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 深度分析

燕志华:为何说29号的新闻发布会具有重要价值?

2022-11-30 | 优讯舆情 771 舆情监测 网络舆情热点 舆情分析报告 舆情分析 社会热点舆情

         过去几天,在乌鲁木齐的惨重大火激起了不少网民的愤怒情绪后,不少地方也发生了针对基层过度防疫、层层加码的冲突事件。过去的一周,见证了中国疫情防控的艰难时刻。它起码意味着说服的难度会更大了。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就能理解29日前后从中央到地方的多次疫情防控发布会的苦衷和深意了。

中国十亿网民是个庞大的阅听群体,其中蕴含了复杂的信息和情感需求,这从无数备受欢迎的公众号群落就能约略总结出来。对于网民来说,国内如此之多的公众号大致可以提供如下四种价值:

一是知识价值,如普及专业知识、提供域外见闻,以及各种政治制度对比解读等;

二是认知价值,以独特的视角和高维的观点,具有引领和启示大众价值,以及决策咨询价值;

三是情绪价值和娱乐价值,就是以共情的姿态,适时适当地为网民大众提供情绪的安抚和心灵的按摩,迎合群体性的情绪发泄和情感安慰需求;人民需要娱乐,各种尺度不等的娱乐信息等;

四是新闻价值,除了一般的新闻客户端,主要是官方媒体提供的独家时政新闻,以“硬新闻”满足公众知情权,并维护公共关系。

其中最重要的是情绪价值,受众最广。因为其它三种价值形式,都是逆人性的,需要改造大脑,不那么愉悦,而唯独情绪价值可以躺平获得,顺流直下的快意,轻松获得愉悦感。

以中国十亿网民的规模之大,现实社会中的心理情绪变化几乎都会呈现于网络之上,从而表现为网民心理和网民情绪。这种动辄数百万到数亿网民的情绪一旦爆发,就是个大规模的群体社会现象,如同热水沸腾,溢出网络之外,网络情绪的溢出效应,常常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大型网络舆情。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网民情绪无论是积极正面的情绪还是消极负面的情绪,因为过于激流汹涌,从来都是充满风险、暗含危机的,引导不好就会冲破堤坝。但是这种群体性的情绪浪潮中,也蕴含着无数的商业需求和流量价值,因此那些提供情绪安抚价值的公众号,是最容易达到十万加的,因为总是第一时间吸引到广大网民的关注。

更多的时候,一些公众的文章集中上述几种价值,从而获得更大的关注。就以这两天全网寻找“张珊珊”为例,不少公众号已经第一时间达到十万加,因为这个关键词,集中了核酸暴利、腐败想象、公众知情权、新闻价值和情绪价值,具有引爆流量的潜力,因此任何文章只要推出,就会出现巨大点击阅读量。在这里,采访不露痕迹,绝大多数都是网络材料整理和摘抄,可信度存疑,但是不妨碍文章的点击量。信息传播的可信赖性,从来不是第一位的。

再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在过去几天规模性的网民情绪大爆发之后,不少已经蛰伏一段时间的爱国账号、曾被封为“爱国贼”的少数大V重新活跃起来,一些阴谋论、境外势力插手等论调也开始纷纷出炉,如同月球引力引发了潮汐一样,这种群体情绪一旦大潮泛起,就是他们冲浪的时候。

我们从上述分析能够看出,当网民集体性地爆发出某种情绪的时候,对于社会来说就具有某种不确定性的风险,可能影响社会治理和社会稳定,这个时候如果不能向他们提供具有安抚性质的情绪价值,大型网络舆情可能持续保持洪水爆发的态势,说不定在某个地方就会冲垮大坝,导致某种后果。

我们从过去几天网络舆情能够看出,当下网民的集中诉求无外乎以下几种:严格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杜绝“一刀切”、层层加码的过度防控,惩治基层某些不人道、不人性的防控行为,深挖核酸检测机构的腐败、调查核酸产业和疫情连绵之间的可能的腐败关联等等。如果不能从这些角度提供具有安抚性质的情绪价值,这种广泛性的网民情绪是一时难以消退的,甚至可能出现民心向背这样的较为严重的后果。

当这种网络舆情爆发的时候,除了公众号能够提供情绪价值,能够提供最好的情绪价值的,还是党委政府的发布和发声。我们此前已经论证过,网络舆情中的民众,无论爆发怎样的愤怒和情绪,背后的诉求其实主要是希望中央和党委政府进行回应,并进行实质性的调查。这意味着,只要对于网民的诉求进行积极的回应,并拿出实际行动,这样的网络舆情其实就处于慢慢消退的过程中。

由此可以理解,这两天从中央到地方密集举行各种发布会和推文,就是这样一种积极的回应和沟通。党委政府和网民之间,通过网络舆情作为沟通介质进行互动,是网络时代的民主过程,也是围绕民意进行互动的过程。网民在发布会后面的留言跟帖,以及其它形式的反馈,也都会作为一种舆情,通过舆情软件大数据的整理,成为领导决策的参考,并可能导致下一步更为深入的回应和互动。这种回应和互动,就提供了积极的情绪价值。

我们从一些大媒体的标题报道,就能理解这种发布会的情感安抚价值,如“国家卫健委: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应解尽解”;“北京:尽量减少疫情给市民群众带来的不便,争取大家的理解”等,就能看出很多说法是具有较大的安抚取向的,能够击中网民的内心。虽然发布会不能完全令人满意,不少人也对发布会进行了批评,比如认为对于网民关注的一些问题,主持人转移话题、“王顾左右而言他”、未能给出严厉的问责措施等等,但是无疑,发布会缓和了网络情绪,让人们意识到相关部门的努力方向等。

提供情绪价值,本质上是一种共情,也就是我们此前提出的,当危机爆发的时候,进行“共情式”的危机管理,效果更佳,因为它会让人们感到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是和大家站在一起的,而不是罔顾群众、自顾自地做决策。大型网络舆情表现为一种危机,这时候和百姓进行共情,具有较好的安抚作用。

但是提供情绪价值、进行共情,仅仅是危机管理的第一步。因为如果没有接下来实际的行动,让百姓和网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种安抚只不过是暂时性的糖果,甚至会被解读为权宜之计。如果网民和百姓没有看到实质性的变化,过段时间这种舆情还是会再次发酵、爆发。

这意味着,虽然这两天密集的信息发布和互动交流,提供的情绪价值和共情安抚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如果各地不能积极落实“二十条”措施,“一刀切”等现象尚未改善,风险的种子没有消除,舆情还会以某种形式再次出现。

 

 

作者:燕志华  博士

免费申请试用 为满足更多用户对舆情监测的需求,轻松实现信息收集,快速便捷的图表制作、 分享,让更多用户体验到优讯全媒体
舆情监测平台强大而专业的个性化定制功能,现可申请开通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体验。

名额有限,申请从速!