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 深度分析

燕志华:在关注“饶议科学”公众号一周后,终于搞懂的一个真相

2023-01-04 | 优讯舆情 1131 舆情监测 舆情分析报告 网络舆情 舆情分析 社会热点舆情

十多天前在网络爆发了有关饶毅抨击张文宏的言论之后,由于文字主要来自“饶议科学”这个公众号,我也进行了关注。

 

​但是关注了一周,阅读了该公众号的相关文字并查阅了资料之后,感觉这大概率是个很大的“杀猪盘”。

 

​一、“饶议科学”文章的作者是饶毅吗?

 

​一直以来,网民都以为这个公众号是饶毅教授个人开设,所有文章都是他所写,表达他个人的科学观点。这在公众号刚开设的时候或许如此,但是从文章的各种特点分析来看,该公众号有些变味了,尤其在抨击张文宏之后,已经变成借着饶毅的科学家名号参与网络混战的一个网络“炮台”了。

 

​简而言之,就是公众号背后的编辑借着科学家饶毅的只言片语,然后扩展成文,以刺激性、争议性为基调,寻找论敌,引发激战,挑拨群体情绪,然后收获粉丝和流量。

 

​大家如果有兴趣看看这个公众号的文章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就知道所言非虚。该公众号此前的文章几乎都是科普性质的短文,有的署名饶毅,有的不是,还有的署名“饶海”,但是作者几乎都被网民天然认定为饶毅,为此公众号编辑还常常在留言表示否认。到了12月19日,也就是公众号炮轰张文宏之后,公众号开始有了明显的变化。

 

​比如,让该公众号一时暴得大名的19号文章《对上不必逞能、对下不宜逞强:疫情双方代表性人士都应该实事求是》,从文章语气和行文风格上看,虽然和此前饶毅的文章相比,相差其实并不大,但是综合各种资料看,除了文章第二段的文字“今天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断定疫情走向,没有一个人可以排除疫情永远伴随人类、一年三次、每次轻重没有规律地摇摆”可以确定是饶毅的原话之外,而别的文字几乎都大概率是公众号编辑自己撰写的。

 

​证据在于,整体文章并没有署名,而且也只有上面这句引文出现在了饶毅的朋友圈,而且此事引发了如此之大的网络波澜,但是至今没有找到饶毅亲口进行回应的证据,所有的相关回应都是出自“饶议科学”公众号。很难相信作为一个大学校长的饶毅会坚持在公众号撰文抨击张文宏,并参与和网友的论战。这些令人怀疑的方面,大大增加了文字是编辑代劳、只是为了挑拨两大名人混战、然后吸收粉丝和生产流量的嫌疑。

 

​在这篇文章大火之后,公众号次日推出了署名为王立铭的《新冠管控放开之后,应该做什么?》的科学文章以舒缓节奏,在第三天再接再厉推出了《致:为造神而践踏原则、牺牲科学的伪君子们》,正式将张文宏暗示为“按摩师”,由此引发了更大的争议,激发起的网络讨论文章、批驳文章、同情文章、中立文章等网文铺天盖地,饶毅也正式卷入各种是非。

 

​但是在饶毅和张文宏本人依旧保持沉默的社会,“饶议科学”公众号已经全面加入各种论战,奋力和各路大神开展了你来我往的网络炮战了,发表了一系列战斗檄文,并展示了每天关注公众号的粉丝多达一万多人。

 

​上面各种证据都在显示,饶毅一开始开设的“饶议科学”公众号,现在变成了一个借着饶毅的名人旗号、由少数编辑操纵的流量生产机器。它的目标就是吸引粉丝、生产流量,然后着眼于经济利益的变现。

 

​二、金灿荣“乌龙事件”的幕后团队浮出水面

 

​利用名人开设公众号,然后进行流量生产,在中国名人群体中已经是一个成熟的资本操作手法了。

 

​大家都还记得去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的金灿荣教授的微博账号推出了一篇文章《极端天气频发,需警惕敌对国家“气象武器”的攻击》,结果引发了舆论的争论,人们难以相信这是一位国际关系专家正式推向舆论场的观点。

 

​这个秘密不久后就由另一位专家萧功秦教授解开了。通过他和金灿荣教授的聊天截图知道,金教授亲口承认:“刚看到信息!饶谨找了个粉丝写的,我不知道此事。最近饶谨那个团队问题很多!我可能要换个合作团队了!”

 

​这句话暴露了如下几个真相:一是金灿荣教授的账号不是本人运营的,文章是由团队运作的,甚至发什么文章都不知道;二是饶谨的团队主要是代运营账号,大概率都是和金灿荣教授这样的名人;三是无论什么样的文章,最后都是以名人的名义推出,然后收获影响力。

 

​实际上,正是在金灿荣教授这个乌龙事件出现之后,其谈话中提到的的“饶谨团队”才正式走入公众视野。团队主要手法就是为各行各业的名人代运营各大平台的互联网账号,每天或者定期更新文章吸引社会关注。但是至于文章是不是本人所写,或者文章里面到底有多少是名人本人的观点,就是一笔待考的账目了。只不过金灿荣的“气象武器”文章争议太大,将这个问题引爆了。

 

​但放眼整个互联网,饶谨团队做的事情,只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因为更大的MCN(Multi-Channel Network,即多频道网络,类似于培育网红的经纪组织并可以代运营相关账号)机构正在遍地开花,很多网红和达人都是MCN推出和包装的流行产品。饶毅团队做的事情,不过是MCN机构的一个“名人分支”。

 

​我们熟知的司马南等网络达人,还有不少正能量大V,背后都有这些机构在暗中加持出力,在很多事件上推波助澜,并提供团队的支持,比如,每期节目的选材、撰文、渠道推广、引流、引爆网络关注、商谈合作、经济变现,乃至危机公关,都是一个团队集体劳动的结果。我们作为网络舆情的研究者在去年还接到老罗“交个朋友”直播室的危机公关代表的来电,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

 

​现在看来,作为科学家的饶毅可能正在成为被“运营”的名人。名人因为时间有限,找机构或者编辑运营未尝不可,但是如果参与了舆论的博弈,那就是值得警惕了。

 

​三、名人负责“搅浑水”,代理人负责“浑水摸鱼”

 

​如果说,一般的MCN培育和追捧网红是一种市场经济现象,还是比较正常的话,那么相关团队运营名人账号,却是一个值得关注甚至值得警惕的现象,主要在于名人在今天的中国舆论场,是一个个网络炸弹,很容易激起滔天的巨浪。

 

​今天的中国网络空间,是这样的景观:各家网络平台的作用相当于是网络海洋中的一座座大型岛屿,而大大小小的网红、意见领袖和社会名人相当于岛屿上的岛主,岛主之间动辄隔空辩论、吵架,结果就是网络海洋动辄激起巨浪,海中的大鱼小鱼循着洋流和浪潮结群而来,结果常常成为各大岛主的战利品。甚至各大岛主能携手合作,以各种话题和流量左右海洋气候和洋流走向,收割国家和社会。这就是今天网络名人和资本竞相生产流量的目的和真相。

 

​我们看到在司马南炮轰联想的事件爆发后,在网络世界引爆了多少当量的核爆?动辄数千万到数亿的点击量,成为年度网络奇观。网民仅仅收获了愤怒情绪和热烈谈资,其实意见领袖和背后的MCN机构赚得盆满钵满了。任何争议性、撕裂性的话题都会激起滔天的流量,这种流量在网络经济时代,就是泡沫经济,是网络经济繁荣的标志,但是更大的受益者是背后的机构。

 

​再以“饶议科学”公众号为例,在发文抨击张文宏之后,激起了巨大的流量,网络海洋里的大小鱼群一时围绕话题舞乎前后、舞乎左右,一时成为一个显著的网络现象。饶毅或许乐见自己的影响力被放大,能够生产某种利益,或者被挟裹其中,已经无力为自己辩解,总之保持了沉默。即使是在网络曝出饶毅有多家核酸公司的严重非议后,依然是讳莫如深地沉默了一段时间。但现实是,公众号吸收大量粉丝,将为接下来炮制更大的流量事件蓄积能量。到了一定的阶段,谁又敢肯定这个公众号不是第二个司马南呢?

 

​今天的中国网络,作为生产力工具正在发挥巨大的作用,但是作为舆论场,则让人一言难尽。既然是涉及到舆论,就必然和中美博弈、意识形态、政治正确、价值观、文化传播、经济效益等密不可分,而这就导致了极端的复杂性。一方面,网络生产和传播正能量,但是另一方面,这里也是一个巨大的“是非之地”,有人称之为“酱缸”,而在“后真相”的效应方面,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中需要承担责任的,是国内大大小小的各种名人。本来,名人群体应该承担起各自的社会责任,以凝聚和建设社会公共价值为己任,但是我们目前看到的是,各式大小名人都在忙着利用网络易于混淆是非、迷惑粉丝的时机,利用各式各样的平台账号和大小刀具收割“韭菜”,利用中西博弈、国内疫情的混乱局面,快速兑现名气带来的财富潜力,做到“落袋为安”,维持自己在今天消费社会的面子、精致生活和奢侈品味。

 

​名人往往都是受到过更好的教育,但是在忙着收割这方面,充分暴露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最深的面目,而且似乎只有在今天的网络舆论场里才能更深地看清他们的面目。他们表现为,一方面,确保站得正、跟得紧,说得对,确保政治上不出错,这样才能确保这个国度里收割得安全;另一方面,一贯“表里不一”,表面为正义、真理、科学、自由发声,赢得粉丝支持和关注,背地里则忙着通过各种方式收割粉丝。

 

​今天的舆论场就呈现出了这样的奇观:一方面,不少名人负责通过抛出话题、定义真相、当众辩论,把水搅浑,让“粉丝鱼”在水里看不清真相,晕头转向;另一方面,是名人的代理机构、经济人和幕后金主负责“浑水摸鱼”,多方合谋收割粉丝赚到利益,甚至谋取国家和社会利益,然后私分利益,中饱私囊。至于真理、真相,或者社会责任、前途命运等,这可不是他们需要考虑的事情。中国名人在国家和社会之间,充当的是一个模糊不清的角色,一方面,社会大众认为他们是体制内专家,有国家身份,说话具有公信力,讲话甚至代表党委政府;另一方面,他们又自认是民间人士,可以自由开设公众号自由发声、自由赚取“属于自己的”那份利益。正如有的大学院长在点评国际大事的时候,常常自称为“民间人士”而信口开河,这就给社会大众带来了真正的困惑。

 

​当然,中国依然有不少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名人,但是人们确实也看到了非常之多的自私自利的名人,并因此间接导致专家群体失去了公信力,带来了污名。当专家群体仅仅习惯于将自己当做“网红”,也给国家治理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作者:燕志华  博士

免费申请试用 为满足更多用户对舆情监测的需求,轻松实现信息收集,快速便捷的图表制作、 分享,让更多用户体验到优讯全媒体
舆情监测平台强大而专业的个性化定制功能,现可申请开通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体验。

名额有限,申请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