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 深度分析

湖南宝马女司机撞人拖行事件舆情存在“阴谋论”?

2022-09-06 | 优讯舆情 1130 舆情监测 网络舆情热点 舆情分析报告 舆情应对 社会热点舆情

​​一、舆情简述

9月2日晚,湖南娄底一宝马女司机疑似酒驾撞人,拖行被撞者近一公里后被交警拦下。

9月3日13时,新浪微博“Cars01”发布相关视频微博,获得547万次播放,转发8458次,评论8107次,点赞146506

9月3日下午娄底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工作人员回应称,目前已介入调查,涉事女司机已被行政拘留。此外,媒体获悉被撞伤者被送往娄底市中心医院救治经急诊救治后,现已转往住院部继续治疗。

9月4日1时,娄底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通过官方微信通报撞人拖行事件:驾驶员肖某某系醉酒后驾驶机动车(酒精含量124.51mg/100ml),目前犯罪嫌疑人肖某某因涉嫌交通肇事罪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医疗机构正对伤者谢某进行全力救治,生命体征平稳。

 

二、舆情传播分析


      根据优讯舆情信息监测平台,截至2022年9月5日,娄底女司机醉驾撞人拖行事件相关舆情信息40301条。9月4日,相关舆情在娄底警方通报撞人拖行时达到监测期内峰值。


 

       根据优讯舆情信息监测平台,本次舆情传播主要分布在新浪微博平台,相关舆情声量为28416条,占比70.05%;客户端平台相关舆情声量为4113条,占比10.21%;其他平台舆情声量分布依次为微信、网络、视频、小视频等。

 

       其中,新浪微博平台形成多个微博话题,累计阅读量超24亿,讨论量超12万次


       

根据优讯舆情信息监测平台“拖行” “娄底” “宝马” “女司机” “酒驾” 等词语为核心传播词汇。


       根据优讯舆情信息监测平台“娄底女司机醉驾撞人拖行”事件传播过程中,敏感类舆情占比75.34%,涉及舆论指责女司机行为、呼吁严惩等。

 

三、舆论反馈

(1)媒体方面

       媒体除聚焦本次舆情事件本身及官方回应、通报外,部分媒体呼吁相关部门查清、查实案件,用法律手段严惩肇事者。同时,部分媒体认为本次事件对建议取消醉驾入刑者形成警示;呼吁公众理性看待,防止舆情事件陷入“阴谋论”;关注女司机想找的“关系”究竟是谁、跋扈无耻的性格是如何养成的、是否以前也曾有过类似行为等。部分媒体观点如:

 

《工人日报》称,有关部门理当深入调查,厘清各方责任,严惩肇事人,还被害者公道。唯有查清真相并用足用实法律手段严惩肇事者,方可回应公众关切,廓清疑虑,维护每一个交通出行者的安全感。


 

《北京青年报》称,司机如此冷漠,首先说明她格外自私,并对生命缺乏基本敬畏。此外,从医学的角度看,麻木、冷漠、反应迟钝等,也是醉酒之后的一类表现。酒后抑制导致的麻木、冷漠、性情改变等现象,同样对交通安全构成严重影响,这方面的危害并没有引起民众的高度重视。


 

《北京晚报》称,酒驾、撞人、逃逸、拖行一系列行为,社会影响十分恶劣,对这一案件如何定性,需要有关部门秉公执法;生命和法律都不容任何形式的践踏,只有对肇事者依法严惩,才能还受害者公道,维护正常的交通秩序,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羊城晚报》称,本案中,那暴虐的事故情节,那冷血的肇事车主,都让公众印象深刻,并且深深冲撞了人心。网友义愤、舆论追问,希望有关部门早些查清、查实此案的所有真相,唯有依法严惩犯罪者,方可回击恶行,守护安宁。


 

《齐鲁晚报》称,“宝马女司机撞人拖行”一事,的确让人震惊,相关部门也正在依规依法认真处置中。但像以前一些舆论热点事件发生后,总是会出现“阴谋论”的声音一样,此次事件也出现了“女司机的丈夫有背景”“开宝马车不是一般人”,甚至质疑警方一开始采取行政拘留而不是刑事拘留措施有猫腻等言论,这值得警惕。让撞人拖行的肇事司机依法受到严惩,还被害者以公道,是所有人的心愿,这需要给司法机关办案留出充足的时间,防止“宝马女司机撞人拖行”掉进“阴谋论”的怪圈。广大网友不妨保持足够的理智,“让子弹多飞一会”。


 

新浪微博“人民网评”发布微博称,“宝马撞人后拖行”,对醉驾绝不姑息。当前有人对“酒驾入刑”说不,建议取消醉驾入刑,这不可取。面对像肖某某制造出的血淋淋事实,取消醉驾入刑不是形同帮凶?

 

新浪微博“极目新闻”发布微博称,她下车后想找的“关系”究竟是谁?她这种跋扈无耻的性格是如何养成的?她是否以前也曾有过类似行为,却通过“走后门”逍遥法外,所以才如此肆无忌惮?因为这件事实在太可怕,太恶劣,网友们对现场的一切都看得很仔细,也有诸多疑问,希望后续调查都可以一一厘清,一查到底!


 

(2)自媒体方面

       自媒体除报道事件内容外,部分自媒体强烈谴责女司机行为,如“宝马女酒驾撞人拖行事件,惨无人道的恶行:你还是人吗?”“酒驾撞人拖行一公里,这个司机被曝是医生?看她现场的反应,让人害怕”“这是怎样的毒蝎心肠才能酒驾后撞人,把人拖行1公里?”。此外,部分自媒体关注相关事件退出热搜现象。


 

(3)专家方面

北京知名律师周兆成表示,根据警方通报,女司机肖某某具有逃匿情节和醉酒情节,所以受害者谢某的伤情一旦构成重伤,且肖某某的事故责任是主要责任以上,肖某某就构成交通肇事犯罪。肖某某一旦构成交通肇事罪,因为其具有逃匿情节,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此外,如果肖某某知道受害人挂在车上,狂奔只是为了把人甩下去,这个性质会发生改变——甚至可能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面临更重的刑罚。

 

重庆志和智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公典律师认为,肖某某主要涉嫌交通肇事罪,还存在逃逸的加重情节,按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4)网民方面

       网民方面,主要以宣泄消极情绪,指责肇事女司机“恶行”,探讨其罪行、要求严惩等内容为主。


 

四、分析研判

       纵观本次舆情事件中,宝马女司机、醉驾、撞人拖行、肇事逃逸、态度冷淡等内容深深刺痛舆论情绪,在网络中一经出现便引发了极大的舆论震动。从该事件的舆情演化趋势来看,总体上呈现出“生成-爆发-平息”的舆情周期,随着警方及时发布通报,相关舆情并未形成复杂趋势变化。但本次舆情爆发力极强,形成的舆情影响威力不容小觑,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舆论对于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的愤怒。同时,社交媒体在本次舆情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案发现场视频内容在自媒体平台传播扩散,也进一步刺激舆论情绪。

 

       本次舆情传播过程中,在警方通过事件情况前,舆论对涉事女司机行为表示出强烈的愤怒和对受害者的同情。在该阶段,由于舆论愤怒情绪的无处宣泄和对相关部门办案流程的不理解,针对警方通过媒体回应的“已行政拘留”表示质疑;舆情传播中伴随着“小道消息”和挖掘个人信息,如部分报道评论区出现涉事女司机为某医院医生、其丈夫为政府“公务员”、其丈夫告知把受害者“甩掉”等信息。随着警方于事件发生1日后、网络舆情出现12小时后,及时通报涉事女司机“醉驾”已被刑拘、“受害者生命体征平稳”等内容,以及主流媒体报道“从医学的角度看,麻木、冷漠、反应迟钝等,也是醉酒之后的一类表现”、“‘宝马撞人拖行案’不能掉进‘阴谋论’怪圈”内容引导舆论,舆论话题转移至女司机判罚的罪名和刑期,舆论情绪逐步趋于理性。

 

       目前,相关舆情进入短暂的舆情平息期。但公安机关关于涉事女司机是否知情、是否有共犯等内容的调查结果,是对涉事女司机定罪、判罚前提,是满足舆论“严惩”期待的关键,是回应网络“阴谋论”的有效手段。因此,公安机关调查结果将获得强烈的舆论关注,必须做到公正、合法、全面,不包庇、不遮掩,通过开放、透明的平台及时准确的公布事件真相和调查结果,避免因调查结果与舆论期望不符、通报内容过于简洁,引发新一轮的舆情危机。​​​​

免费申请试用 为满足更多用户对舆情监测的需求,轻松实现信息收集,快速便捷的图表制作、 分享,让更多用户体验到优讯全媒体
舆情监测平台强大而专业的个性化定制功能,现可申请开通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体验。

名额有限,申请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