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 深度分析

燕志华:杭州频遭谣言之祸的背后,一座为“情”所伤的城市

2021-07-23 | 优讯舆情 1839 网络舆情热点 舆情应对 社会热点舆情

文章来源于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作者燕志华


导读

近年来,杭州在互联网巨头的带动下,成为流量海洋的弄潮儿,不仅成为明星城市,不久前还大刀阔斧地进行了行政区划的调整,被认为面向未来重整竞争力,力争穿越技术社会发展的盛衰周期,再上一个新台阶。


但我们也要看到这个明星城市的另一面,那就是杭州近年来爆发了不少重大舆情。名城爆发舆情,并非少见,誉满天下,谤亦随之。但是杭州的特殊之处在于,几起大案引发焦点关注,同时爆发多起谣言事件,引起人心不安。



舆情中的谣言常常被认为是社会心理状况的深度晴雨表。如果一些虚假信息未能刺中人们的脆弱心理,暗合了社会心理中未被挑破的疑惑和猜测,一些谣言是不会口口相传、大规模爆发的。谣言频发的背后是社会心理的惊惶未定,以及对于安全感和确定性的追求。


我们简要分析一下这些谣言:


第一则


7月16日,网上贴子流传杭州有女孩遭遇“敲门杀人”,公安机关认定为谣言。该谣言影响很大,一时人心惶惶;

第二则


近日网上出现了一段名为“杭州女子追骂日本女孩”的视频,经警方发布声明,被女人骂的女孩不是日本女孩,而是杭州当地人;

第三则


2020年7月,杭州女子吴某取快递被便利店店主郎某偷拍了视频并被造谣“少妇出轨快递小哥”。2021年1月,该案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2020年度十大法律监督案例;

第四则


2020年7月,杭州来女士在家中离奇失踪,有传言说警方在小区化粪池发现其尸体,遭到警方辟谣。


我们认为,一些谣言产生的社会原因,是和如下几个因素大有关系的:


1


第一个因素是新媒体发达。

杭州是一座高度“阿里巴巴化”的城市,城市的发展路径和未来愿景很大程度上和网络巨头深度绑定,这对于城市的业态分布影响深远,比如,杭州作为长三角的南翼,其业态就远比长三角北翼的南京更显年轻,这意味着城市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杭州常住人口1193.60万人,十年共增加了3235637人,增长37.19%,年轻人涌入,数据不能不说让南京深感羡慕。


一个以互联网业态为主、吸引大量年轻人的明星城市,新媒体的发达程度是毋庸置疑的。数据也支持了这一点。根据2020年网红城市榜单,从网络热度指数、直播指数、潮生活指数、产业发展指数、印象指数等5个维度看,北上广深等传统一线城市包揽前四,杭州荣膺第五名。再从新媒体城市排行榜看,早在2016年,杭州就因为强大的互联网基因脱颖而出,成为新媒体时代最受媒体人青睐的城市


一个年轻的互联网城市,新媒体从业者高度聚集,这给城市带来的好处是显著的,网红城市脱颖而出;但是另一方面,正如我们以前指出的那样,媒体过于发达的城市,其传播风险指数也是直线上升的



新媒体密集聚集一地,会产生传播外溢效应,对于话题推送速度、话题火爆程度、议题设置能力等方面会产生激烈的争夺,这意味着杭州城内任何一个角落发生了一件社会新闻,会被数十家乃至数百家公众号、微博、头条号等在第一时间争相推送,一旦权威部门没有在第一时间给出具有公信力的情况说明,第二波的非专业信息解读已经在路上。新媒体时代的碎片化传播和信息泛滥的背后,是传统媒体把关人阵线的溃堤。权力从信息市场和意见市场的撤出,意味着正负面信息的对冲和博弈将成为常态,二者的交锋和胜负,很多时候依赖于信息市场自身规律发挥调节作用。


我们多次提出舆情事件中危机管理的“战略时段”的概念,也就是在事件爆发到权威部门发出声音之间的这个短促的时间段,一旦相关部门稍一迟疑或者保持沉默,流言、传言、谣言就就很容易传播,如果事件足够敏感,刺中社会隐秘心理,往往就开始爆发。我们看杭州几次大的谣言爆发,往往是在大事件之后,而且是在相关部门未能给出权威信息之前。这是新媒体时代谣言爆发的一个规律。

2


第二个因素是在新媒体的风险之外,年轻的互联网的从业者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在于85后的年轻人在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上常常呈现为原子化生存。

他们是网络的“原住民”,生活方式上表现为特立独行,价值观上表现为独立见解,并超脱于传统的宣传话语之外,给传统的宣传带来较大的挑战。因此传统的社会治理宣传常常难以触达他们,或者即使触达其接受程度也是大可存疑。这样的网络生存状态下,他们往往会不那么关注“政治正确”,而常常直接转发或者加工,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较好的人群条件。

3


第三个因素是治理风险。

还有一个网络治理的博弈风险,并不为人所知,但也可以提出来供大家探讨。城市网络传播的便利,必然会带来网络监管的加码。作为网络治理术,有关主管部门会倾向于将假新闻、虚假信息等风险水平较低的负面信息直接认定为风险权重较大的谣言,以话语的上纲上线来彰显治理的重视程度和严厉程度。这种话语的升级,本身就是一种网络的治理术,但是这本身就导致更大的风险,那就是一旦被认定谣言,就常常成为新媒体报道的重要内容,后果就是导致谣言的泛滥,成为舆情时代的次生风险。



所以我们建议,网络治理要严格区分假新闻、虚假信息和谣言,对于危害程度较低的负面信息,并不需要大张旗鼓地特别予以治理。过于关注,反倒间接帮助了负面信息的传播,令其柳暗花明,搭上新枝。很多小道消息往往在传播中就遇到正面信息的狙击,传播中慢慢归于消亡。一旦对其进行“谣言”官方认定,反倒令其插上传播的翅膀。


但是上述这些因素,仅仅算是杭州这座城市的一个有利于传播的特质,并不意味着谣言的必然爆发。我们如果分析一下这些谣言,会发现杭州近年爆发的主要谣言是围绕情感伦理这个领域的。这和近两三年爆发于杭州的震惊全国的几起重大刑事案件,不能不说具有较强的联系。


一是,2019年7月,犯罪嫌疑人梁某华、谢某芳带走9岁女童章子欣并将之杀害,震惊国人,其自杀和杀人原因至今扑朔迷离,让人深感人心惟危

二是,杭州女子来某某失踪案牵引市民关注,最后被警方侦破为其丈夫许某某所害,这桩杀妻案对于杭州市民的心灵震动是不言而喻的。正如网友评价说:最可怕的是拿刀杀你的是枕边人!且其杀人手段血腥恐怖,细节至今未被官方公布

三是,近来沸沸扬扬的林生斌案,其精心营造的深情男子人设轰然崩塌,并开始被网友人肉其可能的刑事责任,起码逃税的举报已经被相关部门认领。该案作为关注焦点的背后,是作为市民社会的普通分子,对于情感、家庭等人生归宿的深深疑惧和不安



上述三件刑事案件,都对人们的情感伦理冲击强烈,其对心灵之震撼,无与伦比。虽然人们生活于一个高度繁华的现代都市,但其情感世界却又如此脆弱。鲜亮的外衣之下,包裹着一个个亟待拯救的灵魂。伦理凶杀案对于精神的影响在于,此前产生的恐怖印象,将叠加折射于新的案件,从而产生新的深刻情感体验。不能不说,梁某华、谢某芳杀人案,开启了杭州市民的人身不安之感,到许某某杀妻,这种不安达到高潮,并投射于林正斌案,令其道德罪愆雪上加霜,绝无反转的可能。


这种人身和情感的不安心理,导致社会心理尤其是年轻女性心理普遍的惶恐不安,一旦有风吹草动,就会草木皆兵,在新媒体上爆发相关的谣言,如流传杭州有女孩遭遇“敲门杀人”,就成为捕风捉影的谣言,并引发类似的惊恐心理大传染。


我们通过对杭州近年的谣言和情感案件的追溯和分析,以及对于社会心理的影响研判,基本可以形成如下的看法:



这是一座亟需心理安全感和情感抚慰的城市!谣言的背后,是这座高速发展的现代大都市,需要在技术快速迭代和流量冲浪时代,以某种方式慢下来,等等它的子民未能及时跟上的心灵。


综上所述,我们建议杭州应该关注多起刑事案件和多起谣言背后的市民情感世界,通过真、善、美文化的广泛建设,辅助以多种心理疏导和情感抚慰的方式,让受其影响的市民慢慢走出阴影,获得充分的安全感。通过这种追根溯源的文化建设和情感重建,或许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谣言产生的社会条件,明星城市的光彩更加闪耀。

免费申请试用 为满足更多用户对舆情监测的需求,轻松实现信息收集,快速便捷的图表制作、 分享,让更多用户体验到优讯全媒体
舆情监测平台强大而专业的个性化定制功能,现可申请开通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体验。

名额有限,申请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