生是轻生,怎么不第一时间通知家长,还不让家长进去见面,拒之门外

@门头沟保罗:谁会在母亲节当天,和妈妈说完节日快乐后跑学校自杀去?



C
5月11日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区分局在微博回应


5月11日19时43分,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区分局在官微上发布通报称排除刑事案件且家属对调查结论无异议,然而该通报仍然没有获得网友的信任,网民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官方二次通报细节披露依旧不够清晰。

@--瞬间白眼一千遍:你们到底有没有把舆情当回事啊?民众需要监控和详细的说明,你这几行字糊弄谁呢?

@小狼各布:或许时间仓促,没办法像17年事件公告那么详细,但至少几点发现,几点报警,几点救护车到,几点通知家长,为什么不让家长看监控,是否真的监控死角,死者事发前一小时行程都可以拿出来的吧?

@岳屾山:本来还挺期待警方能有一个较为详细的通报的,现在不只是事主在关注,而是全社会都在等一个能解除疑惑的详细通报,结果等来了这个。


2. 认为调查需要时间,期待后续真相揭露。

@今天你编曲了吗:调查需要时间,如果是自杀,第一时间公布监控,警察学校都省事,那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因为调查需要负责啊,万一是伪装的自杀呢?万一是遭到欺凌或者其他事情自杀呢?间接的凶手让你们用键盘去找出来吗?凭什么第一时间给你们看监控?总有人觉得自己断案比警察更专业

@源指导y:家属说无异议就说明人家看过监控了,那些要求把监控视频发出来完全就是不尊重人家都隐私权

@on_caelan:评论也别想太多,会不会是结果是意外导致坠亡,所以家属才没说什么了,别搞得非要结果是个阴谋论舆论才满意。


3. 不相信“家属对调查结果无异议”。

@pespiiiii:封住家属的口花了不少时间吧。

@交广阿泰:家属无异议?


4. 指出通报含有错别字不够严谨。

@一位爱学习的朋友看了以后大声说:没什么好说的。那就指出你们有一个错别字吧,是“赓即”,不是“庚即”。

@嘉嘉又要打盹了:这是警察发的通告?也太不严谨了?



D
5月11日成都49中学生坠亡事件调查详情公布


5月13日2时11分,新华社官微发布“还原成都49中学生坠亡事件:关键监控有无缺失?坠楼是如何发生的?孩子为何走到这一步?”成都49中学生坠亡事件调查详情公布。网民态度出现反转,网民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相关机构舆情处理公关方式不够专业需反思。

@倒影的假象:警方通报考虑家属情绪能理解,就是舆情处理公关沟通方式不够专业,加一句考虑个人隐私和家属情绪,详情会在稍后征得家属同意后发布可能不会出现家属无异议让网友各种揣测了。

@张老虎:事情基本清楚了。但事发后的处理上有没有问题?为什么闹这么大?学校和有关部门需要反思。

@天津卫在逃煎饼果子:相关部门应正视舆情关切,及时披露更多事实,主动回应,避免由个体事件酿成严重舆情事件。


2. 认为相关部门应重视网络生态管理,严惩造谣者。

@陪你一起迎风奔跑:每次有什么事网络上推波助澜的鬼实在太可怕了,国家应该好好重视网络生态治理了!

@起名太难了求放过:网友家长还有个别明星太容易被人带节奏了造谣的人必须追责!

@jiqimao2004:说的很清楚了,基本所有问题都得到了解答释疑,希望下一步揪出造谣者,让他们承担应有的惩罚


3. 要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

@即墨长生:“初、高中新生入校时,学校会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小林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这段文字引起了我的注意,也让我想起了每年开学都会做的新生心理问卷调查。人的心理状态是不断变化的,测试只能反应当下一个星期的状态,如何实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是我们都应该思考的事情。

@可否摘星辰与我:一定要做好中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浮生若球:父母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四、媒体观点



5月11日,半月谈微信公众号以“面对生命切记以人为本!处理学生身亡事件,过程和结果同等重要”为题称,学生死因终于有了初步定论,但是舆情仍未平息。情况通报并未就网友关注的一些主要疑点给出回应,比如,事发之后为何拒绝家长进入学校,事发时间段内的监控录像又为何无故消失,在这次学生坠亡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校方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这些关键问题不得到解答,只简单公布死因调查结果、撇清校方自身责任,如此处理恐怕难以服众。面对突发事件,校方本该及时查明学生死因,回应家长和社会关切,对公众疑虑给出应有的解释,但在事发之后却一再对处理过程遮遮掩掩,对家长的丧子之痛视而不见,对社会舆论的质疑充耳不闻,这样冷冰冰的、缺乏人道主义的处理方式,令家长和社会寒心。公布调查结果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事发之后及时向家长和社会公布相关情况,对家长给予应有的安慰,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死者家属和社会公众负责的表现。


5月11日,央视新闻发微博称有关部门最应做的不是刻意降温,不是急吼吼“灭火”,而是要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如果认为塞给公众一个结论,公众就深信不疑;抛给坠亡学生家长一个说法,他们就全盘接受,未免天真。“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在逻辑上形成“闭环”,在事实供应上力求无懈可击,才能最大程度消弭质疑。


5月11日,人民日报发微博称:高中生坠亡通报请少一些硬邦邦。高中生林某某坠亡事件仍在发酵,拿什么平息质疑?完整而有说服力的真相。用事实说话,才有可能击碎谣言;用无懈可击的逻辑化解疑窦,才能禁得起推敲。年轻的生命猝然离去,留给家人的是绵绵伤痛,也是难以承受的打击。这就更需要相关部门多一些抚慰,而不是冷漠;多一些同理心,而不是程序化表达。将心比心,用真诚展现善意,用帮扶输送责任。


5月11日,央广网报道“【央广网评】成都中学生坠亡 真相不能再隐身”称,对于涉事学校和地方政府来说,充分的信息公开是建立公信力最好的桥梁;对于痛失孩子的亲属而言,获知“真相”是最基本的权利。但是很显然,就事发后校方与当地相关方面的处置应对来看,我们只看到公信力的流失和对“真相”的避重就轻。当务之急,相关方面必须直面疑问,尽快以“看得见”的证据向社会完整公布事发经过,以真相驱散疑云,以公开透明止纷、定责,给逝者以告慰,也给家属和舆论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5月13日,参考消息网报道“参考微评 | 成都49中事件,至少给了我们四点启示”称,综观此次事件的舆论发酵过程,我们至少可以得出如下四点启示:一是面对舆论高度关注的热点事件,在与谣言赛跑的路上,有关方面回应务必阳光透明,直来直去回应公众关切。二是在回应处理整个事件过程中,要尽量多一些人文关怀和充满温度的表达,少一点生硬和外交辞令。三是对于普通网民来说,有时候面对突发事件真的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儿”,关注进展的同时,还是等等再下结论。四是重大舆情事件面前,除了有关部门对信息的详实披露外,权威媒体的调查报道是多么重要。


五、舆情总结


“成都四十九中学生坠亡”一事引发舆论高度关注,悲剧的发生令人扼腕叹息,但同时给各方面都留下很多值得警惕、深思的问题。悲剧发生之后,涉事学校与当地成立的联合调查组都及时做了通报,显示了各方对此事的重视。但是有关机构的回应并未消解舆论质疑,官方通报细节披露不清晰、未回应网民关注疑点、话术冰冷僵硬,致使更多猜测和谣言出现,公众对相关部门舆情处置方式存在质疑和不满,希望相关机构详细通报的呼声居高不下,使得舆情进一步发酵。至5月13日新华社官微发布“还原成都49中学生坠亡事件:关键监控有无缺失?坠楼是如何发生的?孩子为何走到这一步?”后网民态度才得以出现反转。


在2017年四川泸州市泸县太伏中学曾发生过一起学生坠亡事件,起初该地公安也如此次事件一样,对案件进行了简单、模糊且冰冷的通报,因细节缺失反而促使舆论发酵,最终在网络舆论的压力下,四川公安发布了一份新的详细严谨有理有据的通报,用事实得到了人们的信任


在任何一起舆情事件中,舆论对事实真相的追问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官方通报是否还原事实、通报内容有无说服力,直接影响公众对官方处置的满意度评价。在此类事件中,官方通报应该及时公布信息、回应舆论关切、在与民间声音的对话交流中逐步疏解情绪,排除谣言,还原真相。防止引发更多猜测和谣传,让舆情进一步发酵。

免费申请试用 为满足更多用户对舆情监测的需求,轻松实现信息收集,快速便捷的图表制作、 分享,让更多用户体验到优讯全媒体
舆情监测平台强大而专业的个性化定制功能,现可申请开通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体验。

名额有限,申请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