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 深度分析

燕志华:上海宣布打赢“保卫战”:如何影响了社会心态和网络舆情?

2022-06-28 | 优讯舆情 1201 舆情监测 舆情分析 社会热点舆情

        25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宣布“我们打赢了大上海保卫战”。从网络媒体的反应看,这是一条重要性被忽视的官方新闻。

 

       由于上海自6月1日起逐步放开,在舆论场和社会心理中人们很容易将此作为上海抗疫胜利的日期。到如今上海再次宣布“打赢”的时候,人们会认为这不过是官方的确认和走个程序,是官方叙事中的“补叙”,因此人们只看到传统的媒体在报这个“硬新闻”,但是在社交网络中几乎看不到对此新闻的深入解读。一旦某个时政“硬新闻”并未进入社交网络,意味着它并没有进入真正的舆论场。这也是我们说其重要性被忽视的原因。

 

       为什么说这个新闻较为重要?当官方在正式场合以官方语言进行正式宣告的时候,不仅是确认了上一个阶段的胜利,还常常意味着下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启,一系列行政的、市场的需求都会接踵而来,比如生活秩序的恢复,国内国际生产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恢复等,总之意味着这种官方的宣告的背后是更多的东西。正如2020年武汉抗疫成功后,整个社会都随即恢复了正常。

 

       眼下,整个舆论场似乎正处于一个微妙的“平衡期”。4月初以来,显著影响中国网民心态和社会心理的主要事件,就是俄乌战争和上海疫情,当然还包括不久前的唐山打人案。但这三件事情,都在走向“扫尾”阶段。上海疫情自不必再说,俄乌战争在社交网络里已是“大势已定”,不再是各种纷纷扰扰的不明信息干扰网民的信息判断,今天人们普遍倾向于俄罗斯方面的进展顺利,合乎网民期待;唐山打人案,在地方通报之后,网民都在平静地等待正义大审判,唯一的、也是最大的风险就是舆论审判和法律审判是否能够达到一种平衡了,但是通报中对于当事人的黑历史的追溯,似乎已经暗示了一切。

 

       如今,感觉“天下大势已定”的网民,听到上海市委主要负责人正式宣布打赢了“保卫战”的时候,在社会心理上必然会产生更大的期待。人心思归,或许可以概括这种期待,也就是人们希望回到原先的生活轨道。这一点,恐怕是当下需要好好研判的事情,这种期待是不是代表了绝大多数的百姓心声?

 

我们可以从三个网络事件来对此进行研判:

一是,就在上海宣告打赢了保卫战之后的27日,北京党代会召开,蔡奇作报告提出“北京将坚持不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但在网络上一些客户端新闻里,这句话有个前缀“未来五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不少人看到这个“五年计划”后深感不安。到了当日下午,胡锡进发表文字说“收到北京市有关同志给我发来的市委领导报告的部分原文”,发现上午刷屏的“未来五年”的图片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他发表了《这样的修改是应该的,顺应民意》的文章。这种“民意”,大概就是希望尽快疫情尽快过去,生活尽快回来。

 

二是,在上海宣布打赢保卫战的这个重要新闻之前,上海拥有63年历史的老字号“第六粮油”发生了一起八旬老太因为没办法扫码而买不到生日面的事件。事件在网上引发舆情后,引起了很大的关注。从网络留言看,不少网友批评店员执行政策中的不近人情和机械死板,但是从这个特殊的事件中也能看出人们对于正常生活的期盼。

 

三是,发生在丹东的的“袭警案”。源于看病的父女俩因为黄码被维持秩序的警察(据称也有可能是志愿者,有待证实)拦住从而引发冲突。在网友和法学专家眼里,无论袭警是否成立,人们都对于父女的遭遇报以同情。这种舆情的背后是这样的看法:父女俩做法没有错,维持秩序的警察也无可厚非,但是“码”的确成为引发矛盾的焦点。

 

       此前发生在郑州的随意赋红码事件,让健康码逐渐从抗疫的有功之臣变成了一种被地方用来维稳的非法工具,一种被异化的可疑符号。这个影响非常大的舆情事件,因为处理的手段并未上升为法律的严厉制裁,而收到一些争议。这是国内首次健康码被用于其它不正常目的的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健康码可能导致的安全担忧。

 

       我们再从一些大大小小的网络事件能够看出,国内各地已经出现不少因为健康码异常而出现不能进店、消费不成功等事件,每个事件都会引起非常多的围观。从留言看,人们不一定对于涉事的单位和饭店产生不满,而是对于扫码过程中发生的“一刀切”现象表达了不满。

 

我们综上所述,可以这样总结:

       从近期发生的几个较大的网络舆情和人们关心的网络留言看,几乎都和健康码多多少少有关系。人们对于健康码并没有“对”或者“错”的判断,但是这样的“码”总是会引发关注,已经成为话题中心。

 

       健康码对于中国抗疫的成功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但是在疫情平稳之后,尤其是在上海宣布打赢了“保卫战”之后,人们渴望过上正常生活的心理,或许变得更为迫切了。任何一个事物,一旦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和绕不过去的存在感,如果不能让人们身心愉悦,那它早晚就会显得碍手碍脚。接下来,“码”的新闻或许会增加,也倒逼相关部门优化“码”的政策,尽可能便利人们的生活。

 

       健康码退出历史舞台尚有待时日,但是从国内一些地方的举措看,疫情防控常态化使得生活慢慢变得轻松起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放开核酸检测要求,允许自由流动。以江苏来说,13个地级市日前再次发布通告,调整相关政策,总体看来是提高了流动性。

 

       在文章最后,想再谈谈上海“保卫战”成功后,普通百姓的怨气如何?是消散了还是依然耿耿于怀?

 

       很凑巧的机会,我曾经在上海刚刚开禁的时候和几位上海市民有所交流,了解到了这场抗疫斗争给他们的生活究竟带来怎样的严重影响。从他们的语气中依然能够感受到不满,但是他们都是支持抗疫的,不满都是因为基层干部服务不到位和日用品的匮乏。这意味着百姓的不满是处于可控的范围之内,是对于生活不便的不满。上海这座城市的怨气很显然被夸大了。这也再次证明,对于一个危机事件来说,消除危机本身就是最好的公关措施。保卫战打赢了,这座城市的伤情也就能尽快治愈了。

 

作者:燕志华 博士

免费申请试用 为满足更多用户对舆情监测的需求,轻松实现信息收集,快速便捷的图表制作、 分享,让更多用户体验到优讯全媒体
舆情监测平台强大而专业的个性化定制功能,现可申请开通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体验。

名额有限,申请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