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 深度分析

燕志华:舆情视角下的摇滚崔健 - 天才般的归来

2022-04-19 | 优讯舆情 1222 网络舆情热点 社会热点分析 舆情分析报告 舆情分析 社会热点舆情

这两天,作为昔日摇滚巨星的崔健因为线上音乐会,成了各大平台和朋友圈里的一个热点话题。


从数据看,崔健线上演唱会开唱不到半小时,视频号直播间的在线观看人数就突破了2000万,一小时后突破3000万,截止当日晚上11点20分,直播间点赞数破亿,朋友圈几乎一起上演了一场摇滚之夜


很多分析者是从营销的角度来看待这场老牌摇滚明星的再次出山的,比如说,在网络时代,尤其是疫情居家的时候,线上成为一切社会活动的新起点,各种演唱会纷纷移师线上,效果不俗。尤其是视频号急需一个商业化的引爆点,“破圈”刷屏之类的热词丛出不穷。


这样分析显然都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当我们从舆情的视角来分析崔健的时候,会发现这次回归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各种条件,击中了当下的社会心理,堪称是一次天才般的回归。


我们分析一件网络大事件,需要放在当下一个大背景之下进行详细考察。当下最为显著的社会背景,无疑就是疫情之下,社会心理处于压抑和躁郁的双重交织。当社会心理处于强烈的压抑或者躁郁状态的时候,那就是一种危机的临界状态


处于临界状态的社会心理,很容易因为一件突发的事件而产生向左或者向右的力量。任何一个偶发的敏感事件,都可能成为一个导火索,一个引爆的火星。我们回溯历史,会发现很多重大历史事件的爆发,往往发自一个极其偶然的小事件,但这样的小事件常常影响了历史,引领了时代。如果这个小事件相对于社会心理具有积极的性质,那么社会心理的张力会被消解,社会情绪的大潮会回落;如果这个小事件相对于社会心理具有消极的性质,那么社会心理会被再次激发,社会心理再次涨潮,最终会发展成为一场可能影响历史的社会行动。


从这个视角看崔健的线上演唱会,它在当下社会心理因为疫情的封控而处于压抑和躁动的时候,构成了一个这样的小事件。


从全国的疫情形势看,一南一北两大疫情中心,吉林和上海,分别处于两种情绪的两极。


从吉林方面看,历经一个多月的封闭,权威部门宣布,吉林本轮疫情高风险地区实现了清零。这无疑让当地居民内心充满了期盼和激动。社会心理如同春潮涌动,急需一场发泄来迎接这个迟到的春天。


上海方面看,从4月1日3时起黄浦江以西地区进入全域静态管理,加上此前的浦东、浦南及毗邻区域,240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进入静态管理,在世界上都是史无前例的。虽然大街上空无一人,但是在这个城市的每个肌理和每条线路里,都在流淌着极速的血流和澎湃的流量,极度压抑的情绪,在各个楼宇的每个角落里奔走冲撞。一篇披露上海市民“已经忍耐到了极限”的自媒体文章,阅读量已经达到了千万级,其中一条置顶的留言点赞数高达50多万,这是极度罕见的数字。每一次的点击,都是一次心理的躁动。


在疫情之前,上海是个享受高度自由的国际大都市。在各地因为疫情而陆续进行封控的时候,上海由于精准的大数据管控而备受好评,这增加了上海的骄傲。生产要素的高速流转,大街小巷摩肩擦踵,车水马龙,这是上海人习以为常的生活节奏。但是突然降临的全域静态管理,让上海跌入了深谷。这种强烈的对比,加剧了当下上海市民的压抑感和愤怒感。


当我们读了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的时候,就能理解这种社会心理。当人们享受到了足够的自由的时候,哪怕再受到一点点的拘束,就会导致更大的不满。以这样的情形来对比当下的上海市民的遭遇,就更能感同身受了。


人们在面对突发危机的时候,尤其是需要忍受高压、付出代价的时候,会本能地表现出愤怒。在愤怒情绪的支配下,人们会忘记各种社会规训,以各种形式进行发泄。这样的情形在武汉爆发过,当领导人到社区视察的时候,小区里出现了居民喊“假”的罕见怒吼。这样的发泄,在眼下的上海更是出现了各种形式。有人发现,“移民”的搜索量增加了数倍。还有什么比“一走了之”更能表达愤怒的呢?


我们需要理解这种愤怒的心理和情绪,有必要将之看作正常的身心反应,毕竟很多情绪反应都是源于追求安全的本能感。当下我们需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尽快结束这种危机,只有危机状态解除了,生活回到正轨了,这种整体性的社会心理反应才会药到病除,恢复到危机前的状态。生产生活正常了,身心也就正常了,生活依旧美好。要允许群众发泄不满,否则,会出现更大的不满。


但是如果这种危机一时半时不能结束,我们就需要来疏解这样的社会情绪。整个社会处于情绪高压状态,如同一个巨大的高压锅,这时候找到宣泄阀就非常重要。但是遗憾的是,相关方面想做点事情,却把事情搞砸了。


一是,相关方面举行的“上海政企厨艺大赛”,处于严重缺米缺菜状态的市民,高票投给了一个“残缺的馒头”。想来本意是好的,只是缺乏对于社会心理的精准把握,使得活动看起来“被咬了一口”;


二是,东方卫视酝酿举行的抗疫晚会,因为本土居民的抗议也取消了。它的本意依然是想为疫情中的上海居民带去一丝慰藉和温暖,但是因为高收入的明星和娱乐色彩,和眼下的凝重社会心理多少有些唐突,所以被讽刺为“闲得不轻”。



但是摇滚不一样。摇滚的生命力就在于发泄,更何况是崔健带来的。


没有人会忘记崔健。这个在上个世纪80年代唱着“一无所有”的北方汉子,代表了整整一代人喊出了那个时代长久压抑后爆发的激情。崔健成为那个时代的音乐象征,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大陆摇滚的教父,更是因为他的摇滚音乐因摇摆和冲锋的姿态,冲破了时代的束缚,具有精神解放的意义,因此被时代记下重重的一笔。


今天,在暌违上个世纪的摇滚时代数十年之后,今天疫情下的中国,实在太需要崔健和他的摇滚了!


无数的市民在居室的方寸之间,忍耐力经受着考验。感谢新媒体时代发达的视听条件,娱乐的身心之旅随时启程,打开任意一个屏幕,就能进入一个新空间,参与到崔健带来的摇滚的狂欢之中,可以任性地打赏,更可以一起跟他吼个痛快,一起放空身心,清空块垒。


人们在压抑的心理状态下,更容易接受一切平易近人的亲切形象。如果崔健是个高大帅,或者看起来很酷的样子,那也不行,因为他会给他们带来心理挑战,构成精神压力,偏偏崔健留给今天的记忆就是穿着绿军装,系着红腰带,戴着鸭舌帽掩饰平淡无奇的面孔,正是人们可以接受的样子。就这样,亲切的崔健带着他的摇滚,在时隔数十年之后,重新走进了人们的心里,并引爆了一场关于他和摇滚的话题。


他和摇滚,还可能又踩中了又一个时代的鼓点。


在历经经济低迷和疫情的打击之后,中国国民心理在改革开放40年的狂飙突进之后,首次受到打击。中国亟需注入一种激情,在民族复兴的理想大旗下,鼓舞国民再次振奋起来,走出“摇滚”的不羁步伐。崔健的摇滚,恰恰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代产物,那个时代的中国一切都处于整装待发的状态,空气里充满着躁动不安,各种可能性在每个角落潜伏着,随时都能跳出来俘获猎物。那种国民心理,正是大战爆发之前将军最为期待的野性士气。


崔健和他的摇滚能否再次改变社会,可以拭目以待。但是在当下,崔健精准地触摸到了这种社会心理,用摇滚以飨众生,堪称是天才般的归来。



作者:燕志华 博士

免费申请试用 为满足更多用户对舆情监测的需求,轻松实现信息收集,快速便捷的图表制作、 分享,让更多用户体验到优讯全媒体
舆情监测平台强大而专业的个性化定制功能,现可申请开通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体验。

名额有限,申请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