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热点全览

2021年两会热点盘点:涉粮提议

2021-03-26 | 优讯舆情 2544 2021年两会热点 涉粮提议 粮食舆情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就粮食话题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引起网民热烈讨论,以下是对相关建议和评论的梳理:

 

1、中国人完全能端牢自己的饭碗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建议压实责任。粮食安全要实行党政同责。二是制定出台一系列支持粮食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继续提高籼稻和小麦最低收购价。三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黑土地保护工程。

 

媒体观点:新华社发表文章“‘我们完全能端稳中国人的饭碗’——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谈粮食安全”,指出农业农村部多举并措,中国粮食安全完全能保障,其中还提到我国的种子在很大程度上在国内是能够满足的,但跟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民评论网民表示粮食生产自主才能确保粮食安全,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有网民称饭碗端在自己手中才稳,要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还有网民希望中国人至少都能解决温饱问题,提高农民收入和相关待遇。

 

2、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全国人大代表李明伟建议:要实现保粮增粮的目标,当务之急是破解“三大瓶颈”。首先是“水”的瓶颈。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国家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直高度重视。 其次是“地”的瓶颈。再次是“技”的瓶颈。必须进一步落实好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民评论有网民表示粮食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要多种粮,种好粮,种安全粮,杜绝转基因,让国人吃的更放心;有网民表示只有自力更生发展农民自己的农业牧业机械化水平,才能达到我国需要的目标;还有网民认为保护好种子和耕地是最重要的,重视科技战略,保质量,保数量。

3、保障粮食安全不放松

 

我国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6年超过1.3万亿斤,14亿人的平均粮食占有量已经达到了47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人均产粮量超过消费量,我们大家都能感受到粮食是够吃的,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比较方便自由地买到大米和白面。但粮食安全这根弦,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松。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建议:保障粮食安全,一靠政策,二靠科技。此外,打好种业翻身仗,会从种业科技创新、优质企业培育等方面来加强粮食安全。

 

4、“基本农田”修订为“基本粮田”,夯实粮食安全法律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昝林森建议:一是修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相关法律条款,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改为基本粮田保护制度,从国家法制层面明确耕地粮食生产的有效供给,夯实保障我国粮食安的全法律基础。二是调整现有粮食管理体系和考核指标,编制全国粮食生产区域规划,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构建粮食安全预警体系,全面提升粮食生产宏观调控能力。

5、多措并举降低粮食全链条损耗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持续推进粮安工程建设,推广粮食产后减损技术,科学储粮减损能力显著提高。受技术、人为等因素影响,当前,我国粮食播种、收获、储运、加工、消费等环节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失,需要引起重视。

 

全国人大代表尚金锁建议:推进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多措并举降低粮食全链条损耗节粮减损统筹机制,明确各职能部门分工,形成粮食减损合力,全面推进减损工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继续实施农户储粮专项;强化科技创新,设立粮食产后科技专项加强宣传教育,开展粮食安全宣传周、科技活动周等主题活动,发挥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作用;建立统一评价标准,形成一套完整的减少粮食损失浪费的方法体系。

 

6、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马露建议夯实粮食生产基础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高水平建设高标准农田,资金安排时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各级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农业抗灾资金、农业补贴资金、产粮大县奖励资金都应向三大主粮生产倾斜。加强防灾减灾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响应

7、重点抓好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

 

全国人大代表李丽华建议:加大良种培育科研力度,提高本土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种子市场和种性安全监管力度,守住用种安全底线。加大专业人才培育力度,理顺种子监管机构职能。切实解决原粮储备和应急储备、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以及毗邻地区之间一盘棋协调机制,建立中央和地方储备粮轮换衔接制度。

 

8、加强高标准农田“建管用” 确保粮食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廖仁旺建议:要从国家政策层面进一步推动土地流转,确保稳定种粮面积。同时,加大对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的政策扶持,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管理和利用。

 

9、构建更高水平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朱晶建议:首先,打造需求导向、竞争力导向的生产供应体系。其次,优化农业支持保护政策设计,由国内外分轨向内外对接转型。再次,打造高效稳定的粮源进口体系和流通储备体系。要基于全球视野,通过农业“引进来”、“走出去”等多种途径相结合。最后,积极参与粮食安全全球治理与制度变革,创造稳定的外部市场环境。

 

10、关注粮食产后损失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局长赖应辉建议:第一,加强宣传,让大家认识到粮食产后损失问题的严重性;第二,加强粮食减损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第三,加大粮食仓储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力度;第四,进一步完善粮食质量标准。

免费申请试用 为满足更多用户对舆情监测的需求,轻松实现信息收集,快速便捷的图表制作、 分享,让更多用户体验到优讯全媒体
舆情监测平台强大而专业的个性化定制功能,现可申请开通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体验。

名额有限,申请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