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 深度分析

县委书记凌晨“7分钟讲话视频”缘何获得舆论称赞

2022-09-14 | 优讯舆情 1371 网络舆情热点 舆情分析报告 舆情应对 社会热点舆情

​​一、舆情简述

       近日,一段安徽肥西县委书记陈伟在一线处置公共事件、直面群众问题的视频在网络引发关注,在时长约7分42秒的视频中,陈伟拿着喇叭在现场讲话,为群众处理问题。面对群众和手机摄像头,全程语气平和,思路清晰,通俗易懂地介绍政策,实事求是地为群众解决问题,现场掌声不断。相关话题也相继登陆今日头条、百度热搜榜。


 

事件传播概况:

●   9月9日,因合肥市“瑞泽园·一里洋房”小区旁一家酒店要将小区公共区域的广场开辟作为停车场,导致居民聚集并与酒店方发生冲突,事件一直纠缠到当晚都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9月10日凌晨1点,肥西县委书记陈伟了解情况后赶到现场进行现场讲话,为群众处理问题。

●  9月10日9时,微博“阜阳王鹏”发布微博。相关微博视频播放量305万次,转发4909次,评论558条,点赞27882次。


●   9月10日15时,抖音“法治安徽新闻”发布视频,获得28.4万点赞,3.9万次评论,2.0万次转发。

   9月12日12时,微博“普法达人张三”发布微博称。相关微博视频播放量196万次,转发1482次,评论1256条,点赞16430次。


●  9月13日22时,红星新闻发文“安徽肥西县委书记凌晨‘7分钟讲话视频’获网友点赞 当地官方:正着力处理承诺事项”。

 

二、舆情传播分析


       根据优讯舆情信息监测平台,截至2022年9月14日15时,肥西县委书记在一线解决群众问题事件相关舆情信息11163条。9月14日,相关舆情在红星新闻发布当地回应后达到监测期内峰值。


       根据优讯舆情信息监测平台,本次舆情传播主要分布在网络平台,占比40.29%;微博平台占比23.54%;小视频平台占比22.23%;视频平台占比11.23%;其他平台舆情声量分布依次为客户端、微信、论坛、广播等。新浪微博形成#肥西县委书记陈伟#(阅读量1396万,讨论1634)、#网传肥西县委书记在一线为百姓解决问题#(阅读量100.9万,讨论46)、#县委书记不说废话套话一线处置公共事件##安徽一县委书记教科书式处理纠纷#等话题。


       根据优讯舆情信息监测平台“县委书记” “陈伟” “群众” “视频” “现场” 等词语为核心传播词汇。


       根据优讯舆情信息监测平台“肥西县委书记在一线为百姓解决问题”事件传播过程中,敏感类舆情占比6.32%,涉及舆论指责其他工作人员不作为、县委书记着装等。

 

三、舆论反馈

(1)媒体方面

极目新闻称,毫无疑问,他说话的方式很有水平,没有空话套话,讲的都是实在话,说到居民心里去了;另外,他的态度很好,面对居民拿手机拍摄也不急不躁,慢条丝理把问题给梳理清楚了。县委书记凌晨“7分钟讲话视频”走红,也是给领导干部提了一个醒:身在其位要谋其政,凡事要主动作为,要多点担当精神,少些推诿,这样才能获得民心。


知乎“动态快报” 发文 “我们关心新闻背后深层次的问题”, 关于安徽肥西县委书记陈伟讲话视频,最近在网络上上了头条。在我看来,这未必是好事,一个关于物业公司的纠纷,就要本地的一把手来做绝定,有点小题大做的意思,用心思考的人都会看的出问题出在哪里。我们新闻媒体工作人员,不仅关注相关事态的发展,还在关注那些装睡喊不醒的“不作为”的干部。

 

(2)网民方面

网民方面,主要点赞县委书记不推诿办实事“接地气”为主,并呼吁其他干部学习。同时,个别网民反映当地其他问题,希望获得关注和处理。更有个别网民聚焦其“耐克”服装,吐槽“不爱国”,以及质疑作秀。


 


四、分析研判

       本次事件,安徽肥西县委书记第一时间赶往现场直面群众,解决群体诉求,避免事件升级。而从现场群众多次自发鼓掌,反映出其教科书般的处置能力。总结如下:

       一是态度鲜明,表明了身份和迟到的原因,展示了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没有要拖的诚意;二是措施完善,表明第二天启动物业更换程序,并承诺出现管理空档期,由国有物业公司接管,详细举措未存在转交给某部门、多部门协商处理等官话套话,赢得公众信任和支持;三是适度处置,针对酒店违建问题,承诺启动认定程序,并依法鉴定、依法拆违,在得出确切调查结果之前,抱有谨慎的态度,避免轻率言行使群众形成虚高的期待。

 

       整体来看,本次事件主要在新浪微博短视频平台传播扩散。而本次县委书记回应内容和方式,堪称教科书式应对公共事件,同时也完全契合舆情首次回应“重在表态”的要求。在当前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背景下,面对突发群体事件和网络舆情时,回应主体的“第一印象”极为重要,首次回应的态度关系到公众对事件和主体的看法和判断,直接影响后续舆情的走向。态度模糊、敷衍甚至“硬怼”,容易导致舆论关注点转移,形成次生舆情灾害。通常来讲,直面危机、积极引导才是舆情应对的“上上策”。而在应对过程中,态度往往比事实更重要,是舆情危机能否快速有效化解的关键因素。首次表态主要告知公众,已获知此事、将采取哪些措施、会及时公布事件结果和最新进展。
 

       此外,在本次舆情事件中,个别网民聚焦县委书记“耐克”服装及手表,并吐槽其“不爱国”。虽然相关内容未引发舆论焦点转移,但易混淆舆论关切,存在一定的舆情风险。因此,相关部门尤其是现场办公人员在面对媒体和公众时,需提高舆情敏感性,防范相关风险。​​​​

免费申请试用 为满足更多用户对舆情监测的需求,轻松实现信息收集,快速便捷的图表制作、 分享,让更多用户体验到优讯全媒体
舆情监测平台强大而专业的个性化定制功能,现可申请开通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体验。

名额有限,申请从速!
请您留言

优讯舆情4000089039

提交
欢迎来到本网站,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