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 深度分析

李心草溺亡事件深陷罗生门,舆论呼吁真相回归

2019-10-15 | 优讯舆情 3611 网络舆情 李心草

导读

10月12日,昆明大二女生李心草溺亡事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截至10月14日晚20时,相关舆情信息已达34万+。优讯舆情监测中心从舆情分析视角出发梳理舆情发展脉络、舆论关注点、官方舆情应对等问题来探讨该舆情事件的走向。


一、舆情概述



10月12日凌晨

网友@swordsman11发布微博称,云南一19岁女生“盘龙江醉酒自杀”另有隐情,并附上长文。文章在微博引发热议。截至10月14日晚20时,该微博转发17万+评论4.2万余次、点赞54万+

10月12日中午12时35分

云南网民@李心草妈妈发布微博称,自己是李心草的妈妈,该账号附上了《一个母亲的血泪控诉,谁能告诉我一个真相》的文章,同时还发布了一段视频,视频画面显示,事发时间为2019年9月9日凌晨1点44分,事发地疑为一酒吧。视频中,出现了疑似李心草的女子被男子压在长椅、起身后被扇耳光等画面。此后东方网、新京报等媒体开始介入报道,舆情热度逐步升温

10月12日下午2时54分

昆明市盘龙公安分局发布《情况通报》称,“发现网民在新浪微博反映关于李心草在盘龙区桃源街落水身亡的帖子后,盘龙公安高度重视,正在对此情况展开核实,将及时对外公布核查结果。

10月12日晚

人民日报也在微博发布微评:呵护一株“小草”的尊严,呼吁敬畏生命,还社会一个真相。该微博转发逾4万、评论4万+、点赞87万+。舆情热度开始进入高潮阶段。

10月13日

@新浪新闻官方微博发声爆料,李心草生前所住宿舍房门紧闭,学生已全部搬离。

10月13日

有媒体报道,昆明盘龙区检察院在回复网友提问时透露,该院在国庆假期前已介入此案,“现在仍在持续跟进中”。在警方成立工作组核查、检察机关强力介入的情况下,公众想要的真相应该就在眼前

10月14日早上

多家媒体发布了当地警方的通报称,李某草为意外落水事件,尚不构成刑事案件。后多家媒体删除相关报道文章

10月14日8时9分

@李心草妈妈发声表示,警方尚未通知自己已有结论

10月14日下午

有媒体报道,昆明市公安局负责对外宣传的工作人员以及现场刑事勘查民警均表示,部分媒体报道非警方官方口径,目前案件正在调查中,尸检报告尚未得出结论。

10月14日下午16时14分

新京报报道,李心草家属否认花钱买热搜微信头像没换过,不是本人

10月14日21时56分

昆明警方通报李某草案,表示对盘龙分局前期工作开展调查。


二、舆论观察


李心草“自杀”事件疑云密布,引发舆论热议

舆论发酵愈演愈烈,公众对于真相的期盼也愈加强烈。通过对媒体报道内容的梳理,整理出目前舆论最为关注的几大疑问点。


警方为什么不积极打捞施救

阳光的女孩为何选择自杀,三位相关人员为何撒谎

“相约跳江”说法的来源是什么

视频中打人的男子到底是什么背景

专业的警方为何要跳跃着看关键证据视频

警方为什么不及时尸检查疑

在这样的证据显示,当地警方为何依然拒不立案

盘龙区公安分局从一开始到底有没有重视李心草之死的案情?

李心草的室友任某在李心草之死一案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


热点舆情事件爆发,微博“第一信源”效应仍旧突出

此次舆情事件与之前的江苏丰县“女教师绝笔信”事件、重庆保时捷女车主事件等热点舆情事件的舆情发展路径相似,基本遵循“微博首次曝光→酝酿发酵→传统媒体跟进报道→舆论围观互动掀起舆论高潮”的传播路径。截至10月14日晚20点,相关微博话题共计136条,话题总阅读量达到46亿。其中,微博话题#李心草#阅读量为10亿#李心草所在寝室学生已搬离#阅读量为5亿


同理心触发共鸣 网民参与公共事件讨论热情度空前高涨

单亲家庭、丈夫早逝、与之相依为命的独女现在也与之阴阳两隔,这样一位正在遭受巨大打击的母亲,却必须坚强地逼迫自己成为“福尔摩斯”,寻找女儿“自杀”的真相。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悲剧让大多数网民对这位可怜的母亲表示同情,加之公众对于社会安全的担忧,人人都担心类似事件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强烈的代入感与社会安全焦虑双重叠加激发出了网民的同理心,并刺激着网民敏感而脆弱的神经,从而引发全民关注讨论。有网民这样评论到,这个社会连警察都不能信,那我们还能信谁,别让老百姓绝望!也有网民呼吁政府还这位妈妈一个公道。


媒体盲追热点报道失真 致使案件再生疑窦

10月14日一早,各大媒体纷纷传播一份警方通报,称经过警方的调查核实,李心草系意外落水,不构成刑事案件。随后,李心草的母亲发文驳斥。后昆明市公安局负责对外宣传的工作人员以及现场刑事勘查民警通过媒体表示,网传最新通报不实,目前案件正在调查中,尸检报告尚未得出结论


有自媒体人评论表示,在“通报”原文中,有“经昆明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鉴定标志为:李某草死亡原因为。”的表述,但“原因为”只是半截话,后面没了下文。到底是赶时间急于公布导致的文字处理失误还是其他?真实的尸检结果到底如何


众说纷纭 真假难辨 但不乏理性声音

李心草之死事件在短短的两天之内演变为令全国震惊的舆情大事件。舆情热度持续升温的同时,关注这起案件的网民观点呈现井喷态势,从目前的舆论现状来看,网民负面情绪明显。在事件没有调查清楚的情况下,部分网民主观臆断李心草去酒吧的意图,甚至有部分网民做出“李心草喝酒闹事”的判断。在一片舆情喧嚣中,也有网民发出理性的声音,“等待警方调查结果”、“保持理智”等评论获得了众多网民的赞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对该事件的评论。


微博截图

警方舆情应对不力 政府公信力遭质疑

10月12日,该事件在微博曝光之后,立即引发媒体和网民的重点关注。当地警方在当日下午作出回应表示,目前该局成立工作组,对网民反映的情况开展核查,将及时对外公布核查结果。然而,这则通报并没有平息舆论,反倒促使舆情进一步发酵。警方舆情应对的速度与李心草之死案件搁置未办的时间跨度形成鲜明对比,致使部分网民怒斥当地警方不作为。在人民日报的相关微博下,一位网民的评论“法治社会,微博报警?”点赞数达7万次


此外,官方回应的诸多内容也饱受诟病。“监控视频是跳着看的”、“相约自杀”、“扇耳光是为了醒酒”等回应不断刺激公众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众对于政府的质疑从当地警方逐渐扩展到对云南政治生态的失信。微信公众号“梦马向”的评论文章《李心草一案的背后:在一片无主之地上,毒草丛生》这样写道:具体到孙小果一案和李心草一案,二者暴露出的共同问题在于:区域性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度的减弱,导致地方逐渐滋生出地方性山头主义,甚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腐败共同体。这个腐败共同体往往黑白通吃,官匪不分,已经严重威胁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微博舆论场上,网民对盘龙公安在这起案件中的一举一动同样保持高度关注。有网民在10月13日发微博称,@盘龙警博偷偷地换头像,怎么不把心思放在查案上?


13日的偷换头像事件、14日的通报乌龙等一系列次生舆情,导致当地警方的公信力逐步被削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后期舆情处置的难度


目前,弥漫在公众心头的疑云尚未散去,舆情热度仍在持续,在官方的通报中很多细节也没有厘清,官方想要平息舆情,还需从案件调查入手,拿出众人信服的证据逐一回应舆论关注。因此,官方对案件的定性将决定舆情的最终走向。


作者:优讯舆情分析师-何铖铖

免费申请试用 为满足更多用户对舆情监测的需求,轻松实现信息收集,快速便捷的图表制作、 分享,让更多用户体验到优讯全媒体
舆情监测平台强大而专业的个性化定制功能,现可申请开通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体验。

名额有限,申请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