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 深度分析

两会热点分析:产假延长至3-6年,惊喜还是惊吓?

2021-03-11 | 优讯舆情 2384 两会热点 社会热点分析 舆情分析报告

两会期间,产假问题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延长产假似乎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产假究竟该延长多久?是不是越长越好?为什么看似对女性美好的福利举措却受到多数女性的批评和抵制?凡此种种,类似的疑问和讨论不断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之中,在网上掀起一波又一波声浪。

人口出生数量一降再降,延长产假势在必行


媒体报道,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行后,当年出生人口攀升至1786万,创2000年以来峰值,之后年年下降。据媒体报道,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这一数据比2019年1465万减少461.5万




从上图可以看出,我国新生儿数量下滑趋势明显,人口警报已经拉响。人口问题既是家事,更是国事,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地位。我国新生儿数量的大幅减少,会给社会带来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


而新生儿数量大幅减少的直接原因就是育龄夫妇的生育意愿下降。这让如何激活育龄夫妇的生育意愿的话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之下,延长产假,为年轻人的生育提供各种帮助和支撑,就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了代表们的提议当中。

敏感话题激发网民热烈讨论 过长产假遭女性反对


由于关系自己的切身利益,延长产假的话题在网上引起网民热烈讨论。


3月9日,华商网发表题为“政协委员建议产假延长至3-6年引热议 西安部分女性不赞成”的文章。报道中称:华商报记者采访了西安的三位职业女性,她们均表示,对此持反对意见。其中一位女士表示“三年到六年时间,让女性一直在家里带孩子,她之前上班所积攒的技能以及工作关系都会慢慢失去,离岗之后,肯定会有新人填补岗位空缺,6年之后再回去,还回得去吗?这是对女性的一种变相歧视。”其他两位女性则主要从企业的用工成本和自己工资水平的下降方面提出了不同意见,她们认为:产假延长至3-6年,势必增加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即便国家有社保补贴,也补贴不了多少;不说企业有没有意见,自己都不愿意,收入降低,生活受到影响,切身利益被损害,谁能同意?


微信公众号“听你萧哥侃”发表文章:产假延长到3到6年?不是惊喜是惊吓!文中指出:不可否认宋代表的提议出发点确实是美好的。她为女性勾勒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原有的14周产假延长至3到6年,漫长的产假期间不仅可以停薪留职,还有五险一金,加上二孩入园、入学费用减免,极大降低了育儿成本和经济压力。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不过是乌托邦似的空想罢了,真正能实施的可能性根本没有


自媒体平台微博之上形成了多个热点话题。截止3月10日,#代表建议夫妻合休产假#,1.7万讨论,3亿阅读;#产假应该歇多久#,3.7万讨论,3611.8万阅读;#建议女性产假延长至3年到6年#,6269讨论,5448万阅读;#建议男性陪产假不低于20天#,6155讨论,1.5亿阅读。



微博截图


#代表建议夫妻合休产假#的话题当中,多数网友对这个建议表示支持,认为这样可以减轻女性的负担。但是相当一部分网友也表达了担忧,担心这种措施得不到落实。有网友表示“这种就像双休一样,只有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受益,对私企来说只是一个饼”。另外,还有网友认为现在公司都很难,这样直接就会拿掉很多年轻人的就业机会。


争议最大的要数#建议女性产假延长至3年到6年#的话题,对于此建议,大部分网友表示反对。因为3或者6年之后,女性更难找工作了。有网友认为“明面上看着是对女人好,背后里是要扼杀女人工作的权力!”,此观点得到多名网友赞同。


部分女性网友甚至感到了歧视和不公,她们认为,要这样的话,男性也可以在家照顾孩子3-6年,反正都是照顾孩子,不一定要妈妈自己来。另外,“为什么为了更好的照顾孩子就要让女性不工作好几年?”“为什么男性不照顾孩子?”等等质疑不时出现在网友的留言中,女性网友的情绪反映明显。有网友甚至觉得这是资本家的不良用心,想把男性捆绑在工位上,把女性捆绑在家里。

专家建议引起争议 媒体呼吁综合解决问题


梳理发现,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关于延长产假的建议一共有如下几条:其中,全国政协委员宋治平建议产假延长至3年到6年,以便于孩子在上幼儿园或者小学前能得到好的照顾和教育;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三检测所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田春艳建议产假延长至6个月;全国人大代表林勇则第三次提出《关于夫妻合休产假的建议》,建议男性产假在42天以上


这些建议一经提出,便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产假到底应该延长多少合适,解决年轻人生育意愿下架的问题是否能够靠单纯的延长产假解决问题,对此,媒体纷纷发表评论。


中国经营报-贝果财经发表题为“产假制度需要完善 但不是时间越长越好”的文章。文中提出:让生育职工享受充分合理的产假,有利于缓解抚养子女的压力,实现育儿责任与职场生活的平衡,因而被视为重要的生育支持政策之一。然而,产假期间向员工支付的薪酬福利,同样是用人单位不可忽视的成本支出。虽然说向休产假的职工发放薪酬,应当被纳入企业正常的预算,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但由于休产假的职工并不直接创造生产效益,过长的产假,同时增加了企业的经营压力。长久看,企业用人成本支出过高,同样不利于员工福利的保障。近年来,一些代表委员的意见已经被政府部门吸纳,比如多个地区已经延长产假时间至6个月。与此同时,产假制度要考虑的方面远远不止时间长短,设计出一个取得最大共识的产假,需要考虑的问题更多。


东南网在“降低育儿成本为激活生育意愿提供支撑”的文章中指出:激活年轻一代的生育意愿,除了强化公民的社会和国家责任外,最关键的举措在于,要提供更加完善而丰富的配套政策为生育提供支撑,最大化降低年轻人的育儿成本。出生成本太高会造成“生不起”,职场风险太大,无人照顾会“养不起”,再加上后续的教育、医疗、购房等一系列后续成本,过重的负担会使得生育意愿实现集体性降低。只有让具有生育意愿的年轻人“生得起”“养得好”,通过综合性的政策支撑与关爱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愿意生”才会最终付诸于行动

舆情观察

两会代表延长产假的提议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整个社会舆论的极大关注,网民纷纷对此发表观点。有代表所谓“延长产假3至6年”的建议更是触发了广大女性的敏感神经,遭到她们的猛烈批判和抵制。不可否认的是,延长产假并没有错,但是过长的产假也会带来很多不可预料的负面影响。对于广大女性来说,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职业发展的中断和收入的降低,对其前途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此前回复相关话题的时候就表示:生育假期设置并非越长越好,而是要多元统筹设置男女生育假期,强调父母双方的共同责任,可考虑分步稳妥推进,先争取实现夫妻合休产假。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再适时推动延长产假。


可见,延长产假的问题不仅关乎两性的平等和责任,更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问题密切相关。


而且,如何通过延长产假等各种辅助生育的措施来提高整个年轻群体的生育意愿,遏制不断下滑的出生人口数量,这可能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部分媒体提出要让年轻人生得起,养得起,这本没有错。但是,与年轻育龄夫妻生育意愿下降同步的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人们结婚的意愿也在不断下降。如果因为种种因素年轻人都不想结婚了,那所谓的生养,延长产假就无从谈起。

免费申请试用 为满足更多用户对舆情监测的需求,轻松实现信息收集,快速便捷的图表制作、 分享,让更多用户体验到优讯全媒体
舆情监测平台强大而专业的个性化定制功能,现可申请开通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体验。

名额有限,申请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