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热点全览

北大退档风波,网友:北大快被喷成筛子了

2019-08-15 | 优讯舆情 3134 舆情分析报告 校园舆情 高校舆情 社会舆情热点

01、事件概述


近日,河南一高考生今年以538分成绩,投档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国家专项计划,几乎“捡漏”成功,但北大以其高考成绩过低为由,表示要退回该生档案。此事引起关注后,北大方面回应称,招生办公室的退档理由不成立,北大将按程序申请补录河南已退档两位考生。


                                             


02、事件进程


7月20日,某匿名用户在知乎上提问“国家专项计划被北大提档了,他们认为我的分太低,可能无法完成学业,并以此为由把我退档了,该怎么办”,并询问“他们有权利这样吗?

7月21日,该账户补充说明“我已经去复读了”。

8月8日,“退档”事件在知乎、新浪等多个社交平台传播引发热议。有网友发表“如何看待北大以‘成绩低,极可能被退学’为由将考生退档”的贴文,并补充事件背景。

8月9日下午,媒体联系北大招生办工作人员,对方表示“已上报校方”。同日,河南省教育厅工作人员面对媒体表示,上月就已将信息反馈给了上级教育部门。

8月11日,北大通过网络平台发声做出回应,表示将对两名被退档考生进行补录。同时,表示退档处理过程存在不合规之处,招生办公室的退档理由不成立。

回应后,北大校内网平台“北大树洞”出现些不和谐言论,引发次生舆情。


03、媒体观点


中国日报:知错就改,才能维护北大声誉


规则就是规则,哪怕规则在执行中发现漏洞,在修改之前也应当严格执行,而不是找借口推脱。#北大将补录河南退档考生#,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自己的错误,不失为维护声誉之举。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次被退档的有两位考生,其中一名的遭遇引起了舆论关注才带来了今天的结果;若非舆情汹汹,这个错误还能得到改正吗?此事当为高校招生者诫,发现规则漏洞可以弥补,但切勿丢掉契约精神,更不要等着舆论大哗才被动应对!


新华社:国家专项计划可进一步完善


教育公平很重要,但如果规则本身存在瑕疵,看上去对一些特殊案例里的考生公平了,实际可能让其他考生觉得不公平。要想把促进教育公平的好事办好,有关部门有必要以此次“退档”一事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国家专项计划”等政策,及时打好“制度补丁”。


澎湃新闻:人们为什么害怕北大“变换”


传说中的北大不仅存在于北大人心中,也存在于围观者的心中。人们本以为北大应该超乎寻常的好,却发现北大连寻常标准都没有达到时,便会生出巨大的义愤。一所聪明的北大应该意识到,义愤背后正是巨大的褒奖。人们在乎北大,才会害怕北大“变坏”。所以当人们就北大的一桩桩“小事”做出一篇篇“大文章”的时候,不能怪他们用情过度。比如北大退档贫困县一事,在公众眼里就不仅仅是招生自主权的问题,而关乎北大对于规则的态度,北大所代表的“精英”对于贫困县所代表的“底层”的态度。


弄潮·锐评:北大补录退档生,大学就该有这个气度


作为一所大学特别是一所高高在上的名校,在全国舆论的围观当中,没有将错就错、一错到底,对招生结果及时更正,回到规则的轨道,其胸怀和勇气值得肯定。这才是一个大学应有的气度。如果这样一所大学也不能做到自警自省、遵守规则,我们还能指望谁能如此?


04、专家观点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这既不合规也不合理,学校按招生计划招生,对进档学生进行录取,这是规则的底线;学校对进档学生实施退档,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根据河南省的规定,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第一志愿可填报1个高校志愿,属于顺序志愿,在按顺序志愿投档录取中,北大是按1:1拿学生档案,投档进去的学生,所有条件都符合,可学校却以分数低为由退档,再去招第二志愿考生,这是违反投档、录取规则的。


05、网友评论分析


此次“网友论战”主要集中在今日头条和新浪微博,网友评论涉及方面较多。网友主要讨论的内容有:




一、网友对北大退档贫困生的行为表示愤慨

二、网友认为北大违反相关招生规则

三、网友对目前的招生制度提出质疑,认为其存在漏洞

四、网友吐槽对北大三次退档考生给出的理由。


06、舆情分析


此次舆情事件因涉及“北大”、“一流学府”、“名校”、“贫困生”等关键词,并且有多个网友大V博主参与转发,从而引发舆论关注。从网友反馈来看,多数网友认为作为名校北大因考生分数太低被三次退档此举涉嫌歧视,也违反高招规则;也有网友认为“国家专项计划”政策不完善,并希望有关部门以此次“退档”一事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国家专项计划”等政策,及时打好“制度补丁”。


随着北大的“退档过程不合规”、“将申请补录被退档考生”的回应后,一些不和谐的言论又引发了一波次生舆情。原本北大的回复已经得到了网友的认可,但“北大树洞”又一次将北大推上了风口浪尖。


次生舆情已经成为热点事件发生之后的显著现象,甚至有时次生舆情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事件本身的影响,足以引发“次生危机”。次生舆情的生成,需要两项必要条件。其中一项是事件自身拥有明显的关注度,即“高关注度”,这是次生舆情得以生成的基础。在这一基础上,还需要有导火索,两项条件缺一不可。就此事而言,次生舆情之所以会生成,北大学生舆情意识的缺失,错把平台真当作树洞;同时校方缺少管理意识,未采取相关措施,疏导学生情绪


北大这次风波,之所以引起热议。是因为其背后包含着一个公众特别关心的教育公平问题。有人指出,这一政策虽然是为了更高意义上的教育公平而出台的,但在实践中即便是在贫困地区,也存在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的巨大差异,这就导致了这一计划成为少数地方、少数学校的少数学生能够进入重点大学的“敲门砖”。


07、舆情总结


在本次事件中,校方在面对突发舆情时并未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导致该舆情持续在多个社交平台广泛传播,从而引发社会关注。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北大才迟迟承认错误并做出整改措施,虽然最后事情得到圆满解决,考生如愿到北大学习,但对北大声誉造成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校方在面对突发舆情时,具体措施如下:


措施

(一)推动解决实际问题,解决主体舆情。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经验表明,要突出对线下问题的解决,缓和公众情绪,稳定社会秩序。

(二)相关信息及时发布,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应在第一时间公开信息,释放信号,传递真相(事件情况、涉事主体、事件性质、影响等),稳定人心。同时主动快速引导、正面回应疑虑,赢得群众理解和支持,始终确保舆论正确方向。

(三)加强辟谣工作,及时引导网民遵规守法。网络谣言等引发的次生灾害会严重影响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相关部门应加强舆情监测、留意舆论场动态,第一时间进行辟谣和澄清,及时遏制不实、不良信息的扩散与传播。

(四)建立完整的舆情处理机制。包括舆情预警机制、舆情监测机制、快速应对机制、分析研究机制、舆论引导机制以及问责机制。


作者:优讯舆情分析师-李东旭

免费申请试用 为满足更多用户对舆情监测的需求,轻松实现信息收集,快速便捷的图表制作、 分享,让更多用户体验到优讯全媒体
舆情监测平台强大而专业的个性化定制功能,现可申请开通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体验。

名额有限,申请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