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 深度分析

涉教育热点事件舆情观察:个案背后谨防群体危机

2020-12-29 | 优讯舆情 2208 教育舆情 网络舆情 舆情分析

今年以来,多个涉及教育事件的社会舆情事件频频刷屏,并占据热搜排行榜引发网民热议。


例如宿迁一教师组织全班为某艺人跳舞应援事件、“钟美美”模仿刷屏事件、广州家长栽赃陷害老师事件、山东女子被顶替上大学事件、艺人仝某往届生伪造应届生高考身份造假事件等等。


教育是国民素质之根本,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民族兴。近期涉及教育的多起热点社会舆情事件,个案不同,形成的原因也不同,但是,每个个案的背后,引发的都是教育问题的热议,并有带来群体事件危机的可能。



舆情事件


1、宿迁一教师组织全班为某艺人跳舞应援


5月10日,一位博主挂出了一段某艺人的应援视频,随即引起大批网友声讨。疑似有两个身为某艺人粉丝的老师,竟在教室里组织起全班小学生给这位艺人应援


画面中,课堂上几十个孩子起立,做着整齐划一的动作,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齐声喊着喜欢这位艺人的口号,视频的背景则是这位艺人的新歌。


该视频在网上流传后,引发了大量批评的声音,不少网友批评这名老师不遵守职业规范,对学生的教育形成了误导。


根据网友反映,其中一位让学生为某艺人应援的老师,可能来自宿迁。5月11日上午,有媒体联系到了宿迁市教育局的工作人员。据该工作人员介绍,短短一天时间内,他们已经接到了多方投诉。经核实,涉事老师中有一位是宿迁的,网传她带领全班小学生给某艺人应援的情况属实,相关情况教育局还在做进一步调查。


5月11日下午,记者获悉,宿迁市沭阳县教育局已对此事作出调查处理,学校对当事老师停职停课。教育局对该教师所在学校的校长进行了诫勉谈话。当事老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写了检讨。


与该舆情事件相关的还有河南夏邑一幼师组织孩子们拍视频,应援偶像艺人事件;山东省济宁市一位初三化学老师上网课时,给学生放某艺人歌曲,利用课堂追星,引导学生买在网络上流传的舆情事件。


2、“钟美美”模仿刷屏


2020年,在舆论场掀起巨大波澜的还有一名13岁初中生对老师拿捏到位的神模仿视频刷屏事件


黑龙江鹤岗的一名初二学生,因他的小姨认为他“神模仿”老师很像,就以网名“钟美美”把视频发到了网上。搞笑视频中“钟美美”模仿老师抱病上课、接主任电话、生气发飙、数落谈恋爱的同学等,浑然天成的演技震撼笑翻众网友,不禁感叹:真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老师。


5月30日,疑似钟美美被约谈的消息在豆瓣、微博、微信流传。5月31日,“被约谈”“退网”等消息一方面刺激钟美美模仿老师视频合集被大量转发传播;另一方面,“钟美美本人账号模仿老师的视频全部删除,发生了什么事”在知乎平台上线,同时,多篇网络自媒体以“钟美美”被学校逼退网,教育容不下一个孩子今后的路还能走多远为噱头的网文引爆网络,让“钟美美”系列话题频频登上热搜榜首

对此,钟美美的母亲、当地教育局、学校、班主任等各个层面的相关方面都给与回应。


钟美美母亲称,是自己让孩子隐藏视频,原因是担心网络上的评论好坏掺杂,对孩子造成更大的影响,“我不觉得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火了,他就是个孩子”。


当地教育局回应,学校的确和钟美美接触过,希望加强正面引导。


钟美美班主任回应,他只是从心理方面进行沟通,担心突然大火,若今后热度下降,会对孩子造成影响。他觉得学生的拍视频挺有意思,未要求下架也不存在约谈


3、广州家长栽赃陷害老师


5月30日,网友@小岛里的大海发微博反映自己的女儿从小就患有哮喘,不能剧烈运动。此前,她已经就此事明确告知了学校的班主任刘老师,但其仍于2019年12月10日对其女儿进行体罚,导致其女儿大口吐血,高烧多天,而涉事教师依旧在该校任教。


这位网友还发了孩子衣服上的斑斑血迹,以及孩子被老师体罚后的各种浑身青肿现象。看到网上的图片真的是让人十分的惊讶,因为孩子的衣服全部沾满了鲜血。


当事人微博发声后,数小时后转发点赞过百万。然而,该舆情经公安部门调查后,一夜之间舆情反转


据广州白云公安5月31日凌晨通报,发帖人刘某(微博名:小岛里的大海)承认其女儿因遭体罚吐血、凌晨2时被老师威胁殴打、送老师6万元等情节,系其为扩大影响而故意编造的谎言,照片展示的衣服“血迹”实为化妆品和水,其女儿目前精神状态良好。据接诊医院反映,就诊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均未提及哮喘病史和吐血的情况,目前亦无法提供其女儿哮喘诊断的有关病历证明。


另据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局微信消息,5月31日,广州白云教育通报关于网传广州市方圆实验小学一年级5班教师涉嫌体罚学生致其吐血一事。通报指出,因学生违反学生管理纪律,班主任刘老师以班规为由让5名违纪学生跑10圈,学校已于2019年12月12日暂停刘老师班主任职务



经警方进一步调查核实,查明刘某故意编造虚假信息,通过注册微博、微信账号方式冒用其他家长身份恶意散布传播,并雇请人员进行网络炒作,从而达到迫使学校开除涉事老师、索要赔偿等目的。


鉴于刘某的行为严重扰乱公共秩序,社会影响恶劣,涉嫌寻衅滋事,目前警方已立案侦查,并依法对刘某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


4、高考公平身份造假频上热搜榜单


2020年,涉及高考公平身份造假的两个新闻也都登上热搜榜单。一个是山东女子被顶替上大学事件,一个是仝某往届生伪造应届生高考身份造假事件。


一个200多分的女子,拥有两张身份证,通过各种手段轻而易举地掠夺了她人十年寒窗而一本正经进入大学殿堂。2004年,山东省聊城市冠县高三学生陈春秀被人冒名顶替上了大学,16年后事情被媒体曝光,引发社会关注。


山东冠县的陈春秀在高考“落榜”16年后,打算报考成人教育学校。在信息填报时发现,“自己”在山东理工大学“就读”过,并顺利毕业。至此,她才发现,当年是被别人冒名顶替上了大学。



经联合调查组调查,冒名顶替者原名陈某某,生于1986年,有两个身份证号码,其中一套身份信息因“无照片”于2012年8月8日被公安机关注销;另一套身份信息显示,陈某某曾将姓名改为与被顶替者同名,之后顶替他人到山东理工大学就读。


山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魏修亭称:在新生入学资格审查方面,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学校发文件发通知、开会布置,然后由学院的相关专业辅导员进行入学资格审查的初核工作。一般来说,一个辅导员审核几百人的信息,假如这个辅导员的工作不够细致,责任心不强的话,就有可能出现问题查不出来。现在我们也在进行反思,一个是从审查的机制上进行反思,建立比较完善的机制,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同时也得加大审核力度,多增加人手,最后在审查的过程中形成闭环。


6月11日,山东冠县县政府在其官微通报称,顶替者为陈某某,系该县某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目前已被停职,事件涉及详细信息正在进一步调查中。此前,山东理工大学已发布了注销冒名者学历的公示。


艺人仝某高考身份造假事件则来自于“自曝家丑”。在一次直播中仝某自曝,自己复读的时候,为了以应届生身份报考理想院校,运用某种手段和关系,把高考往届生的身份改为了应届生。


仝某的话引起了轩然大波,迅速在互联网上发酵,引发了网友对他“高考身份造假”的质疑。随后,山西省教育厅、临汾市纪委监委发布了“关于仝某以伪造应届生身份参加高考问题的调查处理通报”,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


舆情观察


1、舆情呼吁对教育价值观的培养和引导


教师组织学生为艺人应援舆情传播中,舆情主要在微博端发酵,舆情传播的渠道主要是网媒、微博、微信,相关话题曾一度登上抖音热点榜单。舆情发酵的原因除了明星的粉丝效应外,还与一种网络用语的“饭圈文化”有极大关联


教师也有追逐明星的自由,但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应援,不但占用了课堂的教学时间,也绑架了学生的意志,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因此,舆论普遍认为,学校是知识殿堂,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不是为明星应援的粉丝加工厂。


2021年,我国将进入“十四五”规划时期,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但是,多起老师组织学生为艺人应援的舆情事件,却给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青少年价值观培养折射出教育培养管理的漏洞,舆论担忧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塑造。


因此,该舆情虽然是教师的个体追星行为,因教师职业身份的问题,呼吁教师遵守职业道德和底线的同时,但在该舆情中因“饭圈文化”部分网民以“教师天团”为标签对话题的引导,极易伤害到整个教师群体,形成教师职业群体危机


2、舆情呼吁教育要开放、包容和关怀


在“钟美美”模仿刷屏舆情事件中,回顾整个事件经过,自媒体是推动舆情话题升温的主力军。


至今“钟美美”事件在微博上的相关话题超过30个,累计阅读量超过15亿次,而疑似“钟美美”被约谈的消息主要在豆瓣、微博、微信上流传。在该舆情事件中,多个自媒体账号出于博眼球的目的,对“钟美美”相关视频下架的原因带着主观猜测,发出模棱两可和略带暧昧的倾向性的文章,推动舆情走向一波又一波的峰值。


虽然,该舆情被自媒体不断推向公众视野,但对疑似当地教育局“插手”“钟美美视频被删除”,舆情讨论的焦点多倾向性教育价值取向、师生关系、教师职业素养等多个话题。对此,舆情也呼吁,要保护和尊重孩子创造自由,尊重人性,激发禀性,避免压制,主张教育需要开放、包容和关怀


对此,新京报评论称:“钟美美”确实是教育包容度和试金石,所谓教育,就是要尊重人性,激发禀性。光明时评也称:教育就是唤醒,是点燃,是启发,是浸润,是交融,是包容。


“钟美美”舆情事件围绕网红低龄化的个例,如何处理好“钟美美”们成长道路上的那份天真烂漫和欢脱自由,与未成年人成长中的价值观和当下教育生态环境的碰撞,是当今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也是新问题,不但需要教育部门,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审慎。


3、家校纠纷中没有赢家


因为学生违反班级纪律,让学生跑10圈,为了达到惩罚老师的目的,就编造谎言陷害栽赃老师,最终却害了自己。在广州家长栽赃陷害老师舆情事件中,家长编造谎言,孩子衣服上的斑斑血迹,似乎有图有真相,网友群情激愤,数小时转发点赞过百万。


近两年,家校矛盾在网上沸沸扬扬,在信息传播迅速的网络时代,不管你做的事情有没有根据和道理,很多事情一旦被人捅到网上,真相与谣言混杂,网民又极易被信息所煽动,引起舆论关注后,学校和老师就成为弱势群体,必然会被处分。


家校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家长—学校”二元结构,而是镶嵌在整个社会系统中。


近年来为何家长对教师,家长对学校出现的信任危机逐渐加深?一方面,近些年来被媒体报道出来的校园新闻,逐步瓦解教师的形象,起到了破坏家校信任关系的作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快速传播对于学校的应急事件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当今婚育观念的改变,独生子女家庭和两孩家庭对孩子的溺爱,家长对于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对于学校管理的透明化要求越来越高,使家长对学校,家长对教师出现信任危机加深都有极大的关系。


教育本在育人,在立德树人,在培育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人。以德育德,教师和家长都要身体力行,相互补台。


家校纠纷个案增加的背后,带来的是整个教师群体的危机,家校纠纷、家教纠纷,每个舆情事件的背后,都会带来伤者无数,没有赢家。家校彼此间若能保持必要而适度的距离,相互尊重,互相理解,不仅有利于改善双方关系,更有利于赋予孩子健康成长的空间。


4、舆情聚焦教育公平公正


高考可能是万千寒门子弟唯一一条改变命运之路,同时,高考公平也是社会公平的起点。但是,无论是山东女子被顶替上大学事件,还是艺人仝某往届生伪造应届生高考身份造假事件,都在让公众刷新对高考公平的认知


无论是16年前被冒名顶替的上大学的陈春秀,还是2013年伪造应届生身份参加高考的仝某,高考规则被破坏的背后,都有一大批人在为其“运作”和配合,而这些人大都肩负着维护公平,甚至是打击违法犯罪的职责,却知法犯法,为了利益不惜与法律为敌,站在公众的对立面化身为帮凶只为一个人服务。这背后有没有推手,有没有利益纠葛的猫腻,舆论都需要有清晰的回应。


教育部一再强调,对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零容忍。但是,多年来,高考弄虚作假仍然不断有人碰触底线,并有人取得成功,近年来,有关冒名顶替上学的事件不时被曝光,这也说明高考制度虽然严格,但仍然存在漏洞。并且,山东冠县陈春秀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尚未尘埃落定,又传出多人涉冒名上大学的舆情,2018年9月,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开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普通高等教育学历反馈数据清查工作的通知》,在2018年—2019年的山东高等学历数据清查工作中,有14所高校曾公示清查结果。经统计,有273人在清查中被公示,其中242人涉嫌冒名顶替入学。


高考是实现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的重要制度,承载为国选人育人的重大使命。高考在公众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最公平的选才方式之一”,高考公平越有保障,大众对“知识改变命运”的信仰就越坚定。无论是山东女子被顶替上大学,还是仝某往届生伪造应届生高考身份造假等舆情,个案舆情引发出的问题,不但伤害的是社会和他人利益,而且极易引起公众义愤。

免费申请试用 为满足更多用户对舆情监测的需求,轻松实现信息收集,快速便捷的图表制作、 分享,让更多用户体验到优讯全媒体
舆情监测平台强大而专业的个性化定制功能,现可申请开通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体验。

名额有限,申请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