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 深度分析

舆情研判中如何运用“加减乘除法”?

2020-05-28 | 优讯舆情 2237 网络舆情分析 舆情研判
导读


舆情研判是依托监测数据,综合利用传播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综合学科的方法,结合经验主义给出的一种价值和趋向判断的过程。舆情研判贯穿于舆情处置始终,如果舆情研判陷入误区,则会导致舆情处置的失当。


在利益诉求多元、表达渠道多样的传播背景下,对舆情的研判将面对更复杂的情况。怎样建立研判模型、怎样代入研判要素、各要素之间如何建立相互联系需要舆情工作者秉持基本立场、原则和方法,依托方法论进行相应的思考,给出更理性、更科学、更符合实际的处置建议。
在舆情研判实践中,常用方法主要是:




01-加法——增量思考
存量思维是常规的普遍的存在。而所谓增量思维,便是在这个基础上所进行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思维,是发展的创新。具体到舆情实践中,增量思维就是跳出舆情问题本身阈限,用更高的层次、更远的目光去收集信息、剖析矛盾,进而提出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舆情研判中考虑增量,不能就事件谈事件,应该在传播格局、网络生态、网民情感等因素影响下重置研判坐标,因为影响舆情走势的变量,往往超出事件之外,只有以增量的方式思考才能对抗存量研判的局限。


舆情研判时善做加法,可以规避更大的舆情处置风险。其主要思路有:


一是多考虑事件之外的叠加因素。重点人、重要节点、重大事件,其增量信息与存量信息互为补充,而不是相互矛盾,实际应用的时候,应结合数据回顾的方式来做增量思考;
二是多考虑处置过程中的增量信息。舆情处置与社会面管控密切相关,及时发现、妥善处置各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围绕核心议题动态更新增量信息,不是无规律的全量同步;
三是多考虑舆论引导层面的衍生信息,分析事件增量信息的绝对变化和相对变化时,应该从认识论角度对网络舆论引导的规律性进行探索,掌握方法才能因势利导。


02-减法——存量修正


目前,在舆情会商中常见研判方法是间接研究中的经验分析法。经验分析法是根据既往案例选择舆情处置应考虑的各种因素,凭借分析人员的经验集体研究,确定处置策略的一种方法。随着舆情演绎发展,涉事各主体、各个要素都会因自身的行为而产生信息流,相关数据不可避免含有不确定的随机误差,会导致舆情研判和会商分析出现偏差。
故此,经验方法需要对舆情事件衍生的存量信息进行模型处理,按照重点人、重点事、重要时间、重要事件、重要平台等层次进行划分,并运用单因素比较法预估对舆情趋势影响较大的修正系数。


在舆情研判模型中,结合舆情系统或数据平台,主要的修正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一是野值识别。在获取舆情事件处置节点的观测数据和影响事件趋势的相关数据(点击、转发、评论等)后,用实验或观察法将监测数据进行情感判定和文本拟合,如果有判别点出现偏异,则可以判断为野值;
二是信息补正。针对各类舆情事件的演绎特点构建预测模型,获取同类舆情事件节点的相关数据以备比照,运用修正算法对误差较大的峰谷值进行修正;
三是滤除噪声。舆情数据中经常夹杂着各种随机噪声,它们混叠在真实数据中,往往干扰舆情研判方向。故而需要根据同类舆情事件处理节点与所述待处理事件节点的相关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对所述观测数据进行整体的考评和修正。


03-乘法——变量加权


“加权”的意思就是“乘以权重”,即“乘以系数”的意思。在舆情研判的过程中,围绕事件本身或者衍生要素所附的权值,应该在一个周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如该周期内某些权值剧烈波动或振幅微弱,则反映了舆情研判模型的不稳定,使得用于会商分析的样本缺乏可靠性。
因此,利用辅助信息建立联立方程组,在方程组的约束条件下通过对特定要素的数据结果进行加权可以纠正样本选择的偏差。理论上,加权是根据舆情会商实际情况给予某些变量特别的权重,最优化的方法是调整初始权数,并通过方程组的解得到校准调整以后的最终权数。
加权经常被用于纠正未能预见或明显低估的舆情数据样本结构上的不足,在实际研判中应注意:
一是采用因子加权,对满足特定变量或指标(人、事、时间节点、平台单位等)的数据样本赋予相应权重,提高数据样本中具有某种特性的重要性;
二是采用目标加权,通过对某一特定样本组赋权(比如行政干预),让舆情数据在特征的分布上更接近事件演绎实际情况,以达到预期的特定目标;
三是采用轮廓加权,通过对总体模型中的各个样本设置不同的数值系数,对数据样本相互关系不明确的多个属性加权,避免舆情数据样本扭曲。


04-除法——冗量消除


在舆情研判时,分析师往往面临着海量数据和信息的处理,数据的准确性甄别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的冗量信息处理,一是有经验的分析师借助舆情研判模型代入研判诸要素,提前预判各类结构性观点及传播热度,打好研判的提前量;二是借助舆情系统进行信息去重,以此保障监测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舆情数据库中的冗余主要是指关系数据库中同一信息数据的重复存贮,而舆情研判中的信息冗余多是方法类的信息冗余,围绕事件妥处而展开的冗余数据。


舆情研判中的冗量信息,浪费了宝贵的会商资源,干扰舆情决策,往往导致错失舆情处置的时间窗口。在舆情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路径规避:
一是预设研判模型,各要素内有相同内容的多个信息,应根据最小冗余原则删除之,适时进行数据回顾即可;
二是合并同质信息,按信息属性将其分为有限类(舆情事件信息)和无限类(次生舆情信息)。有限类信息的重复是对舆情事件的多角度描述,可相机处理之,无限类信息的衍生则不是简单的数据冗余,应予特别重视;
三是冗量信息的反向使用,有的数据冗余出现在事件处置后期,是可预见的数据冗余,集中反映了公众对于社会问题以及社会发展的意见和看法,应注重在主观性、易变性等方面加强动态观察。


当前的舆情实践中,普遍存在“重采集轻研判”的现象,如何进行科学、有效、务实的舆情研判,成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中的关键环节。进一步发挥会商研判机制在化解网络安全和网络舆情领域风险的“压舱石”作用,不仅需要正确把握网络舆情与政府管理的关系,还需要建立科学完备的舆情研判机制以及相配套的方法论体系,对事件本身及其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作出客观公正的判断,促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大发展。


信息来源:舆情観察 颜陈

免费申请试用 为满足更多用户对舆情监测的需求,轻松实现信息收集,快速便捷的图表制作、 分享,让更多用户体验到优讯全媒体
舆情监测平台强大而专业的个性化定制功能,现可申请开通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体验。

名额有限,申请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