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 深度分析

“北京将启动暑假托管服务”舆情分析专报

2021-07-08 | 优讯舆情 1035 网络舆情热点

7月2日,北京市教委微信公众号发布《北京市学生暑期托管服务将于近日启动》的消息,引发全网关注。内容表示,暑假期间,各区教委组织面向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学生的托管服务。各区教委本着公益、志愿的原则组织暑期托管服务,根据各区的实际情况,计划以街道、乡镇为单位确定托管服务承办学校,学生以就近的原则参加托管服务。


一、舆论走势



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舆情热点走势图


优讯舆情监测系统对该热点话题监测发现,7月2日北京市教委发布消息后,新华社、中国新闻网、央广网等央级媒体参与报道,新浪微博#北京市将面向小学生提供暑期托管服务#、头条#北京将启动学生暑期托管服务#等热搜话题随即形成,舆情热度呈现爆发式增长迅速达到峰值


此外,上海、武汉、南京、苏州等其他地区陆续出台暑期托管服务政策,7月5日新华社刊文“怎么‘托’ ‘管’什么-探访各地小学暑托班”,关注各地区暑期托管部署。7月6日,中国新闻网刊文“托管班来了!老师和学生都没寒暑假了吗?”,引发舆论对教师权益讨论,#该不该取消教师寒暑假#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相关话题持续发酵,再次形成一波小高峰


二、媒体分布




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媒体分布图


社交媒体为舆论意见表达的主要阵地。


从该话题舆情传播的网络平台分布来看,社交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阵地。其中,作为公众发表意见的主要载体,微博在此次舆情传播中占比最高由于北京市教委官方微信号“首都教育”率先发布《北京市学生暑期托管服务将于近日启动》,引发本地公众号积极转发,微信平台成为第二大传播渠道;新华社、中国新闻网、央视网等主流媒体积极参与报道,引发网络媒体广泛转载,网络平台在此次舆情传播中占比排名第三专业媒体的新闻客户端占比排名第四;其他媒体传播平台占比相对较小。


三、舆论反馈


(一)媒体观点


01
暑期托管政策解决家长后顾之忧 彰显政府兜底责任


《中国教育报》:出台暑期托管政策有诸多现实意义。前一阶段如火如荼的“双减”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伴随着暑期的到来,离开学校的学生会不会又被各类培训机构拉拢过去,前一段时间的“双减”工作成效会不会因此被消减,这些疑虑随着暑期托管政策的出台都将烟消云散,让广大家长看到了政府延续政策的决心和智慧。而且,这一措施确实破解了很多家长面对外出工作和在家教育孩子的两难问题,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羊城晚报》:现在很多城市家庭是双职工,孩子放暑假了,家长还要正常上班,没有时间带娃,要么交给老人、送到乡下,要么放到托管机构,不方便还费钱。前些年各地做了不少尝试,比如鼓励企业单位办托管服务等,但效果有限。如今,各地政府启动暑假“官方带娃”服务,乃是为市民办实事,减轻家庭教育负担,解决家长后顾之忧,于公于私都是好事


《长春日报》:暑期托管服务,拓展了政府服务功能,发挥了政府兜底作用,体现出政府的人文关怀。这也有助于降低家长的育儿成本。通过提供暑期托管服务,填补了暑假期间的“教育空白”,有利于保护孩子暑期安全,有助于让更多孩子能够度过一个安全、快乐而又充实的假期。


《每日新报》:为缓解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引导小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各地出台的暑期托管班政策,简直就是缓解家长焦虑的一服药,而且还是针对性很强的精准服务:优先考虑中低收入双职工家庭、困境青少年、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子女等群体。



02
暑期托管政策要保障教师权益


《羊城晚报》:“官方带娃”的最大挑战是人手和资金问题。在校教师辛苦工作一个学期,也要得到适当的休息,调整身心,暑假本身也是教师的合法假期,不能强迫教师在暑假加班带娃。因此,要在保障教师的休息权基础上,以志愿服务为原则,倡导学校干部、党员、模范教师、青年教师等自愿参加,并给予相应的补贴,或由政府向社会机构采购托管服务。同时,还可以建立师范生实习机制,鼓励在校师范生参与暑期托管服务,给其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


《每日新报》报道,有的学校将参与暑期托管服务工作量、教研创新等情况纳入教职工工作评价考核。在一些网友看来,工作量计入课时,绩效考核评优评先,不就是变相强制吗?目前来看,这还真是个棘手的问题。


《宁波日报》:教书育人,有张有弛。辛劳一学期,学生需要休息,老师也需要休整,以备提高教学效率。老师有假期,但平时里早出晚归不说,假期里,往往有很多学习、培训和备课任务。再说了,老师享有寒暑假,不光是历史形成的惯例,也是制度保障的权益,自有其合理性,不是谁想剥夺就可以随意剥夺的。这项政策要落实好、可持续,作为政策的执行者,学校的声音不该被遮蔽,老师们的权益,尤其应该得到尊重和保障。



03
暑期托管班政策要建立完善配套措施


《法治日报》:要将初衷良善的暑期托管服务做好,还需建立完善细致的实施操作系统。比如,要尊重小学教师暑期休息休假的权利,要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有效的激励手段,提升教师参与暑期托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非将暑期托管变成强加给教师的额外负担。再如,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鲜明的差异性,暑期托管服务不能一刀切地将孩子们关在学校里,应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想方设法丰富孩子们的托管生活。此外,可以尝试引入公益组织、志愿者等第三方力量,不断拓展托管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总之,开展暑期托管服务,除了好心和善意,还离不开“绣花”功夫。只有让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在有机衔接、良性互动中共担责任,满足学生差异化、个性化的成长需求,才能让孩子们的暑假过得有品质且有意义。


红星新闻刊文:提供托管服务,需要做好配套措施,尽可能给孩子的成长提供积极帮助。从这次的官方消息来看,托管服务包含的内容很多,并非只是单纯地“照顾”孩子——包括提供学习场所,开放图书馆、阅览室,有组织地开展体育活动等,而不得组织学科培训和集体授课。这些带有一定公益色彩的活动,由政府机构来组织与负责,可以更好地保证公平性与安全性,也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托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准。



(二)网友观点


北京启动暑期托管政策舆情在网络中引发了舆论极大关注。积极肯定成为舆论主基调,但随着舆情的不断发酵,教师是否要损失寒暑假时间参与暑期托班引发舆论探讨


01
正面积极肯定成舆论主基调 衍生问题凸显


舆情初期,正面积极肯定成为显著的舆论基调,舆论认为,暑期托管政策可以兼顾孩子安全和学习,给了孩子们一个好去处,防止儿童假期过多参与校外培训导致学习压力过大、家庭经济水平受影响。随着舆情不断发酵,暑期托管政策衍生的其他问题引发舆论热议,如学生安全、暑期高温、家庭教育缺失、学生教师没有寒暑假、会不会成为变相补课班等。此外,根据个别网友在网络上公开的学校通知,此次北京某区域托管服务时长每期只有12天,一共三期,而每个孩子只能报名参加一期。多数网友反映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需要解决其他时间孩子照顾问题。


02
负面情绪占据主导位置 舆论话题失焦


随着舆情不断发酵,引发了网友“以后教师和学生是否没有寒暑假”的无边联想。而有的学校将参与暑期托管服务工作量、教研创新等情况纳入教职工工作评价考核,网友认为是变相强制教师参与暑假托管班。作为暑假托管政策中的配套服务,是否需要教师牺牲休息时间参与托管班服务话题开始蔓延,进而延伸至教师行业制度保障、与其他行业公平性的讨论,网友之间相互站队,负面对立情绪成为主导。支持者认为,暑期托班工作轻松,教师享有财政补助,且教师相较于其他行业从业者已享有寒暑假期;反对者认为,教师工作任务重、时间长,寒暑假是教师享有的权益,有助于教师身心放松、提升个人专业知识、参与家庭等,参与暑假托管班将导致教师身心疲惫,降低工作积极性。甚至“该不该取消教师寒暑假”这一话题也于7月6日登上微博热搜


四、舆情小结


优讯舆情分析师认为:相较于上海、武汉等其他地区,北京首次明确学校为暑期托管服务的主要承接单位。学校作为基础设施配套最完善的空间载体,能够为家长、学生提供最方便、安全的托管环境,这也是北京出台此次政策的初衷。此外,北京托管政策中强调自愿原则,明确托管服务的公益色彩,不组织学科培训和集体授课,适度收取费用,已在最大限度的保障公平性和安全性,解答了公众对“会不会成为补课班”“会不会收费贵”的疑虑。但与此同时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如教师权益保障、暑期托班的延续性等问题成为当下的重中之重。开设暑期托管班这样的“便民服务”,无疑为很多家长带来了福音,但是与之而来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样不容忽略,仍需政策执行者听取多方声音,将政策更好地落实。



免费申请试用 为满足更多用户对舆情监测的需求,轻松实现信息收集,快速便捷的图表制作、 分享,让更多用户体验到优讯全媒体
舆情监测平台强大而专业的个性化定制功能,现可申请开通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体验。

名额有限,申请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