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 深度分析

村民无端被“夺笋”千斤 这样的不文明行为要不得

2021-04-15 | 优讯舆情 1989 舆情简报 舆情分析 旅游舆情

前段时间,一则“游客私挖竹笋,被村民索要高价赔偿”的新闻在网上引起热议。“一根一万”、“十根被要价十万”等醒目的标题大量出现在媒体的报道当中。据了解,这起事件发生在四川成都。


4月4日,一个户外旅行团到四川成都蒲江县成佳镇游玩时,私自采挖竹笋后,村民要其高价赔偿。网友还拍摄了一段现场的争执视频。视频中,有游客挖竹笋后被当地村民发现并阻拦,网友称,他们采挖的竹笋大约有五六十斤,希望称重后按市场价赔偿,但在场村民要求挖一根竹笋赔偿一万元


后来,在当地政府和公安部门的调解之下,最终协商由旅游公司赔偿1500元,事情才算终了。但是在4月5日晚,蒲江县成佳镇人民政府发布了情况说明,“经派出所和镇村干部现场查看,约1.5亩竹笋受损,农户和旅游公司共同认定竹笋损失在1000斤以上,最终协商由公司赔偿1500元”。如此看来,这样的赔偿显然太少。


媒体报道及评论

媒体报道情况


事件发生以后,媒体纷纷跟进报道。梳理发现,4月4日-4月5日23点之前,也就是蒲江县成佳镇官方通报之前,由于事实尚不清楚,媒体对此事的报道多在力图揭示游客和村民之间的矛盾冲突经过,“一根一万”、“敲诈勒索”等字眼多被提及。相关的报道有“游客私挖竹笋遭村民索赔,挖了五六十斤,一根要价10000元 ”、“夺笋?游客私挖村民竹笋被索赔5000,村民:1.5米高的都被掰断了”等。


4月5日23点多,当官方公布相关情况通报以后,多数媒体的报道风向一转,开始纷纷揭示和还原事件的真相,相关报道有“官方通报游客私挖竹笋:损失1000斤以上,赔偿1500元”、“游客私挖竹笋遭村民索赔,当地回应:已道歉,赔偿1500元 ”、“游客私挖竹笋遭索赔1根1万元 律师:游客行为涉嫌盗窃 ”、“游客私挖竹笋遭成都村民索赔“1根1万元”?剧情反转”等。


媒体评论


北京日报:不告而取是为贼,这个简单的道理似乎总有人揣着明白装糊涂。对于公园景区的植物,游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遑论采摘回家去吃掉。旅游公司想开发采摘项目,就该去正规的采摘园,而不是拉着客人到貌似没人的地方“免费”挖有主的竹笋。这次是村民发现了,假如没发现,是不是旅游公司组织客人带着那几十斤笋子上车就溜?这既坑了村民,又坑了客人的“两头吃”馊主意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真是其心可鄙


荔枝新闻评论道:对于旅游乱象的防范,比如乱刻乱画行为,当前社会已有了高度共识。而随着乡村游的普及,对“乱采乱拿”等现象也该有足够的警惕。乡村游不应该成为“撒野游”,基本的权利边界、文明素养不能丢。同时,地方旅游标识的设置,旅行社的合规意识都应该与时俱进。规则明朗,管理规范,才能推动乡村游健康发展。


羊城晚报官方微博羊城派发表题为“私挖竹笋遭索赔,全域旅游时代更要讲旅游文明”的文章。文中指出:伴随着“全民旅游时代”的到来,尤其是伴随着乡村旅游、全域旅游的发展,远方游客眼里的风景,也许就是当地村民家的后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游客一方不对自身的文明素质、旅游规范提出更高的要求,旅行社方面不对游客给予更多的引导和约束,则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矛盾和冲突


科技生活快报发表题为“游客私挖路边竹笋赔1500,愿类似‘法治课’再多些”的文章,文中指出:私自采摘路边竹笋赔偿1500,显然已不是简单的赔偿案,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堂法治课;虽说处罚力度尚显力度不够,但却让任性游客知晓了他人物品,即使长在野外,同样会受到法律的保护,终于在治理游客“任性”的过程中,看到了法律亮剑的身影。依法治国,维护旅游业正常次序,铲除个别游客的种种“任性”,理应让法律带电、亮剑,用法律的威力,让个别游客为自己的“任性”付出代价,理应让类似的“法治课”,经常上演,直至“游客不敢任性”。


专家观点


四川一上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林小明律师告诉记者,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和经过而言,游客未经村民同意就采取私自采挖竹笋的行为,已经涉嫌盗采盗挖,“有偷窃的嫌疑及基本事实为证,但这种行为是否够得上盗窃罪,还需要从采挖的竹笋的价值以及游客是否认识到该竹笋属于有主物来进行综合评定。”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赵良善认为,游客未经他人同意私自采取他人拥有林权证明的竹笋,这种随意占有、摘取行为性质无可疑问属于盗窃行为


网友看法


对网友的留言和看法进行梳理发现,大部分网友认为该起事件旅行社应该负主要责任,因为是旅行社组织的游客,有误导游客之嫌一部分网友吐槽了游客的素质问题,表示不文明行为要不得。还有相当一部分网友认为旅行社赔的太少。


@F站在H墙角Z等红杏:旅行社误导游客,旅行社该重罚。

@金陵0002:为什么城里人喜欢偷农村人的东西?应该严惩,实行法律制裁。

@哪个国家好玩啊:看了一下文章,是旅游公司组织挖的,责任在旅游公司

@战忽局036科长:游客和农户都没有错,错的是旅游公司,挖笋体验,要旅游公司赔10万。

@雪云古树:这样的旅游公司留着干嘛,停业整顿一下吧!

@孔琳琳:是,为何叫私挖 ?

@妞妞和猫:才赔1500元?!现在春笋多少钱一斤啊?1000斤只赔这么点嘛,少了吧!

@精灵女王3836:毁了我1000斤,我死都不会同意赔1500,我就是要报警立案,让那些贪小便宜的人受到惩罚,为自己的贪念付出应有代价。

@专治有病:一些游客的素质真不如村民。

@来自火星的星星:这些人的素质真的非常差

@态度网友06itNS:这不叫游客,这是

@猫虎是好猫:起码市场价的十倍赔才合理。


舆情点评


网友不实爆料引起舆情发酵。从舆情传播上来看,该事件之所以在发生以后能够迅速在网上传播开来,并引起网民热议,与最开始的网传视频有直接关系。发布视频的游客不仅没有认识到自身的不当采挖行为,还把当事人所说的气话添油加醋发表到网上。如此一来,“五六十斤”“一根一万”等舆情爆点成功被媒体捕捉,并通过网络、客户端、微博、微信等各个网络载体的多层次传播和深度发酵,迅速演变为舆论事件。可见,在自媒体时代,每个网民都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尤其是当自己的行为不当,还试图通过网络不实爆料来博取同情,掩盖真相,误导舆论的,不但到头来不能如愿,还会受到全体网民的整体审判和批评。


地方政府及时发声止息网络质疑。该舆情发生以后,当地政府和派出所及时出面,制止了冲突双方进一步升级的矛盾。随后,面对网络上的不实信息,当地政府又及时通过政府官方微博发布情况通报,及时对事件的核查结果和处理情况进行了网上通报,止息了媒体和网民的质疑,舆论的声音也为之一转。虽然对农户的赔偿实在太少,有失公平,但是这为后期舆情的处理赢得了主动权。由此可见,在舆情事件发生后,官方对此事的反应速度和处理方法直接影响着舆情的发展方向。如果因为赔偿金额而迟迟不能和解,势必会引起较大的冲突,衍生更多不可预知的风险。


加强监管,确保行业长远发展。对这起事件进行认真梳理,我们可以看出,在这起事件当中,旅行社、游客的责任固然最大,但地方相关部门也同样负有相当的责任,如对旅行社的规范不严格,监督不到位等。因此,在乡村游越来越频繁的今天,为保持乡村旅游的持久健康发展,加强对行业的监管和市场引导,加大对人们文明出游的意识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

免费申请试用 为满足更多用户对舆情监测的需求,轻松实现信息收集,快速便捷的图表制作、 分享,让更多用户体验到优讯全媒体
舆情监测平台强大而专业的个性化定制功能,现可申请开通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体验。

名额有限,申请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