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 深度分析

高校副教授跳槽到中学引热议,大材小用还是?

2021-07-09 | 优讯舆情 1186 网络舆情热点 社会热点舆情

近日,有关高校副教授跳槽中学当老师的新闻引起热议。事件起源于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局公布的一份中小学教师拟录用人员名单。网友发现,在这份名单当中,其中一人因为拥有副教授头衔而受到关注。经查询发现,此人正是河北大学副教授赖老师。



高校副教授跳槽中学当老师,乍一听让人有些不可思议,但是这却真实发生了。而且,据相关报道,早在2019年,就有相似的事件发生。当年,原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研究助理教授罗天挚就离开大学加入深圳中学。这在当时有很多人感到不解,但是罗天挚特别明白自己的“归宿”,必将会落点基础教育,并解释称:在北美做科研的7年时间里,他常常泡实验室、写论文,但这些工作带给他的满足感,却远远比不上深中课堂上孩子们的一声“哇!”所带来的快乐。


对此,网友纷纷发表评论。梳理发现,不少网友从现实的角度给出了猜测,认为中学老师收入高无科研压力是他们到中学当老师的根本原因;另有网友从自己身边举出很多例子,表示并不稀奇,如“我妹妹的高中老师就是博士夫妻”、“同学导师从石油大学跳槽去了北大附中”、“我高中的时候班主任是211的,后面也是去教小学了”等等;还有网友表示只要自己喜欢,能在所在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就挺好的,不必要听别人怎么说;也有部分网友表达了不一样的观点,认为这是高校留不住人才,大学里的条件不行,才导致人才外流,表示“搞研究的,要经费没经费,要课题没课题,好不容易有个研究方向,还要为各种行政事务分神,干脆不搞”。


媒体对此的评论则多积极正面普遍认为这些学霸教授的选择没有错广州地区本地报纸广州日报发文评论,“不妨给高学历人才‘屈就’一些掌声”,文中认为,如果高学历人才有志于基础教育,而且中小学校有心、有力汇聚一群知识渊博的教师,为其提供“谈笑有鸿儒”的开放环境,最终的受益者将不只是个别学校或一群学生,而是整个行业和国家教育发展。高学历人才看似“屈就”,实为明智之选。新京报发表评论称:高学历人才选择到中学当老师,主动投身基础教育值得点赞,同样可以培养出优秀人才。大学副教授“跳槽”到中学教书,并不是“人往低处走”,更谈不上人才资源的浪费。对大学副教授“跳槽”到中学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对于这种现象,专家是怎么看待的呢?澎湃新闻记者就此事采访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储朝晖表示从教育的基本事实和逻辑表征来看,越是低年龄段,表征相对越不明显,教育越复杂。打个比方,如果对高等教育的认知是100%的话,我们现在已经达到70%,而即便是中国最先进的大学,在对幼儿教育方面的认知,也只是整个幼儿教育应该认知总量的30%左右。根据这样一个状况,越早期的教育越要有高精尖的人才,而现实的状况是从大学到中小学,教师的知识水平是逐级递减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有一部分优秀的人才到基础教育中任教,从长远来说是符合教育认知的内在需求的。



不难看出,在上述观点当中,对于此事的看法,网民更多地是从现实中钱的角度进行考虑,媒体则主要关注学校及教师的发展,专家则从人尤其是幼儿成长教育角度进行分析。无论是网友、媒体、专家,基本都对大学教授跳槽中学当教师的做法给予了肯定


优讯舆情分析师认为整体舆论环境的支持,为以后更多高校教师下沉基层,投身基础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也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提速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我们也期待着这些高校教授能为我国基础教育带来一些变化,让更多的学生找到自己的方向,实现人身价值。

免费申请试用 为满足更多用户对舆情监测的需求,轻松实现信息收集,快速便捷的图表制作、 分享,让更多用户体验到优讯全媒体
舆情监测平台强大而专业的个性化定制功能,现可申请开通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体验。

名额有限,申请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