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 深度分析

“张玉环再审宣判无罪”事件舆情传播复盘

2020-08-13 | 优讯舆情 5417 舆情分析 张玉环 舆情传播复盘

8月4日,26年前“张玉环杀童案”再审宣判无罪持续引发舆论围观,多个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当主流舆论从唏嘘感慨逐渐转向对正义的拷问,一些“蹭热度”、“博眼球”的不和谐的声音也在撩拨社会情绪,使舆论场变得纷繁复杂。

微博截图

一、舆情概述

8月4日

江西高院再审宣判张玉环无罪被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将这一尘封26年的冤假错案推至台前。据媒体报道,法院最终以“原审判决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宣告张玉环无罪。

8月4日下午

张玉环回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示接受江西高院的道歉,但这26年的痛苦和折磨不是一句道歉就能解决的问题。“搞得我妻离子散、一无所有。我要求司法机关追究‘刑讯逼供’人员的刑事责任。”同时,张玉环还表示希望通过申请国家赔偿弥补以前的遗憾,但目前这个想法还未启动。

在此前的采访中,张玉环的前妻宋小女回忆了张玉环被抓后的艰难生活,她说要让孩子们回来陪伴张玉环,“主要就是为了他高兴,他现在最需要陪伴。”当宋小女说“我非要让他抱着我转”,她眼里的光打动着无数网友。同时她也对现任丈夫表达了歉意,称“会回到现任丈夫身边,回报他多年的付出。”

8月5日-8月10日

媒体对本案的多方当事人以及案件推动者进行了采访。张玉环案律师王飞谈到,司法理念落后和正当程序的缺失都是本案成为冤案的成因,他说“出现这样的案件都是法律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这是我始终的观点。”小儿子张保刚对媒体表示“他和哥哥计划,用一年的时间轮流‘陪护’父亲,帮助他适应出来后的生活。”被害男童母亲刘荷花则已经离开村庄,她说已经不想再去追究了,心里恨到了极点,但是放弃了,“已经这样了,没有办法了。”村医张幼玲表示,张玉环回村后还是受到了误解与孤立,自己希望案件继续追查真凶,给受害者家属一个交代。

8月10日

进贤县公安局政治处工作人员告知媒体,针对两孩童死亡案是否重启调查及是否对当年办案人员启动追责等问题,目前由进贤县委政法委统一协调部署,有新进展会再告知。进贤县委政法委副书记汪义华则表示:“政法委这边主要是负责张玉环后续的安置工作,这个(追责)不是我管的范畴”,“要组织定的话才能告诉你”。

8月12日

张玉环的代理律师王飞透露,下一步,张玉环将下一步将申请国家赔偿,同时也会控告在该案件中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司法人员

二、舆情传播

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舆情走势图

根据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优讯,十五年专注舆情监测,可申请免费试用)监测数据显示,8月4日,多家媒体报道江西高院宣布张玉环案改判无罪后一日,央视新闻、新京报、凤凰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对当事人张玉环及其家属、前妻的采访开始在网络传播,并迅速引起热议,促使舆情声量快速达到峰值。随后,舆情数量逐渐下降,但舆情热度仍在高位。8月8日,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中央电视台CCTV-13频道新闻周刊节目中谈到张玉环案时问到,27年,人生失去多少?相关声音得到多家媒体转载,引起舆情声量二次小幅回升

三、舆论失焦

8月5日,此前各大媒体对前妻宋小女的聚焦在网络上引发争议,有人指责她在镜头前说“欠我一个拥抱”是“表演型人格”,还有人认为她是为了分得一部分赔偿金。对于网民的质疑与网络恶评,8月5日,宋小女当着张玉环申诉代理律师程广鑫的面说:“来日张玉环拿到赔偿,我不会要一分钱。”宋小女儿子张保刚接受采访时也称,母亲看到那些恶评就会哭,外界对她有一些误解,希望大家能理智的对待他的母亲。

微博截图

8月8日,@陈剑导演发微博恶意挑起事端,发表“不要再哭诉了,国家赔你几百万也够了”“江西农民,你27年的收入比博士还高”等言论,此事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关注与讨论。8月10日,微博官方给出相应措施,给予@陈剑导演账号永久禁言惩罚

微博截图

四、媒体评论

哪怕用冰冷的逻辑分析,也不该贸然怀疑宋小女的动机。这么多年一直坚持为张玉环申冤,足以说明其诚心。张玉环、宋小女和其现任丈夫三个人的厚道体面让我们明白,情义面前很多物质并没那么重要。接下来,我们除了关注此案的国家赔偿、倒查原因和追责外,就不要过多窥探他人的私事,公私分开,也是必要的围观姿态。

——中国新闻网《妄自揣测宋小女“申冤动机”,缺乏基本同理心》

把坐冤狱想象成“另类打工”、用“性价比”的思维,是不折不扣的谬论。生命的意义,恰恰在于随时间展开的无限丰富的可能性,而这种被扼杀掉的可能性,是多少钱都无法再赎回的。正如张玉环自己所说:“即使给我一千万,能换回我27年的青春年华吗?这件事搞得我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新京报评论《“张玉环领几百万也值了”,是冷血算法》

无论是将国家赔偿形容为“每天进账”,还是与其他职业的收入做对比,是对国家赔偿制度及其价值和作用的扭曲与“物化”。认清并及时驳斥“张玉环不亏”之论,不仅是为保障像张玉环这样的冤案受害者依法取得国家赔偿扫清观念障碍,也是减少冤案必不可少的社会理念支撑。在此问题上,绝不能任由糊涂、冷血之论来撕裂社会共识,每个人都应更多一份清醒和“免疫力”。

——新京报《别让“张玉环不亏”式怪论挑逗社会情绪》

冤假错案不仅令无辜者蒙不白之冤,还错过最佳办案时机令真凶逍遥法外。27年过去了,当下可能很难回到案件的原点,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案件可能找不到真凶,属于两个孩子及其家人的正义,也许永远等不到了。在案件陷入僵局,真凶逍遥法外,违法办案者未受惩罚的情况下,脱离了受害者奢谈“迟到的正义”,未免有些轻飘

——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对张玉环案,别急于替受害者说“迟到的正义”》


网友看法

不少网友对此事表示唏嘘,感慨人生有多少个27年?一部分网友表示必须追责。公权力受到约束,程序正义得到重视,刑讯逼供和冤假错案才能真正减少。还有部分网友认为媒体不应带偏公众注意力,只是一味的感动,而更应该关注追责、追查真凶和对冤案的反思。

微博截图


五、舆情小结

在“张玉环改判无罪”的整个事件过程中,前期媒体自然而然地将关注点聚焦在张玉环及其家人身上。然而在铺天盖地的感动和赞美中,张玉环和他的冤案本身似乎成了舆论失焦的背景,屏幕前的你我感动于家人、朋友对他不离不弃的奔走申诉,却忽视了这本是一场悲剧,无论对于张玉环一家,还是当时被杀的两个儿童的家庭。

媒体情绪太过激荡会带来关注,但也可能带来舆论导向的偏离。在媒体对张玉环冤案众多推动者细节进行报道的同时,揣测“伸冤动机”,抨击“宋小女高调”,质疑张玉环“嫌疑仍在”,甚至“张玉环不亏”等怪论渐渐出现,将舆论引向故事性和戏剧化。这种舆论失焦不仅消解事件本身的严肃性,也可能造成情绪掩盖理性,导致事实真相和追责问题被舆论遮蔽

正义的彰显需要舆论的力量,其中,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功能则是重要一环。本次事件中,主流媒体在舆论短暂失焦后及时转变报道方向,开始对追责和程序正义问题进行拷问,将陷入感动情绪的舆论及时拉回。我们在同情张玉环同时,不能忘记这起事件的真正焦点,即案件本身的真相。可以预见的是,张玉环和宋小女的事件的舆论热度终会下降,但媒体对事件真相的追踪、对冤假错案的反思以及对司法公正的呼吁还不能停止。

免费申请试用 为满足更多用户对舆情监测的需求,轻松实现信息收集,快速便捷的图表制作、 分享,让更多用户体验到优讯全媒体
舆情监测平台强大而专业的个性化定制功能,现可申请开通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体验。

名额有限,申请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