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 深度分析

燕志华:“胡鑫宇案”的教训和反思

2023-01-31 | 优讯舆情 1300 网络舆情热点 社会热点分析 舆情分析报告 舆情分析 社会热点舆情

在失踪案件发生一百多天之后,随着胡鑫宇的尸体被发现,这个奇案也来到了一个转折点,一些类似“杀人倒卖器官”等阴谋论不攻自破,接下来就是发布一个具有公信力的真相通报问题了。只要通报过关,此案就可以平息了。

​但是预计恰恰是在公信力这个环节,地方可能会出现一个较大的问题。一个大活人凭空消失一百多天,本来案件都带上了离奇色彩,猜测蜂起,在公安部门说已经在周边进行了地毯式搜索,偏偏尸体又是在近在咫尺的地方发现的;公安发出的通报上面写的是在树林里发现的,但是最新的细节却是仓库里,给不少网民营造了不靠谱的感觉。这就给接下来的通报的公信力和接受度带来了挑战。

​此案最让人遗憾之处在于,就在尸体被发现、省市县调查组于29日发出第一份通报之后,就再无下文,但与此同时,整个网络关注度瞬间被引爆,并随即出现一个巨大的信息需求,如同大门轰然打开,无数网民翘首以待任何可能的可信“解渴”信息,但因为权威渠道不再提供任何资讯,人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各种谣言、传言、流言和非权威人士的信息来满足这个巨大的市场需求。不少网民的认知和心智空间已经被占领,接下来的真相将面临各种猜测、阴谋论的排挤和挑战。主流渠道缺位,导致非主流大行其道。

​这个现象的重要性,不在于主流让位于非主流的问题,而在于这个宝贵的时间,恰恰是信息发布和抢占网民认知心智的黄金时间,是争分夺秒和谣言、传言抢夺真相定义权的制胜期。

​如果权威的渠道信息及时进行了足够的或者一定程度的“信息喂料”,就能满足一定的知情权,也将大大压缩谣言、传言和流言的产生传播空间。但是现在看来,这个空间是众目睽睽之下,被各种出笼的非主流信息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甚至连一些所谓的现场“缢吊”图都已经被拼接出来了,引发了信以为真的网民的另一种猜测。各种媒体和自媒体的对于疑点的猜测和质疑都火速推出。死者的母亲、亲属的各种发声都占据了舆论场的热点。舆论场上鱼龙混杂的信息形势,给接下来的可信度增加了难度。

​但是显然,要及时占领这个黄金制胜期是非常困难的。公安专班内部各个小组要运转衔接,邀请专家要时间,专家要放下手头工作赶过来,赶过来投入工作需要时间,即便尸检完成,结果也不便马上公布,还需要会商,内部可能还会为要不要举行发布会争吵一番等。舆情对于现实社会的降维打击,就在于体制总是磨磨唧唧程序多,而舆情中网民的诉求却是大浪淘沙水落石出,真相立马浮出水面,最短时间满足解渴心理,这就形成了供需错位,而谣言却总是能第一时间出发,并精准满足网民各种信息需求,如同添加剂让人感觉过瘾,这就常常导致冲突。也就是说,体制的性质决定了这个黄金制胜期往往占领不了,只能无奈看着谣言、传言快速满足信息需求,劣币驱逐良币。

​尽管如此,依然有一定的策略能够大大改善目前这种权威渠道让出全部阵地的最坏现象,使得事情变得不那么糟糕,比如,在通报发出之后,应该及时捕捉到网民巨大的信息需求,并着手采取措施满足这种合理需求,并意识到你不满足,谣言就会满足。既然总的结果不会马上出来,那么总可以采取信息小口投喂的方式,保持网民对于权威渠道的关注度和吸引力,网民不至于在网络上到处搜集信息,从而让不良信息和低质量信息趁虚而入。

​这种做法包括:在公安公众号或者权威媒体的新媒体上,保持一定频率发布各种进展情况,确保不至于出现巨大的信息真空,这种小型的细节性的信息可以如:录音笔的具体外观的描述,如何以安全的方式寄给厂家维修,并提取信息;尸检权威专家的简单介绍以增加公信力和可信度;针对网络上一些阴谋论和猜测给出否定性的答复;尸检的某个细节;现场的一些可以公开的信息,等等。这些细节问题不影响整个案件的走向和结论,但是却能不间断地满足公众知情权,保持公众对于权威渠道的关注度和吸引力,挤压谣言、流言的生产传播空间,具有较大的“小步快走”的效果。

​在此案中,我们还见识了权威媒体的身影,大大缓解了官方的压力。正是这些传统媒体、权威媒体的记者主动、积极向权威的官方人士的采访和求证,一些公众关注的信息断断续续放了出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公众知情权,及时将公众关注的眼光引向了正确的方向。但是遗憾的是,权威媒体出动的时间,依然慢于各种谣言、流言的步伐。

​正是这个事件中媒体的表现和效果,让我们再次认识到了热点爆发的关键时候,权威媒体主动、积极采访相关人士的极端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一旦权威媒体出动,意味着信息是高质量的,网民一看就知道是“正规军”,而选择全盘接受;再者,权威媒体主动积极的行为,弥补了相关部门忙于工作分身乏术以及缺乏信息供料意识的两大缺陷,积极主动的采访满足了公众信息需求;第三,媒体的采访的信源往往是多方面的,更容易在多个角度满足公众需求,并往往促进信息拼盘的形成,有利于网民作出积极正面的判断。当然,我们更需要感谢相关部门在此次事件中对于权威媒体采取了放行和不约束的做法。实话实说,这种做法让人欣慰。权威媒体的报道不一定有最好的结果,但是起码他们可以对冲和抵消各种负面信息,实现舆论场的博弈平衡。

​这也是我们鼓励传统的权威媒体在重大热点爆发的关键时刻,必须向光而行、勇于拥抱热点的原因。重大热点是舆论兵家必争之地,是收获战利品的最好战场,是舆论斗争的最好的表现方式。但是正如大家所见,近年来传统的权威媒体被各种各样的宣传纪律束缚了手脚,或者自我审查自废武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导致阵地沦亡。看看那些大获成功的意见领袖,哪个不是奋不顾身奔向“火场”?实际上,意见领袖和商业性媒体已经成为权威媒体缺席热点现场的最大受益者。

作者:燕志华  博士

免费申请试用 为满足更多用户对舆情监测的需求,轻松实现信息收集,快速便捷的图表制作、 分享,让更多用户体验到优讯全媒体
舆情监测平台强大而专业的个性化定制功能,现可申请开通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体验。

名额有限,申请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