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名画家被指抄袭老外30年,作品比原创贵100倍?
2019-03-13 | 优讯舆情 5783 声誉管理 画作抄袭
导读
相关人士表示,在作品行情下行的情况下,那些买了叶永青作品的藏家必然会遭受损失。
网络截图
微信公号“抄袭的艺术”发表文章曝光比利时艺术家克里斯蒂安•希尔文借助媒体向叶永青维权的过程。
多家媒体再次联系叶永青,都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红星新闻》联系到克里斯蒂安·希尔文,希尔文表示不会到中国维权。不过因为此类事件一再发生,他选择在媒体上曝光,提出停止拍卖相关作品的诉求。
新浪微博《新京报》官方微博发文:叶永青称正在积极联系希尔文,但希尔文表示并未有人联系自己。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王进玉撰文表示,涉嫌抄袭一事持续发酵,但叶永青的回应“如此轻率、敷衍”,而四川美术学院“也依然没有对外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没有给公众一个满意的说法”。
四川美术学院发布声明表示,叶永青事件学校高度重视,现已成立调查小组,对学术不端等师德问题采取零容忍态度。
四川美术学院二次发布声明称,叶永青为本校退休教授,校方正对抄袭事件展开核查,因叶老师不在重庆,核查工作存在一定难度。
江苏苏博律师事务所律师吴波:目前《著作权法》的规定比较粗糙,法律惩戒不够完善,惩戒力度较弱,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专利部主任高晓丽:是否构成抄袭一般由法官判定,特别复杂的由鉴定机构鉴定。经过庭审比对,对画作各元素的结构造型、线条的取舍与排列、颜色等比较,如果实质相同,就构成侵权。不是一模一样的复制,在法院没有作出判决之前,没法确定是否侵权。在不起诉不确定侵权的情况下,西尔文在媒体上称叶永青抄袭其作品,涉嫌侵犯叶永青的名誉权,叶永青对此可以起诉西尔文。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律师邵晓玉:如果颜色、构图、线条表达很近似,差别仅是简单替换的话,显然构成抄袭。如果公众看上去都非常相似的话,有60~70%的可能构成侵权。但最终结果需要法院判决。
ZAKER新闻:对于当代艺术市场而言,也需要深刻反省。叶永青的抄袭作品之所以能够持续被看好,并获得大卖,而且价格不菲,与一直以来不正常的艺术品市场不无关系,其中的确存在很多问题。盲目追捧、恶意炒作等行为倘若不能得到有效打击和管制,最终受伤害的必然是市场本身。而对于真正的收藏来说,应该在充分认识艺术家人品修养,以及创作水准的综合前提下,再慎重介入,而非有钱就可以任性,甚至胡来。
事件舆情走势图
分析:本次舆情事件持续时间较长,在2月27日开始至3月10日之间,达到了3次舆情关注高点,整体舆情关注量于3月8日开始下降,3月10日舆情走势达到冷却状态。
1、讽刺中国抄袭是正常的事:
@海洋葱2013:中国的艺术家干出这事,正常的很。
@晨笑41799663:哈哈哈,我们中国这样的艺术家多了去了!没和你弄得一摸一样那是给你面子了!
2、抄袭和侵权是两回事:
@荒野lide苍狼:别人的构图,笔法,风格,元素……都可以借鉴,都可以致敬。但把这些一起“借鉴”,那就是赤裸裸的无耻!
@起风了Lretln:不要把抄袭和借鉴混为一谈,借鉴是为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过看到更远的东西,叶永青的行为显然并不是为了学习或者创作,是为了不付出心血而轻易获取更多的利益,必须严肃处理这种抄袭,侵权行为!
3、其他:
@新一代的开山怪670:中国很多人买画不是因为艺术,是买的画家社会地位人脉圈子。
@未济既济:叶的问题是专注抄了30年。没有在这一过程中成为他自己。而其他所有临摹起家的艺术家,总是能成为自己的。
从该舆情事件来看,本次“抄袭”事件牵扯到的不单是法律问题,还涉及已经购买叶永青作品的收藏家的利益问题以及艺术圈借鉴、抄袭、二次创造等概念模糊问题。
从网友评论来看,大多以讽刺、气愤为主,认为中国艺术界存在歪风邪气,对叶永青的评价也近乎一边倒的负面,且目前叶永青在并未直接否认自己存在抄袭问题的前提下,还未发布相关道歉言论,引发网友对叶永青该行为的猜测。
3月7日,四川美院在该事件爆发9日之后才做出回应,在时效性上反应过于迟缓,没有在第一时间发布相关公告,有包庇叶永青的嫌疑,且未让网友看到川美对此次事件的重视,反而像是在事件无法掩盖之后,才被迫做出回应,导致舆情从叶永青扩散到对四川美院的指责,错失引导舆论的最佳时间。3月8日,四川美院发布了二次声明,此次声明推脱责任的动机过于明显,引发舆情二次爆发,网友们纷纷表示川美不负责任,目前来看本次事件依旧在发酵中。
在本次舆情事件伊始,舆论均指向“叶永青抄袭”,对四川美术学院(后简称川美)的相关舆情关注度较低,直到叶永青“抄袭”事件发生后第9日,校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一篇“抄袭事件”的公告,引发媒体集中关注、报道,将“四川美院”、“校方回应”等关键词推上风口浪尖,致使该舆情事件升级,同时四川美院进入舆论视野。3月8日四川美术学院发表官方微博称,叶永青为本校退休教授,校方正对抄袭事件展开核查,因叶老师不在重庆,核查工作存在一定难度。突显出川美在此次回应中有潜在推脱责任的嫌疑,此微博发布导致舆论瞬间“扑向”川美,微博评论中指责声、质疑声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